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郝小聪 侯起岭 +8 位作者 高建刚 岳洁茹 安春会 王长华 杨吉芳 白秀成 孙辉 赵昌平 张风廷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为给杂交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产量形成、干物质积累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对小麦肥料氮吸收比例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3个二系杂交小麦组合和1个常规品种作为材料,采... 为给杂交小麦高产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施氮量对二系杂交小麦产量形成、干物质积累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对小麦肥料氮吸收比例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3个二系杂交小麦组合和1个常规品种作为材料,采取裂区设计,氮素处理(15N标记尿素)为主区,品种为副区,设置N0、N120、N180、N240这4个施氮水平试验,分析测定了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处理下小麦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植株氮素吸收利用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施氮量、组合(品种)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与常规品种京冬17相比,京麦21、BH9613的平均产量分别增加10.47%,4.07%,主要原因是其穗数和穗粒数较高。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小麦穗数和穗粒数,但降低了千粒质量。4个组合(品种)增施氮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期小麦各器官干物质量表现为茎秆>叶>穗,成熟期为籽粒>茎秆>颖壳+穗轴>叶。不同施氮量下组合的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平均值表现为:京麦21>BH9613>京冬17>BH3606,与产量趋势一致。4个组合(品种)的15N原子百分超、来自肥料氮含量及占比均表现为:籽粒>秸秆,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京冬17相比,3个杂交组合(品种)来自土壤氮的占比显著提高,从氮利用角度说明杂交小麦耐瘠薄性更强。综合分析,N240施氮量综合表现优于其他施氮量的表现,京麦21和BH9613这2个杂交组合(品种)的综合表现优于对照京冬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量 氮素分配利用 产量 15N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的二系杂交小麦亲本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侯起岭 杨卫兵 +8 位作者 秦志列 郝小聪 岳洁茹 苑少华 梁玉龙 庞斌双 赵昌平 张风廷 孙辉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二系杂交小麦是中国目前杂交小麦的主要类型。为解析二系杂交小麦亲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小麦90K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对123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及多样性... 二系杂交小麦是中国目前杂交小麦的主要类型。为解析二系杂交小麦亲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小麦90K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对123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小麦21条染色体上SNP位点的多态性比率达到82.40%。每条染色体分布895~6165个多态性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在亚基因组间分布呈现B>A>D,在7个同源群间的分布呈现5>3>1>2>7>6>4。123个杂交小麦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0.513,平均为0.369。其中60个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在0.001~0.499之间,平均为0.324;63个恢复系的遗传距离在0.002~0.513之间,平均为0.372;60个不育系与63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225~0.511之间,平均为0.387。聚类分析可将所有材料分为4个不同类群。综合SNP和供试材料类型分析,不育系与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其次是恢复系之间,不育系之间遗传距离最小。基于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分析发现,供试二系杂交小麦亲本遗传差异整体偏小,部分亲本有近交趋势,需要拓宽遗传基础和增加亲本的遗传多样性,以提高杂交小麦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亲本 SNP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苗对NaCl和Na_(2)SO_(4)胁迫响应差异机制研究
3
作者 刘铎 王拯 +2 位作者 娄鸿耀 李平 陈兆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78,共9页
盐碱地中的盐分类型复杂多样,NaCl和Na_(2)SO_(4)是其中重要的盐分类型,为阐明小麦对NaCl和Na_(2)SO_(4)胁迫的响应机制差异,通过水培方式,设置不同NaCl和Na_(2)SO_(4)浓度,对小麦幼苗进行不同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生长指标和各种生理生... 盐碱地中的盐分类型复杂多样,NaCl和Na_(2)SO_(4)是其中重要的盐分类型,为阐明小麦对NaCl和Na_(2)SO_(4)胁迫的响应机制差异,通过水培方式,设置不同NaCl和Na_(2)SO_(4)浓度,对小麦幼苗进行不同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生长指标和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系统阐明小麦对NaCl和Na_(2)SO_(4)胁迫响应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NaCl和Na_(2)SO_(4)胁迫会抑制小麦幼苗正常生长,主要表现为降低小麦幼苗株高、鲜重、根长及生物量,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理生化方面,提高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H_(2)O_(2))、超氧阴离子(O^(-)_(2)·)、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甜菜碱含量也相应提高,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中毒害盐离子元素含量增加,有益元素含量减少。在同等盐胁迫浓度下,相比于Na_(2)SO_(4)胁迫,NaCl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对其渗透胁迫、氧化胁迫及离子毒害作用更大,表明同等浓度下NaCl比Na_(2)SO_(4)对小麦幼苗造成的危害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Na_(2)SO_(4) 小麦 胁迫 生长 生理生化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小麦生产现状与提升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拯 高新欢 +3 位作者 任立平 张胜全 叶志杰 陈兆波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14-17,共4页
从种植面积、品种更替、单产水平等方面总结了自1949年以来北京小麦生产的变化,分析了北京小麦生产面积由1976年最高的20.80万hm^(2)减少至2019年8200hm^(2)的政策背景,以及北京城市发展需求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对20世纪90年代北京... 从种植面积、品种更替、单产水平等方面总结了自1949年以来北京小麦生产的变化,分析了北京小麦生产面积由1976年最高的20.80万hm^(2)减少至2019年8200hm^(2)的政策背景,以及北京城市发展需求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对20世纪90年代北京小麦平均产量就达到394.87kg/667m^(2)的国内领先水平,而之后近30年一直在350kg/667m^(2)徘徊,没有大幅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水资源缺乏制约、种植主体和经济效益等。最后,结合目前最新政策、品种和技术,提出精准补贴、品种技术配套、规模化示范、优特种植等提升北京小麦生产水平的思考和具体推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郊农业 小麦 生产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研究
5
作者 秦志列 梁玉龙 +6 位作者 刘丽华 李宏博 张风廷 娄鸿耀 李翰霖 赵昌平 张胜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变化范围为15.42%~140.34%和20.28%~119.07%(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3.02%和72.21%,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2份母本的育性恢复能力差异不显著。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主要分布于40%~110%和60%~100%间,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布更为集中。BS366和BS1086与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4.45%和78.97%,与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3.97%和60.95%,改良父本的平均恢复力高于非改良父本,表明定向改良有利于提高恢复系的恢复力。BS366和BS1086与相同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差异在-41.66%~61.93%之间,表明相同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存在差异。BS366和BS1086与相同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61.82%的结实率差异分布于-10%~20%之间,与相同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51.52%的结实率差异在-30%~0%之间,表明同一改良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差异小于非改良父本。BS366与14份父本、BS1086与7份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高于对照,其中父本14YH261、14YH551、SD036与2份母本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可用恢复力的父本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对不同母本的恢复力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一代主茎穗的平均结实率极显著大于分蘖穗。因此,建议对不同母本分别开展强恢复力的恢复系筛选,并以中选强恢复系为亲本进行定向改良,有效增加杂种一代结实率达对照水平的组合数量,为获得更多强优势杂交组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杂交种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系杂交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建刚 杨卫兵 张风廷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229-1232,共4页
小麦是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面临大幅提高产量以满足人口持续膨胀的挑战,杂种优势利用被认为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不断创新,杂交小麦在生产应用中表现出优良的稳产性和抗逆性,基于光温敏不育系选育... 小麦是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面临大幅提高产量以满足人口持续膨胀的挑战,杂种优势利用被认为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的不断创新,杂交小麦在生产应用中表现出优良的稳产性和抗逆性,基于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的二系杂交小麦初步实现了杂交小麦的产业化。随着其推广应用的不断深入,杂交小麦亲本改良、种子生产和高产栽培等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已成为杂交小麦快速产业化的关键。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杂交小麦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杂交小麦在品种创制和产业化研究取得的重要突破,提出了杂交小麦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从品种创制、亲本异交生物学特性和合理配置、机械化制种技术和高产绿色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系统概括了二系杂交小麦产业化过程中的实用技术和方法的新进展。认为今后杂交小麦的产业化发展可综合传统育种、生物技术、生理调控、智能农机等多种技术手段,从而实现小麦杂种优势的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二系 制种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评价小麦京农7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
7
作者 高新欢 马巧云 +3 位作者 陈现朝 侯起岭 张立平 王汉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09,共6页
为更准确地评价小麦品种京农7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提高育种效率,采用GGE Biplot双标图,对2020-2021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中各参试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京农72在平均环境轴上垂足最接近正方向,丰产性较好;在平均环... 为更准确地评价小麦品种京农7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提高育种效率,采用GGE Biplot双标图,对2020-2021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中各参试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京农72在平均环境轴上垂足最接近正方向,丰产性较好;在平均环境轴投影距离较短,稳产性较好。京农72距离理想品种较近,表现出较好的高产稳产性,适宜种植区域涵盖北部冬麦区绝大部分区域。研究表明,在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中,京农72是兼有丰产、稳产和广适性的理想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京农72 GGE双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小麦新品种京麦18的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8
作者 任立平 薛新颖 +3 位作者 王俊稳 苑少华 孙辉 张风廷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8期176-178,共3页
京麦18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于2015年以BS237为母本、07Y花91-1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二系杂交小麦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瘠薄强、抗中轻度盐碱等特点,2022年通过北京市审定,2024年通过南疆耐盐碱冬小麦组审定... 京麦18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于2015年以BS237为母本、07Y花91-1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二系杂交小麦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瘠薄强、抗中轻度盐碱等特点,2022年通过北京市审定,2024年通过南疆耐盐碱冬小麦组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京麦18的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京麦18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品种(系)筛选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昌文 张胜全 +7 位作者 雷均杰 台外库力·吾斯曼 聂石辉 曲曼姑丽·库尔班 热依汉古丽·托合提夏 朱明慧 张永强 龚举武 《中国种业》 2024年第9期77-83,共7页
为筛选适宜喀什乃至南疆种植的耐盐碱小麦新品种,2022-2023年度自新疆内外引进耐盐碱品种(系)75个,以新冬20为对照,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系)在新疆喀什地区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 为筛选适宜喀什乃至南疆种植的耐盐碱小麦新品种,2022-2023年度自新疆内外引进耐盐碱品种(系)75个,以新冬20为对照,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系)在新疆喀什地区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穗粒数、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生育期和灌浆时间的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指出,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时间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2.02%,其中灌浆速度、灌浆时间和产量为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75个小麦品种(系)分为3大类群,其中亚群II1为超高产型品种(系),有中麦29、华麦9518、鑫麦807、百农1811、济农17、洛旱22、石麦0358、航麦2317、洛麦37和新冬60,平均产量为655.14kg/667m^(2),较新冬20平均增产10.85%,这些品种(系)产量较高、灌浆时间较长、灌浆速度较快、有效穗数较多,可作为今后重点研究及审定推广的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耐盐碱 冬小麦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开颖规律研究
10
作者 岳洁茹 秦志列 +7 位作者 侯起岭 郝小聪 白秀成 杨吉芳 白建芳 张风廷 赵昌平 孙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4-1261,共8页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异交性能直接影响杂交小麦的制种产量,而开花习性是衡量不育系异交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明确开颖率、开颖角度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5个不育系为材料,同时选取3个配合力好、制种性状优良的恢复...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异交性能直接影响杂交小麦的制种产量,而开花习性是衡量不育系异交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明确开颖率、开颖角度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5个不育系为材料,同时选取3个配合力好、制种性状优良的恢复系作为父本,分析了不育系在开花过程中开颖率和开颖角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不育系开颖率基本都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中部和上部穗位开颖较早,但在盛花期,下部穗位开颖角度较大且开颖主要集中在中部穗位,开颖性状较好的不育系为BS278-2、BS185、BS126、BS163、BS136。相关性分析表明,开颖率与开颖小花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开颖性状是影响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选育开颖性状好的不育系对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 开花习性 开颖 异交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化基因Vrn-1对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陈现朝 廖祥政 +5 位作者 高建刚 杨卫兵 侯起岭 刘江峰 张风廷 张胜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3-1080,共8页
为研究春化基因 Vrn-1对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作用,利用春化基因 Vrn-1的7个KASP功能标记,对130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34份不育系,96份恢复系)进行检测,分析 Vrn-1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并以播种至抽穗的日历日和生长度日为指标,研究... 为研究春化基因 Vrn-1对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作用,利用春化基因 Vrn-1的7个KASP功能标记,对130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34份不育系,96份恢复系)进行检测,分析 Vrn-1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并以播种至抽穗的日历日和生长度日为指标,研究春化基因 Vrn-1与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以冬性为主,包含39种春化基因型。其中,1号、3号、4号、5号、7号、9号、10号、13号、18号基因型在不育系和恢复系中都存在,分别占不育系和恢复系的76.48%和46.87%。本研究不育系和恢复系在年度间和基因型间播种至抽穗的生长度日比日历日更稳定。2018-2019和2019-2020两个年度制种亲本组合“3号×4号”的生长度日差值在河南邓州分别为-118.9和-122.0℃·d;亲本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3号和4号基因型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可作为抽穗期稳定的制种亲本组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亲本 抽穗期 春化基因Vrn-1 KAS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与试验环境评价
12
作者 王汉霞 高新欢 +3 位作者 马巧云 陈现朝 侯起岭 张立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7-1127,共11页
高产稳产和广适性一直是小麦育种的核心目标,而基因型与环境间的复杂互作效应增加了育种选育的难度,因此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并对试验环境进行科学评价鉴选,利于提高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和合理利用试验环境资源。本研究利用AMM... 高产稳产和广适性一直是小麦育种的核心目标,而基因型与环境间的复杂互作效应增加了育种选育的难度,因此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并对试验环境进行科学评价鉴选,利于提高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和合理利用试验环境资源。本研究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23年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中的18个品种在10个试点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并综合评价各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产量受环境、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影响显著。利用两种模型结合分析得出高产稳产品种为‘中麦108’和‘航麦2090’,代表性强、鉴别力好的试点为河北滦南。综合运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小麦区域试验,不仅显著提高了区域试验小麦品种和测试点评估的可信度,更为新品种选育策略的制定和试点布局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此外,亦可为其他作物品种选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小麦 区域试验 高产稳产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SP标记研究光周期基因Ppd-1对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作用
13
作者 陈现朝 刘江峰 张风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5,共7页
为阐明光周期基因Ppd-1对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光周期基因Ppd-1的6组KASP功能标记对453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进行检测,明确Ppd-1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以播种到抽穗的时间和生长度日为指标,研究光周期基因Ppd-1与二系... 为阐明光周期基因Ppd-1对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光周期基因Ppd-1的6组KASP功能标记对453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进行检测,明确Ppd-1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以播种到抽穗的时间和生长度日为指标,研究光周期基因Ppd-1与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以光周期敏感型为主,包含39种光周期基因单体型。其中Ⅱ-Ⅴ和ⅩⅠ型在不育系和恢复系都存在,占供试不育系和恢复系的75.53%和38.44%。供试材料在光周期基因单体型间播种到抽穗的时间和生长度日的差异不显著,而在播期间差异显著。年度间和单体型间生长度日比播种到抽穗的时间更稳定。制种亲本组合Ⅱ×Ⅱ在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2个年度生长度日稳定分别为32.94℃·d和32.79℃·d,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本研究为利用Ppd-1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抽穗期稳定的制种亲本组合,结合播期协调其发育进程从而获得制种产量稳定的制种亲本组合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亲本 抽穗期 Ppd-1 生长度日 KA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189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风廷 赵昌平 +6 位作者 秦志列 张胜全 叶志杰 刘昌文 逄子剑 冯赞成 古力娜尔·艾麦提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0-1080,共1页
京麦189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培育的光温敏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BS237×CP8457,父母本都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选育,其中BS237是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自“优繁5/农大3338//农大3330”的高代变异株... 京麦189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培育的光温敏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BS237×CP8457,父母本都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选育,其中BS237是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自“优繁5/农大3338//农大3330”的高代变异株,已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表现为短日低温不育、长日高温可育,能够一系两用。该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保护 杂交小麦 小麦新品种 光温敏 耐盐碱 一系两用 变异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调控对杂交小麦源库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胜全 王拯 +7 位作者 杨卫兵 任立平 叶志杰 高新欢 高建刚 娄鸿耀 杜冰 陈兆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4-80,共7页
为明确杂交小麦群体调控对源库系统的影响,以二系杂交小麦品种京麦6号为研究对象,从群体结构、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等方面分析杂交小麦群体源库特征。结果表明,在源系统方面,增加密度可提高群体物质积累,但花后物质积累与密度增加未表现... 为明确杂交小麦群体调控对源库系统的影响,以二系杂交小麦品种京麦6号为研究对象,从群体结构、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等方面分析杂交小麦群体源库特征。结果表明,在源系统方面,增加密度可提高群体物质积累,但花后物质积累与密度增加未表现出同步增长关系,中高密度处理花后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花后物质积累比例、花后物质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基本呈降低趋势,花前贮藏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基本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库系统方面,杂交小麦库容建成受密度影响不显著,库容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中低密度条件下穗叶比值、粒叶比值等较高,杂交小麦具备群体库容大而稳、库源比例高的特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杂交小麦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225×104~375×104/hm^(2)播种条件下较高。构建合理源库系统,应用库源比例高、源功能强而持续、分蘖成穗能力高、贮藏物质再分配利用效率高的品种,采取控制种植密度、适度减少投入的栽培策略,有利于实现杂交小麦花后“增源、强源”目标,构建源库系统平衡群体,对杂交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群体调控 源库系统 库容量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遗传差异与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艳明 娄鸿耀 +6 位作者 王威 孙娜 颜国荣 张胜军 刘杰 倪中福 徐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4-1405,共12页
小麦籽粒品质与面粉加工的食品品质密切相关,是小麦早期品质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产自新疆的134个冬小麦地方品种和54个育成品种为材料,对连续2年种植收获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伊宁市共计4个试验点的小麦籽粒进行品质检测与全基... 小麦籽粒品质与面粉加工的食品品质密切相关,是小麦早期品质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产自新疆的134个冬小麦地方品种和54个育成品种为材料,对连续2年种植收获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伊宁市共计4个试验点的小麦籽粒进行品质检测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7个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62.14%~85.35%之间,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硬度(85.35%)>湿面筋含量(78.44%)>出粉率(73.13%)>容重(72.50%)>沉降值(66.70%)>籽粒蛋白质含量(65.24%)>淀粉含量(62.14%)。在4个不同环境下,7个小麦籽粒品质性状表现为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变异相对较大,籽粒硬度的变异居中,淀粉含量、出粉率、容重的变异较小,多数籽粒品质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性。设定阈值P<0.01,经关联分析,7个性状共检测到6605个显著性SNP标记,可解释6.021%~31.467%的变异。4个环境下检测到2个以上性状共有的多性状位点12个,可以解释6.233%~17.708%的表型变异。分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容重共有位点各1个,分别位于6A、2B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共有位点5个,分别位于3A、1B、6B、7B和7D上;沉降值/容重/籽粒硬度3个性状共有位点1个,位于5B上;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3个性状共有位点3个,位于7A、3B和2D上,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容重4个性状共有位点1个,染色体位置未知。筛选出11个多性状、多环境品质相关基因,其中TraesCS6B01G347500编码一种储运蛋白,TraesCS1B01G395400编码碳水化合物转运蛋白/糖转运蛋白,TraesCS2D01G246500基因编码具有耐冷、耐盐、节水相关的蛋白ESKIMO1,可作为候选基因进行等位变异分析和标记开发,为小麦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冬小麦 籽粒品质 遗传差异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的小麦品种遗传相似度及其检测准确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乃银 金石桥 +7 位作者 晋芳 刘丽华 徐剑文 刘丰泽 任雪贞 孙全 许栩 庞斌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7-896,共10页
遗传相似度检测的准确度估计是对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检测体系中应用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基于2021年小麦品种SNP标记法跨实验室协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实验室... 遗传相似度检测的准确度估计是对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检测体系中应用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本研究基于2021年小麦品种SNP标记法跨实验室协同验证实验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及在品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实验室对55组小麦品种组合的标记位点相似度检测的总体准确度约为98%。(2)GGE双标图的品种遗传关系功能图显示,7组小麦品种的组内遗传相似度在95%以上,其余组合的遗传相似度较低。(3)依据GGE双标图的“正确度-精确度”功能图和“准确度排序”功能图,发现洛旱7号/洛旱11等品种组合的相似度检测准确度较高,晋麦47/临抗11的检测准确度一般,而济麦22/婴泊700的检测准确度较差。(4)10个实验室的检测准确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个实验室检测的正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表现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5)各实验室检测正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3%~1.9%之间,平均为1.5%;准确度的容许误差分布于1.5%~2.0%之间,平均为1.7%。其中,Lab2和Lab3的检测正确度和准确度的容许误差显著差于其余实验室。本研究构建了SNP标记法对品种相似性检测的准确度统计模型,分析了品种组合和实验室的检测准确度及其容许误差,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检测正确度、精确度和准确度进行可视化分析,验证了各实验室对品种位点相似性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SNP标记法在农作物品种遗传相似性检测中的准确度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应用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GGE双标图 SNP标记 遗传相似度 位点相似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京农72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新欢 张立平 +4 位作者 马巧云 陈现朝 田立平 单福华 王汉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6-956,共1页
京农72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培育的常规小麦新品种,2008年以我所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京冬17作母本,抗倒、抗病、抗逆、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为父本进行有些杂交(京冬17/济麦22),经常规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23年1月和5... 京农72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培育的常规小麦新品种,2008年以我所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京冬17作母本,抗倒、抗病、抗逆、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为父本进行有些杂交(京冬17/济麦22),经常规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23年1月和5月分别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京审麦20230001和国审麦20230187。1特征特性京农72为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为253~263d,抽穗期、成熟期比对照中麦175晚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稳产 杂交小麦 系谱法选育 济麦22 小麦新品种 特征特性 自主选育 冬性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协同使用对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效果初探
19
作者 王拯 任立平 +4 位作者 王俊稳 卢振宇 宋科 许春辉 陈兆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74-176,179,共4页
在盐分质量分数为3‰的滨海盐碱地,以捷麦19、济麦22、京麦188为试验品种,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施用1次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药剂组合,研究药剂施用对盐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药剂后小麦产量平均提升1... 在盐分质量分数为3‰的滨海盐碱地,以捷麦19、济麦22、京麦188为试验品种,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施用1次芸苔素内酯+吡唑醚菌酯药剂组合,研究药剂施用对盐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药剂后小麦产量平均提升11.2%,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提高5.19%和6.17%,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麦的生物量和抗病性。药剂对不同试验品种产量提升效果济麦22高于京麦188高于捷麦19,这与品种自身抗性和产量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小麦产量 芸苔素 吡唑醚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WRKY转录因子TaWRKY72B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丽 甘露 +6 位作者 卢振华 曹高燚 邱丽娜 丁博 谢晓东 秦志列 王俊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WRKY蛋白是一类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的多种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过程。为进一步探究WRKY在小麦响应逆境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小麦中国春的TaWRKY72B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春的TaWRKY72... WRKY蛋白是一类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的多种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过程。为进一步探究WRKY在小麦响应逆境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小麦中国春的TaWRKY72B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春的TaWRKY72B基因编码320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包含典型的WRKY保守结构域和C2H2锌指结构,分子量为33.94 kDa,理论等电点为6.60,是酸性亲水的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序列,属非跨膜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TaWRKY72B主要由无规则卷曲(61.25%)、α-螺旋(23.12%)、延伸链(11.88%)和β-转角(3.75%)组成。TaWRKY72B定位于细胞核,符合转录因子特征。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TaWRKY72B蛋白与节节麦、大麦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WRKY亲缘关系较近。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多个与生长发育、激素信号途径以及非生物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TaWRKY72B表达受激素、高温、低温和盐诱导,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逆境胁迫应答和多种激素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WRKY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