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设施温室智能环境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郭嘉 芦天罡 +5 位作者 王剑 鲍文玉 程旭 魏一博 王欣怡 鲁艳丽 《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68-73,共6页
论述设施温室智能环境调控技术的架构、内容、创新点,分析该技术在北京市设施农业的应用成效及前景展望。针对北京市设施农业生产中生产智能化、管理智慧化水平较低造成的作业方式粗放、运行能耗大、劳动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研发适... 论述设施温室智能环境调控技术的架构、内容、创新点,分析该技术在北京市设施农业的应用成效及前景展望。针对北京市设施农业生产中生产智能化、管理智慧化水平较低造成的作业方式粗放、运行能耗大、劳动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研发适宜设施农业的高集成、高精度、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新型物联网监测装备,构建北京市设施动态监测网络,实现设施农业大数据“全息感知”。研发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中枢和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设备,实现智能化调控设施环境,打造高效能智能园区,极大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搭建生产管理系统,为设施生产主体提供数字农场、生产种植、监测控制、产销管理、质量管理和农资管理等服务,有助于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促进园区农产品产量提升和品质提高。设施温室智能环境调控技术通过创新集成一系列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形成技术应用的整体效应,有效推动设施农业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进程,依托技术创新促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温室 物联网 智能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北京蔬菜种植户为例
2
作者 王洁琼 冯献 李瑾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已有研究进展,制定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进一步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北京市蔬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tstic模型分析蔬菜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识别产业组织、品牌经营... 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已有研究进展,制定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进一步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北京市蔬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tstic模型分析蔬菜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识别产业组织、品牌经营、降低肥料用量、政府宣传、政府补贴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加强蔬菜组织体系与品牌经营体系建设,强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宣传推广,提升政府补贴力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 采纳行为 影响因素 Logistics模型 蔬菜种植户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打好“一二三四”组合拳 高质量完成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调查样点布设及校核
3
作者 张立新 邱玥 +1 位作者 郜允兵 贾小红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3期8-10,共3页
北京市成功实施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调查样点布设与校核工作,创新“一二三四”组合拳范式:即结合一个智能APP、两条科学策略、三维技术协同、四方力量联动。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校核APP,结合空天地一体化技术,高效完成893个样点的布设与校核... 北京市成功实施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调查样点布设与校核工作,创新“一二三四”组合拳范式:即结合一个智能APP、两条科学策略、三维技术协同、四方力量联动。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校核APP,结合空天地一体化技术,高效完成893个样点的布设与校核,构建出可跨区域复制的标准化技术路径,为全国土特产资源调查提供了可推广的北京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普 土特产品 样点布设 样点校核 经验总结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春江 马晨 +1 位作者 李瑾 王小萌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作为丘陵山地种植历史最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推进整个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关键技术为“切口”,在梳理国内丘陵山地的特征与丘... 作为丘陵山地种植历史最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推进整个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关键技术为“切口”,在梳理国内丘陵山地的特征与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水稻耕、种、收等主要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开展技术前沿与态势分析,剖析国内外水稻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差距,提出不同环节下国内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态势,以期为推动水稻全程全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补齐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短板、建设现代农业强国提供新思路、新方向。研究表明:1)2022年国内丘陵山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0.8%,并且在不同的环节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的水稻耕种收机械研发与应用起步较晚、基础不牢、产品的综合性能不高,特别是针对丘陵山地的轻量、高效、高稳定性的水稻耕种收机械相对匮乏,发动机高功率低排放设计制造技术、刀具抗损降耗优化设计技术、车架轻量化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攻克;3)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是未来国内丘陵山地水稻生产作业装备发展方向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水稻机械化 关键技术 主要挑战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品质在线感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贾志鑫 杨霖 +1 位作者 史策 杨信廷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2,共16页
在线感知技术包括一系列传感器模式、成像技术和智能数据处理算法等,已成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适销性的关键工具。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重点关注在线感知系统在农产品品质中的应用,并系统分析了在线感知技术,... 在线感知技术包括一系列传感器模式、成像技术和智能数据处理算法等,已成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适销性的关键工具。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重点关注在线感知系统在农产品品质中的应用,并系统分析了在线感知技术,包括机器视觉、高光谱成像、近红外光谱、荧光传感、3D深度传感、算法及数据分析等。讨论传感器硬件演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开发,以及用于实时质量控制的多模态数据集成。介绍了不同类别的具体应用示例,如水果和蔬菜分拣、谷物质量监测以及肉类和乳制品的评估。指出了未来趋势及新兴技术在革新农业质量感知技术方面的潜力。综上所述,在线感知技术在提升质量评估准确性与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减少浪费、保障安全合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感知技术 农产品质量 传感器融合 农业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育种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锋 杨硕 +3 位作者 闫宝歧 葛晓 谭昌伟 刘忠强 《蔬菜》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等尖端生物技术的加速渗透融合,作物表型高通量自动化获取、智能育种软件、种业大数据分析等数字育种技术产品在种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等尖端生物技术的加速渗透融合,作物表型高通量自动化获取、智能育种软件、种业大数据分析等数字育种技术产品在种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提高品种创新效率、提升品种选育精度、推动种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应用效果显著。本文分析了生物育种产业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需求,阐述了数字育种的内涵、特征和关键技术框架,总结梳理了现阶段数字育种装备和数字育种平台的研究现状;并围绕数字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数字育种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种业数据标准缺乏、育种产业面临技术断层和常规育种人才断层等问题,给出了数字化与智能化协同推进、关键核心部件自主创新、软硬件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辐射引领等发展建议,助力种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以育种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育种 数字育种 智能育种技术 装备 平台 智能化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以北京设施农业为例
7
作者 曹冰雪 李瑾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我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已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力量。研究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明确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立足乡镇层面,基于2022年北京乡镇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抽样调查数... 我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已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力量。研究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明确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立足乡镇层面,基于2022年北京乡镇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抽样调查数据,采用OLS、QR与2SLS法,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乡镇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产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每公顷信息技术应用增加1%,乡镇每公顷设施农业产出平均增加3.56%,但农业信息技术的增产效应仅在高农业产出乡镇中显著、弹性系数为5.03%,在低农业产出乡镇中不显著。且农业信息技术在促进乡镇农业增产中存在资源禀赋差异,相较于劳动力或物质资本投入少的乡镇,劳动力或物质资本投入多的乡镇农业信息技术的增产效应更为明显,弹性系数分别为4.91%、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业产出 资源禀赋 设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装备在生猪产业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李海燕 任志雨 +3 位作者 孟蕊 祝军 蒋瑞祥 姚春霞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4期28-29,共2页
信息技术装备因其在提高生猪养殖的管理效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该文简要分析养殖环境监测控制、个体识别、精准饲喂等信息技术装备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并针对生猪产业信... 信息技术装备因其在提高生猪养殖的管理效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该文简要分析养殖环境监测控制、个体识别、精准饲喂等信息技术装备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并针对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信息技术 智能装备 现状、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北京生态涵养区生态产品供给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梁丽娜 王洪佳 +1 位作者 冯慧懿 唐秀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3-722,共10页
结合生态涵养区的特点,构建生态产品供给与经济发展两个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估生态产品供给和经济发展状况,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北京市生态涵养区2019年生态产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耦合协调类型。结果表明... 结合生态涵养区的特点,构建生态产品供给与经济发展两个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估生态产品供给和经济发展状况,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北京市生态涵养区2019年生态产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耦合协调类型。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各乡镇生态产品供给和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高值和较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怀柔区、密云区和延庆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各区的城镇以及靠近北京市近郊的乡镇。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各乡镇生态产品供给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介于0.648~0.999之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值介于0.312~0.600之间,耦合协调度内部差异较大,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不高,呈现较弱的耦合协调关系。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各乡镇生态产品供给与经济没有实现同步发展,生态产品供给滞后型和经济发展滞后型的乡镇大约各占一半。建议北京生态涵养区应立足于不同的资源优势,根据生态产品供给和经济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实现两者的互补和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涵养区 生态产品供给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大数据平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贵军 赵春江 +13 位作者 杨小冬 杨浩 胡海棠 龙慧灵 裘正军 李娴 江冲亚 孙亮 陈雷 周清波 郝星耀 郭威 王培 高美玲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目的/意义]农业大数据爆炸式发展,加速农业生产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作为新质生产力,大数据服务于粮食生产全过程综合智能化管理决策,面临粮食生产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不明、全链条化粮食生产决策核心算法体系缺乏且对外依存度高... [目的/意义]农业大数据爆炸式发展,加速农业生产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作为新质生产力,大数据服务于粮食生产全过程综合智能化管理决策,面临粮食生产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不明、全链条化粮食生产决策核心算法体系缺乏且对外依存度高、粮食生产全过程全要素的大数据平台缺乏等问题。[进展]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粮食生产大数据、农情监测与智能决策算法、大数据平台方面的相关进展和面临的挑战,面向产前规划、产中监测与决策、产后综合评价等粮食生产全程管理决策需求,构建由多源异构粮食生产大数据治理、粮食生产知识图谱、“数据获取-信息提取-知识构建-智能决策-农机作业”全链条标准化算法体系、数字孪生典型应用场景等环节组成的粮食生产大数据智能平台。[结论/展望]应重点关注宏观管理监测和微观农场全程智能化生产作业需求,聚焦粮食生产典型应用场景,充分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及云边端等新技术,探索技术联通集成为本,智能化服务为魂的大数据平台研发路径,创建开放式作物与环境传感接入、核心算法成熟度分级与云原生封装、高效数据与决策服务响应等为核心特色的开放共生型粮食生产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算法-服务全链条智能化、决策信息与智能装备作业一体化、粮食生产大数据平台与应用体系标准化,形成保障粮食安全高效绿色生产的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大数据平台 农情监测 智能算法 决策支持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食品溯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信廷 李瑞 +2 位作者 李金辉 闵涛 孙传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9-310,共12页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加之供应链改革和食品召回相关工作耗资巨大且充满挑战,这使得建立农业食品溯源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各国也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在智慧农业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可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加之供应链改革和食品召回相关工作耗资巨大且充满挑战,这使得建立农业食品溯源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各国也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在智慧农业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可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以实现新农场和数字农业,确保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安全可追溯。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系统阐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食品溯源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农业食品供应链流程,提出了区块链在农业食品溯源领域的基本架构。归纳总结了当前区块链在农业食品溯源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云边端计算、加密技术、存储优化、共识机制改进和智能合约设计的结合方面。本文还指出了农业食品溯源当前面临的数据安全、存储扩展、监管困难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挑战。最后,展望了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食品溯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如加强安全监管、提高区块链可扩展性、利用新兴技术赋能食品溯源等,并强调了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食品供应链中应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农业食品溯源 溯源系统 食品安全 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影像的玉米植株中心检测模型和方法
12
作者 邬开俊 白晨帅 +2 位作者 杜建军 张红娜 白晓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24-336,共13页
为了解决无人机航拍图片玉米植株中心检测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植株遮挡、形态多样、光照变化以及视觉混淆等问题,提升检测精度和模型的鲁棒性,开发了一种基于YOLO-TSCAS(YOLO with triplet-attention,saliencyadaptive,and centroid a... 为了解决无人机航拍图片玉米植株中心检测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植株遮挡、形态多样、光照变化以及视觉混淆等问题,提升检测精度和模型的鲁棒性,开发了一种基于YOLO-TSCAS(YOLO with triplet-attention,saliencyadaptive,and centroid awareness for scenes)模型的玉米植株中心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三重注意力模块、显著性裁剪混合数据增强方法、自适应池化技术和选择性多单元激活函数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检测精度和鲁棒性。采用三重注意力模块解决目标遮挡和视觉混淆问题,使模型能够更好地关注植株中心区域。采用显著性裁剪混合数据增强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引入不同的环境和光照变化,增强了模型对复杂场景的适应能力。结合自适应池化技术提高空间分辨率,有助于捕捉更精细的特征信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采用选择性多单元激活函数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学习能力,使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场景下的植株中心检测任务。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YOLOX算法相比,YOLO-TSCAS算法在平均准确率和平均F1值上分别提高了22.73个百分点和0.255,并且平均对数漏检率也显著降低了0.35。与其他流行的检测模型相比,在两类植株中心目标检测精度上也取得了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检测 三重注意力模块 显著性裁剪混合 自适应池化技术 选择性多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荧光技术的牛肉中掺杂猪肉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月 林义利 +3 位作者 周云云 杨信廷 王增利 刘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68-2972,共5页
牛肉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肉品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牛肉需求的不断增加,将猪肉冒充或添加在牛肉中出售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亟需简单、快速的检测肉品掺假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牛肉和猪肉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差异,确定同步荧光的波长差;采用激发-... 牛肉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肉品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牛肉需求的不断增加,将猪肉冒充或添加在牛肉中出售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亟需简单、快速的检测肉品掺假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牛肉和猪肉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差异,确定同步荧光的波长差;采用激发-发射固定波长差为160 nm的同步荧光光谱,对牛肉掺杂猪肉的情况进行了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以测试集、验证集和预测集样本的判别正确率作为定性判别模型的评价指标;以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作为定量分析模型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牛肉和猪肉的三维荧光光谱有显著差异,牛肉在Ex/Em为270/320、330/400、350/500、430/515和410/570 nm处有荧光峰,猪肉的三个荧光峰分别在Ex/Em为270/320、330/400和430/515 nm处。设置同步荧光波长差为160 nm,能采集到牛肉的3个荧光峰,且其中两个位于峰顶。牛肉、猪肉、掺假肉SVM定性判别模型的校正集准确率为97.56%,预测准确率可达92.31%。对比了无处理、MSC处理和SNV处理的牛肉中猪肉掺加量PLS预测模型,无处理的PLS模型最优,其rc、rp、RMSEC和RMSEP分别达到0.9786、0.9590、0.0597和0.0927。基于同步荧光技术结合SVM和PLS的牛肉掺假猪肉定性判别和定量分析检测模型具有较高识别率和检测精度,可以较为准确、快速地检测牛肉中是否掺杂猪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掺假 猪肉 同步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产品设施环境下品质智能管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威 吴华瑞 +2 位作者 郭旺 顾静秋 朱华吉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6期44-62,共19页
[目的/意义]针对中国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在设施环境生产过程对品质影响要素监测手段缺乏、智能化管控能力薄弱、品质控制要素耦合关系不明、系统化应用程度低的问题,对现有的设施智能监测、智能管控、平台构建技术进行探索,通过物联网、... [目的/意义]针对中国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在设施环境生产过程对品质影响要素监测手段缺乏、智能化管控能力薄弱、品质控制要素耦合关系不明、系统化应用程度低的问题,对现有的设施智能监测、智能管控、平台构建技术进行探索,通过物联网、云平台,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特色农产品全生育期的智能化品质管控体系构建和应用提供依据。[进展]以特色羊肚菌和番茄的外观、口感、产量三类品质为管控目标,在品质调控数据采集方面介绍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生理表型数据采集设备,以及轨道式、轮式巡检机器人,提供稳定可靠的图像、视频、监测数据采集手段;在生长过程调控方面,分别从环境监测调控和肥水灌溉投入品调控阐释了当前的做法,提出了能够针对品质进行多要素耦合全生育期的管控方法;介绍了品质智能管控系统,以及多个生产环节的应用,采用云边端一体化架构为获取的多模态数据以及多要素耦合模型面向多种生产场景提供精准适配的应用和服务。[结论/展望]对比特色羊肚菌和番茄的智能化管控现状,番茄整体技术体系更为成熟,羊肚菌产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生产过程根据技术的需要进行技术迁移,对严苛光照、稳定的高湿低温等个性化要求进行模型定制,面向中西部大部分特色农产品品控宜采用通用型的多要素耦合模型根据场景特性进行参数、模型局部迁移和微调的方式适配。未来的发展趋势呈现设备设施轻简化、智能技术场景化、服务模式多样化、品质管控在线化、数智生产规模化、数据要素价值化,有效利用智能装备和数据要素的优势是将来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多要素耦合 智能管控模型 多模态知识图谱 农业大模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空间特征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敏 唐秀美 +1 位作者 索雅丽 宋太春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4期76-83,共8页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而这需要对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目前已有研究多关注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但对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空间关系的关注不足。本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基于POI数...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而这需要对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目前已有研究多关注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但对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空间关系的关注不足。本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基于POI数据,利用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对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的空间特征及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云区乡村休闲旅游地聚集性分布,但空间上不均衡,融合性不足;乡村休闲旅游地中,自然观光类和康养娱乐类呈现正相关性,其他类型之间为负相关,配套设施之间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而休闲旅游地和配套设施的空间相关性差异较大;乡村休闲旅游地和不同配套设施的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聚集图显示,“高-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古北水镇和城区东北部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低-高”和“高-低”聚集区的分布较为分散;密云区乡村旅游的空间发展应立足于不同资源的优势,在空间上实现互补和相互促进。餐饮类和购物类配套设施要加强在北部区域的建设布局,而交通类和服务类配套设施重在提升品质。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密云区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地 配套设施 空间特征 密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红小豆品质多指标无损检测及品种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润华 杨信廷 +2 位作者 郭晓晖 刘欢 叶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197,共8页
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8种不同品种红小豆的蛋白质、水分、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百粒重、粒长、粒宽及颜色指标的同时快速无损分析方法。首先,对红小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标准正态变量变化法(SNV)、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及一阶导... 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8种不同品种红小豆的蛋白质、水分、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百粒重、粒长、粒宽及颜色指标的同时快速无损分析方法。首先,对红小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标准正态变量变化法(SNV)、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及一阶导数预处理,随后结合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建立红小豆样品不同品质指标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各PLS模型能较好地对红小豆的品质指标起到预测效果,达到快速无损检测红小豆品质的目的。此外,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红小豆样本的品种进行定性判别,校正集和预测集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00%和88.89%。近红外光谱对不同品种红小豆能做出较好的区分,对优质红小豆的快速筛分具有指导意义,且定性判别模型对同品种不同产地的2种红小豆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区分,由此可见近红外技术在产地判别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红小豆 多指标分析 定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活力性状无损速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睿 罗斌 +3 位作者 张晗 侯佩臣 周亚男 王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活动的丰歉。活力是种子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活力的种子不仅田间表现优秀、抵抗逆境能力强,还更利于长时间储藏。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多在实验室内进行,采用的发芽试验等方法精...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活动的丰歉。活力是种子的重要评价指标,高活力的种子不仅田间表现优秀、抵抗逆境能力强,还更利于长时间储藏。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多在实验室内进行,采用的发芽试验等方法精度较高、科学性强,但有损检测且效率较低。近年来,光谱及成像技术以其快速、无损等优势,在种子检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首先,归纳传统种子活力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和判定方法,并总结传统方法存在的共性问题;其次,综述无损速测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领域的应用和进展,对比分析各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检测策略,重点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种子活力的实际检测要求,探讨目前无损速测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总结当前无损速测检测技术呈现多技术融合、精选分级、高通用性和多元发展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种子活力性状的无损速测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活力性状 近红外光谱 高光谱成像 X射线成像 图像处理 无损速测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舍智能作业机器人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岳健民 朱君 +4 位作者 刘胤池 赵宇亮 贾楠 陈超 李斌 《中国猪业》 2024年第3期15-23,3,共10页
导航是猪舍自主式作业机器人实现自主移动和多点作业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生猪智能化和无人化养殖的关键。为探究猪舍智能作业机器人导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本文综述了智能作业机器人导航技术在封闭舍和半开放舍等2种典型养殖场景中... 导航是猪舍自主式作业机器人实现自主移动和多点作业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生猪智能化和无人化养殖的关键。为探究猪舍智能作业机器人导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本文综述了智能作业机器人导航技术在封闭舍和半开放舍等2种典型养殖场景中的研究进展,并从传统控制方法和智能规划算法等两方面分析了各场景下,猪舍作业机器人导航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总结和提出了导航技术在猪舍智能作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以推动导航技术在猪舍智能作业机器人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导航技术 智能机器人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建光伏基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分区研究——以祁连县为例
19
作者 柴莎莎 刘玉 +2 位作者 任艳敏 唐林楠 姚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00-4212,共13页
面向生态脆弱区光伏基地建设需求,构建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与分区方法,有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双实现”。以青海省祁连县为例,在分析光伏基地建设与运营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 面向生态脆弱区光伏基地建设需求,构建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与分区方法,有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双实现”。以青海省祁连县为例,在分析光伏基地建设与运营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4个维度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并基于SOFM网络模型进行生态敏感性分区。结果显示:(1)在地形、土壤、气候和生态等综合作用下,祁连县生态敏感性指数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看,地形条件指数呈现山区>平原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条件指数总体以中高值及以上为主;气候条件指数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生态条件指数总体以中低值及以下为主。在四者的综合作用下,祁连县生态敏感性指数划分为4个等级,总体呈现“自西向东减弱,由中部向南北两边减弱”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高度、中高、中低和低度敏感区分别占拟建光伏基地区域的26.37%、31.09%、26.06%和16.48%。(2)采用SOFM网络模型将祁连县拟建光伏基地区域分为4个区。其中,祁西高寒荒漠草原生态敏感区应以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原则上禁止开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祁中黑河上游生态恢复区在确保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适度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光伏基地;祁东高寒灌草能源-生态协调区可结合灌丛、草地等资源发展“光伏+”生态协调模式;祁南大通河草甸能源-生态优良区是光伏基地的优先选址区域,可依托区域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光伏+”产业融合链条。研究结果清晰展示了祁连县拟建光伏基地的生态敏感性分布格局,相关方法可为生态脆弱区其他县域拟建光伏基地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分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基地 生态敏感性 SOFM网络模型 生态脆弱区 祁连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便携式猪肉新鲜度实时荧光检测系统研究
20
作者 史策 侯梦园 +3 位作者 杨信廷 吉增涛 许倩 郭东起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21,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实时荧光检测系统,旨在实现生鲜猪肉新鲜度的实时检测。该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荧光纳米材料的研究和便携式荧光检测装置的创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实时荧光检测系统,旨在实现生鲜猪肉新鲜度的实时检测。该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荧光纳米材料的研究和便携式荧光检测装置的创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N-GQDs形貌、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证实N-GQDs被成功合成;探讨了N-GQDs的光学特性,证明了N-GQDs对胺类物质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通过响应机理分析,表明N-GQDs与NH_(3)之间产生了静态猝灭效应。便携式荧光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主要包含5个模块,分别是光源激发模块、荧光检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阈值报警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手机APP和上位机,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和存储。将N-GQDs荧光纳米材料与便携式荧光检测装置结合开发了便携式实时荧光猪肉新鲜度检测系统,并在生鲜猪肉中进行了系统性能实验验证。实现冷藏(4℃)和室温(25℃)条件下猪肉TVB-N含量精准检测并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关系(R_(25℃)^(2)=0.97,R_(4℃)^(2)=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新鲜度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荧光检测装置 实时检测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