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打好“一二三四”组合拳 高质量完成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调查样点布设及校核
1
作者 张立新 邱玥 +1 位作者 郜允兵 贾小红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3期8-10,共3页
北京市成功实施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调查样点布设与校核工作,创新“一二三四”组合拳范式:即结合一个智能APP、两条科学策略、三维技术协同、四方力量联动。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校核APP,结合空天地一体化技术,高效完成893个样点的布设与校核... 北京市成功实施土特产品土壤专题调查样点布设与校核工作,创新“一二三四”组合拳范式:即结合一个智能APP、两条科学策略、三维技术协同、四方力量联动。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校核APP,结合空天地一体化技术,高效完成893个样点的布设与校核,构建出可跨区域复制的标准化技术路径,为全国土特产资源调查提供了可推广的北京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普 土特产品 样点布设 样点校核 经验总结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设施温室智能环境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郭嘉 芦天罡 +5 位作者 王剑 鲍文玉 程旭 魏一博 王欣怡 鲁艳丽 《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68-73,共6页
论述设施温室智能环境调控技术的架构、内容、创新点,分析该技术在北京市设施农业的应用成效及前景展望。针对北京市设施农业生产中生产智能化、管理智慧化水平较低造成的作业方式粗放、运行能耗大、劳动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研发适... 论述设施温室智能环境调控技术的架构、内容、创新点,分析该技术在北京市设施农业的应用成效及前景展望。针对北京市设施农业生产中生产智能化、管理智慧化水平较低造成的作业方式粗放、运行能耗大、劳动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研发适宜设施农业的高集成、高精度、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新型物联网监测装备,构建北京市设施动态监测网络,实现设施农业大数据“全息感知”。研发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中枢和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设备,实现智能化调控设施环境,打造高效能智能园区,极大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搭建生产管理系统,为设施生产主体提供数字农场、生产种植、监测控制、产销管理、质量管理和农资管理等服务,有助于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促进园区农产品产量提升和品质提高。设施温室智能环境调控技术通过创新集成一系列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形成技术应用的整体效应,有效推动设施农业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进程,依托技术创新促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温室 物联网 智能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姜 赵安平 +1 位作者 王晓东 张晓玲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通过分析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比较优势,找出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短板,挖掘优势潜能,以促进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运用钻石模型对影响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对比研究了北... 通过分析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比较优势,找出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短板,挖掘优势潜能,以促进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运用钻石模型对影响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对比研究了北京市食用菌与其他蔬菜的生产成本收益率,并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测定北京市各区食用菌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结果表明,与北京市其他农作物相比,北京市食用菌产业整体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具有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其中房山区食用菌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最明显。但总体而言,北京市食用菌产业虽具有一定的竞争比较优势,仍存在产业链较短、缺少地方特色品种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从而实现食用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食用菌产业 竞争力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体系设计与系统实现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建平 阎晓军 +3 位作者 王大山 吴彦澎 赵锦一 李靖伟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0期72-79,共8页
笔者围绕"净化水源、清洁空气、改良土壤"三大主题,结合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总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按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治理、再评价的闭环链条,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构建符合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 笔者围绕"净化水源、清洁空气、改良土壤"三大主题,结合首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总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按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治理、再评价的闭环链条,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构建符合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5大类常规监测与评价指标、3大类8小类23项治理与评价指标,及其与之对应的标准和模型。依据指标体系,采用模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具有农业生态环境数据监测、质量评价、治理规划等核心功能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价,并统一了评价数据源标准,尤其突破了大规模定量关联评价的难题,具有较高的评价模型和标准的智能匹配能力。这将为整个农业生态环境领域定量评价做出重要贡献,为北京市制定生态农业环境监测、治理、规划等重要方针政策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质量 定量评价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果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建议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瑞 界春晓 +3 位作者 朱启酒 陈浩 高冲 周锋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133,共4页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相继涌现出浙江永嘉、南京江宁、苏州树山等一批极具特色的成功案例,为北京市发...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相继涌现出浙江永嘉、南京江宁、苏州树山等一批极具特色的成功案例,为北京市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良好示范。北京市的果树生产占农业生产的比重较大,且产业基础及技术实力雄厚,它既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兴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于一身,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果树产业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遭轻视,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脱节,生产配套设施不完善,政策支撑不充分等短板,提出了强化对果树产业价值功能的再认识,完善果树产业必要的支持政策,推动北京市郊区“果园综合体”建设,培育果树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等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果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使首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果树产业 美丽乡村 融合 发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玛琳 陈俊红 +1 位作者 贾少格 田芳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6,共9页
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载体和有形抓手。以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最具代表性的设施蔬菜产业园为调研对象,在12个设施蔬菜主产区选取70个重点园区开展调研,从园区生产规模、设施利用管理、生... 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载体和有形抓手。以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最具代表性的设施蔬菜产业园为调研对象,在12个设施蔬菜主产区选取70个重点园区开展调研,从园区生产规模、设施利用管理、生产技术应用、采收及销售、成本效益、联农带农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北京设施蔬菜产业园区生产经营现状,针对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产业链延伸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引导、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拓展与优化四个方面提出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产业园区 机械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市一季度蔬菜市场行情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倩 王明 +2 位作者 胡雁翔 王一罡 谭雅蓉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65,共6页
对北京市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利用2017—2019年北京市一季度蔬菜市场价格数据拟合历年春节前后蔬菜市场行情整体走势曲线,与2020年一季度疫情期间北京市的蔬菜市场实际行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疫情阶段对蔬菜行情的... 对北京市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利用2017—2019年北京市一季度蔬菜市场价格数据拟合历年春节前后蔬菜市场行情整体走势曲线,与2020年一季度疫情期间北京市的蔬菜市场实际行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疫情阶段对蔬菜行情的影响程度。对比分析叶菜类、瓜果类、块根类和葱蒜类蔬菜在疫情前后市场行情的变化特征,可知抗风险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块根类、瓜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市场行情 新冠肺炎 疫情 蔬菜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收入村的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于金莹 孙利鑫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6-71,共6页
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是低收入村,该村依据自身优势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业,虽已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劳动力短缺、宣传不到位、客流不足、村民收入低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开发村里的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旅游+采摘相结合的休闲方式... 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是低收入村,该村依据自身优势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业,虽已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劳动力短缺、宣传不到位、客流不足、村民收入低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开发村里的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旅游+采摘相结合的休闲方式,以定点配送、订单农业、电商等销售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扩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等,成为破解该村的乡村旅游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低收入问题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镇黄安坨村 低收入村 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空间特征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敏 唐秀美 +1 位作者 索雅丽 宋太春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4期76-83,共8页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而这需要对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目前已有研究多关注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但对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空间关系的关注不足。本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基于POI数...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而这需要对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目前已有研究多关注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但对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空间关系的关注不足。本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基于POI数据,利用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对乡村休闲旅游地及其配套设施的空间特征及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云区乡村休闲旅游地聚集性分布,但空间上不均衡,融合性不足;乡村休闲旅游地中,自然观光类和康养娱乐类呈现正相关性,其他类型之间为负相关,配套设施之间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而休闲旅游地和配套设施的空间相关性差异较大;乡村休闲旅游地和不同配套设施的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聚集图显示,“高-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古北水镇和城区东北部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低-高”和“高-低”聚集区的分布较为分散;密云区乡村旅游的空间发展应立足于不同资源的优势,在空间上实现互补和相互促进。餐饮类和购物类配套设施要加强在北部区域的建设布局,而交通类和服务类配套设施重在提升品质。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密云区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地 配套设施 空间特征 密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中型沼气工程典型商业模式浅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慧智 时朝 +2 位作者 李红 李文超 史殿林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2,共5页
大中型沼气工程已经成为北京市沼气产业发展的主要形态。文章在全市沼气产业发展现状普查的基础之上,概括了北京市沼气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多种生产建设模式和商业化运营模式;并以北郎中沼气工程为例对其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大中型沼气工程已经成为北京市沼气产业发展的主要形态。文章在全市沼气产业发展现状普查的基础之上,概括了北京市沼气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多种生产建设模式和商业化运营模式;并以北郎中沼气工程为例对其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北郎中气-肥联产、村级专业化团队管理的商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沼气工程 产业化 商业模式 成本-收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民远程学习障碍——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敏 郭建鑫 张峻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5-330,共6页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开展实证研究,旨在对构成农民远程学习障碍的潜在决定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找出严重影响农民远程学习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农民普遍存在着学习障碍,按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时间管理障碍、支持服务障碍、...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开展实证研究,旨在对构成农民远程学习障碍的潜在决定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找出严重影响农民远程学习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农民普遍存在着学习障碍,按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时间管理障碍、支持服务障碍、支持条件障碍、学习技能障碍、教学资源障碍、学习心理障碍。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农民远程学习障碍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远程学习障碍 因子分析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空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斌 姜鹏 程长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8-152,共5页
农产品流通效率是影响农产品供需关系的重点,流通要素的空间格局与配置有效性是流通效率性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北京市2002~2018年农产品流通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ESDA-SFA模型对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从要素的空... 农产品流通效率是影响农产品供需关系的重点,流通要素的空间格局与配置有效性是流通效率性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北京市2002~2018年农产品流通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ESDA-SFA模型对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从要素的空间相关性为切入点,引入影响因素变量,系统分析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8年间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空间相关性除部分年份存在小幅下降外,总体上呈收敛性增长趋势,且与农产品流通效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文章从优化投入方向、投入结构、空间规划等方面提出加快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A模型 农产品流通效率 空间相关性 北京 投入-产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涵养区农村产业兴旺发展路径探析——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红 陈俊红 赵姜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4-18,共5页
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北京市延庆区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挖掘农村乡土文化、打造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在农村产业兴旺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生态涵养区实现产业兴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涵养区 产业兴旺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以北京设施农业为例
14
作者 曹冰雪 李瑾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我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已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力量。研究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明确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立足乡镇层面,基于2022年北京乡镇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抽样调查数... 我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已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力量。研究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明确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立足乡镇层面,基于2022年北京乡镇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抽样调查数据,采用OLS、QR与2SLS法,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乡镇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产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每公顷信息技术应用增加1%,乡镇每公顷设施农业产出平均增加3.56%,但农业信息技术的增产效应仅在高农业产出乡镇中显著、弹性系数为5.03%,在低农业产出乡镇中不显著。且农业信息技术在促进乡镇农业增产中存在资源禀赋差异,相较于劳动力或物质资本投入少的乡镇,劳动力或物质资本投入多的乡镇农业信息技术的增产效应更为明显,弹性系数分别为4.91%、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业产出 资源禀赋 设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特派员需求与发展策略分析——基于北京市调研数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朝 郝心宁 +1 位作者 龚晶 赵姜 《农业展望》 2021年第10期162-167,共6页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余年来,中国对新时期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重点围绕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现实需求,引导地方政府和社...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余年来,中国对新时期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重点围绕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现实需求,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量,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开展科技特派员现实需求与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尤为必要。以北京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明确了当前北京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创业和科技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实需求,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需求调研 制度建设 创新创业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北京蔬菜种植户为例
16
作者 王洁琼 冯献 李瑾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已有研究进展,制定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进一步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北京市蔬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tstic模型分析蔬菜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识别产业组织、品牌经营... 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已有研究进展,制定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进一步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北京市蔬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tstic模型分析蔬菜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识别产业组织、品牌经营、降低肥料用量、政府宣传、政府补贴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加强蔬菜组织体系与品牌经营体系建设,强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宣传推广,提升政府补贴力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 采纳行为 影响因素 Logistics模型 蔬菜种植户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对北京市延庆区农村就业及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宝印 杜洪燕 赵姜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2期81-86,共6页
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采用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生态补偿在农户层面的作用机制模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生态补偿的生态效应和生计效应,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而促进生态补偿在现实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借助Baron... 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采用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生态补偿在农户层面的作用机制模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生态补偿的生态效应和生计效应,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而促进生态补偿在现实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借助Baron的实证检验方法,研究生态补偿、非农就业与农药投入之间的直接与间接作用。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户以较多的农药代替劳动力投入,目前的生态管护项目通过抑制非农就业,间接减少农药投入;2)平原造林项目通过改变项目地块的种植结构,直接减少原有地块的农药投入;3)退耕还林项目对非农就业和农药投入的影响均不显著。最后列出了根据已有研究结论得到的三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非农就业 农药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维信息与剪枝的中文猕猴桃文本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18
作者 齐梓均 牛当当 +3 位作者 吴华瑞 张礼麟 王仑峰 张宏鸣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目的/意义]中文猕猴桃文本在段落上下文主题与字符间的左右关系中,展现出垂直与水平双维度特性。若能充分利用中文猕猴桃文本的双维特性,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命名实体识别的识别效果。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维信息与剪枝的命名实体识... [目的/意义]中文猕猴桃文本在段落上下文主题与字符间的左右关系中,展现出垂直与水平双维度特性。若能充分利用中文猕猴桃文本的双维特性,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命名实体识别的识别效果。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维信息与剪枝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命名为KIWI-Coord-Prune(kiwifruit-CoordKIWINER-PruneBiLSTM)。[方法]通过设计CoordKIWINER与PruneBi-LSTM两个模块,对中文猕猴桃文本中的双维信息进行精准处理。其中CoordKIWINER模块能够显著提升模型捕捉复杂和嵌套实体的能力,从而生成涵盖更多文本信息的加强字符矢量;PruneBi-LSTM模块在上一模块的基础上,加强了模型对重要特征的学习与识别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实体识别效果。[结果和讨论]在自建数据集KIWIPRO和四个公开数据集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ClueNER、Boson,以及ResumeNER上进行试验,并与LSTM、Bi-LSTM、LR-CNN、Softlexicon-LSTM,以及KIWINER五个先进模型进行对比,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在5个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较好的F1值,分别为89.55%、91.02%、83.50%、83.49%和95.81%。[结论]与现有方法相比,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中文猕猴桃领域文本的命名实体识别效果,且具有一定的泛化性,同时也能够为相关知识图谱和问答系统的构建等下游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命名实体识别 猕猴桃文本 自建数据集 多维度注意力机制 剪枝 深度学习 文本特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装备在生猪产业中的应用分析
19
作者 李海燕 任志雨 +3 位作者 孟蕊 祝军 蒋瑞祥 姚春霞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4期28-29,共2页
信息技术装备因其在提高生猪养殖的管理效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该文简要分析养殖环境监测控制、个体识别、精准饲喂等信息技术装备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并针对生猪产业信... 信息技术装备因其在提高生猪养殖的管理效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该文简要分析养殖环境监测控制、个体识别、精准饲喂等信息技术装备在生猪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并针对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生猪产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信息技术 智能装备 现状、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信息集成的2022年克鲁伦河流域草原型流域面源污染入河负荷空间分布数据集研制
20
作者 谢成玉 王辰怡 +8 位作者 黄莉 高秉博 尹文杰 SUKHBAATAR Chinzorig 王庆涛 陈华杰 冯权泷 李淑华 冯爱萍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克鲁伦河流域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保护流域的生态安全是中蒙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因此理清克鲁伦河流域草原型流域面源(Non-point sources,NPS)污染入河负荷的空间... 克鲁伦河流域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保护流域的生态安全是中蒙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因此理清克鲁伦河流域草原型流域面源(Non-point sources,NPS)污染入河负荷的空间分布,对于划分流域最优NPS污染空间管控单元至关重要。基于遥感分布式污染估算(DPeRS)模型,结合草原地表径流型和消落带型NPS污染特点研发草原型流域NPS污染入河负荷分布估算方法。该方法以遥感数据为驱动,实现了逐月尺度像元级NPS污染入河负荷分布估算,相较于以往NPS污染模拟模型,综合考虑了消落带型NPS污染对河流的影响。草原型流域NPS污染入河负荷由草原地表径流型NPS污染入河负荷和草原消落带型NPS污染入河负荷两部分组成。草原地表径流型NPS污染入河负荷分溶解态和颗粒态分别进行估算,主要基于克鲁伦河流域干湿沉降、土壤、草原利用强度等地面数据及遥感数据核算草地氮磷平衡,结合流域降水、土壤氮磷含量等草原型NPS污染连续型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耦合定量遥感反演模型与NPS污染地面模型开展空间负荷估算;草原消落带型NPS污染入河负荷则是基于2019—2022年4—10月逐月哨兵2号影像提取的流域消落带范围,结合消落带不同地类土柱淹没释放模拟实验获取的NPS污染总氮和总磷释放速率,估算草原消落带型NPS污染负荷量。基于以上方法最终得到克鲁伦河流域草原型流域NPS污染入河负荷空间分布数据集,并统计得出2022年流域NPS污染总氮和总磷入河量分别为3542.5 t/yr和1559.9 t/yr,其中地表径流型NPS污染总氮和总磷入河量分别为3105.0 t/yr和1387.1 t/yr,消落带型NPS污染总氮和总磷入河量分别为437.5 t/yr和172.8 t/yr。本数据集为实现高精度的流域NPS污染管控单元划分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中蒙两国维护“一带一路”沿线的资源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鲁伦河流域 草原型流域面源污染 入河负荷 地表径流型面源污染 消落带型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