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宪平 杨士云 潘冠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3,共3页
用薄层色谱 (TLC)、高效液相色谱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HPLC/DAD)、动物实验等方法对生物检材中乌头生物碱进行检验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TLC法为此类药物检验筛选的首选方法 ,最小检出量为 0 3μg。在进行HPLC检测时 ... 用薄层色谱 (TLC)、高效液相色谱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HPLC/DAD)、动物实验等方法对生物检材中乌头生物碱进行检验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TLC法为此类药物检验筛选的首选方法 ,最小检出量为 0 3μg。在进行HPLC检测时 ,以乌头生物碱的特征紫外吸收光谱和动物实验结果为重要的定性手段 ,其特征吸收波长为 (2 2 8± 2 )nm和 (2 75± 2 )nm。乌头生物碱在 2mg/L~ 5 0mg/L时其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有很好的线性 ,相关系数为 0 9996。经实际案件证明 ,方法准确、灵敏 ,可用于生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检材 中毒案件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 乌头生物碱 毒物分析 刑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创口工具残留物的扫描电镜能谱检验法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春梅 朱晓斌 +1 位作者 薛建 刘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35-338,共4页
本文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GSR(即FEATURE)软件检验人体附着微小可疑残留物,借以形成人体致伤工具微量残留物检验方法,为人体损伤致伤物推断研究建立重要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使用GSR(FEATURE)软件可定量检测到人体... 本文通过设置合适的参数,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GSR(即FEATURE)软件检验人体附着微小可疑残留物,借以形成人体致伤工具微量残留物检验方法,为人体损伤致伤物推断研究建立重要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使用GSR(FEATURE)软件可定量检测到人体创口内微量工具残留物;通过对人体创伤工具残留物颗粒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全面解决人体残留致伤工具成份分析问题,为人体损伤致伤物推断研究建立关键理论技术基础;GSR(FEATURE)软件对于建立法医微量物证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工具残留物 (FEATURE)颗粒分析 人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线粒体DNA异质性在法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林林 刘雅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760-764,共5页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异质性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的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被引量:14
4
作者 辛国斌 谭家镒 +3 位作者 姚丽娟 朱昱 姜兆林 宋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建立了一种血液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2-(2,4-二氯苯氧)-丙酸(2,4-DP)和4-氯-2-甲基-苯氧乙酸(MCPA)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血样用0.1mol/L盐酸稀释后用GDX401大孔树脂吸附、用乙醚洗脱,萃取物用二氯丙醇在硫酸催化下进... 建立了一种血液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2-(2,4-二氯苯氧)-丙酸(2,4-DP)和4-氯-2-甲基-苯氧乙酸(MCPA)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血样用0.1mol/L盐酸稀释后用GDX401大孔树脂吸附、用乙醚洗脱,萃取物用二氯丙醇在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衍生,衍生物经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2,4-D、2,4-DP和MCPA的检测限分别为20,8和40ng/mL。定量分析用2,4-二氯苯乙酸作内标,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果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酯化衍生化 气相色谱法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中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辛国斌 谭家镒 +3 位作者 姚丽娟 姜兆林 朱昱 宋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29-432,共4页
本文研究了2,4-滴、2,4-滴丙酸和2甲4氯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用硫酸、三氯化硼、氯化氢和三氟乙酸等4种催化剂的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苯甲醇、三氟乙醇、五氟丙醇、二氯丙醇和五氟苯甲醇等10种醇的酯化衍生反应条件,在此基础... 本文研究了2,4-滴、2,4-滴丙酸和2甲4氯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用硫酸、三氯化硼、氯化氢和三氟乙酸等4种催化剂的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苯甲醇、三氟乙醇、五氟丙醇、二氯丙醇和五氟苯甲醇等10种醇的酯化衍生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尿中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各种衍生化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方法,其中较灵敏的方法2,4-滴和2,4-滴丙酸的检出限低于10 ng/mL,2甲4氯的检出限低于20ng/mL,适于职业接触者和中毒者的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尿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中溴敌隆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士云 潘冠民 张大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2-682,共1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硅胶小柱 溴敌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类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庆庆 王燕燕 孟品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89,共5页
季铵盐类农药属于强碱性极性有机阳离子化合物,易残留在环境中。传统的萃取方式难以对复杂基质中的痕量残留净化富集,其前处理方法一直是检测中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固相萃取材料不断更新与发展,固相萃取法已取代液-液萃取法成为季铵盐残... 季铵盐类农药属于强碱性极性有机阳离子化合物,易残留在环境中。传统的萃取方式难以对复杂基质中的痕量残留净化富集,其前处理方法一直是检测中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固相萃取材料不断更新与发展,固相萃取法已取代液-液萃取法成为季铵盐残留检测中主要应用的前处理方法。全面地描述了各类基质中季铵盐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重点分析与论述了目前常用的固相萃取材料的性质及优缺点,对其在前处理分析方法中涉及的重要方面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农药残留 前处理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检材中氯敌鼠的LC-MS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士云 潘冠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2-34,共3页
  氯敌鼠(chlorophacinone)为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主要是拮抗维生素K1的活性,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损害微血管,降低血液凝固能力,因而造成皮下出血和内脏大量出血而引起死亡.中毒潜伏期3~5天,死亡高峰为4~6天.……
关键词 Chlorophacinone BIOLOGICAL HPLC-MS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红蛋白在人肿瘤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鹏 秦豪杰 +5 位作者 刘渊 刘晓菲 朱海标 陈夏梦 张林 官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株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胶质母细胞瘤(U87、U118)、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MKN-45)、结肠癌细胞(HCT...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株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胶质母细胞瘤(U87、U118)、肝癌细胞(BEL-7402)、胃癌细胞(MKN-45)、结肠癌细胞(HCT-116)、肺癌细胞(A549)和宫颈癌细胞(Hela)等细胞系/株中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红蛋白mRNA和蛋白在以上检测的细胞系/株都有阳性表达.结论:脑红蛋白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均有表达,基于脑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脑红蛋白可能对肿瘤细胞的氧利用及能量代谢等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人肿瘤细胞系 逆转录PCR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血常规项目联合应用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玮 马原 +5 位作者 唐晖 李伟静 李常兰 任素萍 焦章平 于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6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讨通过多个血常规项目简便推断死亡时间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2名健康捐血者全血各40 m L,分装后保存于25℃的恒温箱中,以4 h间隔取血样,使用血液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等6种血常规项目,同时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红细胞ATP含量,... 目的 探讨通过多个血常规项目简便推断死亡时间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2名健康捐血者全血各40 m L,分装后保存于25℃的恒温箱中,以4 h间隔取血样,使用血液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等6种血常规项目,同时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红细胞ATP含量,各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推导线性回归方程,同时6种项目合并推导联合方程,然后计算各回归方程和联合方程在各时间点的偏离时间。结果 6种血常规项目其r2为0.7-0.8,明显低于ATP指标的0.9126和联合方程的0.9663;6种血常规项目的平均偏离时间均在2.5 h以上,远高于ATP项目的1.86 h和联合方程的1.35 h。结论 6种血常规项目联合使用可以简便准确地推断死亡时间,提示多指标联合应用是研究死亡时间推断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 联合方程 血常规项目 红细胞ATP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离体红细胞ATP含量与死亡时间和环境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玮 于明鑫 +5 位作者 唐晖 李常兰 贺敏 任素萍 焦章平 于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5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通过红细胞ATP含量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适用温度范围和时间范围。方法采集12名健康捐血者全血各40mL,分装后分别保存于15、20、25、30℃的恒温箱中,以4h间隔取血样,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ATP含量,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推导线性... 目的研究通过红细胞ATP含量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适用温度范围和时间范围。方法采集12名健康捐血者全血各40mL,分装后分别保存于15、20、25、30℃的恒温箱中,以4h间隔取血样,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ATP含量,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推导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各时间点的偏离时间。结果4组平均偏离时间差距较大,15、20、25、30℃组平均偏离时间分别为4.80、2.04、1.77、5.71h,而30℃组随着统计时间段的缩短平均偏离时间从5.71h缩短至1.67h。结论红细胞ATP含量这一参数最佳适用温度范围为20.30℃,有效评估时间20℃为64h.25℃为40h.30℃为2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 红细胞ATP含量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极杆质谱仪中扫描速率对PFTBA信号强度和噪声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袁增平 赵霞 辛国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35-137,139,共4页
Using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calibration gas PFTBA was turned on in constant flow to get the signal intensity,and off to get the noise value.Different scan time and dwell time was used separately for full scan m... Using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calibration gas PFTBA was turned on in constant flow to get the signal intensity,and off to get the noise value.Different scan time and dwell time was used separately for full scan mode and SIM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scan rate on signal intensity and no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Full scan SIM Signal intensity Noise PFT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尸体降温过程对死亡时间推断的影响
13
作者 韩玮 张嘉川 +5 位作者 唐晖 张敏 李常兰 任素萍 焦章平 于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4期27-29,37,共4页
目的评估尸体降温过程对死亡时间推断的影响。方法采集12名健康捐血者全血各40 m L,保存于可调式水温箱中,初始温度为37℃,此后每1小时调节水浴温度下降1℃,10 h后每1小时调节水浴温度下降0.5℃,24 h水浴温度降至20℃后不再调节。分别在... 目的评估尸体降温过程对死亡时间推断的影响。方法采集12名健康捐血者全血各40 m L,保存于可调式水温箱中,初始温度为37℃,此后每1小时调节水浴温度下降1℃,10 h后每1小时调节水浴温度下降0.5℃,24 h水浴温度降至20℃后不再调节。分别在0、2、4、6、8、10、12、16、20、24、28、32、36、40、44、48 h取血样,采用生物发光法检测ATP含量。将实验过程划分成3个时间段(全程、降温段、恒温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3个时间段进行计算,其决定系数(r^2)差距较大,分别为0.898、0.940和0.982,说明全程回归方程的精确度低于分段计算的回归方程;全程计算的平均偏离时间(6.86 h)明显高于分段计算(3.47 h),说明全程计算误差高于分段计算。结论尸体降温过程对死亡时间推断有明显影响,应对这一阶段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降温 死亡时间推断 红细胞ATP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质谱测定吗啡-3琥珀酸脂-BSA结合物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朝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01-302,共2页
半抗原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的数目,常常影响抗体产生.过去有的作者认为接到蛋白质分子上的半抗原要尽可能的多.实验结果表明过多的半抗原并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过多或过少均可能降低诱发产生抗体的能力.1分子大蛋白联合8至20半抗原较为适... 半抗原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的数目,常常影响抗体产生.过去有的作者认为接到蛋白质分子上的半抗原要尽可能的多.实验结果表明过多的半抗原并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过多或过少均可能降低诱发产生抗体的能力.1分子大蛋白联合8至20半抗原较为适宜.为了观察和研究抗体产生的规律,需要对半抗原结合的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常用的有下列3种方法:紫外分光度法、标记抗原示踪法、飞行质谱方法,本文采用飞行质谱方法对以BSA为载体蛋白与半抗原吗啡-3-琥珀酸脂结合物进行了分子个数比的测定.……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物分析中四极杆质谱仪扫描速率对灵敏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霞 袁增平 杨继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32-134,共3页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scan rate on sensitivity in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DDV and 11 common hypnotic drugs were chosen for GC-MS analysis.Different scan time and dwell time was used separately for full scan m...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scan rate on sensitivity in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DDV and 11 common hypnotic drugs were chosen for GC-MS analysis.Different scan time and dwell time was used separately for full scan mode and SIM.Then charasteristic ions were extracted to calculate signal to noise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Full scan(FS) SIM Signal to noise(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