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溶工艺对7075铝合金薄板组织与损伤容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惠曲 邢清源 +2 位作者 张景亮 孙青青 孟令刚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7,共7页
在热空气循环炉中将退火态和加工硬化态7075铝合金薄板加热(升温速率约5℃·min^(-1))至不同温度(466,479℃)保温不同时间(5,55 min)进行固溶处理,在气垫炉中将加工硬化态7075铝合金薄板加热(升温速率151~227℃·min^(-1))至47... 在热空气循环炉中将退火态和加工硬化态7075铝合金薄板加热(升温速率约5℃·min^(-1))至不同温度(466,479℃)保温不同时间(5,55 min)进行固溶处理,在气垫炉中将加工硬化态7075铝合金薄板加热(升温速率151~227℃·min^(-1))至479℃保温2~3 min进行固溶处理,对固溶处理后的铝合金薄板进行121℃保温24 h时效处理,研究了固溶工艺对铝合金薄板组织与损伤容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空气循环炉中延长保温时间或提高固溶温度时,退火态薄板中的第二相颗粒聚集现象改善,断裂韧度提高,加工硬化态薄板中的第二相颗粒尺寸仍偏小且分布均匀,断裂韧度未发生明显改变。采用气垫炉时由于升温速率高、保温时间较短,加工硬化态薄板中的大尺寸第二相未能充分回溶且呈不规则形貌,断裂韧度相比采用热空气循环炉时下降。孤立或聚集的大尺寸第二相是影响损伤容限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铝合金薄板 固溶处理 第二相 损伤容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铝合金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7
2
作者 邢清源 臧金鑫 +2 位作者 陈军洲 杨守杰 戴圣龙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71,共12页
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合金的极限强度已从第四代铝合金的600 MPa级,逐步发展到650~700 MPa级、750 MPa级,甚至800 MPa级及以上第五代铝合金。本文首先对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历... 超高强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合金的极限强度已从第四代铝合金的600 MPa级,逐步发展到650~700 MPa级、750 MPa级,甚至800 MPa级及以上第五代铝合金。本文首先对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概述;随后,从成分设计与优化、熔铸与均匀化技术、热变形技术、热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模拟计算共五个方面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最后,结合未来装备的发展需求和国内的技术现状,指出“深入研究基础理论,解决综合性能匹配等问题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专用材料的推广应用”是超高强铝合金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铝合金 AL-ZN-MG-CU系合金 熔铸法 高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高性能高温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沛勇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7期64-78,85,共16页
快速凝固技术为高温铝合金的制备提供了可能的途径。近30年来,运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已研制成功了Al-Fe-V-Si、Al-Fe-Mo-Si、Al-Fe-Cr-Ti等系列的耐热温度达到300~400℃的高性能高温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总结了这些高温铝合金及其... 快速凝固技术为高温铝合金的制备提供了可能的途径。近30年来,运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已研制成功了Al-Fe-V-Si、Al-Fe-Mo-Si、Al-Fe-Cr-Ti等系列的耐热温度达到300~400℃的高性能高温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总结了这些高温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在工艺、成分、组织、性能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粉末冶金 高性能高温铝合金 铝基复合材料 组织性能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高红 肖鉴 +1 位作者 杨浩东 于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工艺,以获得高耐蚀性的封闭阳极氧化膜层。方法用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法对阳极氧化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封闭前后的氧化膜进行微观形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工艺,以获得高耐蚀性的封闭阳极氧化膜层。方法用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法对阳极氧化铝合金进行表面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封闭前后的氧化膜进行微观形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评价阳极氧化膜层表面的润湿性能,通过浸泡实验、电化学阻抗谱对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沸水封闭工艺进行比较。结果经LDH预处理后,膜层表面被一层致密的LDH覆盖,多孔结构和孔洞缺陷均消失。涂覆溶胶凝胶后,膜层表面均匀平整,无明显缺陷。与沸水封闭相比,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的氧化膜具有更平整均匀的表面和更低的粗糙度,接触角为92.3°,具有疏水性。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浸泡15 d后,膜层的低频阻抗值仍可达到6.79×10^(6)Ω·cm^(2),与传统沸水封闭法相比,高出2个数量级。膜层具有良好的长期耐蚀性,其主要机理为LDH的铝合金氧化膜空隙和表面生长出双片层状的LiAl-LDH,表面膜层更致密,片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腐蚀溶液的入侵,同时使膜层表面存在更多的-OH基团,在溶胶凝胶封闭时提供了更多的反应位点,促进了溶胶凝胶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有效阻挡了外界溶液对基体的入侵,因此延缓了腐蚀。结论LDH预处理溶胶凝胶封闭工艺提高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致密性和表面疏水性以及膜层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阳极氧化 溶胶凝胶法 封闭改性 LDH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l-Zn-Mg-Cu铝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铭 汝继刚 +4 位作者 臧金鑫 张坤 何维维 王亮 陈高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8,共6页
采用常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新型Al-Zn-Mg-Cu铝合金7D04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7D04-T7451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在不高于125℃时可长时间保持稳定;当温度高于150℃时,板材的强度随着稳定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稳... 采用常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新型Al-Zn-Mg-Cu铝合金7D04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7D04-T7451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在不高于125℃时可长时间保持稳定;当温度高于150℃时,板材的强度随着稳定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稳定化处理温度越高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大。稳定化温度175℃处理500h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仅为286MPa和385MPa,与未稳定化处理相比分别降低38%和26%。7D04-T7451铝合金在稳定化处理过程中强度下降的内在原因是由于η′和η相的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D04铝合金 热稳定性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球磨制备纳米晶铝/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坤 李炯利 +4 位作者 陈军洲 王旭东 何晓磊 武岳 张海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8-72,共5页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采用低温球磨粉末冶金法制备纳米晶铝及其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在材料研制和工装设备研发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提出了国内在纳米晶铝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最后,对纳米晶...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采用低温球磨粉末冶金法制备纳米晶铝及其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在材料研制和工装设备研发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提出了国内在纳米晶铝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最后,对纳米晶铝/铝基复合材料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铝合金 铝基复合材料 低温球磨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6Mg-0.7Zr新型铝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 被引量:1
7
作者 付祎磊 刘惠 +3 位作者 高艳丽 王海龙 程利强 唐鹏钧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7,共9页
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制备Al-6Mg-0.7Zr新型中高强铝合金。通过室温拉伸、高温拉伸、SEM和TEM等手段对退火态Al-6Mg-0.7Zr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法能够突破Zr元素在Al基体中的固溶极限... 采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制备Al-6Mg-0.7Zr新型中高强铝合金。通过室温拉伸、高温拉伸、SEM和TEM等手段对退火态Al-6Mg-0.7Zr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法能够突破Zr元素在Al基体中的固溶极限,可制备出质量分数0.7%Zr的新型铝合金。均匀析出的Al_(3)Zr粒子能有效阻碍位错运动,纳米尺度的Al_(3)Zr与基体晶格呈共格关系也有利于合金强度提升。室温下Al-6Mg-0.7Zr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445 MPa,屈服强度338 MPa,断后伸长率20.10%。此外,Al_(3)Zr粒子在高温下稳定,对晶界迁移及位错运动都有显著阻碍作用,使得合金在200℃以下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150℃下Al-6Mg-0.7Zr合金抗拉强度达到320 MPa,屈服强度266 MPa,断后伸长率3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6Mg-0.7Zr合金 室温拉伸 高温拉伸 微观组织 Al_(3)Z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97铝锂合金的化学铣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娟 冯朝辉 +1 位作者 李惠曲 陈高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通过高频疲劳试验、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经过3种不同化铣槽液处理的2A97铝锂合金薄板表面粗糙度、疲劳性能和合金的微观组织缺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硫化钠或三乙醇胺的槽液相比,同时添加硫化钠和三乙醇胺... 通过高频疲劳试验、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经过3种不同化铣槽液处理的2A97铝锂合金薄板表面粗糙度、疲劳性能和合金的微观组织缺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硫化钠或三乙醇胺的槽液相比,同时添加硫化钠和三乙醇胺的化铣槽液化学铣切性能更佳,化铣后的材料表面平整,微观缺陷数量较少,尺寸较小,表面粗糙度达到Ra≤1.6μm,疲劳寿命可达到3.71×10^(5)N。硫化钠和三乙醇胺的加入能有效缓解合金的局部腐蚀,使铝合金表面与化铣槽液腐蚀更加均匀,形成的微观缺陷数量更少,尺寸更小,因此,能获得更好的表面粗糙度结果和更优的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97铝锂合金 化学铣切 表面粗糙度 疲劳性能 微观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后7A85合金的组织和拉伸性能研究
9
作者 童广泽 刘闪光 +2 位作者 刘东洋 高文理 王卫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8,22,共4页
7A85合金是我国自主研发的Al-Zn-Mg-Cu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研究了热处理后7A85合金的组织和拉伸性能,这对加速并拓宽7A85合金的工业化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热处理之后7A85合金的晶粒为长条形且存在很多亚晶。... 7A85合金是我国自主研发的Al-Zn-Mg-Cu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研究了热处理后7A85合金的组织和拉伸性能,这对加速并拓宽7A85合金的工业化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热处理之后7A85合金的晶粒为长条形且存在很多亚晶。热处理后的7A85合金由GP区和η'相协同强化。微米级的晶界第二相主要由Al、Zn、Mg、Cu元素在晶界处偏聚形成,Zr元素没有在晶界处发生偏聚形成晶界第二相。纳米级的晶界主要由Mg和Zn偏聚形成,在某些第二相中含有Cu。热处理后7A85合金的抗拉强度为596 MPa,屈服强度为572 MPa,伸长率为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85合金 晶粒 GP区 η'相 第二相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铝合金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0
10
作者 臧金鑫 陈军洲 +2 位作者 韩凯 邢清源 戴圣龙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69-777,807,共10页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主承力框、梁、壁板、蒙皮等部位,占飞机结构重量的40%~70%,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材料。从最初仅仅满足对强度的需求逐渐扩展到面向耐腐蚀、高强高韧、耐损伤等综合性能要求,国内外航空铝合金在需求牵引与自身的技术进...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主承力框、梁、壁板、蒙皮等部位,占飞机结构重量的40%~70%,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材料。从最初仅仅满足对强度的需求逐渐扩展到面向耐腐蚀、高强高韧、耐损伤等综合性能要求,国内外航空铝合金在需求牵引与自身的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至今已经发展至第五代。首先对国内外航空铝合金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总结,接着,为进一步推动国产航空铝合金研发和应用,对航空铝合金制备全工艺流程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如合金成分设计、熔铸技术、热变形技术、热处理技术等。最后,结合航空装备发展需求和国内技术现状,对我国航空铝合金发展趋势和重要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铝合金 合金成分设计 熔铸 热变形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7A36铝合金挤压管材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惠曲 邢清源 +2 位作者 饶茂 张景亮 臧金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21,共9页
针对工业化生产条件下制备的?250 mm×20 mm和?340 mm×30 mm两种规格的7A36铝合金挤压管材,开展单级/双级固溶工艺和110~135℃下的单级时效-拉伸性能曲线研究,并采用优选的热处理工艺,对两种规格管材的拉伸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针对工业化生产条件下制备的?250 mm×20 mm和?340 mm×30 mm两种规格的7A36铝合金挤压管材,开展单级/双级固溶工艺和110~135℃下的单级时效-拉伸性能曲线研究,并采用优选的热处理工艺,对两种规格管材的拉伸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差热分析仪测试相转变温度,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显微组织与拉伸断口观察。结果表明:7A36合金管材在优选的热处理工艺下,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可达696,655 MPa和14.0%;相比常规的半连续铸造(direct chill casting, DC)铸锭+大挤压比工艺,采用锻造铸锭+常规热挤压工艺,合金管材表现出晶粒和晶界/晶内析出相尺寸更小以及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recipitation free zone, PFZ)更窄的组织特征,该组织特征是影响强度性能的主要原因;同时,该合金具有较高的淬火敏感性,固溶处理过程中,易在富Fe相附近诱发淬火微裂纹,显著影响合金管材的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铝合金 挤压管材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7B50-T7751铝合金厚板不均匀性与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越 郝敏 +2 位作者 陈高红 伊琳娜 臧金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采用力学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80 mm厚宽幅7B50-T7751板材不同宽度、不同厚度位置的组织与性能均匀性,并与7050-T7451板材疲劳性能进行对比与讨论。结果表明:宽幅7B50-T7751厚板力学性能优异,在L和LT方向上,1/2厚度... 采用力学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80 mm厚宽幅7B50-T7751板材不同宽度、不同厚度位置的组织与性能均匀性,并与7050-T7451板材疲劳性能进行对比与讨论。结果表明:宽幅7B50-T7751厚板力学性能优异,在L和LT方向上,1/2厚度的拉伸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68 MPa和545 MPa,抗拉强度分别达到612 MPa和591 MPa,压缩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75 MPa和587 MPa,L-T向与T-L向的断裂韧度达到30.16 MPa·m^(1/2)和26.47 MPa·m^(1/2)。宽幅厚板在不同宽度位置存在一定的各向异性,LT方向上的性能均匀性优于L方向。1/4厚度不同宽度位置性能无明显差异,1/2厚度宽度边缘位置性能优于宽度中心位置。1/4厚度未形成明显强织构,在1/2厚度宽度中心的主要织构为S织构和Brass织构,边缘的主要织构为R织构、S织构和Brass织构。在应力比为0.06时,宽幅7B50-T7751厚板的T-L向抗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性能优于同厚度7050-T7451板材,LT向光滑试样(Kt=1)的疲劳极限低于7050-T7451板材约7.6%,缺口试样(Kt=3)的疲劳极限高于7050-T7451板材约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50-T7751 宽幅厚板 不均匀性 微观组织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对ZL114A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吴桢 张正季 +2 位作者 张凤钊 毛郭灵 高文理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27,132,共7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Cu对ZL114A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抑制ZL114A合金中GP区、β''相和β'相的形成,但在合适的时效制度和合理Cu含量的条件下,ZL114A合金中...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Cu对ZL114A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抑制ZL114A合金中GP区、β''相和β'相的形成,但在合适的时效制度和合理Cu含量的条件下,ZL114A合金中出现θ''相,实现β''和θ''双析出相强化。当时效工艺为180℃/8 h时,添加0.54wt%Cu后,ZL114A合金的抗拉强度由350 MPa增加到384 MPa,屈服强度由310 MPa增加到338 MPa,伸长率由2.5%减少到2.2%。添加Cu后,ZL114A合金的流动性降低,在利用Cu提高ZL114A合金强度时,Cu含量不宜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14A合金 CU β''相 θ''相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0-T7451超厚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不均匀性研究
14
作者 冉红卫 郝敏 +3 位作者 郝时嘉 刘行 李占强 雷越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5,共9页
针对航空主承力结构用超厚7050-T7451铝合金板材沿厚度方向存在性能偏差的问题,采用室温拉伸和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对δ155 mm规格7050-T7451超厚板在不同厚度层和不同方向的室温拉伸、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光学显微... 针对航空主承力结构用超厚7050-T7451铝合金板材沿厚度方向存在性能偏差的问题,采用室温拉伸和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对δ155 mm规格7050-T7451超厚板在不同厚度层和不同方向的室温拉伸、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等对微观组织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板材L方向不同厚度层拉伸性能相差不大,T/4厚度层LT方向抗拉强度高于T/2厚度层;T/2厚度层断裂韧度不同方向均高于T/4厚度层,其中不同厚度层L-T方向差异尤为显著。断裂韧度试样的断口形貌也存在差异,其特征由T/4厚度层的小解理断口为主转变为T/2厚度层的穿晶滑移为主。从T/4厚度层到T/2厚度层,晶粒形貌及织构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但析出相类型及分布基本一致。T/4厚度层织构类型较多且分散,晶粒尺寸较小且存在大量亚晶;T/2厚度层以再结晶的R-Brass织构{111}〈112〉为主,晶粒尺寸较大,亚晶数量较少,晶界及亚晶界上存在粗大的η析出相以及晶界无析出带,晶内存在大量η′析出相。织构类型和亚晶界数量的差异导致不同厚度层宏微观组织特征不同,从而影响裂纹前端塑性变形区及裂纹扩展路径,最终导致合金抗拉强度以及断裂韧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T7451超厚板 拉伸性能 断裂韧度 析出相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锂合金热机械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秀亮 刘铭 +3 位作者 李国爱 汝继刚 陈军洲 陆政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89,共8页
综述了热机械处理对新型铝锂合金强韧化机制影响的研究,深入分析讨论了热机械处理对铝锂合金晶粒结构和沉淀相等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通过热机械处理改变主要沉淀相的析出顺序和析出行为,促进基体形成细小、弥散和均匀分布的以δ... 综述了热机械处理对新型铝锂合金强韧化机制影响的研究,深入分析讨论了热机械处理对铝锂合金晶粒结构和沉淀相等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通过热机械处理改变主要沉淀相的析出顺序和析出行为,促进基体形成细小、弥散和均匀分布的以δ',θ″/θ',T1,S″S'相为主的联合强化组织,抑制晶界沉淀相的析出和长大以及晶界无析出带的宽化,能够显著改善铝锂合金的强度和塑韧性匹配。经过固溶处理基体溶质原子和空位密度显著上升,淬火后形成这些缺陷过饱和固溶体为随后时效析出提供了动力。预变形和预时效促进了基体细小弥散的沉淀相δ'相或G.P.区均匀形核析出,在高温时效调节和稳定沉淀相尺寸和体积分数,获得T1、θ″/θ'和δ'相混合组织。新型和特殊热机械处理调控主要强化相δ',θ″/θ',T1相析出比例、尺寸和取向,细化晶粒和优化晶粒结构。最后指出应开发大规格轧制板材和热锻件的应力时效等新型热机械处理工艺,以满足大型航空飞机和重型运载火箭对轻质高性能铝锂合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热机械处理 时效 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66铝锂合金板材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显峰 陆政 +2 位作者 高文理 曹亚雷 冯朝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2,共6页
采用布氏硬度与拉伸性能测试以及OM,SEM和TEM分析,研究2A66铝锂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随时效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合金时效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并探讨影响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65℃峰值时效前,随时效时间的延长,2A66铝锂合金... 采用布氏硬度与拉伸性能测试以及OM,SEM和TEM分析,研究2A66铝锂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随时效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合金时效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并探讨影响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65℃峰值时效前,随时效时间的延长,2A66铝锂合金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程度逐渐下降,过时效后合金的各向异性有所增强,伸长率的各向异性大于强度各向异性。峰时效(64h)时合金的σ_b,σ_(0.2),δ的IPA值均达到了最低值,分别为3.0%,3.0%,12.2%,此时合金也获得了较好的强塑性结合,轴向σ_b,σ_(0.2),δ分别为526.5,448.9MPa,10.1%。不同热处理状态下,2A66铝锂合金平面各向异性的总体表现为:纵向(0°)和横向(90°)的强度最高,45°方向最低;45°方向试样的伸长率最高,纵向和横向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66铝锂合金 力学性能 各向异性 时效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及组织结构对超高强铝合金平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马志锋 赵唯一 陆政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以自行制备的高合金含量的Al-Zn-Mg-Cu合金为试验材料,测试观察挤压带板及其制备的等温模锻件的织构类型及组分强度、组织结构、平面拉伸力学性能及各向异性指数,通过计算{111}<112>滑移系的施密特因子,采用单晶近似法分析平面拉... 以自行制备的高合金含量的Al-Zn-Mg-Cu合金为试验材料,测试观察挤压带板及其制备的等温模锻件的织构类型及组分强度、组织结构、平面拉伸力学性能及各向异性指数,通过计算{111}<112>滑移系的施密特因子,采用单晶近似法分析平面拉伸力学性能各向异性与织构的关系,使用霍尔-佩奇定律分析了组织结构与平面拉伸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合金经剧烈变形后,以变形织构为主,变形织构会引起各向异性,导致合金45°方向强度偏低;挤压形成的纤维组织是引起挤压带板L向及LT向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110}<112>Brass织构强度增加,可以抵消纤维组织引起的L向及LT向的各向异性;LT向伸长率低及伸长率各向异性主要是由第二相粒子延晶界的链状分布引起,同时也与织构引起的晶粒强度变化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铝合金 各向异性 织构 施密特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Mn元素对超高强铝合金锻件平面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志锋 陆政 +2 位作者 高文林 赵唯一 宋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94-97,共4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RD衍射仪以及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量Mn元素对Al-Zn-Mg-Cu超高强铝合金挤压带板及其制备的等温模锻件的平面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Mn元素的加入可以产生大量含Mn第二相,促进超高强铝合...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RD衍射仪以及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量Mn元素对Al-Zn-Mg-Cu超高强铝合金挤压带板及其制备的等温模锻件的平面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Mn元素的加入可以产生大量含Mn第二相,促进超高强铝合金锻件的再结晶,使变形织构强度减弱,再结晶织构强度增加,降低高强铝合金锻件的平面力学性能各向异性。此外,弥散细小的含锰相使合金断裂形式转变为穿晶延性断裂,提高了合金的延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Mn 各向异性 织构 超高强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组合的容器负载方式对铝合金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高红 张月 +2 位作者 李应权 刘建华 于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63,共11页
采用减压吸附和层层自组装技术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上同时负载8-羟基喹啉(8-hydroxyquinoline,8-HQ)和苯并三氮唑(1H-benzotriazole,BTA),制备缓蚀剂复合纳米容器(MSN-QB),并将其添加至环氧涂... 采用减压吸附和层层自组装技术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上同时负载8-羟基喹啉(8-hydroxyquinoline,8-HQ)和苯并三氮唑(1H-benzotriazole,BTA),制备缓蚀剂复合纳米容器(MSN-QB),并将其添加至环氧涂层中从而获得新的涂层(MQB)。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热重分析等研究缓蚀剂负载前后纳米容器结构的变化和缓蚀剂的刺激响应释放行为,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盐雾实验研究层层自组装方式对涂层防护性能的提升。结果表明:MSN-QB中8-HQ和BTA的负载量分别为6.8%(质量分数,下同)和7.1%。MSN-QB具有pH响应特性,8-HQ和BTA在中性条件下释放均受到抑制,在碱性(pH=10)和酸性(pH=4)条件下均可释放,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速率更高。MQB涂层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能,在3.5%NaCl溶液中浸泡20天后,MQB涂层的低频阻抗值(2.0×10^(9)Ω·cm^(2))最大,是缓蚀剂单独负载并添加到涂层中的两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组合 负载方式 层层自组装 铝合金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 7055铝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军洲 戴圣龙 甄良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4,共8页
研究AA 7055-T7751板材不同厚度层的力学性能,并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等分析技术研究板材不同厚度层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从板材表层到厚度中心,再结晶程度从69%下降到19.1%,亚晶粒... 研究AA 7055-T7751板材不同厚度层的力学性能,并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等分析技术研究板材不同厚度层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从板材表层到厚度中心,再结晶程度从69%下降到19.1%,亚晶粒尺寸从10μm减小到2μm;板材厚度中心主要为轧制型织构,远离中心层其含量逐渐减少,板材表层主要为剪切型织构;板材主要强化相为盘状η'相,其盘面半径为3.7 nm,厚度为1~3 nm,与基体的共格应变约为0.0133;板材不同厚度层沿轧制方向的拉伸屈服强度近似呈线性变化:σ_y=-38.7S+604.8(0≤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观组织 屈服强度 电子背散射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