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耳力学研究与耳微创外科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新 王杰 韩德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24,共3页
中耳力学研究一直是鼓室成形术的热点。从声学水平认识中耳传声机制是耳显微外科技术提高听力的基础。耳微创外科技术理念引导下的耳显微外科技术结合中耳力学研究理论必将推动鼓室成形技术发展,进而提高鼓室成形后听力效果。
关键词 中耳力学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人工耳蜗术后长期听力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杰 张李芳 +2 位作者 陈婧媛 陈彪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长期听力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我院诊断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患者并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的临床资料、听力及颞骨影像检查结果。对其中12例患儿通过听...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长期听力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我院诊断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患者并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的临床资料、听力及颞骨影像检查结果。对其中12例患儿通过听觉行为分级标准量表(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量表(SIR)两种问卷进行规律随访评估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并将其与45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且结构正常的患儿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46例患者(74耳)中,18例为单侧患病;74耳中36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引出(引出率为48.65%);61耳(64耳行CM检查)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引出(引出率为93.85%);23耳DPOAE及CM均引出。12例CI患儿,于开机后当月、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CAP平均得分为0.58、1、2.33、3.1、4.5、5.2、5.6;相应SIR平均得分为分别为1、1、1.09、1.6、2.42、3.3。在这12耳中,5耳DPOAE未引出,并且该5耳其CAP平均得分为0.6、0.75、2.67、3、4.8、5.6、5.8,相应的SIR平均得分分别为1、1、1.25、1.75、2.6、3.6、3.75;在7耳DPOAE引出患儿中,其相应CAP平均得分为0.57、1.17、2.17、3.14、4.29、4.8、5.4,对应的SIR平均得分分别为1、1、1、1.5、2.29、3、3.6。结论DPOAE的引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未引出不代表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缺失。对于ANS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具有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人工耳蜗植入 耳蜗微音器电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正常鼓膜振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检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杰 赵非 +1 位作者 张颖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检测成人正常鼓膜振动特征。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间招募成人志愿者,检测鼓膜正常、纯音听阈正常后,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检测90 d B SPL纯音刺激条件下鼓膜脐部振动幅度。刺激频率范围为400、800、1000... 目的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检测成人正常鼓膜振动特征。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间招募成人志愿者,检测鼓膜正常、纯音听阈正常后,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检测90 d B SPL纯音刺激条件下鼓膜脐部振动幅度。刺激频率范围为400、800、1000、1500、2000、2500、3000、4000、5000、6000、8000 Hz共11个频率。结果鼓膜脐部振动于400-8000 Hz 11个频率处均可检测到,信噪比大于等于10 d B。鼓膜脐部振动于1000 Hz、3000 Hz处有两个峰值,于6000 Hz处有一个波谷。每耳测试可于十分钟内完成,测试过程中受试者无不适症状,安静状态平静呼吸对测试没有明显影响。结论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可检测到鼓膜细微振动,成人鼓膜振动检测过程简便、无创、快速,为临床中耳传声功能精细化检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振动 鼓室成形 气骨导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膜修补术后鼓膜振动激光多普勒测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颖 王杰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检测鼓膜修补术后不明原因气骨导差病例的鼓膜振动特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完成的一组鼓膜修补术后不明原因气骨导差病例(11耳),根据术后一年随访时气骨导差(...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检测鼓膜修补术后不明原因气骨导差病例的鼓膜振动特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完成的一组鼓膜修补术后不明原因气骨导差病例(11耳),根据术后一年随访时气骨导差(Air-Bone Conduction Gap,ABG)分成两组:A组(ABG≤20 d B)6耳,B组(ABG>20d B)患者5耳。利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Laser Doppler Vibrometer,LDV)分别测试两组术后患者鼓膜脐部振动幅值。同法对30耳正常人进行测试作为对照组。分析鼓膜脐部振动幅值与ABG关系。结果 A组患者中除病例2与6外,其余病例的鼓膜振动曲线与正常组走形基本一致。病例6的鼓膜脐部振动幅度较正常组明显下降,以1000 Hz处最低,鼓膜增厚并可见钙斑形成,术前骨气导差与术后基本一致;病例2术后鼓膜振动幅度较正常提高,以1000 Hz处最为明显,该患者术后骨气导差较术前缩小,鼓膜完整但较菲薄。B组患者中除病例5稍高于正常组振动幅度外,其余病例曲线大部分频率振动幅度均低于正常水平。病例5患者术后骨气导差较术前略缩小,鼓膜菲薄。结论鼓膜修补术后鼓膜振动幅度与ABG值大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鼓膜振动越接近正常值时ABG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鼓膜 鼓室成形 气骨导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成形PORP植入术后鼓膜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颖 王杰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观察鼓室成形部分人工听骨(PORP)植入术后不明原因气骨导差增大病例的鼓膜振动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11例不明原因气骨导差,其中气骨导差大于20 d B有7耳,剩余4耳气骨导差小于等于20d B。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Laser... 目的观察鼓室成形部分人工听骨(PORP)植入术后不明原因气骨导差增大病例的鼓膜振动特征。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11例不明原因气骨导差,其中气骨导差大于20 d B有7耳,剩余4耳气骨导差小于等于20d B。应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Laser Doppler Vibrometer,LDV)行鼓膜振动测试研究。招募青年受试者30耳行鼓膜振动测试作为对照组。分析鼓膜脐部振动传输函数(鼓膜脐部振动速度与鼓膜表面声压比值)差异以及与纯音测听气骨导差值相关性。结果气骨导差大于20d B的7耳鼓膜脐部振动传输函数曲线较正常值低,且气骨导差值越大越低于正常值;气骨导差小于等于20d B的4耳鼓膜脐部振动传输函数曲线接近正常值,且气骨导差值越小越接近正常值。结论 LDV可以检测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振动,鼓室成形PROP植入术后不明原因气骨导差形成可能与鼓膜有效振动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成形 激光多普勒 气骨导差 部分人工听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压力控制式圆窗激振压电作动器设计与优化
6
作者 刘后广 寇寅欣 +2 位作者 王杰 饶柱石 曹国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6-166,共11页
针对临床上所用的圆窗激振人工中耳不是针对该激振方式设计,存在术后补偿性能个体差异大、性能不稳定、增益值达不到理论值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作动端与圆窗膜尺寸匹配、初始压力可控的圆窗激振压电作动器。首先,结合人耳解剖结构,设计了... 针对临床上所用的圆窗激振人工中耳不是针对该激振方式设计,存在术后补偿性能个体差异大、性能不稳定、增益值达不到理论值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作动端与圆窗膜尺寸匹配、初始压力可控的圆窗激振压电作动器。首先,结合人耳解剖结构,设计了作动器的机械组成结构及宏观尺寸;其次,对弯张放大器进行受力分析,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弯张放大器进行优化设计,以获得最优输出位移放大倍数;再次,构建了压电作动器-人耳耦合力学模型,分析了支撑弹簧横截面积与压电叠堆层数对作动器听损补偿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该设计参数;最后,根据确定的设计尺寸制造了压电作动器样机,搭建了激光测振试验台,对压电作动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圆窗激振式压电作动器作用在圆窗膜上的初始压力可控,且具有工作频带宽(100~10000 Hz)、谐波失真低(THD≤0.29%)的优点。该压电作动器适用于圆窗激振的听力损伤补偿,为混合性听力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中耳 圆窗激振 压电作动器 优化设计 听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