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7
1
作者 韩振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1,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从其内在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要求”... 党的二十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从其内在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要求”;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要求”;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应具备全球视野、天下情怀的“使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 方法论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2
作者 李宏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28,共7页
立场观点方法集中折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精华、核心要义、品质特性,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金钥匙。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先明确提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大重要理论贡献之一,就是... 立场观点方法集中折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精华、核心要义、品质特性,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金钥匙。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先明确提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大重要理论贡献之一,就是创造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党的二十大的各项战略部署,需要在知行合一中把“六个坚持”转化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蓝图的智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方法论 立场 观点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夏文斌 郭东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2,共9页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吸收了世界各国现代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又着眼于本国实际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社会...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吸收了世界各国现代化实践的成功经验,又着眼于本国实际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中、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现代化 基本特征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有社会主义国家道路创新的实践与展望
4
作者 杨晓曦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10期108-120,共13页
伴随着世界格局的一系列新变迁,现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呈现出新态势。从独立自主的制度实践看,现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的政治、经济、国防、外交制度建设的新道路;从与时俱进体制改革理论创新看,各国从社会... 伴随着世界格局的一系列新变迁,现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呈现出新态势。从独立自主的制度实践看,现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的政治、经济、国防、外交制度建设的新道路;从与时俱进体制改革理论创新看,各国从社会主义转向发达状态的必然性、特殊性和可行性的理论认识,五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从世界社会主义主体力量的对外关系看,未来社会主义国家愈益强化互相协调与合作。这些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新态势的层叠,投射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改革的新形态,“两制格局”持续向社会主义倾斜,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变局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体制改革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战线思政引领力发挥的历史考察
5
作者 陈艳飞 杨欣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0,共5页
注重发挥思政引领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战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思想引领力,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提升价值引领... 注重发挥思政引领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战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化政治引领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思想引领力,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提升价值引领力,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思政引领力,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牢牢把握育人方向、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改革创新思政工作、旗帜鲜明敢于亮剑、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坚持运用系统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引领力 高等教育战线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指引——全面理解、深入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内涵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明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78-80,共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中国建设最核心最根本最重要的思想保障,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思想支撑,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全面理解、深入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中国建设最核心最根本最重要的思想保障,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思想支撑,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全面理解、深入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内涵,将法治建设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各方面,并以法治的引领机制、规范机制、促进机制、保障机制推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及其实践--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多维度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贾德忠 孙润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政党及其构成的政党结构关系联结着国家与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既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而创造出的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 政党及其构成的政党结构关系联结着国家与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既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而创造出的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通过对中西方政党制度中的政党与政党、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政权(国家)三重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深入挖掘两者的同质性构成和异质性基础,从而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实践模式作出学理阐释,更好地将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西方政党制度 多维度比较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智钦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3-201,共9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研究》首席专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撰写的文稿。该文以“一线三论八观”(简称138)创新引领未来为视角,深入研究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同时,提出完善绿色生态的内涵和政策意涵、建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绿色生态度量标准、设立绿色生态学学科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科学体系 一线三论八观 绿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兼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熙国 瞿杨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表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讲,人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就是不断实现人的解放、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是人的现代化,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践履,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人的解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革命文化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3-46,共4页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目前,以革命文化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运用理念、运用途径和运...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目前,以革命文化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运用理念、运用途径和运用效用方面尚存在需完善之处。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着力于教育引导、实践转化、制度保障的推进理路,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担当立场、明确担当行为、强化担当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化 新时代 大学生 责任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逻辑理路论析
11
作者 范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4,195,196,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其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实践、世界、时代逻辑和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是强国建设、民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其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实践、世界、时代逻辑和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内容,又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奠基和实现于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改变“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格局的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社会主义优越性,是推动中国成为振兴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中流砥柱的不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化解当今世界困局和人类文明危机、创造全新人类文明形态的时代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复兴 社会主义 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角兽企业的培育路径和创新发展
12
作者 马一德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77,共4页
独角兽企业作为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经营主体,其发展规模、质量和态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经济活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推动独角兽企业培育和创新发展,有助于产业升级、技术迭代、模式变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 独角兽企业作为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经营主体,其发展规模、质量和态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经济活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推动独角兽企业培育和创新发展,有助于产业升级、技术迭代、模式变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要健全发展独角兽企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施有效的培育和扶持策略,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路径,让更多独角兽企业应运而生和可持续成长。同时,打通将社会资金转化为耐心资本并切实流向独角兽企业的渠道,助力独角兽企业的健康发展、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兽企业 新质生产力 产业创新 金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题征文启事
13
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2025年3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正式出版发行。为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文选》蕴含的精神内涵、核心要义、学术精髓与实践伟力,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联合学术期刊社、宣传部、北京市习... 2025年3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正式出版发行。为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文选》蕴含的精神内涵、核心要义、学术精髓与实践伟力,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联合学术期刊社、宣传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基地)组织本次征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要义 专题征文 精神内涵 习近平经济文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传播赋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研究
14
作者 任晓刚 郭海威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35,共9页
文化与科技的交叉融合,为文化叙事创新和文化传播效能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传播“新基建”、推动中华文化跨域传播、促进文化价值数字化转译、激发受众深度参与,是数智传播赋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四重内在逻辑。然而,技术与场景... 文化与科技的交叉融合,为文化叙事创新和文化传播效能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传播“新基建”、推动中华文化跨域传播、促进文化价值数字化转译、激发受众深度参与,是数智传播赋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四重内在逻辑。然而,技术与场景适配不足、数字化转译失准、技术壁垒与话语霸权、协同机制缺位等问题依然凸显,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造成阻滞。可从场景挖掘、价值锚定、自主可控、统筹协同等方面切入发力,强化数智技术与文化叙事的深度融合,推动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舆论场的可见度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传播 中华文化 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文艺对外交流的内涵、挑战与策略
15
作者 胡燕春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09,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从认识论、思想论、方法论三个维度对文艺交流工作所作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外人文交流思想,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由此,中国文艺以更积极的姿态全面走向世界,促进了各国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增进对中国的理解。与此同时,... 习近平总书记从认识论、思想论、方法论三个维度对文艺交流工作所作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外人文交流思想,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由此,中国文艺以更积极的姿态全面走向世界,促进了各国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增进对中国的理解。与此同时,世界文化秩序中的不平等对待、西方意识形态化的文艺陷阱设置以及中国文艺高质量供给整体仍显不足等困难挑战,仍制约着中国文艺对外交流的深入开展。为此,推动中国文艺对外交流向纵深发展的基本策略和路径包括:协调发挥“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综合调动社会、资本、海外等多方力量的积极性;以更大力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的文艺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对外交流 文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刁生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5,241,242,共16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在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自然环境的价值从维持人类生存的传统认知提升到文明延续的更高层次,科学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中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在为什么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自然环境的价值从维持人类生存的传统认知提升到文明延续的更高层次,科学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中华先民“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的认知基础上,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突破“节用”“寡欲”的传统生态保护思维,辩证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仁民爱物、道法自然等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基础上,科学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目标。在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问题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继承中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建设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家园;突破中华先民只关注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局限,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兼顾生态与经济的绿色家园;在中国古人“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生活理想基础上,提出打造宜居诗意的美丽家园;正视中国古代生态权归属问题,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主张建设保障生态权共享的公平家园。在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华先民顺应自然、节约资源、因地制宜的生产理念基础上,主张节约与保护相结合,坚持系统工程思路;在设置“虞”“衡”,制定律令等传统政治举措基础上,健全生态管理制度,强化生态追责意识;在以道德、故事言生态的传统教化方式基础上,强化生态保护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华传统生态智慧 生态权利 生态管理制度 生态保护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与脉络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郑风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5,共4页
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脱贫目标,加速了全世界减贫的进程,为世界贫困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中国近年来快速脱贫与"精准扶贫"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 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脱贫目标,加速了全世界减贫的进程,为世界贫困问题做出巨大贡献。中国近年来快速脱贫与"精准扶贫"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精确到人、精确到时间、精确到目标、精确到政策,对"扶贫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作出周密部署,在2020年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精准扶贫 思想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团结奋斗的重要论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15,共12页
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党的二十大主题中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归结起来就是团结奋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应当具有的精神状... 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始终。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党的二十大主题中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归结起来就是团结奋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应当具有的精神状态。团结奋斗是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正是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在一百余年的奋斗中才能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团结奋斗的根本性问题是人心向背和力量支持的问题,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为此就需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奋斗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旗帜,因而也是新时代团结奋斗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就一定能靠团结奋斗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 统一战线 文化引领 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思想文化术语的审美之维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0,共10页
作为国家重大学术工程的“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经数年众多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但检视现有论著,尚处于草创阶段和自在状态,而明显的标志即缺少学科的和形态的分析。从审美维度进入中国思想... 作为国家重大学术工程的“中国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经数年众多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但检视现有论著,尚处于草创阶段和自在状态,而明显的标志即缺少学科的和形态的分析。从审美维度进入中国思想文化术语的内在结构,民族审美意识的标识性及直觉观照性与抽象性的统一,是审美维度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重要特征。除文艺审美外,人格审美方面的术语,也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从形态角度进行分析,审美维度的术语,以范畴与命题为其主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审美 范畴 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境界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振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1-65,共5页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中国共产党...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