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得气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春琛 石广霞 +2 位作者 李旭 袁芳 刘银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98-1201,1205,共5页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观评定并与针效和临床诊疗结合,细化对得气的研究,构建现代针灸学得气这一重要内容的测评体系,共同促进针灸学发展。现从得气的概念、穴位本态、穴位敏化机制、主观客观评价、影响因素及得气与针效的量效等关系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针刺 穴位敏化 穴位本态 针感 量表 评价体系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骨折伴发肋骨骨折的X线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华 高登发 +2 位作者 佟云 张羽 程瑞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Allman分型与其伴发肋骨骨折的关系,以便减少肋骨骨折漏诊。材料和方法:对82例锁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7例,女25例,年龄1~76岁,平均33岁。结果:锁骨骨折伴发的肋骨骨折发生率约9.8%(8/82)。这8例患者属于Al...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Allman分型与其伴发肋骨骨折的关系,以便减少肋骨骨折漏诊。材料和方法:对82例锁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7例,女25例,年龄1~76岁,平均33岁。结果:锁骨骨折伴发的肋骨骨折发生率约9.8%(8/82)。这8例患者属于AllmanI型。年龄32~75岁,平均50岁。AllmanIA型伴发肋骨骨折1例。AllmanIB型伴发肋骨骨折发生率13.5%,AllmanIC型伴发肋骨骨折2例。1~4肋骨发生率67%。2例肋骨骨折表现为高密度线状影。结论:AllmanIB型和AllmanIC型锁骨骨折的高龄患者易伴发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多发于2~4肋骨。熟悉肋骨骨折异常X线表现可避免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 锁骨 骨折 X线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掌指关节背侧半脱位的X线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建华 张伟 高登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拇掌指关节背侧半脱位的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7例拇掌指关节背侧半脱位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随机抽取30例正常拇指正侧位X线片对照。结果:30例正常拇掌指关节X线表现包括:( 1 )拇指指间关节曲屈≤1 8°;( 2 )无... 目的:探讨拇掌指关节背侧半脱位的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7例拇掌指关节背侧半脱位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随机抽取30例正常拇指正侧位X线片对照。结果:30例正常拇掌指关节X线表现包括:( 1 )拇指指间关节曲屈≤1 8°;( 2 )无拇指背伸;( 3)籽骨指侧缘位于掌骨头腕侧1 .0~3.2mm或相同水平;( 4 )拇掌指关节间隙均匀。拇掌指关节背侧半脱位的X线表现包括:( 1 )拇指指间关节曲屈;( 2 )拇指近节指骨背伸;( 3)籽骨位置异常;( 4 )拇掌指关节间隙不均匀。结论:标准拇掌指关节正侧位片对诊断拇掌指关节背侧半脱位非常重要,熟悉其正常X线表现是正确诊断拇掌指关节背侧半脱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 X线表现 半脱位 背侧 指间关节 X线表现 关节间隙 回顾性分析 近节指骨 位置异常 正侧位片 正确诊断 拇指 X线片 籽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夹板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期功能康复介入时间与疗效关系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兴玮 刘洋 +2 位作者 金立昆 毕方杉 郑移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索功能锻炼介入时间对踝关节骨折后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组120例踝关节骨折,男62例,女58例;年龄18~69岁,平均46.54岁。受伤肢体左侧49例,右侧71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各30例,均行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 目的:探索功能锻炼介入时间对踝关节骨折后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组120例踝关节骨折,男62例,女58例;年龄18~69岁,平均46.54岁。受伤肢体左侧49例,右侧71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各30例,均行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对复位满意者按A、B、C、D分组分别于3、4、5、6周开始介入手法康复治疗。全部患者均于骨折后8周、10周、12周接受随访,通过Takakura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4组120例患者,功能锻炼介入及不同时间的疗效评价观察,B组(4周)康复介入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及评分最优,观察时间在8、10、12周时,评分分别是(54.37±4.50)分、(74.53±4.31)分、(92.07±3.81)分,P<0.01。结论:踝关节骨折后功能锻炼的介入时间最好在4周左右,此时既不会造成骨折重新移位,又不会造成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延长,过早或过晚都不利踝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治疗 功能康复 介入时间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