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城镇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国警月 金伟 +4 位作者 黄银鹏 郭晨阳 张微 赵志刚 武明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8-1964,共7页
目的深入剖析北京市城镇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成效及其核心影响因素,为制订更为精准有效的居家药学干预策略提供科学支撑。方法2023年2月—6月,药师通过入户访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北京城镇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 目的深入剖析北京市城镇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成效及其核心影响因素,为制订更为精准有效的居家药学干预策略提供科学支撑。方法2023年2月—6月,药师通过入户访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北京城镇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调研。数据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精确识别影响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结果共收集问卷575份,其中有效问卷560份,有效回收率97.39%。参与调研的患者中,男233例(41.61%),女327例(58.39%),年龄中位数为69岁。血压控制达标187例,占33.39%。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吸烟、合并慢性病以及合并多种慢性病是影响血压控制达标率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北京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仍较低,建议针对吸烟及合并多种慢性病的患者,制定更为精准的居家药学服务干预措施,以提升老年高血压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老年 控制达标率 影响因素 居家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妇幼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椎管内分娩镇痛认知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一男 王雷 +6 位作者 侯振环 田艳峰 苗舒义 王景义 付玉纯 雷波 徐铭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妇幼专科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对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分娩镇痛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9年6-8月对北京地区22家妇幼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椎管内分娩镇痛认知和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妇幼专科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对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分娩镇痛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9年6-8月对北京地区22家妇幼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椎管内分娩镇痛认知和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共23个条目。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到调查问卷3786份,其中95.25%的医务人员听说过椎管内分娩镇痛,清楚了解为39.65%。87.63%的医务人员认为目前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为椎管内分娩镇痛。83.64%的医务人员赞成椎管内分娩镇痛,15.75%的医务人员不支持也不反对分娩镇痛。96.67%的麻醉科医师了解椎管内分娩镇痛,而产科医师和助产士分别只有64%和78.82%了解分娩镇痛。22家妇幼专科医院2018年度椎管内分娩镇痛率最低为2.12%,最高为93.98%,平均为46.25%,其中14家公立妇幼专科医院椎管内分娩镇痛率为43.21%,8家非公立妇幼专科医院为88.63%,分娩镇痛改剖宫产比率为6.20%。结论北京地区各妇幼专科医院分娩镇痛率极不均衡,非公立医院分娩镇痛开展比例明显高于公立医院。麻醉科医师、产科医师和助产士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提取物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模型大鼠额叶5-HT_(3A/3B)R分布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芳 宋春红 +2 位作者 魏盛 张惠云 乔明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267-2271,共5页
目的:本研究就5-羟色胺3受体(5-HT3R)水平探讨白芍提取物(Radix Paeoniae Alba Extract,RPAE)干预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郁证抑郁情绪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白芍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 目的:本研究就5-羟色胺3受体(5-HT3R)水平探讨白芍提取物(Radix Paeoniae Alba Extract,RPAE)干预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肝气郁证抑郁情绪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白芍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5-HT3AR和5-HT_(3B)R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HT_(3A)R和5-HT_(3B)R在各组大鼠额叶均有阳性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额叶5-HT3AR、5-HT_(3B)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白芍提取物组大鼠额叶5-HT_(3A)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白芍提取物能够调控PMS抑郁症大鼠额叶5-HT_(3A) R和5-HT_(3B)R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干预PMS肝气郁证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提取物 经前期综合征 肝气郁证 额叶 5-HT3AR 5-HT3BR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提取物对大鼠海马原代培养神经元5-HT_3受体介导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芳 王杰琼 +3 位作者 宋春红 魏盛 张惠云 乔明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224-2228,共5页
目的 :探讨柴胡提取物(Radix Bupleuri Extract,RBE)含药血清对抑郁情绪模型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5-羟色胺3受体(5-HT3R)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复制抑郁情绪大鼠模型,以柴胡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价模型... 目的 :探讨柴胡提取物(Radix Bupleuri Extract,RBE)含药血清对抑郁情绪模型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5-羟色胺3受体(5-HT3R)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复制抑郁情绪大鼠模型,以柴胡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采用旷场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评价模型,制备各组大鼠血清并灭活除菌,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干预24 h后,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5-HT_3R通道电流。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总分显著性降低(P<0.01),糖水偏好系数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孵育的海马神经元电流密度值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胡提取物组和氟西汀组旷场实验总得分明显提高(P<0.05,P<0.01),糖水偏好系数均明显增加(P<0.05,P<0.05),柴胡提取物和氟西汀含药血清孵育的海马神经元电流密度值均明显减少(P<0.01,P<0.01)。结论:柴胡提取物能改善抑郁情绪模型大鼠异常的5-HT3R通道电流,这可能是其发挥抗抑郁情绪的中枢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提取物 抑郁情绪模型 5-HT3R 海马神经元 原代培养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提取物对PMS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Cav1.2介导的CaM/CaMK Ⅱ/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宋春红 王杰琼 +5 位作者 李芳 李自发 魏盛 王美艳 薛玲 姜运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794-1800,共7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白芍提取物对PMS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Cav1.2钙通道关键蛋白CACNA1C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中CaM、BDNF蛋白表达和对CaMKⅡ磷酸化的影响,从而明确白芍提取物治疗肝气郁结证的分子作用靶点。方法:利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PMS肝...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白芍提取物对PMS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Cav1.2钙通道关键蛋白CACNA1C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中CaM、BDNF蛋白表达和对CaMKⅡ磷酸化的影响,从而明确白芍提取物治疗肝气郁结证的分子作用靶点。方法:利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使用白芍提取物进行药物干预。模型制备成功后检测下丘脑CACNA1C蛋白表达,以及下游信号通路中CaM、BDNF蛋白表达和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离体培养海马原代神经元,通过KCl激活L型钙通道,检测白芍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单体芍药苷对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结果:PMS肝气郁证大鼠下丘脑CACNA1C蛋白表达增加,CaMKⅡ磷酸化水平提高,BDNF表达减少,说明白芍提取物可显著改善上述蛋白表达异常的现象,抑制KCl激活的L型钙通道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结论:白芍提取物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内Cav1.2,抑制其下游CaM/CaMKⅡ信号通路的活化发挥治疗PMS肝气郁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S肝气郁证 白芍提取物 L型钙通道α1C亚基基因 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三酮脑通片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芳 杨朔 +1 位作者 孙付军 李贵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00-1001,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三酮脑通片对脑膜微循血流量及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为其临床用药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连续给予复方三酮脑通片7天,末次给药后90min,20%乌拉坦腹腔麻醉固定,于左侧顶骨中央用颅骨钻开窗,形成0.2cm直径圆形骨孔,用powerlab/8s... 目的:观察复方三酮脑通片对脑膜微循血流量及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为其临床用药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连续给予复方三酮脑通片7天,末次给药后90min,20%乌拉坦腹腔麻醉固定,于左侧顶骨中央用颅骨钻开窗,形成0.2cm直径圆形骨孔,用powerlab/8sp系统观察大鼠脑膜微循环的血流量变化;双侧结扎大鼠颈动脉3h,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分离脑组织计算脑指数,烘干脑组织至衡重,计算脑含水量,统计学处理,观察其对脑指数及含水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对微循环血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成上升趋势;给药组脑指数明显降低(P<0.01),含水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复方三酮脑通片可明显改善大鼠脑膜微循环,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三酮脑通片 脑膜微循环 脑指数 脑含水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评估诊断性刮宫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毅 王瑾晖 +5 位作者 赵红 狄建英 史宏晖 张蕾 朱兰 郎景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重新评估诊断性刮宫(D&C)在诊断异位妊娠(EP)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异常增高但阴道超声未见到明确宫内妊娠囊且行D&C的不明部位妊娠患者118例和β-HCG>5 000 IU/L但未行D&C的患... 目的重新评估诊断性刮宫(D&C)在诊断异位妊娠(EP)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异常增高但阴道超声未见到明确宫内妊娠囊且行D&C的不明部位妊娠患者118例和β-HCG>5 000 IU/L但未行D&C的患者24例,最终诊断来自诊刮后血β-HCG的变化、病理和腹腔镜检查结果。结果所有行D&C患者中,65.3%诊断为EP,34.7%诊断为宫内妊娠(IUP)。诊断为EP的患者诊刮前血β-HCG水平明显高于诊断为IUP的患者(P=0.005),而IUP组的平均产次明显高于EP组(P=0.001)。当β-HCG<2 000 IU/L时,EP组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为8例(40.0%),IUP组为3例(11.0%)(P=0.035)。EP的诊断率在β-HCG<2 000 IU/L和2 000 IU/L<β-HCG<5 000 IU/L时分别为42.6%和68.3%(P=0.012)。在β-HCG>5 000 IU/L的患者中,诊刮组和未诊刮组EP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7%比96%,P=0.915)。结论虽然子宫内膜薄、存在盆腔包块与EP相关,但是不能作为诊断EP的独立因素。为了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甲氨蝶呤的治疗,在2 000 IU/L<β-HCG<5 000 IU/L可疑EP的患者中,D&C仍有重要的作用;当患者血β-HCG>5 000 IU/L、宫内无妊娠囊且存在盆腔包块时,EP的可能性极大,D&C的意义减少,可直接行腹腔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诊断性刮宫 不明部位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糠疹样扁平苔藓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闫翠彦 石秀艳 马东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6-566,共1页
患者女,41岁。因躯干出现暗紫红色斑伴瘙痒1个月余.于2004年6月30日来我科就诊。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出现少许暗紫红色斑伴瘙痒,未就诊和治疗,此后皮损逐渐增多.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特殊物质和化工原料接触史。
关键词 扁平苔藓 玫瑰糠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线上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含必 陈洁 +5 位作者 张志媛 赵春霞 武童 门晓亮 李昭昭 孙爱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教学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的教学效果。方法依托“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项目,计划于2020年9月至2025年12月对北京市16个行政区的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继续医学教育...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教学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的教学效果。方法依托“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项目,计划于2020年9月至2025年12月对北京市16个行政区的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第1年教学计划)2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及考核成绩,比较教学效果。结果线上教学完成了3期共30次线上直播课程,参与学习25000人次,其中包括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4757人;线下教学共举办82次现场教学活动,16家妇幼保健院参与学习的妇产科临床医生共1771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考核成绩分别为(90.88±4.88)分和(88.65±4.35)分。结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考核成绩相当,但线上教学具有便捷、高效、经济等诸多优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医学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线上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eet综合征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慧丽 刘洁 +3 位作者 李丽 闫翠彦 方凯 马东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3-564,共2页
患者女,29岁。因面部疼痛性红色斑块伴间断发热1年余,于2012年11月28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于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出现一红色丘疹,逐渐发展成红色水肿性斑块,伴触痛,日晒后加重,同时间断发热,为弛张热,最高达38.9℃... 患者女,29岁。因面部疼痛性红色斑块伴间断发热1年余,于2012年11月28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于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出现一红色丘疹,逐渐发展成红色水肿性斑块,伴触痛,日晒后加重,同时间断发热,为弛张热,最高达38.9℃,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肤结核”,予VI服利福平0.75g.异烟肼O.3g,均每日1次,1年余,无好转。患者自发病以来自觉乏力,无关节疼痛及口腔溃疡。发病前无服药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