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育家精神继承创新儒家师道的三重意蕴
1
作者
冯昱捷
陈继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2-56,共5页
教育家精神基于生命境界、道德人格、职业素养三个向度继承创新了儒家师道传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对儒家“志道”理念的继承创新中确证了教师的生命境界层次,“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则通过对“弘道”理念...
教育家精神基于生命境界、道德人格、职业素养三个向度继承创新了儒家师道传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对儒家“志道”理念的继承创新中确证了教师的生命境界层次,“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则通过对“弘道”理念的继承发展使其得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生命境界由此得以构筑。“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分别基于不同向度继承创新了儒家师德规范。前者在对儒家“师”之身份定位的继承创新中构建教师的典范性道德人格特质,后者在对儒家“师乐”理念的继承创新中重新阐释教师道德人格特质的标志与具体要求。教师的道德人格由此得以彰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体现了对儒家治学理念的继承创新,前者继承了儒家“因材施教”理念的内在精义,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后者将儒家“勤学”“笃行”“求是”“日新”等理念作为教师的治学要求,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由此得以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儒家师道
继承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家精神继承创新儒家师道的三重意蕴
1
作者
冯昱捷
陈继红
机构
南京大学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基地
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办事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2-56,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传统美德参与新时代中国道德话语研究”(22BZX0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教育家精神基于生命境界、道德人格、职业素养三个向度继承创新了儒家师道传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对儒家“志道”理念的继承创新中确证了教师的生命境界层次,“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则通过对“弘道”理念的继承发展使其得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生命境界由此得以构筑。“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分别基于不同向度继承创新了儒家师德规范。前者在对儒家“师”之身份定位的继承创新中构建教师的典范性道德人格特质,后者在对儒家“师乐”理念的继承创新中重新阐释教师道德人格特质的标志与具体要求。教师的道德人格由此得以彰明。“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体现了对儒家治学理念的继承创新,前者继承了儒家“因材施教”理念的内在精义,同时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后者将儒家“勤学”“笃行”“求是”“日新”等理念作为教师的治学要求,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由此得以阐释。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儒家师道
继承创新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育家精神继承创新儒家师道的三重意蕴
冯昱捷
陈继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