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中药管理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伟 赵春燕 王淑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5期22-23,共2页
基层医院的中药管理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与管理,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中药管理方面主要问题是中药信息化管理落后、饮片采购验收把关不严、养护不到位、人员管理有待... 基层医院的中药管理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与管理,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中药管理方面主要问题是中药信息化管理落后、饮片采购验收把关不严、养护不到位、人员管理有待加强、中药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医院中药监督管理有空缺。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依据这些问题来研究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管理 基层医院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体外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涛 吴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6期17-20,36,共5页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体外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以5、10、20、40、60、80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作用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体外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以5、10、20、40、60、80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作用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10、20、40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5、10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5、10、20、40、60、80μmol/L浓度范围内,氯化两面针碱对Hep-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细胞(P <0.05);在10、20、40μmol/L范围内,氯化两面针碱诱导Hep-2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多,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10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比较,20、40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Hep-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细胞对照组比较,5、10μmol/L的氯化两面针碱可显著降低Hep-2细胞侵袭和迁移细胞数(P <0.05);与5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比较,10μmol/L氯化两面针碱组降低得更多(P <0.05)。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可抑制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的生长,该抑制作用与诱导其凋亡及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HEP-2 增殖 凋亡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董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9期121-122,共2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的临床不良反应(ADR)。方法:我院对2007年5月~2008年12月436例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的临床不良反应(ADR)。方法:我院对2007年5月~2008年12月436例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的436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32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4%。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分别占2.53%(11/436)、2.06%(9/436)、1.61%(7/436)。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的特性,因此要合理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2∶1)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0期101-101,106,共2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常见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3年9月~2009年1月496例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有关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96例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 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常见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3年9月~2009年1月496例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有关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96例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4%。其中以过敏性不良反应最为明显,占41.38%(12例)。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不良反应集中表现为过敏反应,与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合理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陆斌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病原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及用药频度,抗菌药物使... 目的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病原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及用药频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结果住院病历中共记载细菌2 30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575株,占68.47%;革兰阳性球菌640株,占27.83%;真菌85株,占3.70%。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率与DDDs具有高度相关性(R=0.827,P<0.05);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与用药频度呈现中等相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R=0.568,P>0.05)。头孢曲松、红霉素、头孢唑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2010年分别为5.03、7.32、2.33,2011年分别为6.55、4.01、2.41,2012年分别为5.13、3.33、3.01,排名始终位于前5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前5位顺序有一定变化,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越高,用药频度越高,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4期126-128,共3页
目的:评价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氨-沙组和氨溴索组(80例/组)... 目的:评价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氨-沙组和氨溴索组(80例/组)。为两组患者均应用氨溴索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氨-沙组患者加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各项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氨-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氨溴索组患者,P <0.05。治疗后,氨-沙组患者的PaO2、FVC、FEV1和FEV1/FVC均高于氨溴索组患者,其PaCO2、SGRQ评分均低于氨溴索组患者,P <0.05。结论: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胺醇 氨溴索 慢性阻塞性肺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组同成分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情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永鹏 张文涛 +1 位作者 徐佳 张琪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0期95-97,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35组同成分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的差异,以更好服务临床,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所有同成分、同剂型、不同厂家西药药品说明书比较共35组,对其说明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组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35组同成分不同厂家药品说明书的差异,以更好服务临床,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所有同成分、同剂型、不同厂家西药药品说明书比较共35组,对其说明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组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各项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同成分不同厂家药品的一致性存在一定不足,监管部门、药学人员、医护人员、药品研发企业应当加强合作,重视药品说明书差异性的分析总结,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书 一致性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