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汤剂的苦地丁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扬花 史国华 +2 位作者 韩君 高瑞林 张志强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145-151,共7页
目的:建立以标准汤剂为对照的苦地丁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按《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规范,制备23批苦地丁标准汤剂,构建表征物质基础全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测定出膏率、紫堇灵含量及转移率。以标准汤... 目的:建立以标准汤剂为对照的苦地丁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按《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规范,制备23批苦地丁标准汤剂,构建表征物质基础全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测定出膏率、紫堇灵含量及转移率。以标准汤剂物质基础为基准,制备3批苦地丁配方颗粒并验证工艺的合理性。结果:特征图谱8个共有峰中峰5~峰8分别为延胡索乙素、紫堇灵、乙酰紫堇灵、N-反式阿魏酰酪胺,该方法专属性强,可鉴别混淆品。苦地丁出膏率为18.0%~34.0%,紫堇灵质量分数为1.5~4.0 mg·g^(−1)、转移率为25.0%~48.0%。配方颗粒出膏率为27.0%~27.6%,紫堇灵质量分数为1.8~2.5 mg·g^(−1)、转移率为34.6%~45.6%,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且各指标及8个特征峰量值传递均与同批标准汤剂接近。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确保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的高度相关性,可为苦地丁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及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地丁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质量标准 紫堇灵 特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煎煮方法的吴茱萸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娜 李雪 +2 位作者 刘书霞 周永康 杜守颖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1期2199-2207,共9页
目的:建立吴茱萸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方法制备15批吴茱萸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对照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 目的:建立吴茱萸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方法制备15批吴茱萸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对照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计算其转移率。结果:15批吴茱萸标准汤剂出膏率均值为27.75%,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分离度好,比移值适当,可同时鉴别小极性和大极性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平均转移率分别为26.10%、2.82%、3.76%。结论:建立了吴茱萸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测定方法全面、准确,可为吴茱萸配方颗粒和含吴茱萸的中药经典名方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标准汤剂 柠檬苦素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配方颗粒 经典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模式识别的荆芥穗炮制前后差异研究
3
作者 张娟 张建辉 +4 位作者 张志强 周永康 程立伟 蔡金玲 于立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6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测定荆芥穗炮制前后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结合不同模式识别方法比较炮制前后差异,为荆芥穗和荆芥穗炭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对荆芥穗炮制前后样品进行测定,生成对照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对照品... 目的:测定荆芥穗炮制前后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结合不同模式识别方法比较炮制前后差异,为荆芥穗和荆芥穗炭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对荆芥穗炮制前后样品进行测定,生成对照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对照品指认、方差分析、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荆芥穗炮制前后进行多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分别建立了荆芥穗和荆芥穗炭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3个共有峰,指认4、9、11、13号峰分别为木犀草苷、迷迭香酸、胡薄荷酮、木犀草素;相似度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相似度均大于0.9,HCA、PCA、OPLS-DA结果可明显将荆芥穗和荆芥穗炭区分为2类,2、4、7~12号峰是引起荆芥穗和荆芥穗炭间成分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指标指纹图谱鉴别方法对荆芥穗药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及整体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穗 荆芥穗炭 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