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屑病样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底婷婷 赵京霞 李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75-279,共5页
在研究人类银屑病复杂表型与发病机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自然发生的可模拟银屑病的疾病模型,该研究曾一度停滞。但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已模拟出多种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与银屑病较为相似的模型。本文通... 在研究人类银屑病复杂表型与发病机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自然发生的可模拟银屑病的疾病模型,该研究曾一度停滞。但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已模拟出多种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与银屑病较为相似的模型。本文通过对多种银屑病相关模型的总结与评价,分析各模型的优势与局限,为银屑病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模型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萍 何秀娟 +5 位作者 张颖 王芳 盛巡 刘欣 梁代英 邱全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77-1680,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效应及对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体外培养的人正常成纤维细胞和慢性创面的创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采用虎红法、荧光...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效应及对血管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体外培养的人正常成纤维细胞和慢性创面的创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采用虎红法、荧光免疫组化法在TNF刺激的HUVEC模型上观察黄芪多糖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单核细胞TPH-1与HUVEC粘附及HUVEC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在244-156mg/L范围内,黄芪多糖作用下创缘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4-39mg/L黄芪多糖作用下人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5);在975-156mg/L浓度范围内对HUVEC未表现出明显的增殖作用。在4h时25mg/L黄芪多糖组PMN与HUVEC的粘附量明显低于TNF组(P<005);25mg/L和100mg/L黄芪多糖组TPH-1与HUVEC的粘附量明显低于TNF组(分别P<001和P<005);作用12h时,25-100mg/L黄芪多糖组HUVEC与PMN粘附量明显低于TNF组(分别P<005,P<001和P<001);50mg/L和100mg/L也使TPH-1与HUVEC粘附量明显低于TNF组(分别P<001和P<005)。与TNF组比较,在25-100mg/L黄芪多糖作用4h能明显降低VCAM-1、ICAM-1的荧光强度(分别P<001和P<005)。作用12h,与TNF组比,50mg/L黄芪多糖组CD44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TNF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成纤维细胞 白细胞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减少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萍 李光善 +4 位作者 盛巡 王芳 梁代英 刘欣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07-1810,共4页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变化。方法:实验采用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3周后各组动物复合背部2.04cm2全厚皮切除...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复合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变化。方法:实验采用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3周后各组动物复合背部2.04cm2全厚皮切除形成伤口。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成纤维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采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创面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比值。结果: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复合创伤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为(27.13±1.81)d,明显长于对照组(15.25±1.67)d,P<0.01;模型组在创伤第3、7和15d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在3、5、7和9d模型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和PCNA表达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两组创面在不同时点上Ⅰ型胶原分布均呈递增趋势,但对照组明显多于模型组,分别P<0.05;尽管对照组在创伤3、7dⅢ型胶原含量高于模型组,但在创伤3、7和11d模型组Ⅰ/Ⅲ胶原比值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结论:STZ可能通过影响创面细胞增殖和创面胶原合成,从而导致创面愈合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活血胶囊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底婷婷 赵京霞 +3 位作者 王燕 刘欣 梁代英 李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8-722,共5页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免疫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BALB/c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凉血活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组。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免疫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BALB/c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凉血活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组。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标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变化情况。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反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程度;检测CD3、CD11c、F4/80和Gr-1反映炎症浸润程度;检测CD31以反映血管增生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鳞屑红斑,皮损增厚;皮损组织表现为表皮棘层增厚,角化不全和微脓肿;真皮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增生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凉血活血胶囊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症状缓解,PASI分数降低,表皮角化不全减轻,角质形成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减弱,新生血管减少。结论:凉血活血胶囊可通过影响表皮细胞过度增殖、角化不全、炎症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而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咪喹莫特 凉血活血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疡愈涂剂对糖尿病大鼠创面Ⅰ、Ⅲ胶原合成及MMPs、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盛巡 李光善 +4 位作者 李萍 王芳 梁代英 刘欣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观察疡愈涂剂促进糖尿病迟缓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疡愈涂剂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造成实验性高血糖。30d后,各组动物复合背部全厚皮切除直... 目的:观察疡愈涂剂促进糖尿病迟缓愈合伤口的修复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疡愈涂剂高、中、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造成实验性高血糖。30d后,各组动物复合背部全厚皮切除直径为1·6cm的伤口。分别观察疡愈涂剂对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的影响;天狼星红染色法以及免疫组化法观察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并观察金属蛋白酶-1、-13(MMP-1、-1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及MMP-1、-13与TIMP-1比值。结果:疡愈涂剂各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在伤口用药的第3、7、11d,高、中剂量组创面Ⅰ型胶原含量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在伤口用药第3d疡愈涂剂中剂量、第7、11d各剂量组创面Ⅲ型胶原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各剂量组在第7d创面MMP-1、-13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而MMP-1在第11d与模型组趋于一致且MMP-13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各剂量组在3、7、11d创面TIMP-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在第11d各剂量组MMP-1、TIMP-1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在第3、7d高、中剂量组创面MMP-13、TIMP-1比值高于模型组(P<0·01),而到第11d高、中、低各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第11d高、中剂量组MMP-13、TIMP-1比值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疡愈涂剂可能通过调节影响胶原代谢的MMPs、TIMPs表达平衡,促进胶原的合成和沉积,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Ⅰ型 胶原Ⅲ型 基质金属蛋白酶 糖尿病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血解毒类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赵京霞 李萍 +5 位作者 刘欣 王萍 张蕾 王丽华 周冬梅 陈维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差异及理血解毒类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的调节作用,探讨银屑病的病机基础及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5例寻常...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差异及理血解毒类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的调节作用,探讨银屑病的病机基础及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5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患者口服凉血解毒汤、养血解毒汤和活血解毒汤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银屑病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热型银屑病组患者血清VEGF显著高于血燥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瘀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燥型银屑病组患者与血瘀型组患者相比血清VEGF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血热型和血燥型银屑病组经中药治疗后血清VEGF均明显降低(P<0.05),血瘀型银屑病组患者经中药治疗后血清VEGF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的变化与银屑病之间具有疾病特异性,而证候及发展阶段的特异性不明显。抑制血管新生可能是凉血解毒方、养血解毒方治疗血热型和血燥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理血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程度胃黏膜损伤时舌象的表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会娜 李萍 +6 位作者 刘卫红 赵伟峰 李颖辰 张声生 牧童 张蕾 张晓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498-500,共3页
目的:采用舌象分析仪观察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表征,探讨慢性胃炎舌象变化规律,为“舌为胃之镜”理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据胃镜下诊断分为单纯性浅表性胃炎和伴糜烂、伴返流3组;所有患者舌象均采用舌象分析仪... 目的:采用舌象分析仪观察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表征,探讨慢性胃炎舌象变化规律,为“舌为胃之镜”理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据胃镜下诊断分为单纯性浅表性胃炎和伴糜烂、伴返流3组;所有患者舌象均采用舌象分析仪照相及自动软件分析。结果: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分布占前2位的舌质为:红舌281例,占63.7%;淡红舌127例,占28.8%;其中淡红舌占28.8%,非淡红舌共占71.2%,总体分布以红舌为主。3组之间红舌分布为CSG伴返流(68.6%)>CSG(63.3%)>CSG伴糜烂(63.2%);绛红舌分布为CSG伴糜烂(3.4%)>CSG伴返流(2.9%)>CSG(1.6%);黯紫舌分布为CSG伴返流(8.6%)>CSG伴糜烂(5.7%)>CSG(1.3%)。舌苔分布为前3位为薄白苔占58.7%,白厚苔占14.2%,黄厚苔占10.7%。从苔色来分,白苔总共380例,黄苔61例,以白苔为主;从舌苔厚度来看,薄苔占61.9%;厚苔占31.3%,以厚苔所占比例为多。3组间薄苔分布CSG伴返流(77.1%)>CSG伴糜烂(63.2%)>CSG(60.0%),P>0.05。结论:(1)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组舌质变化都以红舌比例最高,可以反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舌象变化规律,但与本病胃黏膜损伤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绛红舌、黯紫舌的出现可以提示胃黏膜病变较严重。(2)慢性浅表性胃炎3组舌苔变化都不明显,均以薄白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舌象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解毒方对Jurkat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欣 李萍 +2 位作者 赵京霞 梁代英 王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研究凉血解毒方含药血清对模拟银屑病病理状态的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为阐明凉血解毒类中药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Jurkat E6-1T淋巴细胞株为研究材料,以... 目的研究凉血解毒方含药血清对模拟银屑病病理状态的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为阐明凉血解毒类中药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Jurkat E6-1T淋巴细胞株为研究材料,以不同剂量的凉血活血胶囊药物粉末灌服大鼠,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预先与细胞孵育3h,用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horbol12,13-dibutyrate,PDB)活化T淋巴细胞。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活化及正常的T淋巴细胞增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药物对T淋巴细胞所释放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低、中、高3种剂量的凉血解毒方含药血清均可使活化的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且排除药物毒性作用。不同剂量的药物均可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的表达,不同浓度的药物均可抑制T细胞分泌TNF-α。结论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常用有效方剂凉血解毒方能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增生、活化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凉血解毒方 T淋巴细胞活化 银屑病 血热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红膏对脂多糖刺激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秀娟 林燕 +3 位作者 吕喆 安云庆 丁跃中 李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究朱红膏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人单核细胞系(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THP-1)分泌人白细胞介素-1p( interleukin-1 beta,IL-1β)、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oluble intercellul... 目的探究朱红膏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人单核细胞系(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THP-1)分泌人白细胞介素-1p( interleukin-1 beta,IL-1β)、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人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检测朱红膏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朱红膏对LPS刺激的THP-1表达IL-1β、sICAM-1、IL-8和MCP-1的影响。结果朱红膏和LPS共同作用THP-1细胞24h后,朱红膏在汞含量4.2-8.4mg/kg时可抑制THP-1细胞表达MCP-1(P〈0.01,P〈0.05);在汞含量2.1mg/kg时可抑制THP-1细胞分泌IL-1β(P〈0.05);在汞含量2.1-8.4mg/kg时可抑制IL-8的分泌(P〈0.01,P〈0.05),而对分泌sICAM-1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朱红膏通过降低LPS诱导的THP-1表达IL-1β、IL-8和MCP-1,从而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来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修复 朱红膏 黏附分子 趋化因子 炎性反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微血管异常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朝霞 赵京霞 +3 位作者 李萍 刘欣 王燕 梁代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治疗银屑病的经验方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微血管异常生成的作用,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为模型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 目的观察临床治疗银屑病的经验方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微血管异常生成的作用,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为模型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诱导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DMEC)异常增生模型,以cck-8比色法测定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其增生的影响;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体外管腔形成方法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HDMEC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相同浓度的空白血清组相比,5%、10%、15%的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CAM血管新生(分别P<0.05,P<0.01);对HDMEC增生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别P<0.05,P<0.01);均可抑制HDMEC的迁移(P<0.01);并可显著抑制HDMEC的管腔形成(P<0.01)。结论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可抑制CAM血管新生、对异常HDMEC的增生、迁移、微血管管腔形成均有抑制作用,提示凉血活血胶囊作用于血管异常生成环节,可能是临床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银屑病 血管新生 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皮醛对人体表微循环及局部温度相关变化的影响
11
作者 李萍 刘欣 +2 位作者 梁代英 王芳 盛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3-1633,共1页
目的:桂皮醛是肉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占全油的75%-90%.肉桂辛、甘,大热,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本研究观察肉桂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桂皮醛对人体表血流、体表温度的影响. 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年龄在20-50... 目的:桂皮醛是肉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占全油的75%-90%.肉桂辛、甘,大热,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本研究观察肉桂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桂皮醛对人体表血流、体表温度的影响. 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年龄在20-50岁间健康自愿者30人的体表微循环和局部温度进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温度 桂皮醛 微循环 局部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肉桂挥发油 相关 主要成分 健康自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8、CD3、CD15和CD22在难愈合性溃疡创面组织中的表达
12
作者 岳晓莉 李萍 +1 位作者 王芳 蒋玉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72-1572,共1页
关键词 CD68 CD3 CD15 CD22 难愈合性溃疡 创面组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皮肤溃疡的局部证型与炎性细胞的关系
13
作者 王芳 李萍 岳晓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75-157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皮肤溃疡 局部证型 炎性细胞 炎症反应 中医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