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柴胡化学成分及活性部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春娜 刘悦 +5 位作者 刘洋洋 张舒媛 李朋收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674-2677,共4页
药用北柴胡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历代本草和现行药典均有收载。北柴胡化学成分复杂(包括根部和地上部分),其中挥发油、三萜皂苷、黄酮三类成分是北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中枢抑制、抗病毒、保肝利胆及抗肿瘤等作用。通过... 药用北柴胡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历代本草和现行药典均有收载。北柴胡化学成分复杂(包括根部和地上部分),其中挥发油、三萜皂苷、黄酮三类成分是北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中枢抑制、抗病毒、保肝利胆及抗肿瘤等作用。通过文献整理,对北柴胡化学成分及其活性部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北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化学成分 活性部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及配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春娜 李鹏收 +4 位作者 刘洋洋 张舒媛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419-2422,共4页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 中药复方是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组成,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药效是各味药各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用整体的观点研究中药复方,阐明中医理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研究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配伍规律,才能更科学的阐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配伍规律,为中药复方走向国际市场垫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化学成分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叶总黄酮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闫小光 孙文 +6 位作者 刘铜华 徐暾海 郭璇 吴丽丽 穆晓红 郭翔宇 段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总黄酮对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影响。方法:制备番石榴叶总黄酮(FSL)有效部位,通过HIT-T15胰岛β细胞生长曲线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GLU)、FSL对HIT-T15胰岛β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FSL的加药时间、浓度和高糖浓度。...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总黄酮对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影响。方法:制备番石榴叶总黄酮(FSL)有效部位,通过HIT-T15胰岛β细胞生长曲线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GLU)、FSL对HIT-T15胰岛β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FSL的加药时间、浓度和高糖浓度。然后测定在高糖环境下,FSL对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受体m RNA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50 mmol·L-1葡萄糖能够显著抑制HIT-T15胰岛β细胞增殖(P<0.01),50μg·m L-1 FSL能够促进高糖环境下HIT-T15胰岛β细增殖(P<0.01)、促进胰岛素分泌(P<0.05)、胰岛素受体m RNA表达(P<0.05)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表达(P<0.01)。结论:番石榴叶总黄酮能够促进高糖环境下HIT-T15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可能与其增加胰岛素受体m RNA的表达、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总黄酮 HIT-T15胰岛β细胞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青钱柳提取物中5种有效成分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春娜 范冰舵 +5 位作者 刘洋洋 李林忆 李朋收 时晓娟 徐暾海 刘铜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3-1285,共3页
目的:建立HPLC—DAD波长切换技术同时测定青钱柳提取物中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山奈素、熊果酸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SyncronisC,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流... 目的:建立HPLC—DAD波长切换技术同时测定青钱柳提取物中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山奈素、熊果酸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hermoSyncronisC,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量20仙L,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山奈素检测波长为360Irlm,熊果酸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醇提物中各成分含量为0.6485%、0.0467%、0.0148%、0.0017%、0.0359%,水提物中异槲皮苷含量为0.0952%。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山奈素、熊果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5.625—625μg·mL^-1(r=0.9996)、4.05~162μg·mL-1(r=0.9998)、0.66~66μg·mL^-1(r=0.9999)、0.09~28.8μg·mL^-4(r:0.9998)、2.87-114.8μ·mL^-1(r=0.9998)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均在100.24%、99.07%、101.52%、102.11%、97.24%(n=6)。结论:75%乙醇提取青钱柳中成分,基本可提取完全,残渣再用水提后只有微量的异槲皮苷;文章所建立的同时测定青钱柳中5种成分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青钱柳盾量的全面评价提供了科举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提取物 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切换 异槲皮苷 槲皮素 山奈酚 山奈素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中三种异黄酮醚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博 刘永巧 +2 位作者 石浩霞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5期786-790,共5页
目的:改善鹰嘴豆中三种异黄酮的药物活性。方法:以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为原料,以丙酮为溶剂,碳酸钾作为催化剂,分别与1,3-二溴丙烷,1-溴丙烷,3-溴丙烯进行醚化反应。结果:合成了9个异黄酮类衍生物,方法简便、条件易控、... 目的:改善鹰嘴豆中三种异黄酮的药物活性。方法:以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为原料,以丙酮为溶剂,碳酸钾作为催化剂,分别与1,3-二溴丙烷,1-溴丙烷,3-溴丙烯进行醚化反应。结果:合成了9个异黄酮类衍生物,方法简便、条件易控、产率较高。结论:产物结构通过1H-NMR、13C-NMR、ESI-MS分析确认,为进一步对其生物活性研究奠定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芽素A 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 醚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及其乙氧基化衍生物体外协同降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朋收 魏颖 +4 位作者 时晓娟 李博 王东超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176-1183,共8页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降糖活性及协同降糖活性。方法:对上述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并研究该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 目的:通过对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染料木素、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研究其降糖活性及协同降糖活性。方法:对上述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乙氧基化结构修饰,并研究该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降糖活性,并对化合物进行组合给药,研究其之间存在的协同降糖活性,选择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作为降糖活性筛选模型。结果:获得4个乙氧基化产物,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中染料木素的降糖活性优于鹰嘴豆芽素A和刺芒柄花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母体异黄酮衍生物最大给药剂量与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相比,效果不如盐酸二甲双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衍生物中化合物a和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合物b和c降糖效果均不如化合物a和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合物d较修饰前降糖活性有明显提高(P<0.05)。组合5的降糖活性与盐酸二甲双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化合物组合,化合物之间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发挥更好的降糖效果,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异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修饰 HepG2细胞 降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洋洋 李春娜 +6 位作者 时晓娟 李朋收 魏颖 李博 王东超 徐暾海 刘铜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46-2248,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Syncroni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40%~45%B,15~30 min,4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Syncroni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40%~45%B,15~30 min,45%~60%B;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1。结果: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分别在1.99~79.52μg·m L-1(R2=0.999 9)、2.28~56.90μg·m L-1(R2=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0.01%(RSD=1.50%)、100.65%(RSD=1.1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为尖叶假龙胆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HPLC 含量测定 雏菊叶龙胆酮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传统草药Hypoxis Hemerocallidea提取物对糖尿病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璇 孙文 +7 位作者 刘铜华 吴丽丽 许光远 张岩 穆晓红 郭翔宇 徐暾海 秦灵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157-1163,共7页
目的:探讨Hypoxis Hemerocallidea(AP)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 40只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30只高脂喂养1月,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AP组,分组灌胃5周。取骨骼肌组... 目的:探讨Hypoxis Hemerocallidea(AP)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 40只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30只高脂喂养1月,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AP组,分组灌胃5周。取骨骼肌组织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情况;2使用100 mmol·L-1葡萄糖诱导建立C2C12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设为模型组;另加AP含药血清设置处理组;对照组为正常细胞。检测各组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增殖情况,检测SOD、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各组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AP能上调DM大鼠骨骼肌组织p-AMPKα蛋白量(P<0.01),增加骨骼肌AS160的磷酸化水平(P<0.01),上调GLUT4表达(P<0.01);2与正常组比较,高糖造成了C2C12骨骼肌细胞活性下降,葡萄糖消耗量减低(P<0.05),SOD降低(P<0.01),MDA增加(P<0.01),p-AMPKα、p-AS160、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1)。干预48 h后,AP含药血清组C2C12骨骼肌细胞SOD均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5),提高了AMPKα、AS160的磷酸化水平(P<0.01),增加GLUT4蛋白表达(P<0.01)。结论:诱导AMPKα、AS160磷酸化促进GLUT4表达可能是AP改善糖尿病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铃薯 糖尿病 骨骼肌 AMPK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蒺藜药材中3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春娜 李博 +6 位作者 王东超 刘洋洋 时晓娟 魏颖 李朋收 徐暾海 刘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蒺藜中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的蒺藜中3种指标成分含量,探究采收时间及种植地区的科学性。方法:以蒺藜中3种有效成分,即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蒺藜中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及不同药用部位的蒺藜中3种指标成分含量,探究采收时间及种植地区的科学性。方法:以蒺藜中3种有效成分,即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Terrestrinone A2为指标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3种指标成分含量均逐渐递增至6月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均表现为茎叶>果>根,根中含量低于检测限;产于内蒙古的蒺藜指标成分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其次为山东、河北、陕西。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蒺藜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 含量测定 黄酮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