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伴偶发弥散加权成像阳性病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崔明愚 王丽娟 +2 位作者 刘荧 刘欣 李小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6-658,共3页
目的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可在责任病灶外出现偶发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阳性病灶,分析RSSI患者皮质下偶发DWI阳性... 目的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可在责任病灶外出现偶发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阳性病灶,分析RSSI患者皮质下偶发DWI阳性病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4年10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240例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存在偶发DWI阳性病灶,分为偶发DWI阳性病灶+组(39例)及偶发DWI阳性病灶-组(201例)。比较2组临床及影像学差异。结果与偶发DWI阳性病灶-组比较,偶发DWI阳性病灶+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侧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腔隙、脑微出血及CSVD总负荷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总负荷评分是偶发DWI阳性病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75,95%CI:1.106~4.680,P=0.025)。结论CSVD总负荷较重的RSSI患者更容易出现偶发DWI阳性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神经胶细胞类淋巴系统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偶发弥散加权成像阳性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崔明愚 刘欣 +2 位作者 王丽娟 刘荧 魏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s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188例,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s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s,RSSI)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RSSI患者188例,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评分分为吞咽障碍组51例(GUSS评分≤19分)及无吞咽障碍组137例(GUSS评分20分)。比较2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差异。结果吞咽障碍组年龄、构音障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病灶直径、脑桥梗死、侧脑室旁及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构音障碍、NIHSS评分、病灶直径及脑桥梗死是RSSI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203,95%CI:1.070~1.352;OR=34.464,95%CI:5.013~236.942;OR=4.579,95%CI:2.180~9.617;OR=0.623,95%CI:0.463~0.838;OR=0.020,95%CI:0.002~0.191,P<0.01)。结论对年龄大、病灶直径大、伴有构音障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脑桥梗死的RSSI患者,应警惕吞咽障碍发生,避免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危险因素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孤立性眩晕发病进展为多颅神经核损害的脑桥被盖梗死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欣 刘荧 +1 位作者 王红霞 王丽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期76-78,共3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5岁。因"头晕2周,加重伴视物成双、言语含糊1周"于2017年8月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周活动中出现头晕,头部昏沉感,持续性,伴恶心,呕吐一次,无其他伴随症状,至中关村医院急诊就诊,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5岁。因"头晕2周,加重伴视物成双、言语含糊1周"于2017年8月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周活动中出现头晕,头部昏沉感,持续性,伴恶心,呕吐一次,无其他伴随症状,至中关村医院急诊就诊,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脑梗死 脑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欣 李小刚 +1 位作者 毕齐 吴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6-71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PCI术后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前抗凝及院内抗栓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1日~2014年4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3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PCI术后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前抗凝及院内抗栓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1日~2014年4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3例,其中已行PCI患者88例(支架组),未行PCI患者325例(对照组),对比2组危险因素、合并疾病、CHA_2DS_2-VSc、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估、入院前抗凝及住院期间抗栓治疗情况。支架组按住院期间是否抗凝治疗又分为抗凝组28例,非抗凝组60例,再对2组进行相同分析。结果支架组CHA_2DS_2-VSc、入院前抗凝(服用华法林)、双联抗血小板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入院后抗凝增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1.4%vs 24.9%,P=0.006)。抗凝组单抗血小板和双联抗血小板比例明显低于非抗凝组(10.7%vs41.7%,P=0.040;0vs 48.3%,P=0.000)。结论 PCI术后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前和住院期间总体抗凝治疗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卒中 华法林 支架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欣 李小刚 +2 位作者 王红霞 王丽娟 刘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7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7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分,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52例,非进展组148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资料。结果进展组糖尿病、脑卒中、血压节律异常、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狭窄闭塞、多发病灶、分水岭区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OR=3.113,95%CI:1.483~6.532,P=0.003)、血压节律异常(OR=2.724,95%CI:1.291~5.749,P=0.009)、血管狭窄闭塞(OR=3.499,95%CI:1.557~7.860,P=0.002)、多发病灶(OR=2.794,95%CI:1.359~5.744,P=0.005)及分水岭区脑梗死(OR=3.843,95%CI:1.752~8.426,P=0.001)为老年轻型脑卒中早期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血压节律异常、血管狭窄闭塞、多发病灶及分水岭区脑梗死可能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C反应蛋白质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半胱氨酸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脑桥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病因分型及预后分析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红霞 刘欣 +2 位作者 王丽娟 吕娜 李小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3190-319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脑桥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桥梗死患者74例,以年龄65岁为界,将其分为青中年组(年龄<65岁)37例和老年组(年龄≥65岁)37例。收集...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脑桥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桥梗死患者74例,以年龄65岁为界,将其分为青中年组(年龄<65岁)37例和老年组(年龄≥65岁)37例。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既往史及个人史、化验指标、影像学资料及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老年组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青中年组,高脂血症所占比例低于青中年组(P<0.05)。老年组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高于青中年组,三酰甘油低于青中年组(P<0.05)。青中年组病因为大动脉闭塞性2例(5.4%),基底动脉分支病变17例(45.9%),小血管病变18例(48.7%);老年组病因为大动脉闭塞性6例(16.2%),基底动脉分支病变16例(43.3%),小血管病变15例(40.5%)。两组病因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3,P=0.316)。青中年组短期预后不良10例(27.0%),老年组为11例(29.7%)。两组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结论青中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及饮酒史等;而老年组相比青中年组,糖尿病因素更突出。青中年组主要病因为小血管病变,老年组主要病因为基底动脉分支病变。青中年组及老年组约有1/3的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的磁敏感血管征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崔明愚 王丽娟 +3 位作者 刘荧 王红霞 李小刚 刘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 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的磁敏感血管征(SVS)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7年5月~2021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RSSI患者148例,根据是否存在SVS分为SVS组31例及无SVS组117例。回顾性比较2组... 目的 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的磁敏感血管征(SVS)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7年5月~2021年5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RSSI患者148例,根据是否存在SVS分为SVS组31例及无SVS组117例。回顾性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CSVD影像学标志物(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VS的危险因素。结果 SVS组同型半胱氨酸[(19.03±4.70)μmol/L vs(16.92±4.64)μmol/L,P=0.026]、腔隙性脑梗死比例(45.2%vs 26.5%,P=0.045)以及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2.0(1.0,2.0)分vs 1.0(0.0,2.0)分,P=0.002]和CSVD总负荷评分[1.0(1.0,2.0)分vs 1.0(0.0,2.0)分,P=0.042]均高于无SVS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OR=1.121,95%CI:1.020~1.232,P=0.017)、腔隙性脑梗死(OR=4.685,95%CI:1.181~18.582,P=0.028)、深部脑白质高信号(OR=2.956,95%CI:1.386~6.305,P=0.005)是SV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RSSI患者可以观察到SVS,并与同型半胱氨酸、腔隙性脑梗死及深部脑白质高信号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脑梗死 高半胱氨酸 脑白质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单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即时复位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欣 王丽娟 +4 位作者 刘荧 王爽 王红霞 吕娜 李小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单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即时手法复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初次发病的老年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54例,进行手法复位,根据即时复位效果分为有效组111例和无效组4... 目的探讨老年单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即时手法复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初次发病的老年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54例,进行手法复位,根据即时复位效果分为有效组111例和无效组43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发病至就诊的时间(3~14 d为长病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即时复位疗效的因素。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半规管受累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高血压、焦虑抑郁、糖尿病及长病程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606,95%CI:1.171~5.800,P=0.019)及长病程(OR=3.114,95%CI:1.429~6.787,P=0.004)为即时复位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初发单侧后半规管BPPV的即时复位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而高血压、长病程为其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高血压 半规管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进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红霞 刘欣 +2 位作者 王丽娟 刘荧 李小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颅MRI确诊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146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变情况分... 目的分析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头颅MRI确诊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146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变情况分为进展组30例和非进展组116例,分析2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就诊时间、脑梗死灶大小、脑梗死灶累及层面≥2个比例(76.6%vs 37.9%)、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30.0%vs 7.7%)、基底动脉轻度狭窄(46.6%vs 6.0%)及合并颅内其他血管中重度狭窄比例(50.0%vs21.5%)、出院NIHSS评分、出院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比例(80.0%vs 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进展与脑梗死灶较大、累及多个层面、合并基底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其他血管中重度狭窄相关,早期评估脑血管对于判断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丽娟 刘欣 +3 位作者 王红霞 吕娜 刘荧 李小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442-445,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8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力弱4.5 h”于2017年7月29日19:08就诊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患者入院前4 h内反复出现左侧肢体力弱,共发作3次,症状每次持续2~5 min后缓解。2017年7月29日16:40再次出现左侧肢体力弱,由家属...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8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力弱4.5 h”于2017年7月29日19:08就诊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患者入院前4 h内反复出现左侧肢体力弱,共发作3次,症状每次持续2~5 min后缓解。2017年7月29日16:40再次出现左侧肢体力弱,由家属送至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急诊室,症状在急诊室后部分缓解,数分钟后症状再次加重。急诊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图1A)。由急诊绿色通道收入神经内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预警综合征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桥梗死不同病因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红霞 刘欣 +2 位作者 王丽娟 刘荧 李小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脑桥梗死的病因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脑桥梗死患者75例,分为基底动脉狭窄组9例和基底动脉无狭窄组66例,其中基底动脉无狭窄组又分为穿支病变组33例和小动脉病变组33例。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变化。结果在各...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脑桥梗死的病因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脑桥梗死患者75例,分为基底动脉狭窄组9例和基底动脉无狭窄组66例,其中基底动脉无狭窄组又分为穿支病变组33例和小动脉病变组33例。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变化。结果在各组的临床特征中,基底动脉狭窄组的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其他颅内血管中重度狭窄、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发生率、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3比例较其他组增高(P<0.05)。穿支动脉病变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入院收缩压、梗死灶大小、入院NIHSS、出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出院m RS评分比例高于小动脉病变组(P<0.05)。结论脑桥梗死存在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脑桥旁正中动脉梗死及合并基底动脉狭窄的脑桥梗死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病灶大,症状重,易发生进展,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基底动脉 穿支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老年轻型卒中早期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欣 王丽娟 +3 位作者 刘荧 王红霞 王爽 吕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早期病情进展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年龄>65岁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卒中研究院量表评分(3分)]患者18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发病...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早期病情进展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年龄>65岁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卒中研究院量表评分(3分)]患者18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发病5 d内)神经功能恶化分为进展组48例(美国国立卫生卒中研究院量表评分增加≥2分)和非进展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卒中、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昼夜节律为正常(勺型血压)、异常(非勺型血压、超勺型血压、反勺型血压)。责任动脉分为重度狭窄及闭塞、非重度狭窄或无狭窄。对两组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分类哑变量分析。结果进展组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卒中病史、血压节律异常、责任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比例均高于非进展组,分别为[70.8%(34例)比49.2%(65例)、64.6%(31例)比47.7%(63例)、89.6%(43例)比26.5%(35例)、77.1%(37例)比39.4%(5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OR=7.072,95%CI:3.004~16.431,P<0.01)及责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OR=6.217,95%CI:2.034~14.212,P=0.003)为老年轻型卒中早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血压节律异常行哑变量分析显示,血压昼夜异常中超勺型血压(OR=13.429,95%CI:4.175~111.668,P<0.01)为老年轻型卒中早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尤其是超勺型血压可能为老年轻型卒中早期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密切关注,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轻型 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昼夜节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单发皮质下小梗死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丽娟 刘欣 +3 位作者 马丽芳 刘荧 吕娜 王红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单发皮质下小梗死与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的研究。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供血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150例,根据梗死部位是否累及基底核最低层面分为近端梗死组67例,远端梗死组83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单发皮质下小梗死与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的研究。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供血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150例,根据梗死部位是否累及基底核最低层面分为近端梗死组67例,远端梗死组83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G、TC、LDL-C、血红蛋白、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比例。头颅MRI评估CSVD总负荷,包括脑白质高信号(WMH)、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腔隙性脑梗死,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远端梗死组年龄明显高于近端梗死组[(74.4±8.0)岁vs(70.2±8.0)岁,P=0.002],TC、LDL-C、血红蛋白、吸烟、饮酒、颅内外动脉狭窄比例明显低于近端梗死组[(3.6±0.9)mmol/L vs(4.1±0.3)mmol/L,P=0.005;(2.3±0.7)mmol/L vs(2.6±0.9)mmol/L,P=0.032;(128.6±16.9)g/L vs(136.8±12.9)g/L,P=0.001;26.5%vs 55.2%,P=0.001;25.3%vs 46.3%,P=0.007;36.1%vs 53.7%,P=0.031]。远端梗死组中重度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室周围WMH评分、深部白质WMH评分、WMH总分明显高于近端梗死组(P<0.05,P<0.01)。2组CSVD总负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VD总负担(OR=1.756,95%CI:1.128~2.734,P=0.013)、颅内外动脉狭窄(OR=0.376,95%CI:0.178~0.794,P=0.010)与远端梗死独立相关。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远端梗死CSVD总负荷高于近端梗死,发病机制多与CSV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大脑小血管疾病 脑血管基底神经节疾病 磁共振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14
作者 王红霞 李小刚 +3 位作者 刘欣 王爽 崔明愚 李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7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138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79例,中青年组(<65岁)59例...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7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138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79例,中青年组(<65岁)59例。记录2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及预后。结果老年组年龄、冠心病、TC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舒张压及舒张压≥100mm Hg(1mm Hg=0.133kPa)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40.5%vs 74.6%,30.4%vs 57.6%,5.1%vs 20.3%,(87.56±12.75)mm Hg vs(93.00±15.10)mm Hg,15.2%vs 32.2%,P<0.05,P<0.01]。老年组大脑中动脉狭窄、同侧颅内动脉狭窄、对侧颅内动脉狭窄、脑白质疏松、Fazekas评分、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脑梗死面积明显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是老年单发皮质下小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9,95%CI:3.675~118.722,P=0.001)。结论孤立皮质下小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发病机制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皮质 颅内动脉疾病 脑白质疏松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红霞 刘欣 +1 位作者 王丽娟 吕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3319-3322,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86例,根据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8)和非糖尿病组(...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86例,根据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8)和非糖尿病组(n=48)。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组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史[OR(95%CI)=7.139(2.069,24.641),P=0.002]与基底动脉狭窄[OR(95%CI)=5.730(1.017,32.289),P=0.048]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高;脑卒中史与基底动脉狭窄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脑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