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质条件下土壤高温蓄热中热湿传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红兵 丁翰婉 +1 位作者 刘松雨 吴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14-2318,共5页
针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非采暖季土壤高温蓄热中的热湿传递现象,搭建一维土壤高温蓄热实验装置,选取砂土和壤土两种不同土质,研究不同蓄热温度和土壤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土壤温度场和湿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两种土质中的差别,... 针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非采暖季土壤高温蓄热中的热湿传递现象,搭建一维土壤高温蓄热实验装置,选取砂土和壤土两种不同土质,研究不同蓄热温度和土壤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土壤温度场和湿度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两种土质中的差别,探讨和分析热湿传递相互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砂土比壤土蓄热效果好、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蓄热 热湿迁移 含水率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交通污染物对临街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继宏 李德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0,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和CONTAM模型结合的方法,分析室外典型交通污染物CO对临街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风向、建筑间距和建筑排布形式均对临街建筑室内CO浓度分布产生影响。来流风向角(θ)为15°时,室内CO浓度最...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和CONTAM模型结合的方法,分析室外典型交通污染物CO对临街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风向、建筑间距和建筑排布形式均对临街建筑室内CO浓度分布产生影响。来流风向角(θ)为15°时,室内CO浓度最低,而θ为45°时,CO浓度最高;随着建筑间距增加,室内CO浓度不断降低;交错排布的建筑形式下,室内CO浓度明显低于对称排布的建筑形式。临街建筑室内CO浓度逐时变化与室外街道峡谷内车流量变化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污染物 室内环境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CONT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