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菇菌汤及酶解液中滋味成分及呈味特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赵静 丁奇 +3 位作者 孙颖 张玉玉 孙宝国 陈海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99-104,共6页
为对比分析香菇酶解液与香菇菌汤中滋味成分及呈味特性的变化,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香菇酶解液、复水原液及菌汤中的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利用经典公式计算等鲜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 为对比分析香菇酶解液与香菇菌汤中滋味成分及呈味特性的变化,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香菇酶解液、复水原液及菌汤中的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利用经典公式计算等鲜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值,对其鲜味进行评价,并用电子舌对比分析其滋味轮廓。结果表明,酶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为3 453.98μg/g。三者呈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比例相近且均含有较多的苦味氨基酸。香菇菌汤中5’-鸟苷酸的含量最高,为967.84μg/g,而酶解液和复水原液中5’-腺苷酸的含量最高。EUC值结果表明,香菇酶解液EUC值最高,为30.54 g MSG/100 g,说明其呈鲜效果最明显。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判别指数为94,香菇菌汤、酶解液及复水原液的整体滋味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汤 酶解液 游离氨基酸 5’-核苷酸 等鲜浓度值 感官评价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汤中的游离氨基酸及其呈味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赵静 丁奇 +4 位作者 孙颖 陈怡颖 张玉玉 孙宝国 陈海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猪骨汤中的游离氨基酸及其呈味贡献,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肋排汤、棒骨汤、脊骨汤、扇骨汤4种猪骨汤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用电子舌分析其滋味轮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猪骨汤中均分离出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有7种必需... 为了研究猪骨汤中的游离氨基酸及其呈味贡献,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肋排汤、棒骨汤、脊骨汤、扇骨汤4种猪骨汤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用电子舌分析其滋味轮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猪骨汤中均分离出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有7种必需氨基酸。棒骨汤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最高(24.65 mg/g),肋排汤中最低(12.61 mg/g)。4种猪骨汤中鲜味氨基酸种类最少(2种),但其中谷氨酸的相对质量分数均为16.69%-19.96%,TAV值为6.84-16.02,远高于其他游离氨基酸,对猪骨汤滋味贡献程度最大。电子舌检测分析得出,棒骨汤滋味轮廓和其他3种有差异,而其他3种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骨汤 游离氨基酸 味道强度值 电子舌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赵磊 林文轩 +3 位作者 迟茜 王成涛 徐美利 连运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68-172,共5页
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甜叶菊絮凝废渣经酸性丙酮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甜叶菊废渣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等测定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讨热处理、紫外光、p H和金属离子对甜叶菊废... 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甜叶菊絮凝废渣经酸性丙酮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甜叶菊废渣提取物。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等测定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讨热处理、紫外光、p H和金属离子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或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3.13(6.25)、12.5(25)和12.5(12.5)mg/m L,但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无抑菌作用。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经100℃处理20 min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紫外线处理使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降低,p H>7.0时对蜡样芽孢杆菌无抑菌作用,Na+、K+和Ca2+能够增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Fe2+和Fe3+使其抑菌活性丧失或降低。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作为天然防腐剂使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废渣 抑菌 食源性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脂乳与脱脂乳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艾娜丝 仝令君 +3 位作者 张晓梅 王静 孙宝国 郑福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HS-SPME结合GC/MS对比分析全脂乳(WM)和脱脂乳(SM)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50/30μm CAR/PDMS/DVB萃取纤维萃取得到的全脂乳、脱脂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与65μm PDMS/DVB相当,即:全脂乳11种,脱脂乳8种,只是在萃取含量上有差异... HS-SPME结合GC/MS对比分析全脂乳(WM)和脱脂乳(SM)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50/30μm CAR/PDMS/DVB萃取纤维萃取得到的全脂乳、脱脂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与65μm PDMS/DVB相当,即:全脂乳11种,脱脂乳8种,只是在萃取含量上有差异。因此,相对于65μm PDMS/DVB而言,50/30μm CAR/PDMS/DVB较适合乳风味挥发性物质的萃取。HS-SPME结合GC-O对比分析全脂乳和脱脂乳的呈香组分结果显示,脱脂乳中未发现香气强度较高的呈香成分。而在全脂乳中辛酸(清香)、癸酸(油脂味)香气强度较高。这些结果能为全脂乳和脱脂乳的风味物质组成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脂乳(WM) 脱脂乳(SM)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气相色谱-嗅闻(G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山药、葛根和桑叶提取物复方对四氧嘧啶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磊 王鑫 +3 位作者 姜飞 王成涛 徐宝财 王文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研究南瓜、山药、葛根和桑叶提取物复方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四氧嘧啶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保留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阿卡波糖,200 mg/kg mb)、植... 目的:研究南瓜、山药、葛根和桑叶提取物复方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四氧嘧啶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保留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阿卡波糖,200 mg/kg mb)、植物提取物复方低、高剂量组(12、36 g/kg mb,以原料干质量计)。连续灌胃给药4周,研究植物提取物复方对糖尿病小鼠体质量及饮食饮水量、空腹血糖浓度、肝糖原含量、糖化血清蛋白(glu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浓度、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相对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植物提取物复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南瓜多糖、山药多糖和葛根素,含量分别为(0.93±0.04)、(1.01±0.06)、(0.28±0.01)g/100 g(以原料干质量计)。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植物提取物复方组小鼠体质量、肝糖原含量显著增加,饮食饮水量、空腹血糖浓度、GSP浓度和GHb相对含量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且高剂量效果优于低剂量。植物提取物复方组较模型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表现出改善小鼠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南瓜、山药、葛根和桑叶提取物复方能够显著降低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浓度,有效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糖 提取物复方 四氧嘧啶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黑米花色苷颜色稳定性辅色剂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磊 潘飞 +3 位作者 周娜 张雅莉 郝帅 王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6-23,共8页
选用7种酚类化合物和有机酸(表儿茶素、咖啡酸、迷迭香酸、绿原酸、草酸、苹果酸、丁香酸),评价其在pH 3.0和5.0条件下对黑米花色苷颜色稳定性的影响,以辅色效果和热稳定性为指标筛选最佳辅色剂,并在pH 3.0条件下探究其最佳添加浓度,随... 选用7种酚类化合物和有机酸(表儿茶素、咖啡酸、迷迭香酸、绿原酸、草酸、苹果酸、丁香酸),评价其在pH 3.0和5.0条件下对黑米花色苷颜色稳定性的影响,以辅色效果和热稳定性为指标筛选最佳辅色剂,并在pH 3.0条件下探究其最佳添加浓度,随后借助红外光谱、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分析其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除苹果酸外,其余6种辅色剂均在pH 3.0和pH 5.0时对黑米花色苷具有辅色效果并能提高其热稳定性,其中在pH 3.0条件下添加迷迭香酸的效果最佳;在所添加质量浓度范围内(0.1~4.0 mg/mL),迷迭香酸质量浓度越高对黑米花色苷的辅色效果越好。当迷迭香酸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黑米花色苷的热稳定性的保护作用最好。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可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力与花色苷结合,从而提高黑米花色苷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添加迷迭香酸提高黑米花色苷的颜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花色苷 辅色剂 迷迭香酸 颜色稳定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凝乳酶对羊奶干酪成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华 郑喆 +3 位作者 张曼 王艺会 张敏 杨贞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4,共11页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凝乳酶制备的羊奶干酪(干酪B)成熟特性的变化,以采用商业凝乳酶和同批次羊奶制作的干酪(干酪A)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酪在60d成熟期主要组分、质构特性、微生物指标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干酪得率相...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凝乳酶制备的羊奶干酪(干酪B)成熟特性的变化,以采用商业凝乳酶和同批次羊奶制作的干酪(干酪A)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酪在60d成熟期主要组分、质构特性、微生物指标及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干酪得率相差不大。成熟期间干酪的水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干酪B始终高于干酪A;干酪游离氨基酸总量在成熟期间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干酪B中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丝氨酸含量高于干酪A。成熟前期干酪B质构特性优于干酪A。干酪A成熟后乳酸乳球菌数量增加了(5.22±0.02)%,干酪B无显著变化(P>0.05)。成熟期内,两组干酪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增加,但干酪B中的壬酸、辛醇、2-庚酮、2-壬酮、二甲基砜使羊奶干酪风味独特、浓郁。因此,GSBa-1凝乳酶具备替代商业凝乳酶用于羊奶干酪生产的潜力,可对干酪风味的形成和品质的提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 凝乳酶 羊奶干酪 成熟过程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与四种乳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鑫 赵磊 +3 位作者 郝帅 刘国荣 王成涛 朱金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8,15,共9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 3-O-glucoside,C3G)与α-酪蛋白、β-酪蛋白、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3G对上述四种乳蛋白都产生了荧光静态猝灭作用,在溶液中C3... 采用荧光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 3-O-glucoside,C3G)与α-酪蛋白、β-酪蛋白、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3G对上述四种乳蛋白都产生了荧光静态猝灭作用,在溶液中C3G与乳蛋白相互结合摩尔比约为1∶1,且由热力学参数判定C3G与α-酪蛋白结合的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与范德华力,而与β-酪蛋白、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结合主要靠静电引力。通过比较C3G与α-酪蛋白、β-酪蛋白、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率(84%、74%、77%、75%);温度分别为298、318、338 K时的结合常数(423.448、362.994、28.655×10~4L/mol;9.524、8.056、8.308×10~4L/mol;9.262、6.940、7.889×10~4L/mol;30.440、11.830、17.262×10~4L/mol);结合距离(2.17、2.66、2.18、2.19 nm),由此得出α-酪蛋白与C3G结合最紧密。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显示,C3G的加入使得α-酪蛋白的α-螺旋增加,β-折叠和转角降低;β-酪蛋白的α-螺旋、β-折叠和转角均增加;乳清蛋白的α-螺旋、β-折叠和转角均无明显变化;β-乳球蛋白的α-螺旋降低,β-折叠和转角增加。C3G对四种乳蛋白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可以使其构象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3G) 乳蛋白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圆二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饮料酒掺杂和溯源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秦丹 吴子阳 +4 位作者 张锋国 李贺贺 孙金沅 孙啸涛 黄明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饮料酒的掺杂和溯源检测。建立高效的饮料酒产地溯源体系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国内外饮料酒掺杂和溯源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国内外饮料酒掺杂和溯源检... 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饮料酒的掺杂和溯源检测。建立高效的饮料酒产地溯源体系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国内外饮料酒掺杂和溯源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国内外饮料酒掺杂和溯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我国饮料酒掺杂和溯源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未来我国白酒掺杂和溯源方面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质量安全 饮料酒 白酒 掺杂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料酒中阿魏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子阳 秦丹 +3 位作者 李有明 李贺贺 孙金沅 孙啸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共6页
阿魏酸是天然的抗氧化剂,也是近年来国际认知的防癌物质。该文综述了阿魏酸的功效、酚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及饮料酒(葡萄酒、啤酒、黄酒、果酒和白酒)中阿魏酸的研究进展,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提供科学依据。阐明阿魏酸在... 阿魏酸是天然的抗氧化剂,也是近年来国际认知的防癌物质。该文综述了阿魏酸的功效、酚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及饮料酒(葡萄酒、啤酒、黄酒、果酒和白酒)中阿魏酸的研究进展,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提供科学依据。阐明阿魏酸在饮料酒中的含量差异及形成机理,综述了提高饮料酒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为未来我国饮料酒中多酚类物质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抗氧化剂 功效 分析方法 饮料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的花生油对煎炸三文鱼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鹏飞 刘媛媛 +3 位作者 韩昕 艾娜丝 张文斌 杨瑞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4,共6页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花生油对煎炸三文鱼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比较用水媒法和压榨法得到的6种花生油煎炸三文鱼后对其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种花生油煎炸后,三文鱼中的挥发性...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花生油对煎炸三文鱼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比较用水媒法和压榨法得到的6种花生油煎炸三文鱼后对其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种花生油煎炸后,三文鱼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均明显增多,共检测出8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和烃类(烷烃、烯烃、芳香烃),以及含氮杂环吡嗪类等。其中醛类数量增加最为明显,其次是醇类物质。而烃类物质种类数量变化不大,但6种样品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平均下降了60.41%。6种花生油煎炸后的挥发性成分中均检测到吡嗪类化合物。利用富含吡嗪类化合物的花生油煎炸三文鱼时,由于其本身带有的吡嗪类化合物易挥发,大部分在高温煎炸过程中损失,并不能赋予煎炸三文鱼特殊的烤花生风味。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6种花生油,煎炸三文鱼时得到的主体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相似,差别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媒法 压榨法 花生油 风味组成 气相质谱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存时间青稞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秦丹 何菲 +2 位作者 冯声宝 李贺贺 张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99-107,共9页
采用直接进样法、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1种不同贮存时间的青稞酒原酒中主要风味物质进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酒样添加无水硫酸钠除水后再直接进样不会损失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随着原酒贮存时间的延长,总酯和总醇含量... 采用直接进样法、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1种不同贮存时间的青稞酒原酒中主要风味物质进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酒样添加无水硫酸钠除水后再直接进样不会损失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随着原酒贮存时间的延长,总酯和总醇含量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乙酸在贮存1个月后下降最显著,之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不断呈上升趋势,贮存11个月,乙酸含量达到贮存过程中的最大值。贮存2个月,戊酸乙酯、4-乙基苯酚含量达到贮存过程中的最大值。贮存9个月,苯甲醛、乙偶姻、糠醛含量达到贮存过程中的最大值。通过对不同贮存时间青稞酒中主要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为青稞酒的老熟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 直接进样法 贮存 老熟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生理活性黑蒜加工工艺优化及功能成分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史润东东 杨成 +2 位作者 余佳浩 张建 张连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9,共9页
为了提高黑蒜生产效率并积累更多功能成分,采用单因素优化试验研究了初始水分活度、温度、时间对黑蒜中12种Amadori化合物、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及蒜氨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并对比了自制黑蒜与市售黑蒜在上述功能成分、5-羟甲基糠醛(5-H... 为了提高黑蒜生产效率并积累更多功能成分,采用单因素优化试验研究了初始水分活度、温度、时间对黑蒜中12种Amadori化合物、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及蒜氨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并对比了自制黑蒜与市售黑蒜在上述功能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丙烯酰胺、抗氧化能力及感官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黑蒜的最优工艺为:初始水分活度0.87、加工温度70℃、加工时间14 d。该工艺条件下自制黑蒜的功能成分总质量分数(10 337.01μg/g)显著高于3种市售黑蒜,且5-HMF和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低于或等于市售黑蒜。自制黑蒜的Fe2+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感官品质与市售黑蒜相当。优化工艺显著缩短了88%的黑蒜加工时间,有效提高了黑蒜中功能成分含量,并减少了美拉德后期有害物质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 功能成分 加工工艺 抗氧化活性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γ-聚谷氨酸负载黑米花色苷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缓释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潘飞 赵磊 +2 位作者 陈艳麟 郝帅 张会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44,共7页
利用壳聚糖在pH驱动下与γ-聚谷氨酸通过离子凝聚法对黑米花色苷进行包埋,以改善黑米花色苷的稳定性和胃肠缓释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粒径、包封率作为优化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黑米花色苷纳米粒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壳聚糖... 利用壳聚糖在pH驱动下与γ-聚谷氨酸通过离子凝聚法对黑米花色苷进行包埋,以改善黑米花色苷的稳定性和胃肠缓释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粒径、包封率作为优化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黑米花色苷纳米粒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8 mg/mL、聚谷氨酸-壳聚糖质量比7∶20、黑米提取物质量浓度1.98 mg/mL、pH 5.0和搅拌时间30 min,所得黑米花色苷纳米粒的包封率为50.90%,载药量为4.77%,粒径为(352.95±6.42)nm,PDI为(0.23±0.02),Zeta电位为(29.56±1.09)mV,粒径较小、分散稳定。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黑米花色苷纳米粒呈球形颗粒状;模拟胃肠缓释实验显示,与游离黑米花色苷相比,黑米花色苷纳米粒在胃、肠液中释放率分别减少52.65%和36.69%,这表明所制备的黑米花色苷纳米粒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花色苷 响应面优化 纳米粒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蓝色花色苷-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飞 赵磊 +3 位作者 周娜 郝帅 王成涛 聂元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7,共8页
为缓解天然蓝色素资源稀缺的现状,本研究选择花色苷和Fe^(2+)为原料制备花色苷-Fe^(2+)螯合物,并采用酸性(pH=3.0)模拟饮料体系,评估其作为天然蓝色素的可行性,以及在储藏和热处理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结果表明:以花色苷与Fe^(2+)摩尔比... 为缓解天然蓝色素资源稀缺的现状,本研究选择花色苷和Fe^(2+)为原料制备花色苷-Fe^(2+)螯合物,并采用酸性(pH=3.0)模拟饮料体系,评估其作为天然蓝色素的可行性,以及在储藏和热处理条件下的颜色稳定性。结果表明:以花色苷与Fe^(2+)摩尔比为1∶350制备的花色苷-Fe^(2+)螯合物颜色呈蓝紫色,其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R^(2)>0.80)。黑暗储藏14 d,花色苷-Fe^(2+)螯合物在4℃的颜色稳定性优于20℃,通过添加黄原胶能提高花色苷-Fe^(2+)螯合物的半衰期和活化能,进而减缓降解和蓝色损失。然而,热处理过程中,花色苷-Fe^(2+)螯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差,高温加速花色苷-Fe^(2+)螯合物降解。总之,花色苷-Fe^(2+)螯合物作为天然食用蓝色素,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在低温食品加工和储藏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蓝色素 花色苷-Fe^(2+)螯合物 色差值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3-O-葡萄糖苷及其代谢物原儿茶酸对杂环胺诱导细胞损伤的修复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娜 张会敏 +3 位作者 潘飞 艾欣 赵磊 王成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1-149,共9页
目的:研究矢车菊-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及其主要代谢物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对杂环胺诱导细胞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分别采用2-氨基-3-甲基咪唑并[4,5-f]喹啉(2-amino-3-methylimidazo[4,5-f]quinolin... 目的:研究矢车菊-3-O-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C3G)及其主要代谢物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对杂环胺诱导细胞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分别采用2-氨基-3-甲基咪唑并[4,5-f]喹啉(2-amino-3-methylimidazo[4,5-f]quinoline,IQ)和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2-amino-1-methyl-6-phenylimidazo[4,5-b]pyridine,PhIP)诱导HepG2细胞损伤,利用细胞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Hoechst33258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评价C3G和PCA对杂环胺诱导损伤细胞的存活情况、细胞周期以及凋亡和DNA损伤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C3G和PCA能够显著提高杂环胺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并使细胞发生S期阻滞。与IQ单独损伤组相比,C3G和PCA均可显著降低GADD45α和促凋亡基因Bim的mRNA水平,并显著提高抑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mRNA水平(P<0.05);与PhIP单独损伤组相比,C3G和PCA能够促进大多数促凋亡基因表达。结论:C3G和PCA能够通过减少DNA损伤和细胞凋亡修复IQ和PhIP诱导的细胞损伤,当细胞损伤严重至无法逆转时,可促进细胞凋亡,减少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3-O-葡萄糖苷 原儿茶酸 杂环胺 HEPG2细胞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口腔加工对馒头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欣 王林萱 +2 位作者 张敏 方圆 张晨阳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口腔加工方法对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以青稞馒头和小麦馒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5种模拟口腔加工方法(切块、切块加涡旋、切块加研磨、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切块加研磨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以体... 为探究不同口腔加工方法对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以青稞馒头和小麦馒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5种模拟口腔加工方法(切块、切块加涡旋、切块加研磨、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切块加研磨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以体内口腔加工为对照,以期优化馒头类产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方法。结果表明:体外模拟口腔加工后的食团粒径(155~350μm)和含水量(62%~64%)均高于体内口腔咀嚼(110~300μm、57%~59%);而模拟口腔加工的食团硬度(0.73~3.77 N)低于体内口腔咀嚼(2.44~4.39 N)。与未添加人工唾液组相比,添加人工唾液后得到的模拟口腔加工食团在物理特性和消化特性方面均更接近于体内口腔咀嚼。所有的体外方法中,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方法最能够模拟体内咀嚼,可作为馒头类制品体外模拟淀粉消化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机械破坏的方式和水平以及固体颗粒与唾液混合的方式都会影响团块的形成,进而影响馒头的消化动力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馒头类制品在消化后期的最终水解率与粒径呈显著负相关(r=-0.93494,P<0.05)。考量各指标,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体外模拟口腔处理方式最适合馒头类制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馒头 体外消化 淀粉 口腔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化方式对青稞淀粉体外消化及多酚利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欣 秦梦园 +2 位作者 张敏 张一 王林萱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6,共8页
以青稞粉为研究对象,结合体外模拟消化,探究挤压和煮制对青稞淀粉体外消化和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显著提高了青稞粉的水解率,其中青稞挤压粉的水解率和预估血糖生成指数最高,抗性淀粉含量最低。不同处理均显... 以青稞粉为研究对象,结合体外模拟消化,探究挤压和煮制对青稞淀粉体外消化和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显著提高了青稞粉的水解率,其中青稞挤压粉的水解率和预估血糖生成指数最高,抗性淀粉含量最低。不同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未消化青稞粉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其中煮制处理分别降低了32.8%、30.5%、26.7%(FRAP法)和14.8%(TEAC法)。与模拟胃消化相比,模拟肠消化阶段显著提高了青稞粉总酚、总黄酮的释放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并主要集中在模拟肠消化的前30 min;与未消化样品相比,模拟胃肠消化后,青稞粉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4倍左右。此外,消化后结果同样表明,煮制处理对青稞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生物有效性破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多酚 生物有效性 抗氧化活性 淀粉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