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产干黄酱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苗志伟 柳金龙 +1 位作者 官伟 刘玉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51-156,共6页
以北京地区5种知名品牌的干黄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9种物质,其主要是酸类(9种)、酯类(22种)、醛类(8种... 以北京地区5种知名品牌的干黄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9种物质,其主要是酸类(9种)、酯类(22种)、醛类(8种)、酮类(4种)、酚类(3种)、杂环化合物(13种)、含硫化合物(3种)和其他化合物(7种)等;5种干黄酱中共有的成分是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十八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亚麻酸乙酯、异戊醛、苯乙醛、4-乙烯基愈创木酚、糠醛、2-乙酰基吡咯、3-甲硫基丙醛等,这些物质共同形成了该5种干黄酱的相同风味,而其中不同的成分又使得该5种干黄酱香气各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黄酱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产红腐乳中挥发性香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穆旻 苗志伟 +1 位作者 何昕 冯春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4,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对产于北京的两种红腐乳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对萃取溶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是比较好的萃取溶剂。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76种成分,其中酯类30种、醇类10种、酮类9种、醛类8...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对产于北京的两种红腐乳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对萃取溶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是比较好的萃取溶剂。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76种成分,其中酯类30种、醇类10种、酮类9种、醛类8种、吡嗪类4种、烯烃类4种、酚类3种、含氮化合物3种、醚类3种、酸类2种;两种红腐乳中都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48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用水蒸气蒸馏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所得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腐乳 挥发性香成分 水蒸气蒸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苗志伟 官伟 刘玉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90-394,397,共6页
酱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风味是影响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对酱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发展迅速,从提取、分离、鉴定、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综述,并对今后酱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深入... 酱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风味是影响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对酱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发展迅速,从提取、分离、鉴定、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综述,并对今后酱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提取 分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高婷婷 杨绍祥 +1 位作者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14-11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种、醇类10种、醛类10种、酚类8种、酯类7种、酮类4种、其他物质6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44种、醇类10种、醛类10种、酚类8种、酯类7种、酮类4种、其他物质6种,两种方法均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4种。对陈皮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主要有D-柠檬烯、γ-松油烯、2-崖柏烯、α-金合欢烯、对-伞花烯、α-蒎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鲜山楂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4
5
作者 高婷婷 韩帅 +2 位作者 刘玉平 田红玉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44-147,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鲜山楂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质谱数据和对比计算分离成分的保留指数与文献报道的保留指数,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23种、烃类23种、醇类5种、醛... 采用固相微萃取提取鲜山楂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质谱数据和对比计算分离成分的保留指数与文献报道的保留指数,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23种、烃类23种、醇类5种、醛类4种、酚类4种以及醚类2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辛酸甲酯、1-甲基-4-异丙烯基苯、乙酸反-2-己烯-1-醇酯、2-甲基丁酸己酯、2,6,10-三甲基十二烷及十四烷。从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对新鲜山楂果肉香气贡献较大的是酯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果肉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豆腐中挥发性香成分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玉平 苗志伟 +2 位作者 黄明泉 陈海涛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28-231,共4页
为分析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对北京产老才臣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对比标准品保留时间和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结果共鉴定出43种成分,其中,醇... 为分析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对北京产老才臣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对比标准品保留时间和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结果共鉴定出43种成分,其中,醇类15种、酸类3种、酯类8种、酮类3种、醛类2种、酚类1种、硫醚类4种、杂环类5种、芳香烃类2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两种方法中都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17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含硫化合物和杂环类;对臭豆腐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有吲哚、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二甲基四硫、2,3,5-三硫杂己烷、苯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豆腐 挥发性成分 萃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艾草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永国 张晓梅 +2 位作者 艾娜丝 孙宝国 任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0-177,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提取并分析艾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使用DB-WAX型号毛细管色谱柱,鉴定出62种物质,而通过毛细管色谱柱HP-5鉴定出89种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在DB-WA...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提取并分析艾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使用DB-WAX型号毛细管色谱柱,鉴定出62种物质,而通过毛细管色谱柱HP-5鉴定出89种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在DB-WAX中经GC-MS鉴定出35种物质,在HP-5中鉴定出106种物质。使用两种萃取剂及两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共鉴定出159种物质,其中含量较大的有桉油精、石竹烯氧化物、石竹烯、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酮、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SD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MS分析乌梅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8
作者 苗志伟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0-273,共4页
为分析乌梅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乌梅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乌梅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 为分析乌梅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乌梅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乌梅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包括酚类12种、酸类10种、酯类7种、杂环化合物6种、酮类4种、醛类4种和醇类2种等,其中糠醛(44.09%)、乙醇(12.71%)、苯甲醛(11.31%)、乙酸(7.33%)、十六酸(6.65%)、5-甲基糠醛(3.34%)、苯甲醇(2.04%)、乙酸乙酯(1.41%)和丁香酚(1.11%)。通过4次平行GC-MS分析,验证了定性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同时蒸馏萃取 GC-MS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市售香米中挥发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玉平 苗志伟 +2 位作者 陈海涛 黄明泉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81-184,共4页
分析香米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4种香米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计算分离出的成分保留指数。结果共鉴定出51种成分,其中烃类31种、酯类6种、含氮化合物5种、有... 分析香米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4种香米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计算分离出的成分保留指数。结果共鉴定出51种成分,其中烃类31种、酯类6种、含氮化合物5种、有机酸类5种、醛类2种、缩醛类和醚类各1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4种香米中均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19种,分别是2,3-二甲基-2-丁烯、乙酸乙酯、3-甲基-2-戊烯、甲基环戊烷、乙基异丁基醚、2,3-二甲基-1-戊烯、苯、2-甲基己烷、2,3-二甲基戊烷、3-甲基己烷、环己烯、三氯乙烯、己醛、N,N-二甲基苯胺、苯并噻唑、十四酸、十六酸、亚油酸、油酸;在4种香米中未鉴定出香米的特征香成分2-乙酰基吡咯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米 挥发性成分 水蒸气蒸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外种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帅 苗志伟 +1 位作者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6-149,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固相微萃取两种萃取技术提取银杏外种皮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9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酸类9种、酯类9种、酮类3种、醛类1种、醇类4种、烃类1种、杂环类...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固相微萃取两种萃取技术提取银杏外种皮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9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酸类9种、酯类9种、酮类3种、醛类1种、醇类4种、烃类1种、杂环类化合物2种,两种萃取物中都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12种。经SDE-GC-MS分析出的相对含量较高(峰面积比>1%)的化合物有己酸(65.88%)、丁酸(21.46%)、棕榈酸(4.53%)、辛酸(1.15%);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出的相对含量较高(峰面积比>1%)的化合物有丁酸(59.96%)、己酸(25.45%)、己酸甲酯(3.90%)、丁酸甲酯(3.59%)、乙酸(1.65%)。根据分析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对银杏外种皮挥发性气味贡献较大的物质有丁酸、己酸、丁酸甲酯和己酸甲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外种皮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MS分析浏阳老一品香豆豉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帅 高婷婷 +1 位作者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2-197,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浏阳老一品香豆豉中挥发性成分,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并与文献值相比。共鉴定出111种化合物,包括酯类化合物35种、吡嗪类化合物25种、醛类化合物10种、其他杂环类化合...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浏阳老一品香豆豉中挥发性成分,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并与文献值相比。共鉴定出111种化合物,包括酯类化合物35种、吡嗪类化合物25种、醛类化合物10种、其他杂环类化合物8种、酮类化合物8种、酚类化合物8种、烃类化合物5种、醇类化合物5种、酸类化合物3种、硫化物以及腈类化合物各2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相对含量,其中相对含量较高(>2%)的化合物有四甲基吡嗪(10.96%)、三甲基吡嗪(4.97%)、苯甲醛(3.56%)、亚油酸甲酯(2.96%)、苯乙醇(2.95%)、棕榈酸(2.92%)、二甲基三硫醚(2.76%)、正戊醇(2.62%)。根据分析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对浏阳老一品香豆豉气味贡献较大的物质有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愈创木酚、苯甲醛、苯乙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香型香味料的制备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艾娜丝 王静 +2 位作者 张晓梅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80-384,共5页
乳与乳制品在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人们对奶香型香味料的风味和档次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奶香型香味料成为香精香料领域广泛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介绍奶香型香味料的来源、制备及分析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奶香型香... 乳与乳制品在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人们对奶香型香味料的风味和档次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奶香型香味料成为香精香料领域广泛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介绍奶香型香味料的来源、制备及分析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展望,以期为奶香型香味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香型香味料 来源 制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特产香其酱中挥发性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苗志伟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9-144,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对香其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分别用DB-5 ms、DB-17 ms和DB-WAX3种类型的色谱柱对其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出42种成分,其中3种色谱柱都鉴定出乙醇、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乙酸乙酯、糠醇、2-乙酰基吡咯、甲苯...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对香其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分别用DB-5 ms、DB-17 ms和DB-WAX3种类型的色谱柱对其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出42种成分,其中3种色谱柱都鉴定出乙醇、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乙酸乙酯、糠醇、2-乙酰基吡咯、甲苯、柠檬烯、邻异丙基甲苯和3-蒈烯。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对各物质的分离程度不同;香其酱的整体香气不是单一物质能体现的,而是多种物质共同作用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其酱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分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原料产木聚糖酶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宋红霞 李秀婷 +2 位作者 孙宝国 宋焕禄 朱运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63-69,共7页
木聚糖酶在食品、饲料、造纸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生产成本是决定微生物木聚糖酶能否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木质纤维原料富含木聚糖,许多能够利用廉价的木质纤维原料诱导产生木聚糖酶的微生物得到了分离,有效地降低了酶制... 木聚糖酶在食品、饲料、造纸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生产成本是决定微生物木聚糖酶能否实现工业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木质纤维原料富含木聚糖,许多能够利用廉价的木质纤维原料诱导产生木聚糖酶的微生物得到了分离,有效地降低了酶制剂的生产成本.综述了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原料产木聚糖酶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了微生物木聚糖酶的产生、特性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木质纤维原料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酸枣香精的调配 被引量:6
15
作者 苗志伟 刘玉平 +1 位作者 陈海涛 孙宝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8-171,共4页
通过对酸枣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的归纳总结以及对酸枣粉香气的感官评价,把酸枣的香气香韵分为酸香、甜香、果香、青香、焦糖香等。为了保证酸枣香精的安全性,根据GB2760,酸香型香料选择了乙酸、丙酸、戊酸、己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 通过对酸枣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的归纳总结以及对酸枣粉香气的感官评价,把酸枣的香气香韵分为酸香、甜香、果香、青香、焦糖香等。为了保证酸枣香精的安全性,根据GB2760,酸香型香料选择了乙酸、丙酸、戊酸、己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乳酸、草莓酸,甜香型香料选择了2-十一酮、呋喃酮、乙位突厥烯酮、丁醇;果香型香料选择了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庚酸乙酯、壬酸乙酯、乙酸香叶酯、十六酸乙酯;青香型香料选择了己醛、反-2-己烯醛、甲基庚烯酮、丁二酮、糠醇、己醇;焦糖香型香料选择了2-乙酰基呋喃、糠醛、5-甲基糠醛;为了增加酸枣香精的天然感,使用了酸枣酊。通过调配实验,得到了较优的酸枣香精配方,并且对得到的酸枣香精进行了香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香精 香韵 调香 香精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香料3-辛酮的合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绍祥 穆旻 +1 位作者 何昕 刘永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95,共3页
以乙基溴化镁和正己醛为原料,经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3-辛醇,产率为81.2%;采用PCC对3-辛醇进行氧化得到了食用香料3-辛酮,产率为85.3%。通过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色质联机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数据对所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 以乙基溴化镁和正己醛为原料,经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3-辛醇,产率为81.2%;采用PCC对3-辛醇进行氧化得到了食用香料3-辛酮,产率为85.3%。通过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色质联机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数据对所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对合成的3-辛酮进行了香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辛酮 3-辛醇 食用香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香料糠醛1,2-丙二醇缩醛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昕 官伟 +3 位作者 沈德立 刘玉平 田红玉 孙宝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99,共4页
以糠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柠檬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食用香料糠醛1,2-丙二醇缩醛。考察了催化剂种类、醛醇摩尔比、催化剂的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糠醛1,2-丙二醇缩醛产率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 以糠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柠檬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食用香料糠醛1,2-丙二醇缩醛。考察了催化剂种类、醛醇摩尔比、催化剂的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糠醛1,2-丙二醇缩醛产率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糠醛0.1mol,糠醛与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1.5 1∶1.7,催化剂用量占糠醛物质的量的2.0%,带水剂环己烷30mL,回流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83℃88℃,糠醛1,2-丙二醇缩醛产率可达82.8%。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13CNMR、气质联机等分析手段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香气评价结果表明糠醛1,2-丙二醇缩醛具有甜香和焦香,可用于调配甜味香精和咸味香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香料 糠醛1 2-丙二醇缩醛 糠醛 1 2-丙二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苏糖的制备、功能及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宝财 张桂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水苏糖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含有水苏糖的食物已被许多国家接受为健康食品.介绍了水苏糖的制备方法,论述了水苏糖在增殖双歧杆菌、调节肠内菌群、降血脂血压等方面的生理功效.对其在食品、医药、化妆... 水苏糖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含有水苏糖的食物已被许多国家接受为健康食品.介绍了水苏糖的制备方法,论述了水苏糖在增殖双歧杆菌、调节肠内菌群、降血脂血压等方面的生理功效.对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及饲料等领域的应用开发现状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低聚糖 水苏糖 双歧杆菌 功能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结合气质联机分析干黄酱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永国 穆旻 +1 位作者 苗志伟 韩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4,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对产于北京的两种干黄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为了得到较佳的提取条件,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共鉴定出38种成分,其中醇类4种、酚类2种...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对产于北京的两种干黄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为了得到较佳的提取条件,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共鉴定出38种成分,其中醇类4种、酚类2种、醛类10种、酮类2种、酸类10种、酯类7种、其他3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两种干黄酱中都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0种,分别是乙醇、2-甲基丙醇、糠醇、5-甲基糠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2-甲基丙醛、3-甲基丁醛、糠醛、苯乙醛、5-甲基-2-苯基-2-己烯醛、甲基乙烯基酮、乙酸、丙酸、2-甲基丙酸、4-甲基戊酸、辛酸、十六酸、甲酸乙酯、乙酸乙酯、2-乙酰基吡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黄酱 挥发性成分 水蒸气蒸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麻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洁雯 高婷婷 +2 位作者 杨克玉 刘玉平 孙宝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4-291,共8页
以四川广元产的麻椒为原料,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麻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别用装有HP-5ms和HP-INNOWAXms两种色谱柱的GC-MS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与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共鉴定出99种成分,其中烯烃类58种、醛类15种、醇类9种、酯类... 以四川广元产的麻椒为原料,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麻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别用装有HP-5ms和HP-INNOWAXms两种色谱柱的GC-MS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质谱与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共鉴定出99种成分,其中烯烃类58种、醛类15种、醇类9种、酯类7种、酮类3种、其他烃类4种、其他化合物3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相对含量,含量较高的有芳樟醇、D-柠檬烯、β-崖柏烯、β-水芹烯、β-月桂烯、β-蒎烯、(-)-右旋吉玛烯、石竹烯、γ-萜品烯、3-崖柏烯、(Z)-β-罗勒烯、(1R)-(+)-α-蒎烯、(+)-3-蒈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萜品油烯。从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烯烃类、醇类和醛类对麻椒的香气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麻椒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