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多项式拟合对煎炸油质量的预测
被引量:
5
1
作者
解久莹
吉静筠
+2 位作者
李裕梅
杨雪莲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17,23,共8页
通过测定煎炸油理化指标确定煎炸油质量过程较为繁琐,因此寻找一种方法快速确定煎炸油质量情况十分必要。通过在160、175、190、205、220℃等五个温度下进行大豆油煎炸实验获得酸价、羰基价、极性组分等理化指标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建...
通过测定煎炸油理化指标确定煎炸油质量过程较为繁琐,因此寻找一种方法快速确定煎炸油质量情况十分必要。通过在160、175、190、205、220℃等五个温度下进行大豆油煎炸实验获得酸价、羰基价、极性组分等理化指标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建模。在初次拟合模型的基础上,对删除学生化残差绝对值>3或Cook距离>1的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并用其余数据再次进行多项式拟合建模,使用模型预测其他未知时间点的理化指标值。酸价和极性组分均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羰基价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通过拟合结果,R2在0.8628以上。各温度分别取三个未知油样,测定它们的三个理化指标作为测量值,计算各模型获得的拟合方程作为拟合值进行验证实验,相关性达到0.9968以上。表明模型稳定,能够很好地对未知油样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酸价
羰基价
极性组分
多项式拟合建模
指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乳杆菌YW11生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曹永强
王辑
+1 位作者
赵笑
杨贞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2-49,78,共9页
对实验室从西藏灵菇中筛选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YW1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以胞外多糖产量作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
对实验室从西藏灵菇中筛选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YW1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以胞外多糖产量作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18 h、碳源为乳糖(质量浓度为15 g/L)、氮源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5 g/L)、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3%、p H值为6.0。直观分析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主要发酵因素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p H值、接种量,响应面法优化其较佳值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3.50 g/L,接种量为2.70%,p H值为6.27。验证实验表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得到植物乳杆菌YW11胞外多糖产量为131.26 mg/L,与理论预测值(129.915 mg/L)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发酵条件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葡萄糖中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杨绍祥
吕艳羽
+3 位作者
刘永国
李丽慧
宋宇
田红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72-75,共4页
聚葡萄糖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聚葡萄糖中还原糖含量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采用直接滴定法及高锰酸钾滴定法,对聚葡萄糖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直接滴定法比高锰酸钾滴定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等优势...
聚葡萄糖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聚葡萄糖中还原糖含量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采用直接滴定法及高锰酸钾滴定法,对聚葡萄糖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直接滴定法比高锰酸钾滴定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等优势,因此直接滴定法更适于快速测定聚葡萄糖中还原糖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葡萄糖
还原糖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酒大曲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
44
4
作者
周晨曦
郑福平
+3 位作者
李贺贺
吴继红
黄明泉
孙宝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2,共7页
白酒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或)豌豆为主要原料、经人工制曲而成,是白酒酿造所需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其原料的分解产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构成了白酒的风味物质。研究大曲风味物质对研究酒香、改善基酒质量有重要意义。该...
白酒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或)豌豆为主要原料、经人工制曲而成,是白酒酿造所需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其原料的分解产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构成了白酒的风味物质。研究大曲风味物质对研究酒香、改善基酒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介绍了大曲的制作工艺及分类,总结了大曲风味物质研究现状,包括前处理方法、定性定量方法和已检测的风味物质,以期为今后研究大曲风味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大曲
风味物质
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茶中关键香气成分的鉴定
5
作者
段琦
李天娇
+1 位作者
王英杰
刘玉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5-171,共7页
为了确定面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液液连续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了面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鉴定出了31个...
为了确定面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液液连续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了面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鉴定出了31个香气活性成分,其中包括醛类10种、吡嗪类9种、酮类5种、含硫化合物2种、醇类2种、酚类1种、其他化合物2种,并且测定了它们的检测频次.以2-辛醇和6-十一酮为内标,对22个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定量结果和它们的阈值,计算了它们的香气活性值;19种香气活性值大于等于1的化合物被确定为面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包括2-乙基-3,5-二甲基吡嗪、(E,E)-2,4-癸二烯醛、反-2-辛烯醛、香兰素、糠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庚醛、糠醛、2,3,5-三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乙硫醇、5-甲基糠醛、苯甲醛、2-乙基-5(6)-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3-甲基-1,2-环戊二酮和麦芽酚;通过香气重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它们是面茶的关键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茶
香气活性成分
香气活性值
香气重组实验
关键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项式拟合对煎炸油质量的预测
被引量:
5
1
作者
解久莹
吉静筠
李裕梅
杨雪莲
曹雁平
机构
北京
市
食品
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工商大学
食品
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
理
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17,23,共8页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171100001317004)
文摘
通过测定煎炸油理化指标确定煎炸油质量过程较为繁琐,因此寻找一种方法快速确定煎炸油质量情况十分必要。通过在160、175、190、205、220℃等五个温度下进行大豆油煎炸实验获得酸价、羰基价、极性组分等理化指标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建模。在初次拟合模型的基础上,对删除学生化残差绝对值>3或Cook距离>1的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并用其余数据再次进行多项式拟合建模,使用模型预测其他未知时间点的理化指标值。酸价和极性组分均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羰基价采用三次多项式拟合,通过拟合结果,R2在0.8628以上。各温度分别取三个未知油样,测定它们的三个理化指标作为测量值,计算各模型获得的拟合方程作为拟合值进行验证实验,相关性达到0.9968以上。表明模型稳定,能够很好地对未知油样进行预测。
关键词
煎炸油
酸价
羰基价
极性组分
多项式拟合建模
指标预测
Keywords
frying oil
acid value
carbonyl value
polar component
polynomial curve fitting
indicator prediction
分类号
TS22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乳杆菌YW11生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
17
2
作者
曹永强
王辑
赵笑
杨贞耐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
食品
学院
/
食品质量
与安全
北京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2-49,7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371804)
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重点项目(KZ201310011011)
文摘
对实验室从西藏灵菇中筛选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YW1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然后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以胞外多糖产量作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从而确定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18 h、碳源为乳糖(质量浓度为15 g/L)、氮源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5 g/L)、发酵温度为32℃、接种量为3%、p H值为6.0。直观分析确定影响植物乳杆菌YW11产胞外多糖主要发酵因素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p H值、接种量,响应面法优化其较佳值为:大豆蛋白胨质量浓度为13.50 g/L,接种量为2.70%,p H值为6.27。验证实验表明,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得到植物乳杆菌YW11胞外多糖产量为131.26 mg/L,与理论预测值(129.915 mg/L)相接近。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发酵条件
响应面分析
Keywords
LactobaciUus plantarum
exopolysaccharides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response surfaceanalysis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葡萄糖中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杨绍祥
吕艳羽
刘永国
李丽慧
宋宇
田红玉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
食品
学院
/
食品质量
与安全
北京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72-7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193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23B01)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CIT&TCD20140306)
文摘
聚葡萄糖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聚葡萄糖中还原糖含量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采用直接滴定法及高锰酸钾滴定法,对聚葡萄糖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直接滴定法比高锰酸钾滴定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等优势,因此直接滴定法更适于快速测定聚葡萄糖中还原糖的含量.
关键词
聚葡萄糖
还原糖
测定
Keywords
polydextrose
reducing sugar
determination
分类号
TS241 [轻工技术与工程—制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酒大曲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
44
4
作者
周晨曦
郑福平
李贺贺
吴继红
黄明泉
孙宝国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
食品
学院
北京
市
食品
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D0400500)
文摘
白酒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或)豌豆为主要原料、经人工制曲而成,是白酒酿造所需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其原料的分解产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构成了白酒的风味物质。研究大曲风味物质对研究酒香、改善基酒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介绍了大曲的制作工艺及分类,总结了大曲风味物质研究现状,包括前处理方法、定性定量方法和已检测的风味物质,以期为今后研究大曲风味物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酒
大曲
风味物质
研究进展
研究方法
Keywords
Baijiu
Daqu
flavor compounds
research progress
research methods
分类号
TS261.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茶中关键香气成分的鉴定
5
作者
段琦
李天娇
王英杰
刘玉平
机构
北京
食品
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
市
食品
风味化学重点
实验室
北京工商大学
食品
学院
出处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5-171,共7页
文摘
为了确定面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液液连续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了面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鉴定出了31个香气活性成分,其中包括醛类10种、吡嗪类9种、酮类5种、含硫化合物2种、醇类2种、酚类1种、其他化合物2种,并且测定了它们的检测频次.以2-辛醇和6-十一酮为内标,对22个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定量结果和它们的阈值,计算了它们的香气活性值;19种香气活性值大于等于1的化合物被确定为面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包括2-乙基-3,5-二甲基吡嗪、(E,E)-2,4-癸二烯醛、反-2-辛烯醛、香兰素、糠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庚醛、糠醛、2,3,5-三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乙硫醇、5-甲基糠醛、苯甲醛、2-乙基-5(6)-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3-甲基-1,2-环戊二酮和麦芽酚;通过香气重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它们是面茶的关键香气成分.
关键词
面茶
香气活性成分
香气活性值
香气重组实验
关键香气成分
Keywords
seasoned millet mush
odor-active components
odor activity values(oavs)
aroma recombination experiment
eey odorants
分类号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多项式拟合对煎炸油质量的预测
解久莹
吉静筠
李裕梅
杨雪莲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物乳杆菌YW11生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研究
曹永强
王辑
赵笑
杨贞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聚葡萄糖中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杨绍祥
吕艳羽
刘永国
李丽慧
宋宇
田红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白酒大曲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周晨曦
郑福平
李贺贺
吴继红
黄明泉
孙宝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
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面茶中关键香气成分的鉴定
段琦
李天娇
王英杰
刘玉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