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催化法合成食品乳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桂菊 徐宝财 +2 位作者 赵秋瑾 翟苓苓 尹青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食品乳化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与化学合成法相比,酶催化法合成食品乳化剂具有很多优势,如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色泽浅且容易分离纯化等。本文介绍了脂肪酸单甘酯、脂肪酸糖酯、丙二醇脂肪酸酯以及失水... 食品乳化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与化学合成法相比,酶催化法合成食品乳化剂具有很多优势,如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色泽浅且容易分离纯化等。本文介绍了脂肪酸单甘酯、脂肪酸糖酯、丙二醇脂肪酸酯以及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四类常用食品乳化剂的酶催化法合成研究进展,对酶催化合成方法、反应媒介的选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催化合成 脂肪酸单甘酯 脂肪酸糖酯 丙二醇脂肪酸酯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生物测定法在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文娟 蔡小芳 +2 位作者 唐洁 张喜荣 封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77-284,共8页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酵母、细菌、细胞等进行的生物体外短期毒性实验,可以有效针对生物体某一特异性效应,评价测试物的危害性以及探索其毒性作用机制。由于体外生物测定法可以提供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混合物)整体实际危害的综合信息,因...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酵母、细菌、细胞等进行的生物体外短期毒性实验,可以有效针对生物体某一特异性效应,评价测试物的危害性以及探索其毒性作用机制。由于体外生物测定法可以提供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混合物)整体实际危害的综合信息,因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危害评估,尤其集中在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这3类毒理学终点。本文重点综述了这3类体外生物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近20年来其在食品接触材料提取物危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食品接触材料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安全性评价 体外生物测定法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内分泌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婴幼儿食品接触热塑性弹性体制品中潜在迁移物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封棣 戚冬雷 +2 位作者 殷宇婷 王尉 胡光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5-230,共6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2种婴幼儿食品接触热塑性弹性体制品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的潜在迁移物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样品通过DVB/CAR/PDMS、CAR/PDMS、Polyacrylate三个固相微萃取纤维头进行非目标物的提取,气相色谱-...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2种婴幼儿食品接触热塑性弹性体制品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的潜在迁移物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样品通过DVB/CAR/PDMS、CAR/PDMS、Polyacrylate三个固相微萃取纤维头进行非目标物的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离鉴定,检出的68种化合物结合标准品和保留指数进行确证,单点内标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根据检出率、保留指数及含量进行步分3级筛选,最后提出32种需要重点关注的化合物,包括硅氧烷类、芳香烃类、烷烃类、醛类、酯类及酚类等。该研究为后续的特定物质的迁移实验、暴露评估等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热塑性弹性体 潜在迁移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硅橡胶制品中5种高关注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戚冬雷 张喜荣 +2 位作者 王文娟 贾春萌 封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94-301,共8页
建立超声辅助溶剂萃取(ultrasound-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UAS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法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MS法对食品接触硅胶制品... 建立超声辅助溶剂萃取(ultrasound-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UASE)-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法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MS法对食品接触硅胶制品中N-甲基苯胺(N-methylaniline,NMA)、N,N-二甲基苯胺(N,N-dimethylphylamine,DMA)、壬醛、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及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BTZ)5种高关注物质(substances of very high concern,SVHC)的检测方法。优化并评价2种方法,结果显示UASE-GC-MS/MS方法更加简单、高效,线性范围更宽,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满足测定要求。利用UASE-GC-MS/MS法对29种奶嘴和27种模具中的5种SVH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奶嘴中壬醛含量最高,为1 439.85 ng/g;模具中BHT含量最高,为4 828.78 ng/g;NMA和DMA均被检出。通过对5种物质在奶嘴和模具两类制品中的含量及差异性分析、毒性、来源、限量要求等对其在食品接触硅胶制品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NMA和DMA在模具中的含量高于奶嘴,可能是由于模具中的有机染料等助剂所致,且根据法规要求,它们的检出对人体存在健康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有必要通过改进配方或工艺来控制苯胺类物质的生成。壬醛在奶嘴和模具中无显著性差异,尽管有较高的检出率,仍然可以认为食品接触硅胶制品中的壬醛含量在安全范围以内。BTZ和BHT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迁移实验研究和暴露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硅橡胶 高关注物质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5
作者 陈晓迪 刘飞 徐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9-304,共6页
随着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提高,以天然抗氧化剂替代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除了脂溶性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之外,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对部分脂溶性较差的天然抗氧化剂进... 随着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提高,以天然抗氧化剂替代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除了脂溶性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之外,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对部分脂溶性较差的天然抗氧化剂进行改性,也可达到提高其脂溶性并增强抗氧化效果的目的。本文综述了几种典型的脂溶性和脂溶改性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脂溶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纳豆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野 苏杭 +2 位作者 宋焕禄 苏柯冉 王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2-307,共6页
为比较不同种类纳豆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采用SPME结合GC-O-MS、感官评价分析和电子鼻技术对自制纳豆与5种日本纳豆和2种国产纳豆的气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制纳豆与其他品牌的纳豆相比,在香气成分的种类上差别不大,但在... 为比较不同种类纳豆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采用SPME结合GC-O-MS、感官评价分析和电子鼻技术对自制纳豆与5种日本纳豆和2种国产纳豆的气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制纳豆与其他品牌的纳豆相比,在香气成分的种类上差别不大,但在整体化合物含量上与日本纳豆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具有较强呈味能力的酮类和吡嗪类物质,而自制纳豆中这两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国产纳豆。通过电子鼻分析,自制纳豆与北海道纳豆、燕京纳豆香气成分和整体呈现的香韵较为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 GC-O-MS 感官评价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豆激酶活性的纳豆加工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野 苏杭 +1 位作者 宋焕禄 苏柯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0-175,共6页
为优化纳豆加工工艺条件,以纳豆激酶活性为指标,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纳豆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大豆的浸泡时间15 h,121℃高温蒸煮时间45 min,接种量3%,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8 h,后熟时间1 d;用响应面分析... 为优化纳豆加工工艺条件,以纳豆激酶活性为指标,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纳豆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大豆的浸泡时间15 h,121℃高温蒸煮时间45 min,接种量3%,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8 h,后熟时间1 d;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浸泡时间,蒸煮时间、发酵温度这三个影响较显著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纳豆发酵条件:浸泡时间15 h,蒸煮时间51 min,发酵温度37.5℃。优化后纳豆激酶活性达2493.33 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纳豆激酶 加工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苏丹红单体的高效逆流色谱纯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培根 王钊 曹学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67-73,共7页
建立了两种高纯度苏丹红单体的高效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方法。采用1 000 m L逆流色谱分离柱,V(正己烷)∶V(乙腈)=1∶1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动相流速为45 m L/min,上样量600 mg,经过一次分离纯化(40 min),即可将苏丹红Ⅱ样品... 建立了两种高纯度苏丹红单体的高效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方法。采用1 000 m L逆流色谱分离柱,V(正己烷)∶V(乙腈)=1∶1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动相流速为45 m L/min,上样量600 mg,经过一次分离纯化(40 min),即可将苏丹红Ⅱ样品的检测纯度(280 nm下)从97.01%提高到98.42%,得率为90.8%。在254 nm和500 nm下的纯化组分检测纯度也分别可以达到98.01%和99.79%。采用同样的色谱柱,V(正己烷)∶V(乙腈)∶V(乙酸乙酯)=5∶5∶1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动相流速为20 m L/min,上样量900 mg,经过两步分离纯化,可以将苏丹红Ⅳ的检测纯度(280 nm下)从84.67%提高到96.6%,得率为48.8%。在254 nm和500 nm下的检测纯度可以分别达到97.16%和98.32%。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制备量大等特点,可以为高质量苏丹红标准样品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色谱 苏丹红Ⅱ 苏丹红Ⅳ 高纯度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汁品质及风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野 宋焕禄 +3 位作者 张雨 邹婷婷 王丽金 杨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0-16,共7页
中国的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西瓜种植面积185.2万hm^2、产量7 484.3万t,分别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53.3%、总产量的67.4%。西瓜生产的季节性较强,上市主要集中在6~8月,为避免西瓜产期集中造成的浪费,西瓜深加工产... 中国的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西瓜种植面积185.2万hm^2、产量7 484.3万t,分别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53.3%、总产量的67.4%。西瓜生产的季节性较强,上市主要集中在6~8月,为避免西瓜产期集中造成的浪费,西瓜深加工产品应运而生,其中西瓜汁是最为适合的一种深加工产品。由于存在较多热敏性成分,加工过程使西瓜汁的营养物质受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西瓜汁的风味。综述了西瓜汁风味形成途径、关键香气成分,以及国内外采用传统热加工和现代非热加工方式处理对西瓜汁营养品质、感官品质和风味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加工过程中西瓜汁品质和风味的保持措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汁 品质 风味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色素生物合成、制粒及其理化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郝佳 范丽影 +4 位作者 许朵霞 袁英髦 王少甲 覃爱红 曹雁平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年第5期30-34,共5页
红曲色素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功能性色素,具有着色自然、安全性高等优点。该文综述了红曲色素的组成、生物合成途径、喷雾干燥微胶囊制粒、理化性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对红曲色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生产借鉴。
关键词 红曲色素 生物合成 喷雾干燥制粒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处理对草莓采后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健 任朋 +2 位作者 罗瑶 李丽萍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1-65,共5页
用臭氧水处理草莓3 min和9 min,研究不同处理对草莓采后品质、抗氧化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4 d后,臭氧水处理9 min草莓果实的硬度比对照组高74.68%,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8.59%,总酸含量高于对照组15.63%,抑... 用臭氧水处理草莓3 min和9 min,研究不同处理对草莓采后品质、抗氧化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4 d后,臭氧水处理9 min草莓果实的硬度比对照组高74.68%,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8.59%,总酸含量高于对照组15.63%,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另外,用臭氧水处理草莓9 min,增加了果实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7.49%和53.00%。同时,臭氧水9 min处理后,草莓的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得到提高,分别较对照组高41.95%和102.37%。因此用臭氧水处理草莓9 min,可以较好地延长草莓果实的保鲜期,保持草莓的采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草莓 采后品质 生理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照射处理对蒜薹品质与活性氧代谢影响的多变量解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友升 蔡琦玮 +5 位作者 谷祖臣 李兵霞 杨宏伟 陈小燕 李丽萍 王贵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3-228,共6页
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紫外照射处理对蒜薹品质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蒜薹的呼吸强度上升,光泽降低、颜色泛黄,导致蒜薹的品质降低,紫外照射处理加速了蒜薹劣变过程,其中处理15 min的效果最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a*... 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紫外照射处理对蒜薹品质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蒜薹的呼吸强度上升,光泽降低、颜色泛黄,导致蒜薹的品质降低,紫外照射处理加速了蒜薹劣变过程,其中处理15 min的效果最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a*、b*是影响紫外照射处理对蒜薹劣变作用的主要品质指标,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花青素、谷胱甘肽(GSH)含量是主要决定指标。相关性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都表明:H2O2含量与S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GSH、MDA和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薹 紫外照射处理 品质 活性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脂肪细胞3T3-L1诱导分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友升 田元元 蔡琦玮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8-42,共5页
利用L18(3^7)正交试验,考察了联合诱导时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地塞米松和胰岛素用量以及联合诱导时间,胰岛素单独诱导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影响.极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备件对3T... 利用L18(3^7)正交试验,考察了联合诱导时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地塞米松和胰岛素用量以及联合诱导时间,胰岛素单独诱导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影响.极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各备件对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IBMX、联合诱导时间、胰岛素单独作用量、联合诱导时胰岛素作用量、地塞米松、胰岛素单独作用时间;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IBMX的诱导效应极显著,联合诱导时间和胰岛素单独作用量呈显著水平,而其他条件(联合诱导时胰岛素作用量、地塞米松和胰岛素以及单独作用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最适诱导条件为:500~750μmol/LIBMX、0.25~1μmol/L地塞米松与1Ixg/mL胰岛素,在联合诱导72h后,再用5~10μg/mL胰岛素诱导48h.油红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在该条件下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率均高于联合诱导时胰岛素作用量、地塞米松和胰岛素以及单独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3-L1 IBMX 胰岛素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多糖对乳清分离蛋白-乳状液稳定性与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旭 李昕 +1 位作者 许朵霞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6,共6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多糖(SSPS)与乳清分离蛋白(WPI)乳状液静电组装,形成乳状液聚集体,考察了不同浓度的SSPS对WPI-乳状液稳定性与流变特性的影响,以期提高体系的粘弹性,形成高流变特性的食品体系。将不同浓度的大豆多糖与2%乳清分离蛋白乳状... 本文研究了大豆多糖(SSPS)与乳清分离蛋白(WPI)乳状液静电组装,形成乳状液聚集体,考察了不同浓度的SSPS对WPI-乳状液稳定性与流变特性的影响,以期提高体系的粘弹性,形成高流变特性的食品体系。将不同浓度的大豆多糖与2%乳清分离蛋白乳状液(油相为20%)静电组装,分析乳状液的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指数,流变性质和微观结构。结合剪切流变与微流变技术,深入研究了SSPS对乳清分离蛋白(WPI)乳状液流体特性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SPS浓度的增加,WPI乳状液的粒径在添加0.25%SSPS时达到峰值(3350±0.35)nm,而后随着SSP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Zeta-电位绝对值呈递减的趋势,表明SSPS与WPI间产生静电吸附作用;SSPS静电吸附提高WPI乳状液的稳定性;剪切流变结果表明,SSPS浓度为0.5%时,其粘度最大,并在剪切速率为95.8 s-1处其粘度是WPI乳状液粘度的10倍以上;微流变结果表明,0.5%SSPS-WPI乳状液的MSD曲线出现平台区,表明其弹性指数(EI)与宏观粘度指数(MVI)均显著提高达到最大值。微观结构结果表明,0.5%SSPS-WPI乳状液形成均一的乳状液聚集体。本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大豆多糖与蛋白质乳状液的相互作用,同时为低脂高流变特性的食品(如蛋黄酱、调味汁、巧克力和植脂奶油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糖 乳清分离蛋白乳状液 稳定性 微流变 剪切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西瓜汁关键异味成分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潇 刘野 +3 位作者 胡蝶 郑莹莹 黄思瑶 宋焕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9-224,共6页
西瓜汁经热加工后会产生强烈的不愉快气味,严重影响西瓜汁正常的清香风味。为了找出热处理后西瓜汁的关键异味成分,本研究采取固相微萃取(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两种方法全面萃取其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O-MS对其进行了定性定量... 西瓜汁经热加工后会产生强烈的不愉快气味,严重影响西瓜汁正常的清香风味。为了找出热处理后西瓜汁的关键异味成分,本研究采取固相微萃取(SPME)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两种方法全面萃取其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O-MS对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热加工西瓜汁的整体异味以蒸煮味最为突出,异味的形成是多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初步鉴定出西瓜汁中的六种关键异味成分,分别为反-2-庚烯醛(肥皂,苦杏仁)、反-2-辛烯醛(脂肪,咖啡味)、己醇(花香,苦味)、二丙基二硫醚(洋葱,硫醚味)、癸醛(肥皂,刺激味)、正辛醇(金属,烧焦气味),同时这六种异味化合物通过重组模型的构建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汁 固相微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异味 热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特级初榨橄榄油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少敏 何天鹏 +5 位作者 薛丹丹 邓海莲 杨平 宋焕禄 王蓓 刘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1-256,共6页
为探究比较特级初榨橄榄油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感官评价和电子鼻技术对3个国家的6种特级初榨... 为探究比较特级初榨橄榄油挥发性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感官评价和电子鼻技术对3个国家的6种特级初榨橄榄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明显区分不同橄榄油;GC-O-MS通过极性色谱柱(DB-Wax)和非极性色谱柱(DB-5)结合分析,鉴定得出65种挥发性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醛类16种,醇类12种,酯类9种,酮类6种,烯烃及萜烯类8种,芳香类5种,酸类3种及6种其他类型化合物。结合文献、检测及嗅闻结果得出特级初榨橄榄油中的特征香气成分为反-2-己烯醛、己醛、反-2-壬烯醛、6-甲基-5-庚烯-2-酮和顺-3-己烯-1-醇等以醛醇为代表的小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 GC-O-MS)联用 挥发性香气成分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乳铁蛋白-β-胡萝卜素/大豆多糖-DHA乳状液微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昕 王旭 +2 位作者 李玮克 许朵霞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7,共7页
蛋白质功能因子乳状液体系巴氏杀菌受热时易改变其流变性,从而影响其品质。本研究基于乳状液异型聚集效应,构建多重功能因子乳状液微聚集体,以期改善其耐热性。选用大豆多糖(SSPS)和乳铁蛋白(LF)为乳化剂,DHA和β-胡萝卜素为功能因子,... 蛋白质功能因子乳状液体系巴氏杀菌受热时易改变其流变性,从而影响其品质。本研究基于乳状液异型聚集效应,构建多重功能因子乳状液微聚集体,以期改善其耐热性。选用大豆多糖(SSPS)和乳铁蛋白(LF)为乳化剂,DHA和β-胡萝卜素为功能因子,分别制备了SSPS-DHA乳状液和LF-β-胡萝卜素乳状液,二者以不同比例异型聚集,形成不同的乳状液微聚集体。考察不同加热方式25~80℃程序加热30 min(加热过程)和80℃加热30 min(模拟巴氏杀菌)对乳状液的物理稳定性与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LF-β-胡萝卜素乳状液加热后完全变性成凝胶状固体;SSPS-DHA/LF-β-胡萝卜素乳状液微聚集体在加热条件下,流变学特性明显改善;90 wt%LF-β-胡萝卜素-10 wt%SSPS-DHA乳状液微聚集体的流动性、粘弹性均表现为流体特征。因此,通过SSPS-DHA乳状液的添加可以显著改善蛋白乳状液的热变性与热凝固特性,从而保障巴氏杀菌等热处理不改变功能因子乳状液的质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LF) 大豆多糖(SSPS) Β-胡萝卜素 DHA 乳状液 热处理 微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类衍生物对喷雾干燥红曲色素物理综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洋 侯占群 +3 位作者 许朵霞 袁英髦 王少甲 曹雁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88,共7页
采用喷雾干燥工艺,使用淀粉类衍生物(α-环糊精,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纳Capsul)替代部分麦芽糊精,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通过粉体特性测试仪、激光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针对综合特性指... 采用喷雾干燥工艺,使用淀粉类衍生物(α-环糊精,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纳Capsul)替代部分麦芽糊精,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通过粉体特性测试仪、激光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针对综合特性指标(差角、喷流性指数)、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溶解性及色价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类衍生物可减小红曲色素粉体差角,α-环糊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大色素颗粒直径,可显著减少红曲色素喷雾干燥中的扬尘;与对照组相比,加入淀粉类衍生物后样品更圆滑与饱满。淀粉类衍生物红曲色素粉体电镜照片中,样品碎片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淀粉类衍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红曲色素粉体样品的作用,使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更加完整,减少微胶囊的破裂。Capsul与Hi-cap可增大红曲色素溶解度;淀粉类衍生物均提高红曲色素的色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喷雾干燥 粒径 综合特性分析 色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作用对喷雾干燥红曲色素粉综合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范丽影 高倩茹 +3 位作者 覃爱红 许朵霞 王少甲 曹雁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9-83,共5页
以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和剪切技术,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针对综合特性指标(差角、休止角、分散度)、粒径分布、微观结构、吸光度及热力学特性,分析剪切作用对喷雾干燥红曲色素粉综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后,喷雾干燥制备... 以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和剪切技术,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针对综合特性指标(差角、休止角、分散度)、粒径分布、微观结构、吸光度及热力学特性,分析剪切作用对喷雾干燥红曲色素粉综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后,喷雾干燥制备的红曲色素粉分布较均匀,粒径由7.31μm减小至6.397μm,分散度由13.5降低至11,样品表面圆滑饱满,破残率低,有效降低红曲色素粉的扬尘性。经剪切后,喷雾干燥制备的红曲色素粉的热焓值与放热减少,提高了热稳定性,并且剪切未显著影响红曲色素粉的色价。该研究为明确喷雾干燥制备红曲色素粉物性学提供数据,为相关产品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喷雾干燥 剪切技术 综合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