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化妆品原料中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1
作者 杨朝晖 邱湘 +3 位作者 李宇奇 赵欢欢 吴二敏 成志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9-1057,共9页
中草药植物含有丰富的护肤活性化合物,近些年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野生中药材植物的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急剧减少,无法满足工业化产品的需求。人工种植中草药植物虽然可以缓解资源与供求关系矛盾,但人工种植中... 中草药植物含有丰富的护肤活性化合物,近些年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野生中药材植物的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急剧减少,无法满足工业化产品的需求。人工种植中草药植物虽然可以缓解资源与供求关系矛盾,但人工种植中草植物过程中存在农残、重金属等污染,中药材植物中的活性化合物含量还受到气候和种植管理水平的影响。文章综述了另外一种解决中药材植物资源与供求关系矛盾的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该技术能在稳定的人工环境中实现中草药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规模化工业生产,该技术是人工种植方式的有益补充。此外,还总结了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原料在国内外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作为化妆品原料在规模化生产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化妆品原料 中草药植物 护肤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草酚三甲氧基肉桂酸酯抑制黑色素生成、转移及AGEs合成的功效研究
2
作者 陈海峰 杨小玉 +3 位作者 余昊阳 刘蕾 李润夏 何聪芬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1-697,共7页
基于皮肤细胞模型研究了麝香草酚三甲氧基肉桂酸酯的美白功效,采用CCK-8法和观察细胞状态检测麝香草酚三甲氧基肉桂酸酯对B16-F10细胞活率的影响;分别采用NaOH裂解法和多巴氧化法分析B16-F10细胞中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变化;采用细... 基于皮肤细胞模型研究了麝香草酚三甲氧基肉桂酸酯的美白功效,采用CCK-8法和观察细胞状态检测麝香草酚三甲氧基肉桂酸酯对B16-F10细胞活率的影响;分别采用NaOH裂解法和多巴氧化法分析B16-F10细胞中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B16-F10细胞迁移能力变化;利用荧光分析法检测体外糖化实验中荧光性AGE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麝香草酚三甲氧基肉桂酸酯质量浓度在10μg/mL及以下时对细胞活率没有明显影响,并且在10μg/mL时对黑色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细胞迁移能力抑制率最高;200μg/mL时在体外对荧光性AGEs生成的抑制率达到97.75%。研究结果表明麝香草酚三甲氧基肉桂酸酯可以明显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具有较好的美白功效;由于其同时具有较好的抗糖化能力,可作为潜在的抗衰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三甲氧基肉桂酸酯 黑色素瘤细胞 美白 抗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抗氧化作用靶点及机制
3
作者 周友良 路婉杉 +1 位作者 成志伟 董坤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基于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成分发挥抗氧化作用机制。以新鲜草莓叶为试材,采用LC-MS/MS对草莓叶全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985种化合物。以相对含量(在草莓叶全成分中质量比)大于1%且DL≥0.18为指标,筛选出5种草莓... 基于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成分发挥抗氧化作用机制。以新鲜草莓叶为试材,采用LC-MS/MS对草莓叶全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985种化合物。以相对含量(在草莓叶全成分中质量比)大于1%且DL≥0.18为指标,筛选出5种草莓叶活性成分,分别为蔗糖、海藻糖、儿茶素、原花青素B1、灯盏乙素。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到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共87个,儿茶素未预测到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到氧化应激相关靶点共有13711个;取交集得到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的潜在靶点共83个。结合STRING数据库进行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潜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取degree值排名前30的靶点作为草莓叶抗氧化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得到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调节剂活性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得到MAPK、Rap1、PI3K-Akt、Ras、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原花青素B1、蔗糖、灯盏乙素、海藻糖与SRC、TNF、EGFR均具有较稳定的结合能力。综上所述,草莓叶中的活性成分原花青素B1、蔗糖、灯盏乙素、海藻糖,可能通过SRC、TNF、EGFR等靶点调控MAPK、Rap1、PI3K-Akt、Ras、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实现抗氧化功效,为草莓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叶 LC-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葵花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欣 刘雨默 +3 位作者 郝静 赵海宁 李萌 王昌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0-1317,共8页
以金花葵花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了金花葵花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评估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金花葵花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及安全性。结果表明,金花葵花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 L)1∶15、体积分... 以金花葵花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了金花葵花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评估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金花葵花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及安全性。结果表明,金花葵花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 L)1∶15、体积分数80%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35 min、提取温度75℃,在该条件下,金花葵花黄酮提取率为89.97%。质量浓度为1.00 g/L金花葵花黄酮对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94.81%、95.24%、82.80%;对三者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106.00、70.06和213.80μg/m L。金花葵花黄酮质量浓度≤0.4 g/L时,其对红细胞溶血率均<10%,属于轻度刺激;质量浓度为1.00 g/L的金花葵花黄酮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无溶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葵花 黄酮 超声辅助提取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安全性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凹凸棒石/苏木复合颜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艺 崔红岩 +3 位作者 曹力化 姜超 唐颖 冯拥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6-2017,2030,共13页
用盐酸处理凹凸棒石(PAL)制备了酸洗凹凸棒石(PA),然后对PA进行有机改性(壳聚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了3种改性PAL(PCS、PDO、PKH),最后以PA、PCS、PDO、PKH负载苏木色素制备了4种改性凹凸棒... 用盐酸处理凹凸棒石(PAL)制备了酸洗凹凸棒石(PA),然后对PA进行有机改性(壳聚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了3种改性PAL(PCS、PDO、PKH),最后以PA、PCS、PDO、PKH负载苏木色素制备了4种改性凹凸棒石/苏木复合颜料(简称复合颜料,下同)PAS、PCSS、PDOS、PKHS。通过FTIR、XRD、TEM、BET、TG及颜色表征,探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对复合颜料的粉体学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和苏木色素负载并未改变PAL的晶相结构和纤维形态;复合颜料显著提高了苏木色素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遮盖性能。复合颜料PCSS表现出较佳的综合性能,包括最好的热稳定性〔120℃处理6 h,总色差值(ΔE)<6〕和酸碱稳定性(pH=5~7浸泡24 h,ΔE<4),最低的水和乙醇溶出度(2.13和1.02 mg/g),及较好的生物安全性(无血管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苏木色素 壳聚糖 复合颜料 稳定性 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体外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影响因素分析:DPPH和ABTS 被引量:3
6
作者 贾雪丽 祖姆热提·艾孜则 +3 位作者 毕永贤 何聪芬 唐萌 董坤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6-872,共7页
目前体外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没有一种方法可真实准确反映抗氧化剂的“总抗氧化能力”,每种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缺点和局限性。DPPH法和ABTS法因快速、简单、成本低、可检测大量样本等优点,被广泛... 目前体外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没有一种方法可真实准确反映抗氧化剂的“总抗氧化能力”,每种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缺点和局限性。DPPH法和ABTS法因快速、简单、成本低、可检测大量样本等优点,被广泛接受并使用,但不同抗氧化剂溶剂、结构、浓度和空间可及性、吸收信号、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测定结果准确性存在影响。本研究依据影响DPPH法和ABTS法检测准确性的不同因素分析发现,DPPH法更适合评价以有机溶剂为反应溶剂、非极性/极性较小、反应较慢的抗氧化剂,且容易受到抗氧化剂颜色的影响,如色素;光照、金属离子、pH值波动也会影响DPPH法的稳定性。ABTS法更适合评价以水为反应溶剂、极性较大、反应迅速的抗氧化剂。因此,为准确测定抗氧化剂活性,应依据样品特征选择适合方法,同时建议使用至少两种或以上方法,以全面反映抗氧化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自由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our kinds of raw materials in hypertonic dehydration cell model
7
作者 Yuanyuan Gao Qidan Tan +3 位作者 Chencan Cao Haifeng Chen Yuying Jia Lei Liu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8-1226,共9页
I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odium hyaluronate,panthenol,Portulaca oleracea L.and Calendula officinalis L.on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induced injury of 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HaCaT).The ... I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odium hyaluronate,panthenol,Portulaca oleracea L.and Calendula officinalis L.on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induced injury of 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HaCaT).The safety mass concentrations of four raw materials were screened by detecting cell viability,and the secretion of hyaluronic acid(HA)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ELISA method.The expression of HaCaT barrier function related genes(OVOL1,EREG,TGM1,TGM2,IVL,IRF6,THBS1,CASP14)was detected at the mRNA level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four raw materials on these gen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retreatment with the four kinds of raw materials could increase the cell viability after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promote the secretion of HA,and improve the expression of barrier function related genes after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among which panthenol and Calendula officinalis L.are bet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raw materials have a certain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hyperosmotic dehydration cell model,which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its application in cosm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onic dehydration cell model protective effect barrier repair efficacy evaluation of cosmetics soothing ingredi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