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小分子/无机盐膜分离影响因素及改性
1
作者 石硕青 于素萍 +2 位作者 周汝桐 祁光霞 董黎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30,共12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必将朝着“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而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的分离成为目前制约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原因之一.膜技术可应用于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的分离,但有机小分子/无机盐膜分离的影...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必将朝着“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而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的分离成为目前制约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原因之一.膜技术可应用于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的分离,但有机小分子/无机盐膜分离的影响因素尚未得出一致结论.本文从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背景出发,以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膜分离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影响膜分离的主要因素,进而对能提升膜性能的策略进行介绍,同时指出膜孔径和膜表面的荷电性是影响膜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高亲水性、荷正电型疏松纳滤膜是未来有机小分子/无机盐分离膜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无机盐 膜分离 影响因素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粮食生命周期碳核算的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崔冠楠 白鑫宇 +3 位作者 王鹏飞 刘岩峰 徐一鸣 董黎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2-240,共9页
基于粮食生命周期的碳核算可找出碳排放较高的活动,有利于碳中和目标下的粮食安全.本文综述了粮食种植阶段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阶段的粮食全生命周期碳核算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碳减排措施.稻田CH4与旱地N2O是种植阶段直接碳排放... 基于粮食生命周期的碳核算可找出碳排放较高的活动,有利于碳中和目标下的粮食安全.本文综述了粮食种植阶段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阶段的粮食全生命周期碳核算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碳减排措施.稻田CH4与旱地N2O是种植阶段直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氮肥施用,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种植阶段粮食安全的另一因素.未来应提高氮肥利用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建立粮食-林地协同发展的碳核算系统,发展非粮燃料乙醇.能源政策下乙醇副产物生产饲料可降低饲料行业对粮食的需求,粪便还田可减少工业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质量.未来应继续从碳足迹角度探究乙醇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开展作物不同生长期的碳核算研究,帮助建立粮食全生命周期内更细化时间尺度上低碳高产的粮食安全模式,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碳核算 生命周期评估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武鸣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岩峰 崔冠楠 +2 位作者 白鑫宇 于湛秋 董黎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21-2830,共10页
分析了广西武鸣河流域不同种植作物的土壤氮磷形态特点,并使用主成分分析对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氮磷进行了源解析.不同种植作物土壤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周边农田土壤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范围分别为802.60~2740.42和10... 分析了广西武鸣河流域不同种植作物的土壤氮磷形态特点,并使用主成分分析对河流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氮磷进行了源解析.不同种植作物土壤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周边农田土壤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范围分别为802.60~2740.42和109.01~784.59mg/kg.种植玉米土壤氨氮(NH_(4)^(+)-N)和硝酸盐氮(NO_(3)^(-)-N)显著高于其他土壤(P<0.05);甘蔗土壤NO_(3)^(-)-N显著高于其他土壤(P<0.05);种植柑橘土壤交换态磷(Ex-P)和铁/铝态结合磷(Fe/Al-P)显著高于其他土壤(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武鸣河水体中TN可能主要来源于种植玉米和甘蔗土壤的养分流失.沉积物中Fe/Al-P、钙结合磷(Ca-P)和NH_(4)^(+)-N可能分别主要来源于柑橘、桉树和玉米土壤.种植玉米和甘蔗土壤的氮流失可能造成了武鸣河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问题,说明土地作物类型是影响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氮磷形态 农业非点源污染 主成分分析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评价在玉米种植及深加工产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丁佳莹 董黎明 +1 位作者 刘岩峰 孙东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405-5415,共11页
对LCA在玉米种植环境影响研究中的目标与范围定义、清单分析、环境影响指标与计算方法、结果解释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中大部分文献均对碳足迹进行了计算,CML(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f the University of Leid... 对LCA在玉米种植环境影响研究中的目标与范围定义、清单分析、环境影响指标与计算方法、结果解释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中大部分文献均对碳足迹进行了计算,CML(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f the University of Leiden)、Re Ci Pe(许多LCA领域研究人员共同开发)和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方法是应用最多的3种方法,经分析计算得到国外玉米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值为0.50kg CO_(2)-eq/kg,我国的均值为0.58kg CO_(2)-eq/kg.同时本文也对LCA在玉米深加工产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整理,对今后LCA应用于玉米种植及深加工产品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玉米种植 玉米深加工产品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