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曾瑶 万茜玥 +3 位作者 张典堂 俞科静 钱坤 周洪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86,97,共5页
芳纶纤维因具有轻质高强、良好耐疲劳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良性能,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防军工材料。选用芳纶单向布和平纹织物设计并制备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采用落锤冲击试验仪在不同的冲击能量下进行低速冲击实验,根... 芳纶纤维因具有轻质高强、良好耐疲劳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良性能,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防军工材料。选用芳纶单向布和平纹织物设计并制备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采用落锤冲击试验仪在不同的冲击能量下进行低速冲击实验,根据最大接触力、能量吸收能力和凹陷深度评估层板的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0/45/-45/90]s单向层合板的接触载荷峰值高于[0/90]s单向层合板和平纹织物层合板,并在高能量冲击下具有优异的能量吸收能力,其损伤区域最小。破坏形貌表明,单向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以分层为主,而平纹织物复合材料层合板以整体塑性大变形为主,这为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及防护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低速冲击 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气凝胶的改性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佟亚轩 高海南 +1 位作者 陈礼平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主要综述了生物基气凝胶在阻燃和疏水性能及其他功能化改性方面的主要方法;并对改性的生物基气凝胶在防火阻燃、环境修复、储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相关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生物基气凝胶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科学及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主要综述了生物基气凝胶在阻燃和疏水性能及其他功能化改性方面的主要方法;并对改性的生物基气凝胶在防火阻燃、环境修复、储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相关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生物基气凝胶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科学及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功能化的生物基气凝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气凝胶 阻燃性能 疏水性能 隔热性能 储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婷 张彩丽 +1 位作者 宋鑫宇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5-125,共11页
综述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及其复合膜在食品活性包装膜和地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提高PBAT膜性能的主要方法,包括与聚合物共混、与无机填料共混、与其他可再生资源共混等;阐述了PBAT及其复合膜的降解性能;并对PBA... 综述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及其复合膜在食品活性包装膜和地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提高PBAT膜性能的主要方法,包括与聚合物共混、与无机填料共混、与其他可再生资源共混等;阐述了PBAT及其复合膜的降解性能;并对PBAT膜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可生物降解 食品包装膜 地膜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量疏水型Al2O3/TPU防腐蚀可剥离膜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敏 韩俊文 +1 位作者 翁云宣 李成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149,共7页
以聚氨酯弹性体(TPU)材料为基体,硬脂酸(SA)改性的氧化铝(Al2O3)为填料,采用平板流延法制备了SA-Al2O3/TPU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表征SA-Al2O3的化学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SA-Al2O3和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SA-Al2O3/TPU复... 以聚氨酯弹性体(TPU)材料为基体,硬脂酸(SA)改性的氧化铝(Al2O3)为填料,采用平板流延法制备了SA-Al2O3/TPU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表征SA-Al2O3的化学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SA-Al2O3和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SA-Al2O3/TPU复合材料的形貌;采用拉伸试验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重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利用盐水浸泡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防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l2O3经硬脂酸改性后,化学结构和晶型均未发生变化,接触角提高到160.8°;在满足一定的使用范围内,复合材料中SA-Al2O3添加量最高可达40%(质量分数),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0.74 MPa、446.55%,热稳定性能良好,且防腐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氧化铝 硬脂酸 防腐蚀 增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递包装袋挥发性气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颖 黄岩 +1 位作者 王星煜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为深入研究快递包装袋的特征气味成分,通过液液萃取法获得快递包装袋挥发性气味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液液萃取法从快递包装袋中共鉴定出了30余种物质,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醇类化... 为深入研究快递包装袋的特征气味成分,通过液液萃取法获得快递包装袋挥发性气味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液液萃取法从快递包装袋中共鉴定出了30余种物质,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醇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化合物;2-(十八烷氧基)-乙醇、乙酰柠檬酸三丁酯、1-氯-七叶苷、2-十六醇、2-溴十八烷、叔十六硫醇相对质量分数均较高,对快递包装袋特殊气味的形成可能具有关键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包装袋 挥发性气味成分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聚乳酸杯盖中的滑石粉迁移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蔡小芳 袁航 +2 位作者 刁晓倩 李字义 封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96,共6页
采用国标方法对食品接触聚乳酸(PLA)杯盖进行了总迁移测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食品模拟液中滑石粉的迁移量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迁移物蒸发残渣中的滑石粉进行了定性鉴定,并探讨了滑石粉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安全性... 采用国标方法对食品接触聚乳酸(PLA)杯盖进行了总迁移测试,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食品模拟液中滑石粉的迁移量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迁移物蒸发残渣中的滑石粉进行了定性鉴定,并探讨了滑石粉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安全性问题。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滑石粉的快速鉴别和安全性评价;滑石粉在食品模拟液中不易迁出,因此当PLA制品与食品接触时,其中的滑石粉迁移至食品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滑石粉 迁移 食品接触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竹粉复合材料的改性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宋鑫宇 翁云宣 +1 位作者 张彩丽 黄志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29,共9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作为相容剂,TPW604作为润滑剂,利用XSS-300转矩流变仪熔融制备聚乳酸(PLA)/竹粉(BF)复合材料。通过热失重、拉伸、冲击、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等方法研究BF、POE-GMA、TPW604... 采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作为相容剂,TPW604作为润滑剂,利用XSS-300转矩流变仪熔融制备聚乳酸(PLA)/竹粉(BF)复合材料。通过热失重、拉伸、冲击、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等方法研究BF、POE-GMA、TPW604添加量对PLA/B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F添加量为35%、POEGMA添加量为10%、TPW604添加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流动性均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竹粉 相容剂 润滑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切增稠胶的阻尼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曾瑶 江洋 +2 位作者 俞科静 钱坤 周洪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利用Haake转矩流变仪结合压片工序制备了不同纳米填料填充的剪切增稠胶/热塑性聚氨酯(STG/TPU)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例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动态模量和损耗因子)。结... 利用Haake转矩流变仪结合压片工序制备了不同纳米填料填充的剪切增稠胶/热塑性聚氨酯(STG/TPU)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例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动态模量和损耗因子)。结果表明:STG与TPU的工艺相容性较好,可形成宏观均相、微观非均相的体系;温度谱显示共混聚合物的Tg向低温方向发生移动且在Tg下呈现较高阻尼峰值,有效阻尼温度范围ΔT0.7超过40℃;频率谱表现出材料低频下隔振所需的高阻尼性能;在室温下添加同等体积分数的短玻璃纤维(GF)比SiO2颗粒更能有效增强阻尼效果,这结论与提出的分析预测模型数据存在合理的一致性。这种高阻尼、宽温域、宽频带的聚合物材料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胶 热塑性聚氨酯 动态力学性能 短玻璃纤维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系统中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铁娟 张彩丽 翁云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147,共7页
综述了体外膜氧合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膜材料的选择、改善膜材料表面与血液相容性的方法以及膜组件结构设计的方法.最后指出我国ECMO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ECMO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膜式人工肺 氧合器 高分子材料 中空纤维膜 气体分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和降解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昊 张敏 +1 位作者 翁云宣 李成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7-514,共8页
以山东潍坊使用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PLA/PBAT)地膜的土壤为样本,采用以聚乳酸(PLA)为惟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筛选PLA降解菌。使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鉴定降解... 以山东潍坊使用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混物(PLA/PBAT)地膜的土壤为样本,采用以聚乳酸(PLA)为惟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筛选PLA降解菌。使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鉴定降解菌。通过水解圈法确认产蛋白酶活性高的降解菌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福林酚法结合单因素及响应曲面法对外源营养源与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SEM、FTIR和XRD等方法分析了降解前后PLA的形貌和结构变化,研究了降解菌对PLA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一株产蛋白酶的PLA降解菌(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优化得到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在100 mL筛选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和质量分数为1%的胰蛋白胨作外源营养源,pH为7.4,接种量为1.4 mL,培养温度32℃。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性最高为32.15 U/mL,较未优化前提高约26倍;PLA降解菌产蛋白酶可催化降解PLA材料中的酯键,5 d内PLA降解率可达2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聚乳酸 门多萨假单胞菌 蛋白酶 响应曲面法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邵琳颖 郗悦玮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对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综述,总结PLA与有机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无机物(如碳酸钙、纳米银颗粒等)复合后力学性能、热性能、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的变化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降解速率的变化,梳理了PLA复合材料结... 对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综述,总结PLA与有机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无机物(如碳酸钙、纳米银颗粒等)复合后力学性能、热性能、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的变化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降解速率的变化,梳理了PLA复合材料结构、组成与降解性能的相互关系,对降解性能可控的PLA复合材料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生物可降解聚酯 环境友好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的致孔作用对PVA/CMC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豫 张敏 +1 位作者 翁云宣 李成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8-1835,共8页
利用酵母菌发泡制备了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多孔水凝胶(D-PC),采用FTI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和Zeta电位分析共同证明了酵母菌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SEM和BET分别对其三维网络结构进行了观察以及比表面积、孔径进行了测定;研究了D... 利用酵母菌发泡制备了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多孔水凝胶(D-PC),采用FTI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和Zeta电位分析共同证明了酵母菌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SEM和BET分别对其三维网络结构进行了观察以及比表面积、孔径进行了测定;研究了D-PC在不同条件下对亚甲基蓝(MB)的去除,通过纤维素降解酶实验测试了D-PC的降解性。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通过静电作用包覆在D-PC内;随着酵母菌量的增加,D-PC的比表面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D-PC对MB的去除机制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去除效率随着酵母菌的增加而增大,随着pH、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一定条件下D-PC能降解水凝胶中的聚乙烯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酵母菌致孔 吸附作用 降解 多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相容性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鑫宇 张彩丽 刁晓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2,共7页
基于近些年关于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国内外文献,并结合课题组的相关研究经验,着重讨论了竹纤维与聚乳酸相容性改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竹纤维增强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弹性体对PHBV的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嘉伟 韩小龙 +2 位作者 吴悠 靳玉娟 郭茂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3,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通过在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中添加不同比例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弹性体,制备了一系列PHBV/EVA复合材料,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转矩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力学性能测试、热... 采用熔融共混法,通过在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中添加不同比例含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弹性体,制备了一系列PHBV/EVA复合材料,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转矩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力学性能测试、热台偏光显微镜等设备,对PHBV/EVA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BV与EVA之间的氢键作用、链缠结作用以及相似的主链结构使得二者之间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较好;随着EVA含量的逐渐升高,PHBV/EVA复合材料的结晶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EVA添加量小于10%(质量分数,下同)时,随着EVA含量的增加,PHBV的球晶数量逐渐增加,球晶尺寸逐渐变小;EVA的添加量为30%时,PHBV/EVA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增长幅度最大,与纯PHBV相比,分别增长了87.8%和33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 乙烯-乙酸乙烯酯 增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