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区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嗜热链球菌乳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曹永强
余志坚
+2 位作者
陈超
张健
杨贞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1,共10页
微生物来源的乳糖酶应用广泛,具有酶源丰富、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备受生产企业关注。基于一株分离自传统乳制品的产乳糖酶的嗜热链球菌GST-6,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该菌株产乳糖酶的碳源、氮源、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培养...
微生物来源的乳糖酶应用广泛,具有酶源丰富、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备受生产企业关注。基于一株分离自传统乳制品的产乳糖酶的嗜热链球菌GST-6,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该菌株产乳糖酶的碳源、氮源、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pH值及金属离子等进行研究,确定影响产乳糖酶的主要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产酶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产酶的发酵条件,基于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制取粗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75层析柱对提取的乳糖酶粗酶液进行纯化,得到乳糖酶的纯酶。进一步对该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嗜热链球菌GST-6产乳糖酶最主要的3个因素分别为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和乳糖浓度,其存在显著影响且有交互作用。乳糖质量浓度为25.00 g/L,pH值为6.78,接种量为1%时,酶活性最大,为112.63 U/m L。酶学特性研究表明,乳糖酶的最适硫酸铵分级沉淀的饱和度为10%~50%;乳糖酶活性与温度成正比,在30~40℃热稳定性最好;最适pH值为6,pH值在5~6时酶的稳定性最好;锰离子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铜离子对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剂中,SDS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α乳糖次之,EDTA最差。该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结果为Vmax=2.20μmol/min,Km=0.27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乳糖酶
优化
发酵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二信使环腺苷酸和环鸟苷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友升
王胜杰
马国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8-54,66,共8页
3',5'-环腺苷酸(cAMP)和3',5'-环鸟苷酸(cGMP)是真核细胞内常见的调节众多功能的第二信使,最近以cAMP/cGMP信号通路为靶点研发的功能食品也越来越多,因此检测cAMP/cGMP的含量至关重要。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法、均相非放...
3',5'-环腺苷酸(cAMP)和3',5'-环鸟苷酸(cGMP)是真核细胞内常见的调节众多功能的第二信使,最近以cAMP/cGMP信号通路为靶点研发的功能食品也越来越多,因此检测cAMP/cGMP的含量至关重要。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法、均相非放射性同位素法、非均相非同位素法等近年来广泛使用的cAMP/cGMP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灵敏度。其中,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极化荧光检测技术等均相非放射性同位素法因其操作便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适用于cAMP/cGMP的高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
CGMP
检测方法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老陈醋晒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
被引量:
8
4
作者
范梦蝶
肖群飞
+5 位作者
杜文斌
王雅欣
王天泽
梁晶晶
谢建春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43,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对晒制前后山西老陈醋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基于保留指数、质谱、标准品,气-质联机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嗅闻鉴定出42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对晒制前后山西老陈醋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基于保留指数、质谱、标准品,气-质联机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嗅闻鉴定出42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含氧杂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酚类、其他类。其中2种醋中含量较高的为乙酸、四甲基吡嗪、糠醛、糠醇、2,3-丁二酮等20种化合物,检测频率较高的为3-甲硫基丙醛、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呋喃丙烯醛、香兰素、乙酸、3-甲基丁酸等16种化合物。从化合物种类看,晒后新出现了3-甲硫基丙醇、2-乙酰基呋喃、苯甲醇、丙酸等14种化合物,但有二甲基二硫醚、苯丙酮、丁酸、3-甲基戊酸、丁酸乙酯、2-乙酰基吡咯、5-羟甲基糠醛等19种化合物消失。从化合物含量变化看,晒后四甲基吡嗪、糠醇、苯乙醇、丙酸、乙酸苯乙酯等11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含量升高,而乙酸、糠醛、己酸、二苯甲酮等29种香气活性化合物的含量降低。总体上,晒制后有杂味的化合物种类及含量降低,而具有良好香气特性的化合物种类或含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山西老陈醋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晒制
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嗅闻
香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16B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1626)
文摘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区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Keywords
fruit
Botrytis Nees
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carbon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分类号
TS255.36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Q93-331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嗜热链球菌乳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曹永强
余志坚
陈超
张健
杨贞耐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东君乳业(禹城)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857)
文摘
微生物来源的乳糖酶应用广泛,具有酶源丰富、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备受生产企业关注。基于一株分离自传统乳制品的产乳糖酶的嗜热链球菌GST-6,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该菌株产乳糖酶的碳源、氮源、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pH值及金属离子等进行研究,确定影响产乳糖酶的主要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产酶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产酶的发酵条件,基于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制取粗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75层析柱对提取的乳糖酶粗酶液进行纯化,得到乳糖酶的纯酶。进一步对该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嗜热链球菌GST-6产乳糖酶最主要的3个因素分别为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和乳糖浓度,其存在显著影响且有交互作用。乳糖质量浓度为25.00 g/L,pH值为6.78,接种量为1%时,酶活性最大,为112.63 U/m L。酶学特性研究表明,乳糖酶的最适硫酸铵分级沉淀的饱和度为10%~50%;乳糖酶活性与温度成正比,在30~40℃热稳定性最好;最适pH值为6,pH值在5~6时酶的稳定性最好;锰离子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铜离子对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剂中,SDS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α乳糖次之,EDTA最差。该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结果为Vmax=2.20μmol/min,Km=0.27 mmol/L。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乳糖酶
优化
发酵
酶学特性
Keywords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
lactase
optimization
fermentation
enzymology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二信使环腺苷酸和环鸟苷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友升
王胜杰
马国为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
北京
市
食品
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8-54,6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1626
32171944)
文摘
3',5'-环腺苷酸(cAMP)和3',5'-环鸟苷酸(cGMP)是真核细胞内常见的调节众多功能的第二信使,最近以cAMP/cGMP信号通路为靶点研发的功能食品也越来越多,因此检测cAMP/cGMP的含量至关重要。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法、均相非放射性同位素法、非均相非同位素法等近年来广泛使用的cAMP/cGMP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灵敏度。其中,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极化荧光检测技术等均相非放射性同位素法因其操作便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适用于cAMP/cGMP的高通量检测。
关键词
CAMP
CGMP
检测方法
灵敏度
Keywords
cAMP
cGMP
detection techniques
sensitivity
分类号
TS201.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老陈醋晒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
被引量:
8
4
作者
范梦蝶
肖群飞
杜文斌
王雅欣
王天泽
梁晶晶
谢建春
孙宝国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
北京
市
食品
风味化学重点
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43,共9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7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89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400100)
文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对晒制前后山西老陈醋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基于保留指数、质谱、标准品,气-质联机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嗅闻鉴定出42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含氧杂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酚类、其他类。其中2种醋中含量较高的为乙酸、四甲基吡嗪、糠醛、糠醇、2,3-丁二酮等20种化合物,检测频率较高的为3-甲硫基丙醛、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呋喃丙烯醛、香兰素、乙酸、3-甲基丁酸等16种化合物。从化合物种类看,晒后新出现了3-甲硫基丙醇、2-乙酰基呋喃、苯甲醇、丙酸等14种化合物,但有二甲基二硫醚、苯丙酮、丁酸、3-甲基戊酸、丁酸乙酯、2-乙酰基吡咯、5-羟甲基糠醛等19种化合物消失。从化合物含量变化看,晒后四甲基吡嗪、糠醇、苯乙醇、丙酸、乙酸苯乙酯等11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含量升高,而乙酸、糠醛、己酸、二苯甲酮等29种香气活性化合物的含量降低。总体上,晒制后有杂味的化合物种类及含量降低,而具有良好香气特性的化合物种类或含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山西老陈醋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晒制
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嗅闻
香气活性
Keywords
Shanxi aged vinegar
aging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GC-O
odor-active
分类号
TS2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姚婷
陈其葳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株嗜热链球菌乳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曹永强
余志坚
陈超
张健
杨贞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第二信使环腺苷酸和环鸟苷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友升
王胜杰
马国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山西老陈醋晒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
范梦蝶
肖群飞
杜文斌
王雅欣
王天泽
梁晶晶
谢建春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