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粱3-脱氧花青素对糖苷水解酶活性的抑制机制
1
作者 张旭 宋爽 +2 位作者 王璐璐 仵雁北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1,共13页
高粱3-脱氧花青素(3-DAS)对α-淀粉酶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考察了不同高粱品种间3-DAS的酶抑制活性差异,以确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最强的高粱3-DAS提取物;采用多种光谱学技术及酶动... 高粱3-脱氧花青素(3-DAS)对α-淀粉酶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考察了不同高粱品种间3-DAS的酶抑制活性差异,以确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最强的高粱3-DAS提取物;采用多种光谱学技术及酶动力学分析法,进一步探究3-DAS与两种糖苷水解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红茅粱6号提取物中的3-DAS含量最高且对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最强,但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特性略有不同,3-DAS以非竞争性方式抑制α-淀粉酶,而以竞争性为主的混合型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高粱3-DAS与酶结合后,可导致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在200 nm附近的蛋白质骨架特征吸收峰发生红移,同时引起两种酶的内在荧光分别发生静态猝灭和静态-动态混合猝灭,并使酶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周围环境的疏水性升高。高粱3-DAS能减少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α-螺旋结构含量,从而改变酶构象。高粱3-DAS与两种糖苷水解酶间的相互作用力均以静电作用力为主,结合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粱3-DAS具有作为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潜在价值,研究结果旨在为高粱及其副产物的高值化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3-脱氧花青素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酶活性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产业全链条技术交叉融合中国创新模式分析
2
作者 刘英丽 聂少平 +4 位作者 张卫文 左敏 李斌 王静 孙宝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4,共5页
当前,食品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都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食品产业需要技术革新,并加大力度的向前发展,全链条技术交叉融合创新正成为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作者对国际形势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结合高新... 当前,食品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都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食品产业需要技术革新,并加大力度的向前发展,全链条技术交叉融合创新正成为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作者对国际形势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结合高新技术推动食品产业研究系统化、规模化和数字化是国际大势所趋,同时对国内现状与需求进行梳理,进一步阐述我国在全链条技术交叉融合创新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产业 全链条 前沿交叉 融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缩节胺暴露对大鼠尿液的影响
3
作者 胡传芹 宋鑫育 +1 位作者 邵真真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6,共10页
缩节胺是一种食品热加工过程易产生的食品污染物,主要在特定的焙烤条件下形成。其生成途径是游离赖氨酸、还原糖和烷化剂进行美拉德反应。暴露于缩节胺可导致肾脏空泡化和肝、脾损伤,然而其在体内的代谢机制尚不清楚,这使得对缩节胺暴... 缩节胺是一种食品热加工过程易产生的食品污染物,主要在特定的焙烤条件下形成。其生成途径是游离赖氨酸、还原糖和烷化剂进行美拉德反应。暴露于缩节胺可导致肾脏空泡化和肝、脾损伤,然而其在体内的代谢机制尚不清楚,这使得对缩节胺暴露风险的评估难度进一步加大。利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缩节胺对大鼠尿液代谢物的影响,寻找差异代谢物,分析大鼠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缩节胺暴露前后的大鼠尿液中共筛选出2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5种代谢物上调,19种代谢物下调。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途径分析发现,暴露前后有5种代谢途径响应值大于0.1,是相对重要的被扰动代谢途径。它们分别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甘油酯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磷酸肌醇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这些代谢途径主要与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糖类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其中,响应值最大的代谢途径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研究旨在为阐明缩节胺的毒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食品安全 缩节胺 代谢组学 非靶向代谢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解明思 刘洁 +2 位作者 朱科学 孙宝国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3,共11页
为研究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AR-C17)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处理下的细胞存活率变化;DCF-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胞内肿瘤增殖标记物K... 为研究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AR-C17)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处理下的细胞存活率变化;DCF-DA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胞内肿瘤增殖标记物Ki-67的表达,细胞凋亡的变化,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自噬体的形成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LC3-Ⅱ等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R-C17显著抑制了MDA-MB-231细胞存活率,促进胞内ROS的生成,降低肿瘤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上调Bax/Bcl-2的蛋白表达比率,增加活性Caspase的表达量,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同时,AR-C17能够增加LC3-Ⅱ蛋白表达量,促进自噬体形成,诱导细胞发生自噬;此外,采用自噬抑制剂与AR-C17共同作用能够降低细胞存活率,进一步促进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AR-C17能够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 乳腺癌 凋亡 自噬 增殖抑制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对萨拉米香肠风味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英丽 万真 +3 位作者 杨梓妍 于青林 李磊 王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73-282,共10页
萨拉米香肠是一种以猪肉或牛肉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生产的具有特殊风味、色泽、质地且保质期较长的肉制品。萨拉米香肠的风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萨拉米香肠的总体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可接受度。与自然发酵的萨拉米香肠相比,采用人工发... 萨拉米香肠是一种以猪肉或牛肉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生产的具有特殊风味、色泽、质地且保质期较长的肉制品。萨拉米香肠的风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萨拉米香肠的总体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可接受度。与自然发酵的萨拉米香肠相比,采用人工发酵剂能减少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保证风味物质的稳定,尤其是乳酸菌能通过在基质肉中的代谢活动进一步降低萨拉米香肠酸度,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本文探讨了萨拉米香肠风味形成的影响因素,并从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3个方面进一步讨论乳酸菌对其风味形成的贡献及可能的代谢机制,以期为完善萨拉米香肠风味品质研究的理论基础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米香肠 乳酸菌 微生物发酵 风味 代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处理对黑麦麸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慧娟 冯雪佳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7,共9页
以黑麦麸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条件的干热处理对黑麦麸理化性质和营养消化特性的影响。以脂肪酶活力、植酸含量和游离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干热处理条件分别为110℃-12 min、130℃-9 min、150℃-6 min。黑麦麸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干... 以黑麦麸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条件的干热处理对黑麦麸理化性质和营养消化特性的影响。以脂肪酶活力、植酸含量和游离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干热处理条件分别为110℃-12 min、130℃-9 min、150℃-6 min。黑麦麸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干热处理后,黑麦麸的持水力和持油力显著提高(P<0.05);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整体峰形、位置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强度有变化;游离酚类物质的含量提高,同时总酚和花色苷发生热降解,使总酚类物质和花色苷的含量降低。干热处理后黑麦麸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110℃-12 min、130℃-9 min、150℃-6 min处理组的多酚生物可及性分别为73.26%、70.74%和74.44%,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110℃-12 min组的黄酮生物可及性为43.17%,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研究旨在利用干热处理改善工业化生产中黑麦麸的营养品质,促进功能性黑麦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麸 干热处理 理化性质 酚类物质 抗氧化能力 模拟胃肠道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