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料利用对食品工业污泥生物干化的影响
1
作者 朱梓涵 刘翌锶 +3 位作者 孙小婷 周子安 黄岩 董黎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8-2155,共8页
利用热风系统进行食品工业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污泥作为回料,在相同条件下探究不同比例回料利用对污泥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料:稻草:污泥=1:1:4(质量比)时生物干化效果最好,高温期可维持72h且每日累积温度TD为30.96℃/d,单位... 利用热风系统进行食品工业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污泥作为回料,在相同条件下探究不同比例回料利用对污泥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料:稻草:污泥=1:1:4(质量比)时生物干化效果最好,高温期可维持72h且每日累积温度TD为30.96℃/d,单位水分去除量为287.45g/kg WM,但延长了生物干化周期,使得处理污泥负荷降低.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回料利用实验组在生物干化高温期腐殖酸和富里酸类物质增多,TC由生物干化前的243.8~264.2g/kg WM下降至生物干化后的191.7~224.9g/kg WM,回料可增加TC保留量.单位水分去除所产生的CO_(2)排放量为168.7~226.9L CO_(2)/kg H_(2)O,利用回料可以提高混合物料的自由空域、增加了通风生物干化过程中的含氧量从而降低单位水分去除所产生的CO_(2)排放量.未添加回料的实验组TN在生物干化前后未出现明显变化,而回料利用条件下TN由最初的29.4~31.1g/kg WM持续升高至31.6~31.8g/kg WM,这主要是由于干化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有机物矿化导致的TN的浓缩效应.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回料可有效降低翻堆和实验过程带来的热量散失,回料:稻草:污泥=1:1:4时水分蒸发所用热量数值最大但占比有所下降,占总消耗热量的78.25%.添加回料可有效提高水分去除以及碳氮保留,同时会增加生物干化后物料的腐熟程度,降低稻草调理剂用量,说明回料利用在食品工业脱水污泥热风系统生物干化中具有优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料 热通风 食品工业污泥 生物干化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系统对食品工业污泥生物干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翌锶 周子安 +3 位作者 孙小婷 祁光霞 于素萍 董黎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62-3570,共9页
通过预热+热通风模拟工业余热对食品工业脱水污泥进行联合热处理,研究其在不同热通风(30,40,50℃)条件下生物干化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预热基础上热通风40℃时生物干化高温期可维持62h(>45℃)且每日累积温度TD为15.77℃/d,干化周期1... 通过预热+热通风模拟工业余热对食品工业脱水污泥进行联合热处理,研究其在不同热通风(30,40,50℃)条件下生物干化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预热基础上热通风40℃时生物干化高温期可维持62h(>45℃)且每日累积温度TD为15.77℃/d,干化周期166h后物料含水率从68.95%下降至41.28%.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初始物料中有机质以酪氨酸为主,TC由生物干化前的243.6~243.8g/kg WM下降至生物干化后的182.9~191.7g/kg WM,主要以CO_(2)的形式分解最终以腐殖酸的形式稳定存在,TN在整个过程中变化不大,NH_(4)^(+)-N从0.867~0.877g/kg WM下降至0.43~0.55g/kg WM,生物干化过程中NO_(3)^(-)-N含量较低,最终含量保持在2.94~6.54mg/kg WM.能量平衡和产物燃料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预热基础上热通风至40℃时用于水分蒸发的能量利用效率最高,占总消耗热量的85.34%,得到的产物具有最佳的燃料特性指数(7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通风 食品工业污泥 生物干化 能量平衡 产物燃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组分对发酵工业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东霞 周子安 +4 位作者 刘岩峰 冯志合 胡修玉 祁光霞 董黎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1,共8页
该研究选取了味精、柠檬酸、酱油、食醋、赖氨酸和酵母6种典型生物发酵制品工业的废水污泥,开展了污泥有机质(VS/TS)、流变特性、胞外聚合物(EPS)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工业的剩余污泥VS/TS为62.22%~82.53%,... 该研究选取了味精、柠檬酸、酱油、食醋、赖氨酸和酵母6种典型生物发酵制品工业的废水污泥,开展了污泥有机质(VS/TS)、流变特性、胞外聚合物(EPS)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工业的剩余污泥VS/TS为62.22%~82.53%,脱水性能差异较大,酵母和柠檬酸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差,毛细吸水时间(CST)分别高达(259.44±9.87)s和(251.71±8.85)s,污泥比阻(SRF)分别为(3.85±0.21)×10^(14)m/kg和(2.61±0.17)×10^(14)m/kg,其次为食醋和味精污泥;不同污泥的初始表观黏度(剪切速率10 s^(-1))相比极限表观黏度(剪切速率300 s^(-1))的差异更大,但都与CST和SRF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发酵工业的污泥为黏度值越大污泥脱水性能越差。然而CST、SRF、污泥黏度等都与污泥的VS/TS成反比,与市政污泥结果相反。污泥EPS中有机质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除赖氨酸污泥外的其他污泥有机组分总量均为蛋白质>多糖>腐殖酸,酵母和柠檬酸污泥的蛋白质总量分别达(624.96±24.08)mg/(gTS)和(361.30±3.11)mg/(gTS),赖氨酸污泥的多糖总量高达(361.59±11.60)mg/(gTS);蛋白质在污泥各EPS层的含量分布均为TB-EPS>Slime-EPS>LB-EPS,且近50%的蛋白质和多糖分布在TB-EPS层中;从荧光光谱的分析来看,色氨酸类蛋白质在各EPS中占比最大,是主要蛋白类物质。脱水性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污泥中腐殖酸及蛋白质组分与黏度、CST和SRF均成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对污泥黏度和脱水性能的影响比腐殖酸更大,Slime-EPS和LB-EPS层的蛋白质含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业 剩余污泥 脱水性能 有机质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酒精生产过程COD产污系数计算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李亚琦 李汉平 +1 位作者 李晶晶 董黎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3,共6页
基于玉米酒精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实测和物料衡算结合的方法,分析玉米酒精生产关联物料,并建立关联物质量平衡方程。实验测得绝干全玉米的COD负荷值为1611 mg/g,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玉米酒精生产工艺的COD产污系数与淀粉出酒率、玉米淀粉含... 基于玉米酒精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实测和物料衡算结合的方法,分析玉米酒精生产关联物料,并建立关联物质量平衡方程。实验测得绝干全玉米的COD负荷值为1611 mg/g,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玉米酒精生产工艺的COD产污系数与淀粉出酒率、玉米淀粉含量、胚芽收率、玉米油收率、杂醇油收率和干玉米酒糟收率的量化模型。采用国内行业相关参数值代入模型进行核算,并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和《清洁生产标准酒精制造业》(HJ 581—2010)中的相关系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手册值在模型计算范围内;模型计算值略大于标准指标,与标准中一级COD产污指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酒精 COD负荷 物料平衡 产污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pH调控对MEC脱硫性能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萌 郭美欣 +2 位作者 魏思佳 赵玉娇 贾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9-2225,共7页
采用微生物电解池(MEC)工艺,在阳极电活性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硫化物的脱除,是沼气脱硫新工艺和研究热点。针对长期运行的脱硫MEC工艺,由于非特异性阳离子竞争使阳极产生的质子向阴极转移受阻,造成MEC脱硫效率低、稳定运行难,本研究... 采用微生物电解池(MEC)工艺,在阳极电活性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硫化物的脱除,是沼气脱硫新工艺和研究热点。针对长期运行的脱硫MEC工艺,由于非特异性阳离子竞争使阳极产生的质子向阴极转移受阻,造成MEC脱硫效率低、稳定运行难,本研究采用不同初始pH调控脱硫MEC的质子平衡,通过脱硫性能、电化学性能和微生物动力学解析,阐明pH调控对MEC脱硫性能的影响和微生物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初始pH在7~9时均可形成稳定且具有高效脱硫功能的阳极生物膜,最大电流密度相近,脱硫效率均达95%以上,COD去除率80%以上。与初始pH为8、9相比,初始pH为7时,脱硫过程pH波动最小,MEC运行稳定,S^(2-)去除最高达100%;阳极生物膜的氧化还原峰最显著,质子与电子转移速率加快;优势微生物Thiomonas与Desulfovibrio丰度更高,主要参与硫化物的氧化脱除。可见,通过脱硫MEC阳极室初始pH的调控,可有效提高MEC脱硫工艺性能和运行稳定性,为沼气微生物电化学脱硫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脱硫 初始pH 传质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汽车零部件树脂颗粒热处理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宁 朱梓涵 +4 位作者 杨候剑 吕竹明 韩兵 苏心仪 董黎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7,188,共9页
为了探究汽车零部件注(吹)塑粒子的热处理特性,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北京顺义区6家典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24种树脂粒子的失重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种树脂粒子在热重模拟注(吹)塑加工过程失重都较少。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 为了探究汽车零部件注(吹)塑粒子的热处理特性,利用热重分析仪对北京顺义区6家典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24种树脂粒子的失重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种树脂粒子在热重模拟注(吹)塑加工过程失重都较少。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和Horowitz、Metzger提出的积分法计算得到24种树脂的平均活化能E为31.962~202.037 kJ/mol。同时,选取典型聚丙烯(PP)树脂粒子,在5、20和30℃/min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热重分析,利用Flynn-Wall-Ozawa(FWO)、KAS、Starink三种等转化率法计算动力学参数,得到典型PP树脂在氮气气氛下热解反应的E分别是85.433、88.500和85.671 kJ/mol。采用积分主图分析法(Master-plots法)基于20℃/min热重分析确定其反应动力学最佳拟合模型为A4模型,反应机理函数为:f(x)=4(1-x)[-ln(1-x)]^(3/4),热解反应符合随机成核和核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 树脂粒子 热处理特性 动力学 等转化率法 机理模型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行业废石膏与CO_(2)的协同矿化与工艺模拟
7
作者 黄岩 朱梓涵 +3 位作者 周子安 孙小婷 董黎明 于素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41-6249,共9页
为实现柠檬酸行业生产过程CO_(2)捕集和废石膏资源化的高效协同,基于柠檬酸生产过程的CO_(2)排放特征,开展了利用氯化铵盐浸废石膏溶液吸收CO_(2)工艺条件的研究,并利用Aspen Plus进行了协同矿化的工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L柠檬酸发酵... 为实现柠檬酸行业生产过程CO_(2)捕集和废石膏资源化的高效协同,基于柠檬酸生产过程的CO_(2)排放特征,开展了利用氯化铵盐浸废石膏溶液吸收CO_(2)工艺条件的研究,并利用Aspen Plus进行了协同矿化的工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L柠檬酸发酵液产生约20L含80%CO_(2)(V/V)废气;当氯化铵初始浓度为2mol/L且浸提废石膏100min时Ca^(2+)浓度可达0.062mol/L;基于优化的吸收工艺条件可实现矿化33%的CO_(2)并产生约192gCaCO_(3)/kg无水柠檬酸。采用Aspen Plus的全混釜反应器工艺模拟结果表明,当控制CO_(2)进口流量为0.6kmol/h时,控制适宜的氨水和石膏进口流量,可实现CO_(2)达96.4%的矿化率和100%的石膏转化率,协同矿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行业 废石膏 CO_(2) 协同矿化 Aspen工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果园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贾璇 赵冰 +4 位作者 任连海 李鸣晓 张晓慧 侯佳奇 何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492,共8页
为研究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以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空间维度解析长期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组成及其分布规律的影响,结合CPMI(碳库管理指数)和相关性分析,揭示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碳... 为研究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以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空间维度解析长期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组成及其分布规律的影响,结合CPMI(碳库管理指数)和相关性分析,揭示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土壤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并随施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向深层土壤迁移,改善TOC分布状况.随着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时间的增加,0~20 cm土壤层中w(NOC)(NOC为非活性有机碳)和30~40 cm土壤层中w(AOC)(AOC为活性有机碳)呈增加趋势,AOC分配比例低于NOC分配比例.随着施用时间的增长,0~30 cm土壤层中w(POC)(POC为颗粒有机碳)显著提高,最大值为42. 94 mg/g,MOC(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分配比例与POC分配比例呈相反变化趋势,有利于提高土壤碳稳定性.各土壤层中CPMI均大于空白对照组,最大值为154. 437,表明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表明,w(POC)与p H呈负相关,与含水率、EC(电导率)、w(OM)(OM为有机质)呈正相关,其中与含水率相关性最高(R=0. 91).可见,长期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提高果园土壤碳汇、改善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土壤碳汇的新型土壤调理剂的研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土壤调理剂 果园土壤 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调理剂对果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贾璇 赵冰 +4 位作者 吴昊天 吕峥 任连海 李鸣晓 孟繁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63-2168,共6页
针对我国贫瘠果园土壤结构和功能退化的问题,以餐厨垃圾制备的土壤调理剂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采用DR 0.25(团粒结构体占比)、MWD(平均质量直径)、GMD(几何平均直径)和分形维数评价长期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对贫瘠果园土... 针对我国贫瘠果园土壤结构和功能退化的问题,以餐厨垃圾制备的土壤调理剂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采用DR 0.25(团粒结构体占比)、MWD(平均质量直径)、GMD(几何平均直径)和分形维数评价长期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对贫瘠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及其有机质赋存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可增加0~20 cm土壤层中粒径<0.25 mm微团聚体的W w i(水稳性团聚体占比),施用3 a后其W w i最大值为23.04%,有利于提升土壤抗侵蚀性;随着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时间的延长,30~40 cm土壤层的DR 0.25逐渐增加,施用5 a后各土壤层MWD和GMD均大于对照组;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相同深度土壤层的分形维数逐渐减小,施用5 a后0~20 cm土壤层分形维数最小值为2.13,表明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土壤分维特征;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可提升0.5~5 mm粒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含量.研究显示,长期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可改善土壤团聚体粒径和有机质的分布,有助于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的赋存转化,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抗侵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土壤调理剂 团聚体 有机质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加热对柠檬酸脱水污泥冬季生物干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晨 李杨杨 +3 位作者 董黎明 王金伟 刘岩峰 于湛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28-2937,共10页
利用预加热污泥(15℃~30℃)方式进行了柠檬酸脱水污泥冬季生物干化的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脱水污泥预热至20℃时可使生物干化高温期维持5.5d且最高温度可达57℃,干化14d污泥含水率从70%下降至34.80%,同时结合水含量降低了65.58%,远... 利用预加热污泥(15℃~30℃)方式进行了柠檬酸脱水污泥冬季生物干化的效果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脱水污泥预热至20℃时可使生物干化高温期维持5.5d且最高温度可达57℃,干化14d污泥含水率从70%下降至34.80%,同时结合水含量降低了65.58%,远高于其他预热组的44.39%~49.53%的结合水去除率.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污泥预热至25℃的生物产热量最高,但预热至20℃时用于水分蒸发的能量利用率最高,占总消耗热量的82.62%.此外,污泥胞外聚合物的蛋白质和多糖分析显示,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和污泥结合水含量呈正相关,高温期Slime-EPS LB-EPS、EP-EPS层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蛋白质降解是柠檬酸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主要产热与脱水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脱水污泥 生物干化 结合水 蛋白质 多糖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调理对柠檬酸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黎明 郑心愿 +2 位作者 胡修玉 李影影 李杨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67-2474,共8页
利用实验室分离的丝状真菌Aspergillus niger SS5对柠檬酸污泥进行了污泥脱水前的生物调理.结果表明,菌液浓度和调理时间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调理后污泥的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均有明显改善,调理后的污泥负电荷减少,粒径显著增大... 利用实验室分离的丝状真菌Aspergillus niger SS5对柠檬酸污泥进行了污泥脱水前的生物调理.结果表明,菌液浓度和调理时间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因素,调理后污泥的脱水性能?沉降性能均有明显改善,调理后的污泥负电荷减少,粒径显著增大,结合水含量比未投加菌液的空白对照降低了近40%.同时,真菌调理显著降低了上清液COD及污泥各EPS层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EPS中蛋白质的降解与污泥结合水含量、D50和Zeta电位显著相关,是影响柠檬酸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的重要因素,且有机物的降解并未导致污泥pH值的显著变化,这和柠檬酸污泥拥有较大的酸碱缓冲容量有关.采用20mL/g DS的Aspergillus niger SS5调理柠檬酸污泥,调理3d可使泥饼含水率降至71.98%,且调理过程无化学药剂加入,更有利于柠檬酸等食品发酵类工业污泥的后续资源化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污泥 丝状真菌 污泥调理 脱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陶瓷包装的重金属溶出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黎明 李杨杨 +3 位作者 周祺 李红 张强 李影影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4-94,共11页
用陶瓷贮存白酒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陶瓷包装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对白酒酒质风味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但针对白酒陶瓷包装的重金属溶出影响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白酒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溶出分布及影响因素... 用陶瓷贮存白酒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陶瓷包装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对白酒酒质风味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但针对白酒陶瓷包装的重金属溶出影响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白酒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溶出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对陶瓷釉料中主要成分的分析看出,重金属助溶剂和着色剂是陶瓷包装重金属溶出的主要来源。对比国内外陶瓷制品相关重金属溶出限量标准和分析测试方法发现,目前限量标准主要控制Pb和Cd,但一些研究表明陶瓷包装中Zn和Ni的溶出也不容忽视。进一步对白酒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溶出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陶瓷釉料成分比例及厚度、白酒的pH值和酒精度都会影响陶瓷包装中的重金属溶出,离子交换过程和玻璃基体溶解被认为是陶瓷包装中Pb的主要溶出机理,且研究表明高酒精度白酒有利于减少总酸的形成并抑制陶瓷包装中重金属的溶出。未来可进一步探讨白酒的酸度、酒精度和酯类物质与陶瓷包装中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从白酒陶瓷包装的生产源头到白酒贮存消费的全过程减少和控制重金属溶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陶瓷包装 重金属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液体地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18
13
作者 贾璇 傅晨星 +3 位作者 张军平 李鸣晓 李雪琪 刘晓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118,共9页
系统归纳了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农业覆盖材料——可降解液体地膜的种类、特点和性能,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基于高分子接枝共聚机理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类液体地膜的代表性技术及其制备机理。同时,对国内外代表性液体地膜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效果进... 系统归纳了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农业覆盖材料——可降解液体地膜的种类、特点和性能,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基于高分子接枝共聚机理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类液体地膜的代表性技术及其制备机理。同时,对国内外代表性液体地膜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效果进行了评估,并针对目前液体地膜的发展难点提出见解,以期为新型液体地膜材料的开发及其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地膜 可降解 土壤调理剂 应用现状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农业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产氢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璇 吴雅楠 +2 位作者 赵强强 郝艳 李鸣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以5种典型农业废弃物(猪粪、鸡粪、秸秆、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采用干式厌氧发酵产氢技术,研究不同初始pH、温度对产氢潜力和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温、初始pH为7.0时,餐饮垃圾产氢效果最佳,最大累积产氢量为261.96mL... 以5种典型农业废弃物(猪粪、鸡粪、秸秆、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采用干式厌氧发酵产氢技术,研究不同初始pH、温度对产氢潜力和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温、初始pH为7.0时,餐饮垃圾产氢效果最佳,最大累积产氢量为261.96mL,最大产氢速率为15.18mL/h,氢气体积分数最大值为64.61%;当中温、初始pH为6.0时,秸秆产氢效果最好,最大累积产氢量为254.41mL,最大产氢速率为24.50mL/h,氢气体积分数最大值为65.54%。5种农业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产氢的代谢途径均以丁酸型发酵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干式厌氧发酵 氢气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浓度及上清液有机物对柠檬酸污泥pH缓冲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影影 董黎明 +1 位作者 李梦娅 李杨杨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4-590,共7页
本文选取柠檬酸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市政污泥比较,探讨了固体浓度和上清液有机物对污泥pH缓冲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污泥的pH缓冲容量(9.50 mmol·L^(-1))比市政污泥(6.61 mmol·L^(-1))高出40%以上.污泥体系的固体浓度... 本文选取柠檬酸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市政污泥比较,探讨了固体浓度和上清液有机物对污泥pH缓冲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污泥的pH缓冲容量(9.50 mmol·L^(-1))比市政污泥(6.61 mmol·L^(-1))高出40%以上.污泥体系的固体浓度越大或上清液中有机物物浓度越高,则污泥的pH缓冲容量越大.污泥的pH缓冲容量与污泥固体和上清液pH缓冲容量的加和并不一致,但上清液有机物均比固体浓度对污泥体系的pH缓冲容量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污泥 固体浓度 上清液有机物 酸碱缓冲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提取法测定白酒陶瓷包装中重金属形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杨杨 董黎明 +1 位作者 周祺 李影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1-337,共7页
采用BCR提取法、总量微波消解法和乙酸提取法对照研究白酒陶瓷包装中Pb、Cd、Zn、Ni和Co的溶出量及形态分布。结果表明,BCR提取法的重金属形态之和是微波消解后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总量的84.90%~109.38%,且含量均为Zn>Ni>Pb>Co&g... 采用BCR提取法、总量微波消解法和乙酸提取法对照研究白酒陶瓷包装中Pb、Cd、Zn、Ni和Co的溶出量及形态分布。结果表明,BCR提取法的重金属形态之和是微波消解后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总量的84.90%~109.38%,且含量均为Zn>Ni>Pb>Co>Cd;基于BCR提取形态的重金属溶出风险Zn和Ni最高,Pb和Co的溶出风险中等,而Cd几乎无溶出风险。BCR提取形态中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之和是4%乙酸24 h重金属溶出量的79.55%~411.75%,相关分析表明弱酸提取态和体积分数4%乙酸浸泡溶液的相关性更显著。基于BCR可提取形态的相关分析,说明陶瓷包装材料在长期贮存含有酸、还原性和氧化性物质的白酒时可能会增加重金属溶出的风险。因此,采用BCR提取法可进一步深入分析白酒陶瓷包装的重金属溶出特征,为探讨重金属溶出对白酒酒质与人体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提取 白酒 陶瓷包装 重金属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发酵厨余垃圾制备富酶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璇 郭萌 +5 位作者 冶荣霞 李辉 李雪琪 刘晓佩 李鸣晓 戴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8-835,共8页
为了探讨利用微生物发酵厨余垃圾产酶的最佳条件,实现厨余垃圾高值资源化,选取米曲霉为试验菌种,基于米曲霉BNCC142787(简称“米曲霉B”)、米曲霉CGMCC3.4427(简称“米曲霉C”)的生长特性解析,研究不同培养方式(静置、振荡)和培养温度(3... 为了探讨利用微生物发酵厨余垃圾产酶的最佳条件,实现厨余垃圾高值资源化,选取米曲霉为试验菌种,基于米曲霉BNCC142787(简称“米曲霉B”)、米曲霉CGMCC3.4427(简称“米曲霉C”)的生长特性解析,研究不同培养方式(静置、振荡)和培养温度(30、35、40℃)对米曲霉好氧发酵厨余垃圾产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曲霉B和米曲霉C分别在30℃和40℃、pH为6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最佳;与静置培养相比,振荡培养可显著提高米曲霉菌丝体的形成和生长速率,促进淀粉酶和蛋白酶分泌.米曲霉B在40℃下厨余垃圾好氧发酵48 h时蛋白酶活性最高,为66.64 U/g;在30℃下好氧发酵48 h时,其淀粉酶活性最佳,为129.44 U/g.米曲霉C在40℃下、厨余垃圾好氧发酵96 h时蛋白质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4.02和131.11 U/g.研究显示,米曲霉B和米曲霉C产生蛋白酶与淀粉酶的能力相当,但米曲霉B生长速率快,所需发酵时间短,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产酶,因此采用米曲霉B在40℃、好氧发酵48 h条件下进行酶源制备,可充分利用厨余垃圾中的营养物质获得富含淀粉酶和蛋白酶的产物,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米曲霉 生长特性 酶源产物 蛋白酶 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协同抗酸化菌剂制备餐厨垃圾氨基酸液态肥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璇 李雪琪 +4 位作者 刘晓佩 窦润琦 贾晨浩 高霞 李鸣晓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07-1714,共8页
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与易降解有机质的同步转化,是制备高品质液态肥的关键.本文采用自主筛选的抗酸化菌剂和米曲霉协同制备富含氨基酸的液态肥,通过温度、初始pH、菌剂接种量等工艺条件优化,解析大分子物质(有机质、蛋... 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与易降解有机质的同步转化,是制备高品质液态肥的关键.本文采用自主筛选的抗酸化菌剂和米曲霉协同制备富含氨基酸的液态肥,通过温度、初始pH、菌剂接种量等工艺条件优化,解析大分子物质(有机质、蛋白质、淀粉等)的降解转化特性,阐明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抗酸化菌剂与米曲霉的协同作用可促进餐厨垃圾中大分子物质的有效降解转化,当温度为38℃、初始pH为6.5、接种量为1%时,好氧发酵6 d后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浓度显著提高,达到4.09 g/L.极差分析发现,对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的显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接种量、温度和初始pH.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分析表明,Bacillus和Aspergillus是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与游离氨基酸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Agaricales、Cladosporium、Vibrio在淀粉的降解、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赋存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米曲霉协同抗酸化菌剂好氧发酵餐厨垃圾可实现易降解有机质与大分子物质的同步转化,提高产物游离氨基酸含量,为餐厨垃圾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抗酸化菌剂 米曲霉 氨基酸液态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粒子尺寸对PDMS填充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学彬 王莉敏 +1 位作者 张秀秀 展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4-127,133,共5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支撑层,将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填充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制得ZIF-8/PDMS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体系。对ZIF-8/PDMS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ZIF-8粒子对ZIF-8/PDMS复合膜渗透汽... 以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支撑层,将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填充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制得ZIF-8/PDMS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体系。对ZIF-8/PDMS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ZIF-8粒子对ZIF-8/PDMS复合膜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的配合比为1∶2的ZIF-8粒子,操作温度为50℃条件下,ZIF-8/PDMS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为182.4g/(m2·h),分离因子最高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 聚二甲基硅氧烷 复合膜 乙醇/水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协同厌氧制氢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彤 王勇 +3 位作者 李迎新 贾璇 孟繁华 李鸣晓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35-2142,共8页
以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协同厌氧制氢工艺研究不同温度、物料配比对厌氧产氢潜力和中间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55℃高温发酵时,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发酵产氢效果最佳,产氢潜力、最大产氢速率分别为342.49 mL、41.4... 以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协同厌氧制氢工艺研究不同温度、物料配比对厌氧产氢潜力和中间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55℃高温发酵时,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发酵产氢效果最佳,产氢潜力、最大产氢速率分别为342.49 mL、41.48 mL/h,是35℃中温发酵的1.2倍。35℃中温发酵,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配比为5∶1时氢气含量最高为56.4%。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累积产氢量呈显著负相关;还原糖含量与累积产氢量呈正相关,氨氮浓度与累积产氢量呈显著负相关。温度、物料配比和pH值的优化调控对协同厌氧制氢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市政污泥 因素分析 餐厨垃圾 生物制氢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