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硫香料分子结构与肉香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孙宝国 丁富新 +1 位作者 郑福平 刘玉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56-460,共5页
在对目前允许使用的肉香味含硫香料分子结构与香味关系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发现 ,有机含硫化合物分子中与碳原子以σ键相连的二价硫原子与连在其相邻碳原子上的氧原子或硫原子的协同作用导致分子产生肉香味。这些肉香味含硫化合物都含有相... 在对目前允许使用的肉香味含硫香料分子结构与香味关系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发现 ,有机含硫化合物分子中与碳原子以σ键相连的二价硫原子与连在其相邻碳原子上的氧原子或硫原子的协同作用导致分子产生肉香味。这些肉香味含硫化合物都含有相同的分子骨架 ,式中X为O或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含硫化合物 分子结构 内香味 香料 分子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化学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宇红 董银卯 李才广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采用化学评价法 ,即通过测定皮肤美白剂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率 ,对 9类 13种皮肤美白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排出了抑制次序 ;绘制了各美白剂浓度与其酪氨酸抑制率关系曲线 ,多数美白剂呈钟形曲线 :得到了各美白剂的ICmax及IC50 ;... 采用化学评价法 ,即通过测定皮肤美白剂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率 ,对 9类 13种皮肤美白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排出了抑制次序 ;绘制了各美白剂浓度与其酪氨酸抑制率关系曲线 ,多数美白剂呈钟形曲线 :得到了各美白剂的ICmax及IC50 ;探讨了酪氨酸酶抑制率与美白效果评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酪氨酸酶 黑色素 酪氨酸活性抑制率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鸡肌肉中肌苷酸(IMP)的测定 被引量:44
3
作者 宋焕禄 张建 赵环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几种鸡肌肉中的肌苷酸(IM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固始鸡几个鸡种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比A-A鸡(市售西装鸡)来得高,尤其是胸肉:1年生固始鸡母鸡的含量(干重)是A-A鸡的2倍还多,130日龄固始鸡母鸡的含...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几种鸡肌肉中的肌苷酸(IM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固始鸡几个鸡种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比A-A鸡(市售西装鸡)来得高,尤其是胸肉:1年生固始鸡母鸡的含量(干重)是A-A鸡的2倍还多,130日龄固始鸡母鸡的含量约为A-A鸡的2倍,90日龄固始鸡公鸡的比A-A鸡高50%;中华宫廷黄鸡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也比A-A鸡高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鸡肌肉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及未氧化脂肪对半胱氨酸-核糖体系热反应肉香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谢建春 孙宝国 刘晶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以鸡脂作脂肪原料,氧化脂肪用控制氧化工艺制备。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对比分析半胱氨酸-核糖、半胱氨酸-核糖-氧化脂肪、半胱氨酸-核糖-未氧化脂肪、单纯氧化脂肪、未氧化脂肪等5种热反应产物的挥发性组成,发现氧化或未氧化脂肪均... 以鸡脂作脂肪原料,氧化脂肪用控制氧化工艺制备。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对比分析半胱氨酸-核糖、半胱氨酸-核糖-氧化脂肪、半胱氨酸-核糖-未氧化脂肪、单纯氧化脂肪、未氧化脂肪等5种热反应产物的挥发性组成,发现氧化或未氧化脂肪均可调控Maillard反应对半胱氨酸-核糖体系的肉香味产生影响,表现为热反应产物的挥发性肉香成分含量增加,含硫化合物含量降低,出现Maillard反应与脂质降解相互作用成分及大量脂质降解成分。与未氧化脂肪相比,氧化脂肪对Maillard反应的调控作用更为显著。在半胱氨酸-核糖体系中加入氧化脂肪时,热反应产物挥发性组成更趋于较佳的肉香风味,具有浓郁、协调、特征肉香味突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鸡脂 氧化脂肪 肉香味 半胱氨酸 核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9
5
作者 龙雯 陈存社 +1 位作者 汪萍 翟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8-30,共3页
为研究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细菌,从实验室驯化培养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分离获得1株反硝化细菌P7,进行了菌株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经PCR扩增后测定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由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可知,菌株P7与睾丸酮... 为研究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细菌,从实验室驯化培养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分离获得1株反硝化细菌P7,进行了菌株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经PCR扩增后测定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由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可知,菌株P7与睾丸酮假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和稻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raminea)亲缘关系最为接近,16SrRNA基因相似性达到99.65%。可初步判定其为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后,将其鉴定为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的睾丸酮假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 16S RRNA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春江 葛荣朝 +3 位作者 赵宝存 黄占景 沈银柱 何聪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8,共3页
兔防御素NP-1是抗性谱最广的防御素之一。为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培育优质高抗的小麦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优质小麦品种G8901。对得到的193株T0植株进行抗除草剂筛选,获得4株抗性植株。通过PCR及PCR-Southern杂... 兔防御素NP-1是抗性谱最广的防御素之一。为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培育优质高抗的小麦品种,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优质小麦品种G8901。对得到的193株T0植株进行抗除草剂筛选,获得4株抗性植株。通过PCR及PCR-Southern杂交,证实了NP-1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到T1。田间抗病虫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植株对于白粉病、叶锈和条锈病有较强的免疫力和抗性,但对于蚜虫的抗性没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兔防御素NP-1基因 转化 花粉管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NaYF_4∶Tm^(3+),Yb^(3+)的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家跃 杨志萍 杜海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m3+和Yb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其中Tm3+和Yb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1%,0.1%。在室温下测试了NaYF4∶Tm3+,Yb3+材料在300~1 100 nm的吸收光谱。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m3+和Yb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材料。其中Tm3+和Yb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1%,0.1%。在室温下测试了NaYF4∶Tm3+,Yb3+材料在300~1 100 nm的吸收光谱。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了合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NaYF4∶Tm3+,Yb3+材料为六方相晶体,其颗粒大小约为50~60 nm,产物结晶良好,含有少量杂相。在79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测试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了蓝、绿色上转换发光。讨论了上转换发光的可能机理,蓝光主要来源于Tm3+的激发态1G4到基态3H6的跃迁,绿光来源于Tm3+的1D2→3H5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间接敏化 共沉淀法 NaYF4∶Tm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立芦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与花粉育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琳 何聪芬 +1 位作者 董银卯 刘家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9-434,共6页
文章从减数分裂过程、小孢子发育两方面,探讨了木立芦荟(AloearboresensMill.)花粉败育的原因。木立芦荟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由4对长染色体和3对短染色体组成,属二型性核型。其减数分裂异常,发现存在单价体和多价体、染色体桥... 文章从减数分裂过程、小孢子发育两方面,探讨了木立芦荟(AloearboresensMill.)花粉败育的原因。木立芦荟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4,由4对长染色体和3对短染色体组成,属二型性核型。其减数分裂异常,发现存在单价体和多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不均等分离、微核等。同时观察到木立芦荟染色体具有极度的黏质性,使减数分裂各阶段的染色体不易散开。统计各种异常现象出现的频率并分析了这些异常现象形成的可能机制及对正常小孢子形成的影响,推测染色体间的丝状粘连可能是木立芦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并导致败育花粉产生的主要因素。成熟花粉粒中90%以上为败育花粉,属碘败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立芦荟 小孢子母细胞 减数分裂 花粉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钙脱硫灰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宏 钱枫 张溱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89,共3页
对喷钙脱硫灰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不同 Ca SO3、Ca O含量的脱硫灰在不同气氛下 Ca SO3的分解规律来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 ,温度和灰中 Ca O对脱硫灰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Ca SO3的分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随 Ca ... 对喷钙脱硫灰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不同 Ca SO3、Ca O含量的脱硫灰在不同气氛下 Ca SO3的分解规律来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 ,温度和灰中 Ca O对脱硫灰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Ca SO3的分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随 Ca O含量的增多而降低 ;气氛中含有氧气对其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氧气能使其生成性质稳定的 Ca SO4 。因此 ,高温利用脱硫灰时 ,在 115 0℃以下、空气中仅有极微量的 SO2 放出 ,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条件 稳定性 喷钙脱硫灰 亚硫酸钙 锅炉 燃烧 尾气脱硫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噻吩乙胺的合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宝财 温彬宇 王洪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噻吩与N ,N 二甲基甲酰胺在三氯氧磷存在下反应得到 2 噻吩甲醛 ,产率为 6 2 % ;一氯乙酸和异丙醇反应得到一氯乙酸异丙酯 ,产率为 5 5 % ;2 噻吩甲醛与一氯乙酸异丙酯通过Darzens反应得到 2 噻吩乙醛 ,2 噻吩乙醛与盐酸羟胺反应得... 噻吩与N ,N 二甲基甲酰胺在三氯氧磷存在下反应得到 2 噻吩甲醛 ,产率为 6 2 % ;一氯乙酸和异丙醇反应得到一氯乙酸异丙酯 ,产率为 5 5 % ;2 噻吩甲醛与一氯乙酸异丙酯通过Darzens反应得到 2 噻吩乙醛 ,2 噻吩乙醛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 2 噻吩乙醛肟 ,产率为 72 % ;2 噻吩乙醛肟还原得到 2 噻吩乙胺 ,产率为 6 1%。通过质谱分析、薄层分析等方法初步证明了产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噻吩乙胺 2-噻吩甲醛 2-噻吩乙醛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熏醅对山西苦荞老陈醋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爱莉 宋焕禄 +1 位作者 王丽丽 李再贵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96,共4页
熏醅是山西老陈醋的特有工艺,是形成其独特风味的关键步骤。文章采用顶空吹扫捕集和气质联用-嗅闻技术对山西苦荞老陈醋不同熏醅阶段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熏醅对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多数香气物质在熏醅前3天大幅上升,但从第四... 熏醅是山西老陈醋的特有工艺,是形成其独特风味的关键步骤。文章采用顶空吹扫捕集和气质联用-嗅闻技术对山西苦荞老陈醋不同熏醅阶段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熏醅对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多数香气物质在熏醅前3天大幅上升,但从第四天开始迅速下降。香气物质的含量变化主要是由于加热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或strecker降解反应。通过熏醅时间和温度的调整,可以为山西苦荞老陈醋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熏醅工艺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醅 山西苦荞老陈醋 顶空吹扫捕集 气质联用-嗅闻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碳酸钠洗涤性能和稳定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蔚君 刘云 王荀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06-509,535,共5页
过碳酸钠 (PC)是一种碳酸钠与过氧化氢的络合物 ,其特点是对环境无污染。作者以洗涤剂中含有过碳酸钠为前提 ,从洗涤剂最常见的原料对PC的活性与稳定性能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 ,通过实验证明Na2 CO3 、Na2 SO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 过碳酸钠 (PC)是一种碳酸钠与过氧化氢的络合物 ,其特点是对环境无污染。作者以洗涤剂中含有过碳酸钠为前提 ,从洗涤剂最常见的原料对PC的活性与稳定性能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 ,通过实验证明Na2 CO3 、Na2 SO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三聚磷酸钠 (STPP)、MgSO4 、Na2 SiO3 、四乙酰乙二胺 (TAED)对PC的活性和稳定性都有影响。发现Na2 CO3 对过碳酸钠漂白的促进作用在过碳酸钠质量浓度低的时候尤其明显 ;随着Na2 SO4 、LAS用量的增加 ,白度值上升 ,在达到一定值后白度下降 ;而STPP恰恰相反 ,质量浓度增大 ,白度增大 ,当STPP质量浓度达到一定值时 ,作用反而更显著 ;MgSO4 很敏感 ,在窄区间有一峰值 ;Na2 SiO3 的用量在 2 5 %以内时 ,白度升高的趋势很强 ;TAED对PC起活化作用且和温度有关。最后设计出一个配方与标准粉比较去污比值是 2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性 过碳酸钠 去污性能 稳定性 洗涤剂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婷 何聪芬 +2 位作者 吕琳 赵华 董银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39,35,共5页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 ,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领域中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状况 ,主要阐述生物技术在功能食品开发、食品疫苗、海洋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啤酒...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 ,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领域中生物技术的研究应用状况 ,主要阐述生物技术在功能食品开发、食品疫苗、海洋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啤酒工业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食品工业 功能食品 食品疫苗 海洋资源 啤酒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Eu(Ⅲ)配合物光转换剂光谱性质的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薛卫星 李建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6-768,共3页
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无一不是Eu(Ⅲ )配合物 ,Eu(Ⅲ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明显不能吻合 ,叶绿素对Eu(Ⅲ )配合物转换光的吸收少 ,植物光合作用对转换光的利用率低。Eu(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加强光合作用的功能需要重新... 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无一不是Eu(Ⅲ )配合物 ,Eu(Ⅲ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明显不能吻合 ,叶绿素对Eu(Ⅲ )配合物转换光的吸收少 ,植物光合作用对转换光的利用率低。Eu(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加强光合作用的功能需要重新评价。本文对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的研究提出建议 :进行Sm(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的研究 ,取代Eu(Ⅲ )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Ⅲ)配合物 光转换剂 光谱性质 叶绿素 植物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聚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付冀峰 徐宝财 朱承根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2,48,共3页
介绍了二聚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其在常规领域、特殊领域方面的应用情况。通过讨论表明 。
关键词 二聚表面活性剂 性质 应用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香味含硫化合物的核心分子结构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宝国 田红玉 +2 位作者 郑福平 谢建春 刘玉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指出了各类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的核心结构,其共同特征是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分别与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另一个硫原子)相连。对其中的1,3 二硫杂环戊烷类、2 酰基噻唑类、5 酰基噻唑类及相应的噻唑啉化合物的香味特征进行了归... 指出了各类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的核心结构,其共同特征是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分别与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另一个硫原子)相连。对其中的1,3 二硫杂环戊烷类、2 酰基噻唑类、5 酰基噻唑类及相应的噻唑啉化合物的香味特征进行了归纳,发现它们都具有肉香味。简述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的核心分子结构在肉香味新化合物合成和肉味香精调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香味 含硫化合物 核心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高吸水性树脂 被引量:21
17
作者 项爱民 赵玉玲 +1 位作者 何德林 王锡臣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1年第3期7-9,共3页
研究了微波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讨论了糊化温度、碱液用量、单体/淀粉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树脂吸水性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确定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360W,辐射时间... 研究了微波法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讨论了糊化温度、碱液用量、单体/淀粉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树脂吸水性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确定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360W,辐射时间100s,丙烯酸中和度80%,淀粉糊化温度45℃,碱液用量90mL,单体/淀粉质量比2.6,合成的树脂吸水率达558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淀粉 丙烯酸 高吸水性树脂 接枝共聚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发光效率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杜海燕 杨志萍 孙家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7,13,共4页
综述了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进展。介绍了上转换发光的基本机制,较新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并分析了发光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上转换 稀土离子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酶解物-HVP-半胱氨酸Maillard反应体系产生肉香味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宋焕禄 杨成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59-661,681,共4页
对鸡肉酶解物 HVP 半胱氨酸Maillard反应体系产生肉香味化合物进行了气 质联机 (GC MS)分析 ,从中分离、鉴定出了关键性肉味化合物如 2 甲基 3 呋喃硫醇、2 乙酰基呋喃、苯乙醛、3 甲基 2 噻吩醛、3 乙基 2 噻吩醛、双 (2 甲... 对鸡肉酶解物 HVP 半胱氨酸Maillard反应体系产生肉香味化合物进行了气 质联机 (GC MS)分析 ,从中分离、鉴定出了关键性肉味化合物如 2 甲基 3 呋喃硫醇、2 乙酰基呋喃、苯乙醛、3 甲基 2 噻吩醛、3 乙基 2 噻吩醛、双 (2 甲基 3 呋喃基 )二硫化物、二 (2 甲基 4,5 二氢 3 呋喃基 )二硫化物、2 糠硫醇、二 (2 糠基 )二硫化物、十六醛、十八醛等重要肉香味或鸡肉味化合物 ;而且这些化合物的含量相当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酶解物 MAILLARD反应 挥发性化合物 GC-MS分析 HVP 半胱氨酸 食用香料 肉香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1,3-氧硫杂环戊烷和2-丙基-1,3-氧硫杂环戊烷的合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迎庆 郑福平 +2 位作者 张军 孙宝国 刘玉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25-527,共3页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巯基乙醇与乙醛、丁醛 (量比为 1.0∶1.1)在苯中共沸脱水 ,合成两种目标产物 :2 甲基 1,3 氧硫杂环戊烷、2 丙基 1,3 氧硫杂环戊烷。其产率分别为 81%和 88% ,质量分数分别为 99%和 98%。经红外光谱、色谱、...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巯基乙醇与乙醛、丁醛 (量比为 1.0∶1.1)在苯中共沸脱水 ,合成两种目标产物 :2 甲基 1,3 氧硫杂环戊烷、2 丙基 1,3 氧硫杂环戊烷。其产率分别为 81%和 88% ,质量分数分别为 99%和 98%。经红外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谱检测 ,确证了产物结构。此方法简便易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1 3-氧硫杂环戊烷 2-丙基-1 3-氧硫杂环戊烷 巯基乙醇 乙醛 丁醛 共沸脱水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