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北京工业大学污水处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初旭新 黄玉容 杨庆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35,共5页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不仅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更能促进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分析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需求牵引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与企业联合建立的污水处理优化运行控制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不仅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更能促进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分析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需求牵引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与企业联合建立的污水处理优化运行控制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在合作模式、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点,并对该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联合培养基地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下数字劳动正义困境探赜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风帆 熊桐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数字与资本的合谋造就了当下劳动的畸变,劳动创造幸福的发展逻辑已然被资本所钳制,其在劳动资料和对象持有、劳动活动过程、劳动产品分配和劳动主体关系层面皆面临全新的正义危机。马克思始终秉持“现实的人”的发展逻辑,立足于工人阶... 数字与资本的合谋造就了当下劳动的畸变,劳动创造幸福的发展逻辑已然被资本所钳制,其在劳动资料和对象持有、劳动活动过程、劳动产品分配和劳动主体关系层面皆面临全新的正义危机。马克思始终秉持“现实的人”的发展逻辑,立足于工人阶级立场,对资本宰制下的劳动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揭示了资本统摄下劳动的非正义样态,为广大无产阶级劳动纾困指明了现实路径。在当今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尽管劳动形态有所更替,其内在所蕴含的剥削与压迫逻辑却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面对新形势下的劳动正义困境,仍需坚守马克思劳动正义观的底层逻辑,进一步深化数字劳动正义研究,从持有正义、过程正义、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着手,推动数字劳动正义困境的消解,使数字技术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正义观 数字劳动 数字资本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润枝 陈艳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2,共3页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是学院建设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标志。具体可从领导班子成员个体、领导班子集体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发展三个维度着手,构建系统性的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并通过建立多元考...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是学院建设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标志。具体可从领导班子成员个体、领导班子集体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发展三个维度着手,构建系统性的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并通过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主体、优化考核评价方法、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等方式,将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运用到考评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领导班子 考核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野下“两论”的新时代启示
4
作者 徐佳佳 刘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底蕴双重视域标注了“两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两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钥匙”,对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解决新时代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本领等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党的执政本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化危机与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8-53,58,共7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欧洲危机引起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文化的严重危机感,促使具有宏阔世界眼光的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经历了急剧的变动,从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生存竞争、国家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欧洲危机引起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文化的严重危机感,促使具有宏阔世界眼光的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经历了急剧的变动,从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生存竞争、国家主义、财产私有到逐渐趋向于平民主义、互助进化、世界主义、财产公有,而集中辐辏于社会主义。从世界历史视野,用整体、统一的眼光看,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在世界文化变动催迫下引起的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6
作者 杨茹 魏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挖掘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主要从哲学基础、理论根源、最终实现形态三个方面展开。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时代化要求,又是为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寻求科学的立场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和谐"思想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理论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被引量:4
7
作者 田园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4,共10页
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始,就对共产党赋予了神圣使命,并通过《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进入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先后在俄国、中国等世界各国传播,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承载者和践行者,有效地... 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始,就对共产党赋予了神圣使命,并通过《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进入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先后在俄国、中国等世界各国传播,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承载者和践行者,有效地领导和推动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并开始在已经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领导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优势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可或缺性日益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理论雏形已经开始形成。毫无疑问,党的全面领导理论学说的形成,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学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性,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全面领导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工业人工智能在低碳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超 唐捷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1,共9页
工业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为工业领域的低碳制造提供了重要路径。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在“双碳”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能源优化、智能生产线管理到碳排放监控,其在低碳制造中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显著技术优势。当前,我国在... 工业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为工业领域的低碳制造提供了重要路径。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在“双碳”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能源优化、智能生产线管理到碳排放监控,其在低碳制造中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显著技术优势。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算法适配性、数据管理与安全性、体制机制障碍及人才短缺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应当在技术研发、政策支持及多主体协同发展方面协同发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人工智能 低碳制造“双碳”目标 技术突破 智能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格论的统一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明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5-52,共8页
经济学基本理论层面的所谓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的对立是一种误解,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供求价值论。而且在马克思经济学里,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格论是统一的。廓清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格论的统一,既是认识马克思经济学解析市场机制之理论... 经济学基本理论层面的所谓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的对立是一种误解,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供求价值论。而且在马克思经济学里,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格论是统一的。廓清劳动价值论和供求价格论的统一,既是认识马克思经济学解析市场机制之理论价值的重要前提,也是理解资源最优配置标准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供求价格论 资源最优配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明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5-30,共6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对于为什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至今还缺乏学理层面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对于为什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至今还缺乏学理层面的深层论证,尤其是缺乏基于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逻辑论证。其实,在马克思经济学里,资源配置就是"社会必要劳动"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和各种商品与劳务间的配置,双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和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竞争的学说就阐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动态过程。从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出发,阐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帕累托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两个“中心”的超越
11
作者 李东松 计彤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51-55,共5页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也有人称之为自然中心主义)之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超越了单纯的"人类中心"或"自然中心",表现出"两个中心"的辩证统一。正确理...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也有人称之为自然中心主义)之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超越了单纯的"人类中心"或"自然中心",表现出"两个中心"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这一点对于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思想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王明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65-70,共6页
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包含了市场交换的逻辑,《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命运的理论经济学经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亟须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深入解读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澄清《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经... 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包含了市场交换的逻辑,《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命运的理论经济学经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亟须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深入解读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澄清《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经济学著作又是必要的前提。因为,基于《资本论》的文本全面揭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从市场经济学的视野重新认识马克思经济学的时代价值,并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研究对象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交换关系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批判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宏伟 李彬彬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27,共8页
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以及不同形式的混合资本在我们的经济领域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并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力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资本的核心精神就是致富欲,勤俭、节俭构成实现资... 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以及不同形式的混合资本在我们的经济领域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并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力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资本的核心精神就是致富欲,勤俭、节俭构成实现资本目的、维护资本核心精神的两大基本因素。资本精神因在特定历史阶段更加符合社会历史的规律而成为经济领域的主导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公认,并依靠其强大的物质力量而成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我们应当把握以致富欲为核心,以勤劳、节俭为支撑的资本精神体系,结合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具体状况和社会传统,寻求彼此之间的结合点,对其进行改造和转化,使其植根于社会主义文化土壤中,从而创造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文化 价值观 嬗变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 被引量:27
14
作者 任志江 林超 汤希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6,共10页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它与近代化和工业化之间既存在着密切联系,也有着重大区别。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之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目标模式的理解经...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它与近代化和工业化之间既存在着密切联系,也有着重大区别。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之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目标模式的理解经历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三种类型,先后探索出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过渡时期工业化道路、"四个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五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从这一探索过程中,可以总结提炼出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工业化 “四个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宗教、理性与资本三重批判的内在联结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园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77-84,共8页
宗教批判、理性批判和资本批判之间的内在联结是理解马克思思想有机整体性的一条重要线索。在历时性维度上,三重批判之间具有逻辑递进的关系,这种必然性逻辑既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的体现,也彰显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社会历史性内... 宗教批判、理性批判和资本批判之间的内在联结是理解马克思思想有机整体性的一条重要线索。在历时性维度上,三重批判之间具有逻辑递进的关系,这种必然性逻辑既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的体现,也彰显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社会历史性内涵;在共时性维度上,三重批判之间的逻辑联结点在于对抽象成为统治的剖析,马克思的批判既汇集在对资本的本质和逻辑的深刻揭示,也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实现了对理性与信仰的内在融合与双重超越;三重批判的价值底蕴在于通过实践和共产主义来"重塑"人的现实的主体性,构成了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的三个逻辑递进又相互建构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批判 理性批判 资本批判 内在联结 相互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方法论原则
16
作者 田园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7-170,共4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体性逻辑决定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必然是多维度的总体性批判,而批判的对象和内容并不会自动呈现,必须依赖于科学而有效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将历史性视角的透视、价值观尺度的引入和辩证法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体性逻辑决定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必然是多维度的总体性批判,而批判的对象和内容并不会自动呈现,必须依赖于科学而有效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将历史性视角的透视、价值观尺度的引入和辩证法的展开与资本批判相结合,构成了其方法论原则,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与本质的深刻把握,他的社会批判才真正成为总体性批判和彻底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视角 价值观 辩证法 资本批判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的演变、内涵与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伟进 许亚敏 关棋月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领导下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的提出,是自治、法治、德治等治理传统在基层治理中的传承与发展,是各扬所长、各补其短、协同作用的理念创新,适应了基层社会矛盾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领导下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的提出,是自治、法治、德治等治理传统在基层治理中的传承与发展,是各扬所长、各补其短、协同作用的理念创新,适应了基层社会矛盾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三治融合”源于地方实践创新,在党的领导与国家顶层设计的确认下逐步推广,并发展出了村务契约化管理、村(居)民议事厅等创新形式。前期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积累、党的领导与多元主体的壮大为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自治广度深度有限、法治能力不足、德治约束力不强仍是重要限制。因此,“三治”深度融合仍需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制度建设、实践创新与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社区治理 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居民用水行为调查分析及节水措施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海珊 赵卫华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10-113,共4页
采用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该市居民的用水行为、用水意识对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日常用水活动、用水设施和个人的用水意识都对用水量有很大影响;推广节水设施、完善节水宣传措施,培养节水意识,可以... 采用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该市居民的用水行为、用水意识对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日常用水活动、用水设施和个人的用水意识都对用水量有很大影响;推广节水设施、完善节水宣传措施,培养节水意识,可以改变居民的用水行为习惯,从而降低用水量,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用水调查 用水习惯 节水意识 节水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茹 吴燕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74-79,共6页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和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全球化时代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文章在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新变化...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和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全球化时代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也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文章在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新变化再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新特点,提出了如何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拓展教育的领域和空间,借鉴更加符合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等方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希福 戴怡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制度自信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最终归宿和实现途径;制度自信的本质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绩效是制度自信的现实依据;不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 制度自信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最终归宿和实现途径;制度自信的本质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绩效是制度自信的现实依据;不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制度自信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基本制度 具体制度 制度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