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教师的收入公平感研究——基于北京地区18所大学的调查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君甫 武斌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1,共4页
为了了解高校收入分配状况和公平感,课题组对清华大学等北京地区1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文章考察了北京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揭示了高校教师的不公平感和对分配公平的愿望,分析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机制,讨论了高校收入分配... 为了了解高校收入分配状况和公平感,课题组对清华大学等北京地区18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文章考察了北京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揭示了高校教师的不公平感和对分配公平的愿望,分析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机制,讨论了高校收入分配不公对高等教育发展可能产生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收入分配 公平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下空间居民的社会阶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君甫 戚丹 柴红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北京的地下空间住进了许多居民,那么地下室到底居住着什么人?他们属于哪个阶层?调查发现,地下室居民阶层构成比较复杂。他们包括六个社会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 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北京的地下空间住进了许多居民,那么地下室到底居住着什么人?他们属于哪个阶层?调查发现,地下室居民阶层构成比较复杂。他们包括六个社会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尽管地下室住户包含六个社会阶层,但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差距不是很大,基本都属于社会的中中层、中下层和下层,但真正属于底层的并不多。数量可观的中下社会阶层住进地下室,说明城市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政策乃至社会治理都还需要反思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非正规住房 社会阶层 非正式移民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A游戏团队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田丰 何祎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73,共9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全民上网时代到来,网络游戏等虚拟共同体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种空间。本文基于中国流行的一款MOBA数据,以游戏战队作为分析单位,探讨了游戏虚拟共同体人数规模、组织管理、组织权威、虚拟社交对个体化行为和组织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全民上网时代到来,网络游戏等虚拟共同体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种空间。本文基于中国流行的一款MOBA数据,以游戏战队作为分析单位,探讨了游戏虚拟共同体人数规模、组织管理、组织权威、虚拟社交对个体化行为和组织化行为的影响,并使用断点回归对人数限制的负面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在虚拟共同体中,管理、社交、权威都有可能影响到成员的活跃度,据此,本文亦探讨了对未来虚拟共同体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 虚拟共同体 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中的边界跨越:县域青年女性“清吧”饮酒的空间消费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升 沈月月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共10页
随着县域城镇化发展,日渐增多的“清吧”等新型消费空间成为县域青年女性构建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也是县域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的重要标识。基于县域个案考察的质性研究方法,从空间消费与社会边界的关联视角出发,对县域青年女性清... 随着县域城镇化发展,日渐增多的“清吧”等新型消费空间成为县域青年女性构建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也是县域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的重要标识。基于县域个案考察的质性研究方法,从空间消费与社会边界的关联视角出发,对县域青年女性清吧消费的行动逻辑及其社会意义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县域的清吧作为新型消费空间,发挥了物质消费与体验消费的空间功能,成为县域青年女性维系“熟人-半熟人”在场社交与认同青春的重要实践场域。尽管县域青年女性清吧消费在县域社会规范中面临着张力与冲突的挑战,但她们通过清吧消费形成的空间边界、消费边界与群体边界的社会边界意义,成为她们在变动的县域社会中构建起日常生活秩序的重要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青年女性 “清吧” 空间消费 社会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的悖论:人工智能的劳动、物质与全球区隔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祎金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213,共12页
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在全球引发了自动化旋风,对传统职业和社会结构的冲击催生了人类被取代和僭越的社会焦虑。人工智能的技术实践并不是局限在数据实验室的科学试验,更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量资本、资源和人力的劳动生产过程。但是自动化的... 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在全球引发了自动化旋风,对传统职业和社会结构的冲击催生了人类被取代和僭越的社会焦虑。人工智能的技术实践并不是局限在数据实验室的科学试验,更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量资本、资源和人力的劳动生产过程。但是自动化的修辞和叙事在传递一种单向度技术福音的同时,也隐藏与屏蔽了自动化实现过程中不断创造的劳动需求与物质资源消耗。庞大且广泛的劳动参与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非西方的人力资源亦被接入西方中心。它们依附于数字时代具有殖民主义特征的全球分工格局,为人工智能的全球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并对绿色开源与全球普惠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人工智能 幽灵工作 全球区隔 DeepSeek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后:结婚必须有房吗——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建国 李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2,共6页
住房在婚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90后步入成年和适婚年龄,其婚房观是否发生变化,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对此展开了探讨。分析发现:在90后大学生中,有68.5%认同"无房不婚",拥有自己的住房是结婚的前提条件;... 住房在婚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90后步入成年和适婚年龄,其婚房观是否发生变化,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对此展开了探讨。分析发现:在90后大学生中,有68.5%认同"无房不婚",拥有自己的住房是结婚的前提条件;有31.5%认可"无房可婚",没有自己的住房也可以结婚。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婚房观受生活城市、家庭经济条件以及个体因素的交错影响而存在多元的趋势。对此,相关政策设计应给予关注,提前做好政策储备应对这种可能变化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问题 婚房观 90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子女数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效应
7
作者 朱赫 李升 赵卫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05,159,共15页
家庭子女数多少合适是家庭生育决策的重要内容,其社会化效应的微观维度考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利用一项2021年度全国9省范围的青少年调查数据,对家庭子女数影响儿童社交能力的社会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非独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 家庭子女数多少合适是家庭生育决策的重要内容,其社会化效应的微观维度考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利用一项2021年度全国9省范围的青少年调查数据,对家庭子女数影响儿童社交能力的社会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非独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有助于增强儿童社交能力,具体表现为家庭子女数多则该家庭中的儿童在校园中的交友数更多;但这一积极效应会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调节作用,即儿童所在的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其拥有兄弟姐妹带来的积极社会化效应会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子女数的积极社会化效应在不同性别儿童和不同学段儿童之中存在差异化贡献。研究结果验证了家庭中拥有兄弟姐妹之于儿童发展的积极社会化效应,有助于从家庭子女数量角度理解儿童社交能力的形成机制,从而为家庭生育决策提供积极的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独家庭 家庭子女数 儿童发展 社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阶级位置与阶级意识的获得——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建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8-173,共6页
围绕着性别与阶级建构议题,本文利用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中女性阶级位置与阶级意识的获得。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客观阶级位置获得受到来自自身与配偶阶级位置的双重影响,主观阶级位置则强烈表现为对丈夫阶级位置的依附... 围绕着性别与阶级建构议题,本文利用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中女性阶级位置与阶级意识的获得。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客观阶级位置获得受到来自自身与配偶阶级位置的双重影响,主观阶级位置则强烈表现为对丈夫阶级位置的依附,但是在阶级意识方面,女性表现出自主性的回归。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将阶级超越性别之上,忽视性别机制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作用显然不利于更深入的揭示社会分层体系的建构;而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者则在对传统分层理论的批判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女性的阶级位置获得完全剥离家庭与配偶的影响,这种社会关系的"脱嵌"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 阶级结构 阶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被引量:4
9
作者 曹飞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36-47,共12页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之一,是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社会协同和公民参与作用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社会一体的"总体性社会"发生了功能分化,市场和社会相继从这种"总体性社会&qu...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之一,是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社会协同和公民参与作用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社会一体的"总体性社会"发生了功能分化,市场和社会相继从这种"总体性社会"中分离或成长出来。相对于市场领域的分离和经济组织的成长,社会空间的扩展和社会组织的成长出现得更晚,发育得更不成熟。当前,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吸纳就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体制建立的主导力量;而在社会领域,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远不充分。本文从社会建设的理论视角,阐述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及其行动逻辑;分析社会组织的功能。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随着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此类组织必将发挥社会"安全阀"的功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建设 社会“安全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后殖民重写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10
作者 何祎金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6,F0002,239,共11页
20世纪末,西方学者在努力修正传统现代性理论的局限和不足时,后殖民理论兴起,这种来自西方外部的理论话语,对欧洲和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性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与解构。通过揭示现代性的“隐暗面”和它与殖民主义的同构关系,以脱钩方法... 20世纪末,西方学者在努力修正传统现代性理论的局限和不足时,后殖民理论兴起,这种来自西方外部的理论话语,对欧洲和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性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与解构。通过揭示现代性的“隐暗面”和它与殖民主义的同构关系,以脱钩方法破除殖民权力矩阵,并追求实现属于自己的现代性。后殖民理论颠覆性地重写了现代性计划,对西方中心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以及对现代性的自主构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有启发作用,两者存在理论互鉴的可能。但是,如果缺少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支撑,仅仅局限于话语和精神维度的去殖民化实践,易导致一种失衡的现代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现代性 均衡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体育社群:青年新部落生活方式实践——以极限飞盘社群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海燕 曹飞廉 赵婧如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共9页
文章以极限飞盘社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传统共同体式微、同辈竞争内卷加剧的当下,新兴体育社群如何成为青年群体的聚集地,帮助青年重建情感共同体的过程。研究发现,新兴体育社群是青年群体在制度化的生命历程中撑开的弹性空间,参与体... 文章以极限飞盘社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传统共同体式微、同辈竞争内卷加剧的当下,新兴体育社群如何成为青年群体的聚集地,帮助青年重建情感共同体的过程。研究发现,新兴体育社群是青年群体在制度化的生命历程中撑开的弹性空间,参与体育社群活动起到缓和社会时钟下身心紧张状态的作用,部落内形成的关系网络也为提升个人发展创造机会。新兴体育社群以其合作包容、自我赋权的文化价值和去中心化、自我管理的组织形态吸引和凝聚了青年群体,其组织特点也为青年组织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飞盘 新兴体育社群 新部落 情感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治理的三重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16
12
作者 何祎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进入数智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在全球掀起的使用热潮引发了人们对相关伦理困境与风险问题的关注,虽然公平、准确、可靠、安全、人类监督等几项内容被设定为负责任人工智能的核心原则;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治理方面存在因本体论身... 进入数智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在全球掀起的使用热潮引发了人们对相关伦理困境与风险问题的关注,虽然公平、准确、可靠、安全、人类监督等几项内容被设定为负责任人工智能的核心原则;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治理方面存在因本体论身份引发的价值张力、训练数据的代表性偏差与安全系统被动保护带来的三重困境并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实践“负责任”的原则带来了现实挑战。在风险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加剧的历史变局下,人类社会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潜在的伦理与社会风险,应加快建立全球治理的合作机制,践行文化包容的治理智慧,以及回归社会问题本源的认识论是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负责任”原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技术治理 治理困境 全球治理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系统下的青少年阶段制度化过程——基于中日两国比较研究
13
作者 张龙龙 李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8,110,共9页
日本在经济高度增长期间(1955—1973年),针对青少年建立了一套“大家统一步调、共同长大成人”的教育体制,20世纪70年代高中升学率已超过90%。日本政府同时对高中和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加以制度化,使得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较好... 日本在经济高度增长期间(1955—1973年),针对青少年建立了一套“大家统一步调、共同长大成人”的教育体制,20世纪70年代高中升学率已超过90%。日本政府同时对高中和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加以制度化,使得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较好地衔接在一起,保障了青年人在完成学业后能够顺利获得职业。经济高度增长期间,日本实现了青少年阶段的生命历程制度化。同样,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断施行新的教育政策,教育系统改革日趋完善。截至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50%,整体上,我国青少年阶段的制度化结构愈发明晰。然而与日本相比,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明显不足,在部分青年群体中存在主要生命事件的发生年龄分散化、向成年角色转变过程延长化等现象,制度化与弹性化的并存或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中国式生命历程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系统 青少年阶段 制度化 中日比较 生命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有可为”: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实现积极老龄化 被引量:36
14
作者 鞠春彦 李凯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人如何有品质有尊严地度过老年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议题。笔者认为“积极老龄化”理论三要素中“参与”最为核心,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当前的社会需求着...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人如何有品质有尊严地度过老年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议题。笔者认为“积极老龄化”理论三要素中“参与”最为核心,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当前的社会需求着重探讨了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让老年人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老年群体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低额婚姻支付的逻辑:基于云南赵村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君甫 饶曼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8,共7页
婚姻支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对云南省赵村的案例研究,发现地域婚姻支付的高低差异主要是婚房的支出导致的。年轻人婚后的居住模式导致婚房支出悬殊,而婚后居住模式是家庭本位主义和个体本位主义家庭观的具体体现。传统的家庭本位... 婚姻支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对云南省赵村的案例研究,发现地域婚姻支付的高低差异主要是婚房的支出导致的。年轻人婚后的居住模式导致婚房支出悬殊,而婚后居住模式是家庭本位主义和个体本位主义家庭观的具体体现。传统的家庭本位主义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家庭模式以及对孝道的强调维持了子辈婚后和父辈共同居住的模式,不需要新建或购买婚房。在家庭本位主义的影响下,婚姻缔结中也不存在"要价"行为,彩礼仅仅是象征性的缔结婚姻的符号,不具有经济补偿的意义。加之未婚青年向外流动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当地的婚姻支付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婚姻支付 家庭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