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波波形特征信息的研究 被引量:120
1
作者 罗志昌 张松 +1 位作者 杨文鸣 杨子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了研究脉搏波波形特征与生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以脉搏波波图面积变化为基础的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值的新的提取方法。通过模型理论分析、动物实验、临床实测和运动负荷测试,证实K值能较好地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血管外周阻力、... 为了研究脉搏波波形特征与生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以脉搏波波图面积变化为基础的脉搏波波形特征量K值的新的提取方法。通过模型理论分析、动物实验、临床实测和运动负荷测试,证实K值能较好地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血管外周阻力、血管壁弹性和血液粘度等生理因素,是心血管疾病临床检查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因而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 波形特征值 双弹性腔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下心血管血流参数无损伤动态检测系统的研究
2
作者 张松 杨文鸣 +6 位作者 杨益民 陈连生 罗志昌 林福美 高崇玄 彭长虹 张丽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提供了一种运动负荷下连续实时动态无损伤检测人体血压、血流与心率的新方法。方法的特征是在运动负荷下连续采集脉搏压力信号,然后将脉搏压力信号的幅值及波形特征变化和心血管数学模型结合起来,从而得出不同运动负荷下血压、血流和... 提供了一种运动负荷下连续实时动态无损伤检测人体血压、血流与心率的新方法。方法的特征是在运动负荷下连续采集脉搏压力信号,然后将脉搏压力信号的幅值及波形特征变化和心血管数学模型结合起来,从而得出不同运动负荷下血压、血流和心率等血流参数的动态变化值及动态趋势图,临床对比实验证实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 血流参数 无损伤检测 心血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休克时血浆层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常晓年 张坚 +1 位作者 修瑞娟 吴云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6-102,共7页
在对12只雄性大鼠提睾肌出血性休克微循环血流在体观察基础上,用高倍显微闭路电视摄像系统和微循环数字图象处理(MCCIP)技术,实现了对微动脉血流中的边缘流血浆层在体条件下的动态测试,并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跟踪研究了出血... 在对12只雄性大鼠提睾肌出血性休克微循环血流在体观察基础上,用高倍显微闭路电视摄像系统和微循环数字图象处理(MCCIP)技术,实现了对微动脉血流中的边缘流血浆层在体条件下的动态测试,并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跟踪研究了出血性休克的形成、发展、恢复各时期微动脉中缘流血浆层厚度随RBCs速度的发展机理,实验研究表明,血浆层的厚度随血流速度的降低而减少,当血浆层消失时,血流并没有停止,因此,由于血浆层的发展超前于流速的发展,血浆层的消失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休克的预后治疗中,微动脉中的血浆层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以此来监测血浆层的发展,恢复血流紊乱中的血浆层是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微循环 血浆层 血液流变学 出血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温研究的意义及现况
4
作者 彭见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从体温诊断、医学临床中的人工体温(局部加热和冷却)和体温的测量与模拟等方面阐明了体温研究工作的进展。
关键词 生物传热 体温分布 人工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心血管双弹性腔模型参数估计及其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冬梅 罗志昌 +1 位作者 张松 杨益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2-70,共9页
提出了一种人体心血管系统双弹性腔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应用该方法辨识出不同运动负荷下的模型多数变化,并从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与心血管系统的储备与调节中,对运动负荷下心血管功能状态作出评价。
关键词 双弹性腔模型 参数估计 心血管功能 运动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下人体血流参数动态机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志昌 张松 +1 位作者 陈连生 杨益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2-20,共9页
为了研究运动负荷下心血管系统血流多数的动态变化机理。提出了一种能描述运动负荷下人体血流参数的心血管动态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并运用多变量函数分析方法,研究得出运动负荷下血流多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心血管功能的几个重要因... 为了研究运动负荷下心血管系统血流多数的动态变化机理。提出了一种能描述运动负荷下人体血流参数的心血管动态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并运用多变量函数分析方法,研究得出运动负荷下血流多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心血管功能的几个重要因素。理论分析结果与临床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 血流多数 心血管模型 动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功能评价中的模糊识别方法
7
作者 李寿梅 白玉峰 +1 位作者 耿美英 罗志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5-61,共7页
通过主成分加权分类法对样本进行初始聚类,在此基础上采用FuzzyISODATA这种软划分方法,经过反复修改划分矩阵而得到最优分类,并取该结果的聚类中心作为标准模式建立隶属函数,对待分样本做出判别,针对150个样本,每... 通过主成分加权分类法对样本进行初始聚类,在此基础上采用FuzzyISODATA这种软划分方法,经过反复修改划分矩阵而得到最优分类,并取该结果的聚类中心作为标准模式建立隶属函数,对待分样本做出判别,针对150个样本,每人12项指标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实际计算,并对50个新样本做出预报,结果相当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聚类 模糊识别 主成分分析 心血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测量组织血液灌注率的计算机系统
8
作者 夏雅琴 高涛 彭见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设计并研制了一个连续、在线测量活组织中局部血液灌注率的计算机测试系统,该系统由干扰热源(圆盘形探头)、测量电路及PC系列微机2大部分组成。使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局部组织血液灌注率的连续、无损伤检测,同时在系统的软件中也... 设计并研制了一个连续、在线测量活组织中局部血液灌注率的计算机测试系统,该系统由干扰热源(圆盘形探头)、测量电路及PC系列微机2大部分组成。使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局部组织血液灌注率的连续、无损伤检测,同时在系统的软件中也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某些问题提供了途径,在医学临床诊断中可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注率 热干扰源 模-数转换器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组织灌注率的无损检测──表面热干扰稳态测量
9
作者 彭见曙 林兆娣 夏雅琴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1-27,共7页
组织灌注率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可是迄今尚缺乏一种满意的测量方法。为此目的的热学方法具有一些潜在优势,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提供的表面热干扰稳态测量方法是一种无损伤测量方法,并可以实现定量测量。本文还提供了这种测量... 组织灌注率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可是迄今尚缺乏一种满意的测量方法。为此目的的热学方法具有一些潜在优势,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提供的表面热干扰稳态测量方法是一种无损伤测量方法,并可以实现定量测量。本文还提供了这种测量的多数计算结果,分析了探头尺寸、环境温度对测量性能曲线和测量深度的影响,得到了对仪器设计具有重要启示性的结果,制成了适用于临床的便携式测量仪,并分别利用家兔的人工定量灌注、离体的猪、牛肉和人的在体测量对本测量方法做了实验检验,得到了初步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灌注率 生物传热 无损检测 表面热干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休克微循环血流的流变学分析之一──血浆层与拟剪切率的相关性
10
作者 常晓年 张坚 +1 位作者 修瑞娟 吴云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11,共7页
在对大鼠提睾肌微循环血流在体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倍显微电视摄像系统,以及在循环图象处理系统进行了微动脉血流中血浆层厚度和流速的定量分析,用微血管光密度自适应识别法进行管径、中心细胞柱直径、血浆层厚度的测量,用飞点跟踪... 在对大鼠提睾肌微循环血流在体观察的基础上,采用高倍显微电视摄像系统,以及在循环图象处理系统进行了微动脉血流中血浆层厚度和流速的定量分析,用微血管光密度自适应识别法进行管径、中心细胞柱直径、血浆层厚度的测量,用飞点跟踪法测量红细胞(RBCs)的流速,通过在体条件下正常期、失血期、休克期、恢复期的提睾肌微动脉血流的跟踪测量,由实验数据,作出了边缘血浆层与拟剪切率之间的非线性回归相关曲线及其经验关系式,给出了休克刚刚发生时的临界剪切率值,这一多数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微循环障碍指标。特别地指出:在休克微循环发展的过程中,边缘血浆层超前于剪切率的消失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流变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微循环 血浆层 血液流变学 出血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休克微循环血流的流变学分析之二──RBCs离散度与拟剪切率的相关性
11
作者 常晓年 修瑞娟 张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在对12只大鼠提睾肌出血性休克微循血流在体观察基础上,采用MCIP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体测量了平均管径为150μm的微动脉内径、细胞柱直径,以及拟剪切率等微循环流变学多数,为了有效的描述出血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时的微血流... 在对12只大鼠提睾肌出血性休克微循血流在体观察基础上,采用MCIP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体测量了平均管径为150μm的微动脉内径、细胞柱直径,以及拟剪切率等微循环流变学多数,为了有效的描述出血性休克微循环障碍时的微血流紊乱现象,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微循环血流多数:红细胞(RBCs)离散度,它等于微血管中RBCs柱直径与管内径之比,根据实验数据,对RBCs离散度与拟剪切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本研究认为,RBCs离散度作为在体测量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多数,在反映微血流紊乱时的病理信息方面,检测RBCs离散度比HCT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柱 出血性休克 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图象分形定量分析红细胞在自身血浆悬浮液中的聚集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碧初 常晓年 +1 位作者 赵志刚 刘志付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0-90,共11页
首次引入多媒体图象处理和分形分析研究红细胞聚集。采用通用图象处理软件包、多媒体图象处理系统和自编软件等两套图象处理系统,定量测量了红细胞(RBC)的聚集参量,并对动态图象作了定量分形分析(Fractalsanalys... 首次引入多媒体图象处理和分形分析研究红细胞聚集。采用通用图象处理软件包、多媒体图象处理系统和自编软件等两套图象处理系统,定量测量了红细胞(RBC)的聚集参量,并对动态图象作了定量分形分析(Fractalsanalysis),找到了一些RBC特征参量(聚集体大小,聚集速度,RBC扁圆度,半生命期等)与分形维数(信息维数,信息熵)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图像分形 聚集参量 血浆 图象处理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压力信号的参数模型及其在心血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13
作者 孙冬梅 罗志昌 +1 位作者 张松 杨益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9-47,共9页
应用多数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脉搏压力信号的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从脉搏压力信号参数模型的极点分布中判断心血管系统的不同生理状态,揭示了脉搏压力信号所包含的心血管系统状态信息,从而对心血管功能的分类与评定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脉搏压力信号 参数模型 极点 心血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