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信号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水才 白燕萍 +1 位作者 杨春兰 高宏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0期59-62,共4页
为满足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及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的需要,研制了一套基于Internet网的生理参数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客户机/服务器(C/S)和点对点(P2P)网络工作模式,利用C/S模式学生可上传人体生理信息至服务器或从服务器... 为满足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及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的需要,研制了一套基于Internet网的生理参数远程监护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客户机/服务器(C/S)和点对点(P2P)网络工作模式,利用C/S模式学生可上传人体生理信息至服务器或从服务器下载人体生理信息进行诊断,利用P2P模式可实现人体生理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护。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了解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监护系统的构成,掌握远程监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信号 远程监护 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涂承媛 曾衍钧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8期45-49,共5页
简要介绍了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形维方法和信息熵方法及其用于房颤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计算了未房颤时P波的及房颤时f波的格子维和信息熵 ,特别是 ,比较了未房颤时和发生房颤时的相关计算结果的显著差别 。
关键词 复杂大系统 非线性 分形理论 分形维 信息熵(Shannom熵) 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图像边缘快速检测的模糊集方法
3
作者 涂承媛 曾衍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7-651,共5页
为了简单有效地获得理想的医学图像边缘,进行医学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子集组合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由于图像边缘的模糊性,在边缘检测过程中应用了模糊集运算方法:先将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划分成相应的几个不同的子区,并对与灰度方差... 为了简单有效地获得理想的医学图像边缘,进行医学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子集组合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由于图像边缘的模糊性,在边缘检测过程中应用了模糊集运算方法:先将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划分成相应的几个不同的子区,并对与灰度方差直方图子区相应的模糊子集进行运算,综合运算结果,最终得到图像的边缘.文中实例及对几种方法的比较表明,提出的Fuzzy算子所得到的图像边缘优于Sobel算子和Prewitt算子时所得到的图像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边缘检测 模糊子集组合 灰度直方图 灰度方差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生物组织热物性参数的热敏电阻探头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娜 南群 彭见曙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9,共3页
在介入式肝癌热疗过程中需要测量组织的热物性参数 ,因此介绍了一种用超小型热敏电阻珠构成的探头的结构特性。探头在测量时既作加热元件 ,又作感温元件 ,测量系统采用负反馈原理。为了给后期测量提供数据 ,对热敏电阻珠本身的温度 /阻... 在介入式肝癌热疗过程中需要测量组织的热物性参数 ,因此介绍了一种用超小型热敏电阻珠构成的探头的结构特性。探头在测量时既作加热元件 ,又作感温元件 ,测量系统采用负反馈原理。为了给后期测量提供数据 ,对热敏电阻珠本身的温度 /阻值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索 ,得出温度 -阻值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热物性参数 热敏电阻探头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有军 乔爱科 +1 位作者 主海文 高松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5-480,共6页
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颈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根据在体测量的实际尺寸来构造颈动脉分支的几何模型,以保持模型的解剖精确度;利用在体测量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流量波形以及主颈动脉的压力波形来确定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以保持数值计... 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颈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根据在体测量的实际尺寸来构造颈动脉分支的几何模型,以保持模型的解剖精确度;利用在体测量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流量波形以及主颈动脉的压力波形来确定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以保持数值计算的生理真实性。关注的重点是颈动脉窦内的局部血流形态、二次流和壁面剪应力。在心脏收缩的减速期和舒张期的某些时刻,颈动脉窦中部外侧壁面附近产生了流动分离,形成了一个低速回流区。该流动分离是瞬态的,导致了壁面剪应力的振荡,其振荡范围在-2~6dyn/cm2之间。同时,颈动脉窦中部横截面内的二次流存在于整个心动周期,最大的二次流速度为同时刻轴向速度平均值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 壁面剪应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水才 李浩敏 +1 位作者 白燕萍 杜芳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5-1039,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硬件由PC和生理监护仪组成,可以进行多种生理参数的检测,服务器是一台较高性能的计算机,提供数据管理、索引等服务。系统运行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 设计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硬件由PC和生理监护仪组成,可以进行多种生理参数的检测,服务器是一台较高性能的计算机,提供数据管理、索引等服务。系统运行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和P2P(点对点)混合模式,利用C/S模式实现生理数据的上传、检索和下载,利用P2P模式实现多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护和医患视频聊天。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2P模式能极大地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可实现多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参数 远程监护 因特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消融组织B超图像纹理特征参数温度相关性 被引量:7
7
作者 盛磊 周著黄 +1 位作者 吴水才 曾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75-1280,共6页
针对微波消融技术应用中的无创监测组织温度难题,通过B超原始射频信号重建B超图像,排除B超仪器的相关性,探讨了利用B超图像纹理特征实现热疗温度监测的可行性.通过水浴加热猪肝实验,采集不同温度下的猪肝B超射频信号,在此基础上重建B超... 针对微波消融技术应用中的无创监测组织温度难题,通过B超原始射频信号重建B超图像,排除B超仪器的相关性,探讨了利用B超图像纹理特征实现热疗温度监测的可行性.通过水浴加热猪肝实验,采集不同温度下的猪肝B超射频信号,在此基础上重建B超图像并分析图像纹理特征参数(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与温度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组织B超图像纹理参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在20~60℃范围内灰度直方图中的灰度均值,灰度共生矩阵中的熵以及灰度梯度共生矩阵中的混合熵、逆差距、相关等5个参数与组织温度间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利用这5个参数可实现肿瘤微波消融治疗中组织温度的无创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原始射频信号 B超图像 纹理特征 无创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及再灌注对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库克 曾衍钧 +2 位作者 廖东华 胡金麟 宋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探讨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指标 (DI)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情况下的变化。实验表明 :在缺血过程中 ,主要由于RBC的代偿作用 ,全血粘度减低 ,RBC变形性增强 ;在再灌注过程中 ,全血与血浆的粘度都升高 ,到再灌注... 利用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探讨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指标 (DI)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情况下的变化。实验表明 :在缺血过程中 ,主要由于RBC的代偿作用 ,全血粘度减低 ,RBC变形性增强 ;在再灌注过程中 ,全血与血浆的粘度都升高 ,到再灌注 1 2h发现有恢复正常的趋势 ;说明在缺血、缺氧情况下 ,三磷腺苷减少及一些化学因子的释放促使了这种改变 ,长时间的再灌注会起到修复作用。随着切变率的增加 ,同组实验组中DI的测量值均呈指数函数递增 ,对此建立该模型下的数学方程 :φ =a +b×e[-c(x-x0 ) ] ;同时对同一切变率不同实验组的RBC变形性也做了研究 ,发现DI变化不仅与缺氧及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而且与RBC自身的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变形性 血液粘度 切变率 再灌注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双侧格林手术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夕 刘有军 +3 位作者 白帆 任晓辰 丁金立 王枫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8-494,共7页
目的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左上腔静脉与肺动脉的连接位置改变对双向双侧格林(BBDG)手术的影响。方法首先,根据拥有左上腔静脉的单心室心脏缺陷综合征病人的医学图像重建出三维几何模型。其次,基于力反馈器创建其他数值模拟所需的模型,... 目的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左上腔静脉与肺动脉的连接位置改变对双向双侧格林(BBDG)手术的影响。方法首先,根据拥有左上腔静脉的单心室心脏缺陷综合征病人的医学图像重建出三维几何模型。其次,基于力反馈器创建其他数值模拟所需的模型,并利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最后,分析与评估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液在左、右上腔静脉与肺主动脉中进行再循环。左上腔静脉到右上腔静脉之间的距离由右上腔静脉直径的2倍逐渐变化到右上腔静脉直径的3.5倍,发现当距离为3倍直径时,能量损失最少,而距离为2倍时,能量损失最大。血液分流比(左肺动脉流量/右肺动脉流量)的计算结果范围为0.65~1.11。结论在BBDG手术的治疗中,左、右上腔静脉之间距离太近会导致不适宜的分流比以及消耗更多的能量。本研究结果对于评价伴随有左上腔静脉的单心室心脏缺陷综合征的治疗手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双侧格林手术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动脉内脉动流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乔爱科 伍时桂 刘有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给出了主动脉弓内的血液流动的理论模型、边界条件;根据生理脉动流条件,对主动脉弓内血液流动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计算结果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流体动力学机理.
关键词 动脉 生理脉动流 有限元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远程回放功能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水才 邹波 +1 位作者 白燕萍 韩秀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为便于医生对心脏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的回放与分析,设计了一套具有远程心电回放功能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常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的功能,而且可利用电话网实现心电信号的远程传输与接收回放.该系统由患者携带的心电记录器、... 为便于医生对心脏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的回放与分析,设计了一套具有远程心电回放功能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常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的功能,而且可利用电话网实现心电信号的远程传输与接收回放.该系统由患者携带的心电记录器、医院方使用的远程心电接收器和用于心电分析的微型计算机组成.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心电远程回放及分析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在常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心电信号的远程接收与回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电话远程传输 动态心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动脉壁非线性弹性力学性质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晓阳 伍时桂 乔爱科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血管壁非线性力学特性是探索心血管中的血液流动规律及脉搏波传播现象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血管力学研究中,直管动脉壁的本构方程已有相当深人的研究,唯独象主动脉弓那样的弯管动脉壁本构方程;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文中在已有... 血管壁非线性力学特性是探索心血管中的血液流动规律及脉搏波传播现象的一个重要前提.在血管力学研究中,直管动脉壁的本构方程已有相当深人的研究,唯独象主动脉弓那样的弯管动脉壁本构方程;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文中在已有的直管动脉壁本构方程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理论方法来分析弯曲动脉壁的非线性弹性力学性质,在弯曲动脉壁被模拟为均质、正交各向异性、不可压缩材料的前提下,作者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表达弯管动脉壁非线性弹性性质的三维e指数型本构方程文中还探讨了弯曲动脉壁内的残余应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动脉 非线性弹性 理论分析 血管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仿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规划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有军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95-400,407,共7页
基于血流动力学仿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规划是面向医学应用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高级发展阶段,它基于医学图像对个性化手术的血流动力学预期进行优化,可为临床心血管手术提供决策依据。综述了基于血流动力学仿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规划的... 基于血流动力学仿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规划是面向医学应用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高级发展阶段,它基于医学图像对个性化手术的血流动力学预期进行优化,可为临床心血管手术提供决策依据。综述了基于血流动力学仿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手术规划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超声回波特征无创监测微波热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盛磊 杨春兰 +2 位作者 白燕萍 曾毅 吴水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0-734,共5页
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区别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是癌微波热疗应用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本研究探讨微波热疗过程中组织回波时域的变化,以寻找合适的参数,无创监测热疗组织状态的变化。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系统,采用微波介入的加热... 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区别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是癌微波热疗应用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本研究探讨微波热疗过程中组织回波时域的变化,以寻找合适的参数,无创监测热疗组织状态的变化。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系统,采用微波介入的加热方式,采集超声回波信号,对变性区域做回波幅值时域积分、幅值平方时域积分(能量)和损伤数字减影积分,并分析它们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组织回波的不同方式积分值与加热过程中的组织变性具有相关性,微波热疗前后组织回波的幅值、能量、不均匀性均有增大的趋势。利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和反应不均匀度的参数进行监测,可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波热疗 超声组织定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型径向迷宫密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有军 杨晓翔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55-359,共5页
数值研究了锯齿型径向迷宫密封的密封性能 ,对密封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 ,展示了节流间隙中有效通流宽度及泄漏介质通流速度随齿插入长度变化的规律 ,得到了不同齿插入长度时的密封性能 ,发现密封性能并不是随着齿插入长度的增加... 数值研究了锯齿型径向迷宫密封的密封性能 ,对密封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 ,展示了节流间隙中有效通流宽度及泄漏介质通流速度随齿插入长度变化的规律 ,得到了不同齿插入长度时的密封性能 ,发现密封性能并不是随着齿插入长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而是存在一个最佳的齿插入长度。最佳齿插入长度时 ,尽管此时的节流间隙较宽 ,但由于间隙中流动的强烈偏转 ,使实际的有效通流面积减小 ,泄漏介质在节流间隙中因而可以获得较大的速度 ,所以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在较大间隙下实现良好的密封 ,对于迷宫密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密封 流场模拟 数值分析 有限元法 锯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型径向迷宫密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敏 杨晓翔 +1 位作者 刘有军 崔旭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6-78,110,共3页
利用TG有限元法和大涡模拟湍流模型 ,对轴对称锯齿型迷宫密封模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了齿啮合长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揭示了密封性能———质量泄漏率随τ的增加而增加 ,然后降低 ,最后再增加的规律 ,并确定了最佳相对齿啮... 利用TG有限元法和大涡模拟湍流模型 ,对轴对称锯齿型迷宫密封模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了齿啮合长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揭示了密封性能———质量泄漏率随τ的增加而增加 ,然后降低 ,最后再增加的规律 ,并确定了最佳相对齿啮合长度 (τ T =1 6左右 ) .指出了射流偏转在提高迷宫密封性能中的作用 ,合理利用射流偏转可降低对间隙的尺寸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型 径向迷宫密封 数值模拟 射流偏转 TG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天线组合扩大微波消融热场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南群 卢玉林 刘有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微波消融 双天线 线间距 热场 加热时间 肿瘤 组合天线 热凝固 扩大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肝肿瘤CT图像自动分割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艾海明 吴水才 +2 位作者 高宏建 赵磊 曾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2-576,共5页
提出了一种肝肿瘤CT图像自动分割的方法,运用图中最小生成树寻找图像的同质区域,使用按级合并和路径压缩2种试探法,使得分割时程近似线性时间O(nlogn).对52幅肝肿瘤CT图像进行分割,结果表明,该方法分割实际图像的平均最小距离为8.7540,... 提出了一种肝肿瘤CT图像自动分割的方法,运用图中最小生成树寻找图像的同质区域,使用按级合并和路径压缩2种试探法,使得分割时程近似线性时间O(nlogn).对52幅肝肿瘤CT图像进行分割,结果表明,该方法分割实际图像的平均最小距离为8.7540,面积交迭度为95.15%,分割精确度优于同类自动分割算法.应用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自动分割出肝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论 CT图像 图像自动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人体温度的双脉冲超声波传感系统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水才 夏雅琴 +1 位作者 贾丽芹 彭见曙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13,共4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的双脉冲超声波传感系统 ,重点叙述了双超声波探头的设计。通过系统实验获取了超声回波信号 ,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温度测量 双脉冲超声波探头 传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壁三维含残余应力因素的本构方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晓阳 曾衍钧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3,共6页
本文在从动脉壁零应力状态出发的应变分析方法[16] 基础上 ,对四条白兔的颈动脉进行了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析。动脉壁的应力分析采用了冯元桢的七参数模型 ,并假设动脉壁是由连续均质的、不可压缩的、具有三维正交各向异性的材料组成。动... 本文在从动脉壁零应力状态出发的应变分析方法[16] 基础上 ,对四条白兔的颈动脉进行了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析。动脉壁的应力分析采用了冯元桢的七参数模型 ,并假设动脉壁是由连续均质的、不可压缩的、具有三维正交各向异性的材料组成。动脉壁的力学实验是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19] 上进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多曲线数值拟合 ,得到了反映动脉壁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壁 残余应力 本构方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