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粘附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景 曾衍钧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76-582,共7页
介绍了细胞粘附的生物力学领域的进展和基本概念,对生物力学中这一新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力学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给予评论,而这些方法示明:细胞粘附的生物力学研究趋势是从细胞力学至分子力学,而在不久将来将进入微观力学... 介绍了细胞粘附的生物力学领域的进展和基本概念,对生物力学中这一新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力学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法给予评论,而这些方法示明:细胞粘附的生物力学研究趋势是从细胞力学至分子力学,而在不久将来将进入微观力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接触力 粘附能量密度 分子健 细胞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猪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之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坚 曾衍钧 +1 位作者 黄昆 李志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 :由于人角膜很难获取 ,因此在角膜研究中 ,猪角膜经常被用做人角膜的替代模型 ,因为人们认为 ,它与人角膜最为相似。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两者在生物力学上的异同之处。方法 :切成条状的人角膜和猪角膜在INSTRON万能实验机上做单... 目的 :由于人角膜很难获取 ,因此在角膜研究中 ,猪角膜经常被用做人角膜的替代模型 ,因为人们认为 ,它与人角膜最为相似。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两者在生物力学上的异同之处。方法 :切成条状的人角膜和猪角膜在INSTRON万能实验机上做单轴拉伸实验 ,测量它们的强度、应力 应变、应力松驰。结果 :人角膜和猪角膜的强度、应力 应变性质相差不大 ,但在同一伸长比下 ,猪角膜的应力松弛比人角膜大。结论 :仅考虑强度、应力 应变关系 ,猪角膜可作为人角膜的代用品进行研究 ,但若考虑应力松驰等生物力学特性 ,则人角膜与猪角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采用猪角膜作为人角膜力学研究的动物模型是不适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角膜 猪角膜 生物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角膜组织力学变形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艳芳 陈定方 +1 位作者 曾衍钧 张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9,共5页
针对激光角膜热成形术原理,提出了角膜模型的网格划分、加载及约束方案,分析了不同参数情况下角膜的变形量及其曲率半径的变化率.通过分析对比,可以得到不同参量在手术中对角膜曲率变化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各个参量在屈光矫正中的... 针对激光角膜热成形术原理,提出了角膜模型的网格划分、加载及约束方案,分析了不同参数情况下角膜的变形量及其曲率半径的变化率.通过分析对比,可以得到不同参量在手术中对角膜曲率变化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各个参量在屈光矫正中的作用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眼压的大小对角膜屈光力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很小;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光凝区直径的变化越大,角膜曲率的变化就越大,手术效果越明显;光凝区直径不能太小,小于4.5mm的情况下,角膜曲率变化很小,手术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角膜热成形术 角膜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评价红细胞聚集的新方法:分形维数
4
作者 康孟珍 曾衍钧 刘剑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本文根据分形理论 ,结合红细胞的随机运动及聚集体的不规则特征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定量评价红细胞聚集的方法。首先介绍提取分形维数的实验方法 ,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红细胞聚集的模拟实验 ,以证明分形维数与聚集能存在相关性。结果说... 本文根据分形理论 ,结合红细胞的随机运动及聚集体的不规则特征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定量评价红细胞聚集的方法。首先介绍提取分形维数的实验方法 ,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红细胞聚集的模拟实验 ,以证明分形维数与聚集能存在相关性。结果说明以分形维数作为评价指标是可行的。最后对这一新方法作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聚集性 分形维数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预测系统中数学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董喆 曾衍钧 +2 位作者 杨中华 李秀云 齐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文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预测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分析各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该模型基于 10个参数 ,分别为 :年龄、球镜、角膜屈光 1(垂直方向屈光 )、角膜屈光 2 (水平方向屈光 )、角膜周边厚度、角膜直径 1(... 本文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预测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分析各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该模型基于 10个参数 ,分别为 :年龄、球镜、角膜屈光 1(垂直方向屈光 )、角膜屈光 2 (水平方向屈光 )、角膜周边厚度、角膜直径 1(垂直方向直径 )、角膜直径 2 (水平方向直径 )、弹性眼差、视区、切口刀数 ,所要预测的值为角膜屈光改变值。应用友谊医院提供的眼科病人手术两年后复查的数据 ,提取参数齐全的数据 ,剔除可疑数据 ,得到 5 2 3组可用数据。用C语言编程对数据进行计算 ,分析各因素、各因素平方项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角膜屈光改变值的影响 ,分别在显著性水平为 0 .2 5、0 .1、0 .0 5、0 .0 1下进行显著性检验 ,得到两种不同结果。两个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手术值的误差小于 2D的百分比分别为 92 .6 5 %和 9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回归法 非线性数学模型 预测系统 放射状解膜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软脑膜微血管通透性的计算机分析
6
作者 陈虹 丁库克 +1 位作者 胡金麟 曾衍钧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410,共7页
本文应用微循环活体观察和荧光示踪技术 ,通过计算机数字图象分析对荧光素钠 (FiNa)在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 ,以互成角度的两根血管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正常大鼠软脑膜和缺血大鼠软脑膜微血管对荧光素钠的通透方程 ,得... 本文应用微循环活体观察和荧光示踪技术 ,通过计算机数字图象分析对荧光素钠 (FiNa)在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 ,以互成角度的两根血管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正常大鼠软脑膜和缺血大鼠软脑膜微血管对荧光素钠的通透方程 ,得到了不同缺血条件下的微血管通透速度方程及对通透速度评价的定量方法。通过对所得结果进一步分析 ,计算出两血管夹角与微血管通透性之间的关系 ,并代入不同缺血条件下大鼠软脑膜的通透曲线进行了验证。结果 :大鼠软脑膜微血管的通透方程成对数分布 ,通透速度成幂函数下降 ,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以缺血 +1h再灌注大鼠通透最为迅速 ,缺血 +12h再灌注大鼠通透速度略快于正常大鼠。对于互成角度的两根血管 ,荧光物质的扩散速度与两血管间夹角存在一定关系。结论 :本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软脑膜微血管通透的实际情况 ,为进一步建立复杂结构血管的通透方程 ,以及定量评价微血管物质交换参数 ,提供了数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象分析 微血管通透性 灰度 软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