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工业城市O_(3)污染成因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凯 侯晓松 程水源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3-3563,共11页
以典型工业城市邢台市为对象,基于2018~2022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O_(3)的污染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了气象因素与前体物对O_(3)污染的单独及联合影响.利用空气质量模型评估了O_(3)生成的敏感性,并采用EKMA曲线... 以典型工业城市邢台市为对象,基于2018~2022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O_(3)的污染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了气象因素与前体物对O_(3)污染的单独及联合影响.利用空气质量模型评估了O_(3)生成的敏感性,并采用EKMA曲线确定不同控制区的最佳减排比例.研究表明,邢台市月均浓度呈倒V型,在6月出现O_(3)浓度高峰期,1月和12月出现O_(3)浓度低值,变化幅度为37.16~199.28μg/m^(3),不同季节O_(3)小时浓度及变化幅度大小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驱动因素对地面O_(3)浓度影响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年度时间尺度上,气象因素对O_(3)污染的影响高于前体物.温度和太阳辐射是O_(3)浓度上升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而湿度和降水是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春夏季节,CO和NO_(2)为正向驱动,秋冬季则相反.邢台市中心城区及周边部分区县,以及清河县和临西县被确定为VOCs控制区,西北部和中东部区县则为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VOCs与NO_(x)的最佳减排分别为1.5:1和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市 O_(3)污染 地理探测器 WRF-CAMx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级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指数研究
2
作者 郝春旭 薛丽蓉 +3 位作者 吴黠 赵元浩 彭忱 韩聪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38,I0007,F0003,共10页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收集了2016—2022年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中国30个省份的基础数据,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省级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评估指标体系,...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收集了2016—2022年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中国30个省份的基础数据,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国省级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评估指标体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进行动态评估综合分析与区域异质性分析,提出促进技术研发投入科学化、分区域制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健全评估体系、推进评价信息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省级地区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大气降水离子特性、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肖茜 韩力慧 +5 位作者 齐超楠 田健 兰童 王海燕 郑爱华 郭敬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29-5343,共15页
基于采样数据和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数据,对2019年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典型代表城市的大气降水化学组分、酸度及其成因、湿沉降量和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评估了降水对环境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离子总浓度在季节上表现为旱季明... 基于采样数据和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数据,对2019年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典型代表城市的大气降水化学组分、酸度及其成因、湿沉降量和污染来源进行了研究,评估了降水对环境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离子总浓度在季节上表现为旱季明显大于雨季,空间分布特征为:北京(706.87μeq/L)>西安(369.26μeq/L)>重庆(265.17μeq/L)>厦门(244.54μeq/L)>珠海(134.31μeq/L)>五指山(81.88μeq/L).NH_(4)^(+)、Ca^(2+)、SO_(4)^(2-)和NO_(3)^(-)是内陆城市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成分,而Cl^(-)和Na^(+)在沿海城市中占比较大.华北城市降水主要呈中性,酸雨事件仅占全年降水事件的2.3%;西北城市降水呈弱碱性,没有出现酸雨事件;而西南城市酸雨问题严重,城区站点和乡郊站点酸雨频率分别为30.3%和80.3%,且季节变化明显;华东城市城区站点降水主要呈中性,偏远地区站点酸雨问题严重,全年酸雨率高达99%;华南城市夏季降水主要呈中性,其余季节均为酸性,全年酸雨事件占总降水的62.2%.中和能力分析表明酸雨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由降水中碱性成分不足导致的.受降雨量影响,各城市氮和硫湿沉降量在季节上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并且在雨季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氮和硫湿沉降量均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城市降水离子来源及贡献差异较显著,尤其是酸雨问题严重的城市,其以Ca^(2+)和Mg^(2+)为主的扬尘源贡献小于以SO_(4)^(2-)和NO_(3)^(-)为主的二次源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水溶性离子 酸度成因 湿沉降量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抽样调查的北京市干洗行业VOCs排放清单编制
4
作者 崔彤 杨妍妍 +4 位作者 沈秀娥 粟京平 何明 陈赛赛 魏巍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1,共8页
干洗行业是典型的城市生活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行业。抽样调查了北京市360家干洗店,研究编制全市干洗店VOCs排放清单,评估行业VOCs化学反应活性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干洗店使用四氯乙烯干洗机的占比为87%,使用石油干洗机的占... 干洗行业是典型的城市生活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行业。抽样调查了北京市360家干洗店,研究编制全市干洗店VOCs排放清单,评估行业VOCs化学反应活性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干洗店使用四氯乙烯干洗机的占比为87%,使用石油干洗机的占比为13%,其中70%的设备安装了废气处理装置。经测算,2019年北京市干洗店VOCs排放量为430.5 t,其中城六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排放量较大(朝阳区排放量为57.4 t);城市核心区排放强度为朝阳区的3倍,为远郊区的数十倍;排放时间集中在11月至次年4月,占全年总排放量的70%。相较其他典型行业,干洗行业的VOCs化学反应活性处于较低水平。鉴于石油干洗机贡献了该行业81.9%和99.4%的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行业治理可考虑使用四氯乙烯干洗机替代石油干洗机,并加强废气净化装置的安装和运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干洗 排放量 时空分布 化学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郓城县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明喆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117-119,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提高,智能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山东省郓城县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却面临水资源短缺、灌溉效率低、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及农田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提高,智能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山东省郓城县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却面临水资源短缺、灌溉效率低、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及农田排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田排水系统,从而推动郓城县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介绍了4种节水技术:智能水资源管理、精准灌溉、水土保持与恢复、农田综合排水系统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水资源管理技术 精准灌溉技术 农田水土保持与恢复 山东省郓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预测研究
6
作者 郭秀锐 张艺铃 +1 位作者 刘一蓉 刘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624,共13页
中国农业生产需求不断增长和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控制目标的矛盾日益凸显,有必要更全面地识别农业部门长链条多环节的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为探究京津冀地区(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BTH)农业生产排放情况及减排潜力... 中国农业生产需求不断增长和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控制目标的矛盾日益凸显,有必要更全面地识别农业部门长链条多环节的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为探究京津冀地区(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BTH)农业生产排放情况及减排潜力,核算了包括农业投入品、生产对象及废弃物的直接和间接排放,并基于政策选择适宜的减排措施,通过情景分析方法预测未来的排放趋势和措施采用下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4697万t CO_(2)当量,其中通过化肥使用排放和肠道排放的分别占总排放的30.2%、24.7%,唐山、石家庄、保定为最主要的排放城市。在基准情景下,2035年京津冀地区总排放量将增长19.06%,畜禽养殖将始终主导温室气体排放,农机能源利用排放占比18.6%,但在未来年将呈持续增长势头。与基准情景相比,综合情景下2035年减排量可以达到914万t,减排11.3%。不同控制措施都有一定的减排效果,最有效的3项减缓技术为堆肥添加抑制剂、饲料改进、有机肥配施氮肥减量。研究可为农业源温室气体控制策略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源 温室气体 排放特征 情景分析 减排潜力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纶织物的溶剂萃取剥色及其对醇解的影响
7
作者 朱琳 王展鹏 +4 位作者 吴宝宅 汪少朋 刘一鸣 代成娜 陈标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针对有色废旧涤纶织物乙二醇醇解回收过程中染料残留问题,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醇解前剥色处理,进一步考察剥色对涤纶织物醇解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涤纶织物的剥色率及质量损失情况,从多种类型溶剂(单一有机溶剂、混合有机溶剂、低共熔溶... 针对有色废旧涤纶织物乙二醇醇解回收过程中染料残留问题,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醇解前剥色处理,进一步考察剥色对涤纶织物醇解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涤纶织物的剥色率及质量损失情况,从多种类型溶剂(单一有机溶剂、混合有机溶剂、低共熔溶剂)中筛选出性能优异的乙酸和氯苯2种溶剂,系统探究了剥色温度、固液比和剥色时间等条件对织物剥色效果的影响,发现当剥色温度为130℃,固液比为1∶30,剥色时间为20 min时,乙酸和氯苯对9种市售涤纶织物都有较好的剥色效果,最佳剥色率分别为82.9%和88.4%。剥色前后对废旧涤纶织物进行乙二醇醇解实验,结果表明,乙酸和氯苯的使用能够普遍提高醇解产物的回收率,最高可使回收率分别增加11.44%和12.48%,且回收产物的纯度均高于90%,有助于废旧涤纶织物的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涤纶织物 溶剂萃取 剥色 乙酸 氯苯 醇解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特征
8
作者 王昱 信雅玲 +5 位作者 李浩霖 苗天 袁兴鹏 李能安 雒天峰 王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1-791,共11页
为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3年8月对讨赖河与石羊河2条典型干旱内陆河的大型底栖动物、水体理化指标以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此次采样共采集到52种大型底栖动物... 为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23年8月对讨赖河与石羊河2条典型干旱内陆河的大型底栖动物、水体理化指标以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此次采样共采集到5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3门6纲14目32科44属,节肢动物(75.3%)在全流域占优势地位。讨赖河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3 m^(-2)和1.8599 g·m^(-2),石羊河为32 m^(-2)和2.7211 g·m^(-2)。2条河大型底栖动物密度表现为下游农区段(251 m^(-2))>中游城区段(170 m^(-2))>上游山区段(76 m^(-2)),生物量表现为中游城区段(19.5444 g·m^(-2))>下游农区段(16.6575 g·m^(-2))>上游山区段(5.0278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布特征均为中下游大于上游;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2条河流内变化较为平稳。由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得出,讨赖河与石羊河各采样点之间共有物种较少,群落结构相似程度较低,表现出2条河流因河段异质性、河床组成、水生植被及底质组成等河流生境的不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草丰富度、底质、海拔(ALT)、植被覆盖度、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电导率(EC)、溶解氧(DO)浓度、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及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内陆河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生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2013—2022年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时空变化及健康效益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田沛霞 郭秀锐 +2 位作者 樊守彬 赵芸程 龙腾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掌握京津冀地区政策实施期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人群健康影响,基于大气环境监测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了2013—2022年监测站点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并评估了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201... 为掌握京津冀地区政策实施期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人群健康影响,基于大气环境监测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了2013—2022年监测站点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并评估了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2013—2022年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O_(3)-8 h)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复合污染天数明显下降;归因于PM_(2.5)的早逝人数和经济损失呈下降趋势,2013—2022年避免了45477人的过早死亡和188.46亿元的经济损失;归因于O_(3)的早逝人数及经济损失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部和南部较严重。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的治理卓有成效,但O_(3)污染问题凸显,建议强化O_(3)污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臭氧 京津冀 时空变化 健康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典型石化园区VOCs排放特征及影响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香蕊 魏巍 +3 位作者 李国昊 白画画 刘晓宇 吕喆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3-2433,共11页
以京津冀地区某石化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园区内5个代表性点位进行采样并分析,识别了该区域内8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评估其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5个点位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浓度为546.0~4472.2μg/m^(3),烷烃... 以京津冀地区某石化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园区内5个代表性点位进行采样并分析,识别了该区域内8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评估其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5个点位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浓度为546.0~4472.2μg/m^(3),烷烃和烯烃是主要组成部分,芳香烃和卤代烃次之.对比各点位VOCs组分的日变化发现谷峰出现的时间有所差异,且各点位的特征物种不同.合成橡胶区OFP最高(13239.8μg/m^(3)),烯烃对O_(3)生成的贡献最高(62.8%~90.5%),其次是烷烃(3.8%~34.8%)和芳香烃(2.2%~22.1%).除此之外,仅合成橡胶区发生恶臭污染,1,3-丁二烯(0.68)、正己烷(0.30)是产生恶臭的主要VOCs物种.通过使用US EPA方法评估各点位健康风险,发现合成橡胶区域非致癌风险及炼油区致癌风险高于其他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石化园区 臭氧生成潜势 恶臭污染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改性对Cu/Zr-PILC催化剂NH_(3)-SCR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刘文逸 王新鹏 +4 位作者 曲超 孟繁伟 杨帆 张鑫 叶青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7-1448,共12页
本文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yNb-3Cu/Zr-PILC(y=1%、1.5%、3%)催化剂,并对其NH_(3)-SCR活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Nb的改性有效提高了3Cu/Zr-PILC的脱硝效率,拓宽了活性窗口.其中活性最佳的1.5Nb-3Cu/Zr-PILC样品在300—400℃宽温度范围... 本文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yNb-3Cu/Zr-PILC(y=1%、1.5%、3%)催化剂,并对其NH_(3)-SCR活性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Nb的改性有效提高了3Cu/Zr-PILC的脱硝效率,拓宽了活性窗口.其中活性最佳的1.5Nb-3Cu/Zr-PILC样品在300—400℃宽温度范围内的NO转化率超过90%,在350℃时达到峰值95.04%,并表现出了优异的SO_(2)耐受性.利用XRD、BET、H2-TPR、NH_(3)-TPD、XPS和In-situ DRIFTS技术对各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根据TPR和TPD结果可知,1.5Nb-3Cu/Zr-PILC催化剂具有最突出的氧化还原特性和表面酸性强度,有利于催化反应进行.XPS结果表明,1.5Nb-3Cu/Zr-PILC催化剂中Cu和Nb物种之间存在最强的相互作用,提高了Cu^(2+)/Cu+的原子比,并产生了更多的化学吸附氧.此外,In-situ DRIFTS结果表明,在3Cu/Zr-PILC上添加Nb物种有利于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更多的NH_(3)和NO_(x)中间体,这同样有助于NH_(3)-SCR过程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 改性 CU 负载 Zr-PILC NH_(3)-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发光机制与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
12
作者 刘翼泽 李鹏飞 孙再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4,共14页
碳点(CDs)作为一类新型零维碳基纳米材料,因其可调发光性、低毒性和多功能性,在生物成像、光电器件及环境传感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由于制备方法不同、原料来源多样以及组成结构复杂,碳点的发光机制一直是研究重点.不明确的发光机... 碳点(CDs)作为一类新型零维碳基纳米材料,因其可调发光性、低毒性和多功能性,在生物成像、光电器件及环境传感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由于制备方法不同、原料来源多样以及组成结构复杂,碳点的发光机制一直是研究重点.不明确的发光机制制约了高荧光性能碳点的设计与应用.本文系统梳理了碳点的结构与发光机制之间的构效关系,重点解析了量子限域效应、有效共轭长度、表面-边缘态、分子态及交联增强发射效应等5种核心机制的作用,以期为高荧光性能碳点的可控合成与功能化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发光机制 碳基纳米材料 结构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不同天气型下PM_(2.5)和O_(3)复合污染防治策略
13
作者 付兴宇 程水源 王传达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82-3592,共11页
针对PM_(2.5)和O_(3)典型复合污染城市保定,利用PCT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对秋冬季和春夏季京津冀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及10m风场进行天气分型,并通过后向轨迹(PSCF、CWT)及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对污染天气型下的PM_(2.5)与O_(3)进行来... 针对PM_(2.5)和O_(3)典型复合污染城市保定,利用PCT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对秋冬季和春夏季京津冀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及10m风场进行天气分型,并通过后向轨迹(PSCF、CWT)及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对污染天气型下的PM_(2.5)与O_(3)进行来源解析,研究其贡献比例和传输路径,探究保定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及不同天气型下复合污染防治策略.结果显示,保定市2019~2022年PM_(2.5)年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6.9%,O_(3)呈波动趋势,下降幅度仅为2.2%;月平均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秋冬季京津冀地区以高压场型为主,其中T5(东部高压后部,11.6%)、T6(鞍型场,11.6%)和T9(均压场,5.2%)是容易导致保定市PM_(2.5)污染的污染天气型;春夏季以低压场为主,易导致保定市O_(3)污染的天气类型为S3(均压场,12.9%)和S7(西北部低压后部,16.8%);在PM_(2.5)污染天气型下,保定市的PM_(2.5)来源贡献均以本地排放为主.T5(东部高压后部)中保定市的PM_(2.5)其他贡献区域主要以邯郸、石家庄等西南路径为主;T6(鞍型场)中其他贡献区域主要以山西省和石家庄等西南路径为主;T9(均压场)中其他贡献区域主要以山西省及内蒙古地区等西北路径为主.在O_(3)污染天气型下,保定市的O_(3)本地贡献最高.在S3(均压场)下,其他地区贡献以保定周边城市传输影响为主;而S7(西北部低压后部)中其他地区贡献主要以河南省、邯郸、山西省、石家庄等西南路径输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O_(3) 天气分型 来源解析 潜在源贡献分析法 浓度权重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相关企业下游河流中锂赋存特征分析
14
作者 王富加 陈靖 +1 位作者 肖欣欣 王晓伟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0,共6页
以河北省某锂业园区下游河流至入海口的环境介质(河水和沉积物(底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中锂的赋存特征,评估了其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研究采用的锂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锂回收率在75.5%~98.0%,相对标准偏差... 以河北省某锂业园区下游河流至入海口的环境介质(河水和沉积物(底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中锂的赋存特征,评估了其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研究采用的锂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锂回收率在75.5%~98.0%,相对标准偏差(n=3)小于5%。研究区域内河流水质指标正常,锂可能以锂离子、碳酸锂沉淀以及有机络合物的形式存在。河水和底泥中的锂含量沿河流流向整体呈上升趋势,河流径流仅能稀释锂含量,但无法消除锂污染,这可能造成环境风险。河水与底泥中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底泥对锂污染响应缓慢,因此在指示短期排放和长期排放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相关企业 锂污染 赋存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活性有机碳(ROC)排放研究
15
作者 贾海洋 高美平 +2 位作者 聂磊 刘文文 魏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8-556,共19页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对象,选取8家典型企业,采集109个涂料、胶粘剂等原辅料样品,检测其活性有机碳(ROC),建立汽车制造行业ROC源成分谱.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二次产物的参数化产率法,量化样品中ROC对臭氧(O_(3))和SOA的生成贡献.结果表...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对象,选取8家典型企业,采集109个涂料、胶粘剂等原辅料样品,检测其活性有机碳(ROC),建立汽车制造行业ROC源成分谱.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二次产物的参数化产率法,量化样品中ROC对臭氧(O_(3))和SOA的生成贡献.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原辅料中VOCs含量差异较大,水性和溶剂型汽车涂料平均ρ(VOCs)为289.92和490.32g/L;水性、本体型及溶剂型胶粘剂平均ρ(VOCs)为27.00,27.50和196.67g/L;水性和溶剂型清洗剂平均ρ(VOCs)为116.60和831.20g/L.②水性涂料的主要组分为醇醚及醚酯类、酯类和醇类,溶剂型涂料的主要组分为芳香烃、酯类和醇类,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的主要组分均为烷烃.③水性涂料中,各种类型有机物质量占比依次为SVOCs(36.03%)、IVOCs(37.77%)和VOCs(26.21%);溶剂型涂料中,主要为VOCs(95.41%),仅含少量IVOCs(4.59%),未检出SVOCs;本体型胶粘剂中仅检测出VOCs;溶剂型胶粘剂中,主要为VOCs(97.36%),含少量IVOCs(2.64%),未检出SVOCs.④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中ROC的OFP值分别为93.67,2679.27,25.82和41.82g O_(3)/(L原辅料),首要贡献物种分别为二乙二醇丁醚(42.03%)、1,2,3-三甲苯(28.29%)、2,2,4,6,6-五甲基庚烷(52.20%)和2,2,4,6,6-五甲基庚烷(78.63%).⑤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中ROC的SOA值分别为18.49,16.70,4.82和4.28g SOA/(L原辅料),水性涂料中IVOCs和S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率最高;溶剂型涂料及胶粘剂中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率最高.⑥本研究加入IVOCs和S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的评估后,发现单位体积水性涂料所生成的SOA值高于溶剂型涂料和胶粘剂,应在污染防治政策制定中重视水性涂料中SVOCs和IVOCs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制造行业 活性有机碳(ROC)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 成分谱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光化学污染在不同气象条件聚类下的特征与机制
16
作者 刘莹莹 陈赛赛 +4 位作者 栾和润 林洲月 尼霞次仁 袁跃甫 魏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13-2422,共10页
围绕北京市夏季局地光化学污染特征与机制开展研究.首先,基于该市历年夏季气象观测数据,利用K-means方法得到了典型的气象聚类M1~M4,发现其对光化学污染形成影响的重要差异.在该市2021年排放条件下,利用箱式反应模型,开展了各气象聚类... 围绕北京市夏季局地光化学污染特征与机制开展研究.首先,基于该市历年夏季气象观测数据,利用K-means方法得到了典型的气象聚类M1~M4,发现其对光化学污染形成影响的重要差异.在该市2021年排放条件下,利用箱式反应模型,开展了各气象聚类的局地光化学污染过程模拟.模拟显示:各气象聚类下O_(3)产率昼间均值为7.91×10^(-9)(M1),7.58×10^(-9)(M2),7.18×10^(-9)(M3),3.55×10^(-9)(M4)·h^(-1),O_(3)生消途径十分相似,均处于VOCs敏感区,但对VOCs的敏感度呈递减趋势.而HCHO与CH_(3)CHO的模拟浓度、产率、生消途径、及对VOCs线性响应均未呈现显著的气象聚类差异,显示了很好的VOCs示踪性.最后,计算了各聚类下65个VOCs组分的O_(3)增量反应IR,发现低活性组分与高活性组分的IR差异在M1条件显著变小,暗示了O_(3)污染日加强低活性组分控制对O_(3)浓度改善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甲醛(HCHO) 乙醛(CH_(3)CHO) 气象条件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高效吸收废气中的1,2-二氯乙烷
17
作者 代成娜 王沭颖 +1 位作者 慕明利 鲜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12,共15页
为解决传统吸收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溶剂挥发性损失大问题,提出离子液体高效吸收废气中1,2-二氯乙烷(DCE)技术,在预测型分子热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分子尺度到过程尺度系统研究了其应用前景。首先采用COSMO-RS模型进行离子液体结构(阳... 为解决传统吸收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溶剂挥发性损失大问题,提出离子液体高效吸收废气中1,2-二氯乙烷(DCE)技术,在预测型分子热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分子尺度到过程尺度系统研究了其应用前景。首先采用COSMO-RS模型进行离子液体结构(阳离子骨架结构、羧酸盐阴离子链长及氟化)对分离性能(1,2-二氯乙烷与氮气的选择性及溶解度)的影响分析,并筛选出适宜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通过实验方法测定不同离子液体中DCE的饱和吸收容量,验证COSMO-RS模型的适用性;并进一步考察吸收温度和DCE初始含量对[BMIM][Ac]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常压、进气DCE为饱和含量时[BMIM][Ac]对DCE的饱和吸收容量达到2177 mg/g。在分子尺度,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和波函数分析,探讨了离子液体吸收1,2-二氯乙烷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吸收过程阴离子起主导作用,表现为强氢键作用和范德华(vdW)色散作用,阳离子与DCE间主要以C—H…Cl相互作用和vdW色散作用结合。最后在过程尺度,对离子液体吸收DCE的工艺进行了概念设计和流程优化,在给定条件下,离子液体对1,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达到99.88%。通过与传统有机溶剂进行对比,发现离子液体具有更低的产品损失、溶剂损失和能耗。表明采用离子液体吸收1,2-二氯乙烷是一种不错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 2-二氯乙烷 COSMO-RS模型 吸收 量子化学计算 流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尾气中N_(2)O与其他气体污染物的减污降碳协同净化技术进展及展望
18
作者 屈建海 陈亚春 +2 位作者 王碧蓉 徐瑞年 陈标华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在“双碳”背景下,以硝酸、己二酸为代表的化工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温室气体N_(2)O及随之一起排放的NH_(3)、NOx、VOCs等气体污染物的减污降碳协同净化技术备受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化工尾气中上述单一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以及N_(2)O与其... 在“双碳”背景下,以硝酸、己二酸为代表的化工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温室气体N_(2)O及随之一起排放的NH_(3)、NOx、VOCs等气体污染物的减污降碳协同净化技术备受关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化工尾气中上述单一气体污染物净化技术以及N_(2)O与其他气体污染物协同净化技术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工业化应用实绩,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应致力于提高该技术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和抗毒性,构建分子筛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不断推进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 协同净化 催化分解 化工尾气 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CeO_(2)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兰 陈标华 王宁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6,共7页
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水会加速催化剂中CuZn物种的聚集和烧结,导致催化剂严重失活。而CeO_(2)亲水性较弱,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可以增强CuZn物种的分散。因此,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CeO_(2)载体晶面可调控... 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水会加速催化剂中CuZn物种的聚集和烧结,导致催化剂严重失活。而CeO_(2)亲水性较弱,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可以增强CuZn物种的分散。因此,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CeO_(2)载体晶面可调控的CuZn基催化剂,并在其中引入了适当浓度的氧空位。采用TEM、XRD和H_(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合成的CeO_(2)载体及CuZn/CeO_(2)-y催化剂(y为rod、cube或otca)的形貌、结构和还原性能等物理化学性质,并考察了CuZn/CeO_(2)-y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暴露(110)晶面的纳米棒结构的CeO_(2)载体(CeO_(2)-rod)更有利于CuZn基物种的分散,并且CeO_(2)-rod与Cu物种形成了Cu—O—Ce界面,增强了催化剂同时吸附和活化CO_(2)和H_(2)的性能。因此,CuZn/CeO_(2)-rod表现出较高的CO_(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在260℃、3MPa的条件下,甲醇时空收率为433.4g/(kg·h),甲醇选择性高达68.5%。同时,利用原位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CO_(2)加氢制甲醇的反应路径和重要中间物种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在CuZn/CeO_(2)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主要遵循甲酸盐路径,载体的晶面效应没有改变反应路径,但是提高了重要中间物种达到平衡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CeO_(2)催化剂 CO_(2)加氢 甲醇选择性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排放分析平台LEAP: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沛泽 陈莎 +4 位作者 刘影影 李晓桐 杜展霞 崔淑芬 姜克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623,共13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如何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转型技术和路径是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自下而上方式构建的低排放分析平台(Low Emissions Analysis Platform,LEAP)以其高灵活性和丰富的技术细节,以及能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如何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转型技术和路径是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自下而上方式构建的低排放分析平台(Low Emissions Analysis Platform,LEAP)以其高灵活性和丰富的技术细节,以及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情景分析模拟等功能在能源转型路径评估和支持协同减污降碳目标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文中系统性解析LEAP的结构与功能,对比分析了2017年以来LEAP在评估不同领域转型路径和减排政策的能源消耗水平、减排成本及其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应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LEAP应增强在水资源、土地利用及健康效应等关键问题上的功能拓展,应对城市层面、新经济支柱领域转型及碳减排等方面的挑战,促进各地区在减污降碳协同与经济发展间找到最佳平衡,从而推动制定和实施更有效的气候政策和行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气候变化 能源转型 低排放分析平台(LEAP) 减污降碳协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