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砜基膜成膜条件与富氧膜性能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阳 王湛 +3 位作者 纪树兰 姚士仲 秦振平 彭跃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3-658,共6页
以聚砜为基膜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制备了平板超滤膜,然后在其表面涂敷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后制得聚砜-硅橡胶复合型富氧膜,并研究了复合富氧膜性能与基膜成膜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聚砜含量为20.15%,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为70.... 以聚砜为基膜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制备了平板超滤膜,然后在其表面涂敷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后制得聚砜-硅橡胶复合型富氧膜,并研究了复合富氧膜性能与基膜成膜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聚砜含量为20.15%,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为70.37%,聚乙二醇-600含量为9.48%时,制得的复合富氧膜的富氧浓度可达28.8%,渗透系数为7.02×10-4m3/(m2.S.MPa)。此外,还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富氧膜的基膜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成膜条件 硅橡胶 复合膜 富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iO_2-Mn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伶潇 赵惠慧 +1 位作者 张丽娟 付予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2-299,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Ag-TiO_2共修饰的二氧化锰锂电池阴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EDS)、循环伏安测试(CV)、恒流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E...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Ag-TiO_2共修饰的二氧化锰锂电池阴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EDS)、循环伏安测试(CV)、恒流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EIS)等分别检测了所制备样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相应的电化学性能特征.结果表明,空白二氧化锰与修饰后二氧化锰均为β晶型,相比于未修饰样品,Ag-TiO_2-MnO_2样品的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变.修饰后样品大倍率的放电比容量显著提升,1C下的容量由75 mAh·g^(-1)增加到115 mAh·g^(-1),Ag-TiO_2-MnO_2样品Mn-O键能的增强对于抑制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也有一定作用,可以使二氧化锰材料保持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阴极材料 Ag-TiO2 修饰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硅橡胶富氧膜的制备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阳 王湛 +4 位作者 纪树兰 姚士仲 彭跃莲 秦振平 张涵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6,共5页
研究了聚砜超滤底膜的种类,聚砜底膜上涂敷的硅橡胶的种类、浓度、涂敷次数、涂敷速度以及过程操作压力等对聚砜-硅橡胶复合膜富氧性能(富氧浓度和透气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较佳的硅橡胶类型和超滤底膜,最后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 研究了聚砜超滤底膜的种类,聚砜底膜上涂敷的硅橡胶的种类、浓度、涂敷次数、涂敷速度以及过程操作压力等对聚砜-硅橡胶复合膜富氧性能(富氧浓度和透气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较佳的硅橡胶类型和超滤底膜,最后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制得了富氧浓度为29.9%,富氧透气量为17.28 L/(m2.min)的能满足工业应用需要的聚砜-硅橡胶复合膜.此外,还对聚砜超滤底膜的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聚砜超滤膜 富氧 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美 王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3,共7页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从其组成、性质、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和膜污染的规律性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EPS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EPS 提取方法 测定方法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线性回归优化聚偏氟乙烯/乙酸纤维素共混微滤膜成膜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翀 王湛 +1 位作者 姚金苗 刘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840-1846,共7页
首先分别以纯水通量、平均泡点压力减最大泡点压力、纯水通量加最大泡点压力减平均泡点压力作为考察PVDF/CA共混微滤膜的性能指标,设计了9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表L32(49)并进行实验,其次采用标准化系数矩阵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 首先分别以纯水通量、平均泡点压力减最大泡点压力、纯水通量加最大泡点压力减平均泡点压力作为考察PVDF/CA共混微滤膜的性能指标,设计了9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表L32(49)并进行实验,其次采用标准化系数矩阵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以纯水通量为目标函数时,共混比、固含量、添加剂含量、凝胶浴温度是影响因子;当以平均泡点压力减最大泡点压力为目标函数时,固含量是影响因子;当以纯水通量加最大泡点压力减平均泡点压力为目标函数时,固含量是影响因子。结合环境扫描电镜照片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后确定,当共混比、固含量、添加剂含量和凝胶浴温度分别为4∶1、12%、2%~3%和30~35℃时,即可制得性能较好的PVDF/CA微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乙酸纤维素共混微滤膜 正交实验表 多元线性回归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CA共混微滤膜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翀 王湛 +1 位作者 张阳 姚金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5,40,共6页
通过PVDF与CA共混来提高PVDF膜的亲水性,以纯水通量、膜的最大泡点压力、平均泡点压力等性能为指标,设计了九因素(共混比、固含量、溶剂种类、溶剂比、添加剂种类及含量、蒸发时间、凝胶浴温度、凝胶时间)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表研究膜... 通过PVDF与CA共混来提高PVDF膜的亲水性,以纯水通量、膜的最大泡点压力、平均泡点压力等性能为指标,设计了九因素(共混比、固含量、溶剂种类、溶剂比、添加剂种类及含量、蒸发时间、凝胶浴温度、凝胶时间)四水平的正交试验表研究膜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PVDF/CA共混微滤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含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共混比、溶剂种类、添加剂含量、凝胶浴温度、凝胶时间、蒸发时间、添加剂种类和溶剂比.较佳的成膜条件为:PVDF/CA共混比4:1,固含量12%~14%,添加剂N-甲基-2-吡咯烷酮质量分数2%~3%,二甲基甲酰胺/正丁醇混合溶剂比7:1,蒸发时间30s,在20~30℃的自来水中凝胶50~70min,在此较优条件下可制备孔径为0.55~0.65μm,0.06MPa下的纯水通量27℃时为205.37~292.53mL/(cm^2·h)的PVDF/CA共混微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CA 共混 微滤膜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