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氧化改性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宇 刘中良 +3 位作者 侯俊先 杨斯琦 李艳霞 邱文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1177,共7页
浓HNO3和酸性K2Cr2O7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分别利用浓HNO3和酸性K2Cr2O7对阳极碳布进行氧化改性处理。通过红外光谱测试显示,碳布表面附着了羟基(—OH)和羧基(—COOH)。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碳布经过氧化改性后表面明显变粗糙。同时,循环伏... 浓HNO3和酸性K2Cr2O7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分别利用浓HNO3和酸性K2Cr2O7对阳极碳布进行氧化改性处理。通过红外光谱测试显示,碳布表面附着了羟基(—OH)和羧基(—COOH)。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碳布经过氧化改性后表面明显变粗糙。同时,循环伏安曲线(CV)和交流阻抗曲线(EIS)测试表明,经过改性后的碳布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分别以经过浓HNO3和酸性K2Cr2O7改性处理后的碳布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阳极,获得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291.11 m W·m-2和438.08 m W·m-2,比未经过改性处理的碳布阳极的功率密度分别提升了21%和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阳极 氧化 硝酸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卟啉类仿生催化剂的合成、构效关系及在催化氧化碳氢化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佘远斌 王兰芝 +2 位作者 宋旭锋 张燕慧 陈一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1-408,共8页
综述了金属卟啉类仿生催化剂的理论基础、合成、构效关系及其在仿生催化氧化烃类绿色合成有机中间体和产品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报道了该课题组和郭灿城课题组近年来在金属卟啉类仿生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构效关系及其在催化空(... 综述了金属卟啉类仿生催化剂的理论基础、合成、构效关系及其在仿生催化氧化烃类绿色合成有机中间体和产品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报道了该课题组和郭灿城课题组近年来在金属卟啉类仿生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构效关系及其在催化空(氧)气选择氧化各种芳烃侧链、环烷烃绿色合成芳醛、芳酸、环己酮、己二酸等重要有机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由湖南大学郭灿城教授与中石化联合开发的完全拥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仿生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80~140℃,0.5~0.8MPa下反应2h)制取环己醇及环己酮的新技术,已于2003年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其中,环己烷的转化率可达8%~10%,环己醇及环己酮的选择性可达90%。最后,对仿生催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仿生催化 烃类氧化 绿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基膜成膜条件与富氧膜性能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阳 王湛 +3 位作者 纪树兰 姚士仲 秦振平 彭跃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3-658,共6页
以聚砜为基膜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制备了平板超滤膜,然后在其表面涂敷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后制得聚砜-硅橡胶复合型富氧膜,并研究了复合富氧膜性能与基膜成膜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聚砜含量为20.15%,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为70.... 以聚砜为基膜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制备了平板超滤膜,然后在其表面涂敷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后制得聚砜-硅橡胶复合型富氧膜,并研究了复合富氧膜性能与基膜成膜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聚砜含量为20.15%,N-甲基吡咯烷酮含量为70.37%,聚乙二醇-600含量为9.48%时,制得的复合富氧膜的富氧浓度可达28.8%,渗透系数为7.02×10-4m3/(m2.S.MPa)。此外,还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富氧膜的基膜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成膜条件 硅橡胶 复合膜 富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卟啉催化剂前线轨道能量与其催化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兰芝 佘远斌 +2 位作者 钟儒刚 张燕慧 纪红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39-1345,共7页
采用量化计算和分子模拟方法,设计、合成了9种不同结构的氯化金属卟啉铁催化剂,并对其前线轨道能量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其催化氧气液相氧化对硝基甲苯制取对硝基苯甲酸反应的活性数据相结合,研究了不同结构的五配位金属卟啉铁催化... 采用量化计算和分子模拟方法,设计、合成了9种不同结构的氯化金属卟啉铁催化剂,并对其前线轨道能量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其催化氧气液相氧化对硝基甲苯制取对硝基苯甲酸反应的活性数据相结合,研究了不同结构的五配位金属卟啉铁催化剂的微观结构(EHOMO和ΔEL-H)与催化活性(产物收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式.经统计检验量检验,发现五配位金属铁卟啉的EHOMO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大于ΔEL-H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根据拟合的定量关系,对环外取代基为甲基的2种五配位金属铁卟啉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预测,并经实验验证,证明所预测的活性与实测的活性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催化剂 量化计算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TiO_2介孔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桑丽霞 马重芳 +3 位作者 孙继红 戴洪兴 王峰 李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08-1611,共4页
基于溶胶-凝胶过程,以非表面活性剂有机小分子三乙醇胺为模板剂,合成了TiO2及Fe3+/V5+-TiO2介孔材料.利用XRD,TEM,BET,UV-Vis DRS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吸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萃取法脱除模板剂... 基于溶胶-凝胶过程,以非表面活性剂有机小分子三乙醇胺为模板剂,合成了TiO2及Fe3+/V5+-TiO2介孔材料.利用XRD,TEM,BET,UV-Vis DRS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吸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萃取法脱除模板剂可形成具有蠕虫状孔道结构的TiO2介孔材料,而利用焙烧法在450℃脱除模板剂时可引起孔道的塌陷.掺杂Fe3+或V5+可稳定材料的介孔结构,适宜的掺杂摩尔分数为0.5%.于450℃下焙烧后,掺杂Fe3+/V5+的TiO2的平均孔径分别为10.5和9.6nm,比表面积分别达到103.59和90.80m2/g.相对于P25光催化剂,掺杂Fe3+或V5+的TiO2吸光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说明掺杂离子在此合成过程中可有效地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而引起其微观电子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介孔材料 三乙醇胺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滤过程中临界通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金苗 王湛 +2 位作者 梁艳莉 崔彦杰 储金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2,共4页
介绍了超滤、微滤膜过滤过程中临界通量的定义及其形成机理;总结了对临界通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影响临界通量的因素;对临界通量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超滤 微滤 膜过滤 浓差极化 临界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膜扩散法制备纳米银粒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振阳 关晓 +2 位作者 何洪 戴洪兴 訾学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56-1758,共3页
Ag nanoparitcles were prepared via Ultrasound-assisted Membrane Reaction(UAMR)method.The key issue of the method is to control precisely the injection speed of the reactants by pulseless pump to make the nanoparticles... Ag nanoparitcles were prepared via Ultrasound-assisted Membrane Reaction(UAMR)method.The key issue of the method is to control precisely the injection speed of the reactants by pulseless pump to make the nanoparticles of Ag with small size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and UV-Vis spectrum.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of Ag nanoparticles prepared via UAMR method was smaller than that via Ultrasound-assisted Dropping Reaction(UADR)method.The size of 80% Ag nanoparticles prepared via UAMR was ranged from 3 nm to 5 nm with the mean particle size 4.7 nm and considerable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The Ag hydrosol fabricated via UAMR method was very stable at room temperature,even within three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超声膜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基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健 谢林华 +1 位作者 豆义波 李建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30-2838,共9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多样的组成与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等优势,使其逐渐成为高性能电化学储能与转换电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MOFs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阐述了MOFs自身及其复合材料和衍生物(多孔碳...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多样的组成与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等优势,使其逐渐成为高性能电化学储能与转换电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MOFs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阐述了MOFs自身及其复合材料和衍生物(多孔碳、金属硫化物及氧化物)在超级电容器材料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MOFs基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特征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展现出特殊的性质和新颖的功能,提出了MOFs构筑的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储存与转换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对MOFs基超级电容器自身结构稳定性差、导电率偏低及其实际应用受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电化学 超级电容器 复合材料 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对PVDF超滤膜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跃莲 陈娜 +3 位作者 沈婷 纪树兰 王湛 张国俊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0,25,共5页
研究了α-Al2O3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在0%~5%之间时,对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力学等性能带来的影响,及孔隙率和润湿角的变化,得出了α-Al2O3的最佳加入量,并利用FT-IR,SEM对α-Al2O3/PVDF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α-Al2O3纳米颗粒 聚偏氟乙烯 有机-无机杂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nO_2包覆硅藻土多孔导电材料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玉成 颜晶 +2 位作者 孟琪 李扬 戴洪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1-1036,共6页
以硅藻土为基核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b-SnO2包覆前驱体,通过焙烧制备了多孔结构导电复合材料.Sb-SnO2包覆率影响产物导电性、焙烧温度影响Sb-SnO2晶胞参数和晶粒大小,进而影响产物导阻率.采用XRD、SEM、TEM、EDS、BET、FT-IR对样品进行了... 以硅藻土为基核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b-SnO2包覆前驱体,通过焙烧制备了多孔结构导电复合材料.Sb-SnO2包覆率影响产物导电性、焙烧温度影响Sb-SnO2晶胞参数和晶粒大小,进而影响产物导阻率.采用XRD、SEM、TEM、EDS、BET、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四探针仪测试样品导电性能.当n(Sn)/n(Sb)=8/1、包覆率为25.8%、700℃焙烧样品电阻率最低为22 cm,并具有介孔结构,孔径为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多孔结构 Sb-SnO2包覆 导电性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对PVDF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娜 彭跃莲 纪树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4,39,共5页
把SiO2纳米颗粒加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能配成稳定、均匀、透明的溶液,同时会使铸膜液黏度增大.采用相转化法和溶剂浇铸法制成两类有机-无机杂化膜.实验结果表明,亲水型SiO2能增强膜的亲水性,减慢膜的凝胶速度,并使膜的纯水通... 把SiO2纳米颗粒加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能配成稳定、均匀、透明的溶液,同时会使铸膜液黏度增大.采用相转化法和溶剂浇铸法制成两类有机-无机杂化膜.实验结果表明,亲水型SiO2能增强膜的亲水性,减慢膜的凝胶速度,并使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孔隙率和结构发生显著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颗粒 聚偏氟乙烯 有机-无机杂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通量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彦杰 刘美 +3 位作者 王湛 姚金苗 储金树 梁艳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8,共6页
超滤膜通量模型的研究对超滤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点阐述了超滤过程中几种主要通量预测模型的研究情况,并简要展望了超滤通量模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超滤 通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虫孔状介孔纳米粒子Ag_2O/Ce_(0.6)Zr_(0.35)Y_(0.05)O_2的制备、表征及其对甲烷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玉娟 王国志 +3 位作者 张磊 戴洪兴 何洪 訾学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9-1934,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虫孔状介孔Ce0.6Zr0.35Y0.05O2(CZY)立方晶相结构的纳米粒子,用浸渍法制备了Ag2O质量分数为0.2%~4.0%的Ag2O/CZY催化剂,以XRD,HRSEM,HRTEM/SAED,H2-TPR和XP...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虫孔状介孔Ce0.6Zr0.35Y0.05O2(CZY)立方晶相结构的纳米粒子,用浸渍法制备了Ag2O质量分数为0.2%~4.0%的Ag2O/CZY催化剂,以XRD,HRSEM,HRTEM/SAED,H2-TPR和XPS等表征手段测定了CZY和Ag2O/CZY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考察了其对甲烷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0%的Ag2O/CZY催化剂在空速为50000h-1、甲烷/氧气摩尔比为1∶4和反应温度为600℃的条件下,可使甲烷完全氧化成CO2和H2O,且基本上消除了在升温、降温过程中甲烷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滞后回线'现象.可见,Ag2O/CZY的优良催化性能与CZY具有发达的三维虫孔状介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储释氧能力及其稳定活性相Ag2O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催化氧化 铈锆钇固溶体 负载型Ag2O催化剂 滞后回线 虫孔状介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条件对微滤膜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储金树 王湛 +1 位作者 崔彦杰 姚金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74,共4页
在自制的搅拌死端微滤膜装置上,研究了不同搅拌速率(400、600、800、1000和1200r/min)、不同温度(20、25、30、40和50℃)、不同操作压力(0.04、0.06、0.08、0.10、0.12和0.14MPa)和不同浓度的酵母悬浮液(0.1、0.25、0.5、1、2和3g/L)对... 在自制的搅拌死端微滤膜装置上,研究了不同搅拌速率(400、600、800、1000和1200r/min)、不同温度(20、25、30、40和50℃)、不同操作压力(0.04、0.06、0.08、0.10、0.12和0.14MPa)和不同浓度的酵母悬浮液(0.1、0.25、0.5、1、2和3g/L)对膜通量的影响,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标准化影响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了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为0.04~0.10MPa范围内,搅拌速率(ω)、温度(T)、操作压力(P)、浓度(C)对膜通量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各操作条件对膜通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搅拌速率>温度>压力>浓度,且各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4.9%、14.4%、12.9%和7.8%,同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膜通量与不同操作条件间的回归方程为:J=-1.804×10-7+3.149×10-5P+3.526×10-7T-2.573×10-6C+1.388×10-8ω,从而为搅拌死端微滤过程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端微滤 搅拌 操作条件 多元线性回归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硅橡胶富氧膜的制备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阳 王湛 +4 位作者 纪树兰 姚士仲 彭跃莲 秦振平 张涵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56,共5页
研究了聚砜超滤底膜的种类,聚砜底膜上涂敷的硅橡胶的种类、浓度、涂敷次数、涂敷速度以及过程操作压力等对聚砜-硅橡胶复合膜富氧性能(富氧浓度和透气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较佳的硅橡胶类型和超滤底膜,最后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 研究了聚砜超滤底膜的种类,聚砜底膜上涂敷的硅橡胶的种类、浓度、涂敷次数、涂敷速度以及过程操作压力等对聚砜-硅橡胶复合膜富氧性能(富氧浓度和透气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较佳的硅橡胶类型和超滤底膜,最后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制得了富氧浓度为29.9%,富氧透气量为17.28 L/(m2.min)的能满足工业应用需要的聚砜-硅橡胶复合膜.此外,还对聚砜超滤底膜的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聚砜超滤膜 富氧 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序介孔和大孔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硬模板制备及催化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洪兴 邓积光 +2 位作者 夏云生 张汝珍 张磊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58,共4页
总结了课题组以硬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介孔Cr2O3(3DOMeso-Cr2O3)、Co3O4(3DOMeso-Co3O4)、MnO2(3DOMeso-MnO2)、Fe2O3(3DOMeso-Fe2O3)和三维有序大孔Fe2O3(3DOMacro-Fe2O3)及其催化氧化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以三维有序介孔二氧化硅KI... 总结了课题组以硬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介孔Cr2O3(3DOMeso-Cr2O3)、Co3O4(3DOMeso-Co3O4)、MnO2(3DOMeso-MnO2)、Fe2O3(3DOMeso-Fe2O3)和三维有序大孔Fe2O3(3DOMacro-Fe2O3)及其催化氧化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以三维有序介孔二氧化硅KIT-6为硬模板,可制备出3DOMeso-Cr2O3-1、3DOMeso-Cr2O3-2、3DOMeso-Co3O4-1和3DOMeso-Fe2O3,比表面积分别为106、124、121、113 m2/g;以三维有序介孔二氧化硅SBA-16为硬模板,可制备出3DOMeso-Co3O4-2、3DOMeso-Co3O4-3和3DOMeso-MnO2,比表面积分别为118、313、266 m2/g;以规整排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硬模板,可获得3DOMacro-Fe2O3,比表面积为42 m2/g。这些三维有序介孔或大孔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对典型挥发性有机物(甲苯、甲醛、甲醇、丙酮和乙酸乙酯)氧化反应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模板制备法 三维有序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 三维有序大孔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美 王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3,共7页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从其组成、性质、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和膜污染的规律性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EPS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EPS 提取方法 测定方法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方法——前驱体水解聚合法制备聚偏氟乙烯-硅杂化膜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晓娟 彭跃莲 纪树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9,54,共5页
首次提出一种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新方法,即将正硅酸乙酯(TEOS)直接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在入水凝胶时,PVDF逐渐固化成膜,而TEOS同时也与水发生水解聚合反应,生成硅氧聚合物,这就为形成无机高分子与PVDF互穿网络结构或分... 首次提出一种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新方法,即将正硅酸乙酯(TEOS)直接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在入水凝胶时,PVDF逐渐固化成膜,而TEOS同时也与水发生水解聚合反应,生成硅氧聚合物,这就为形成无机高分子与PVDF互穿网络结构或分子链相互缠绕创造了机遇,为制备力学性能优良的聚偏氟乙烯-硅杂化膜提供了可能.实验初步考察了正硅酸乙酯的添加量对聚偏氟乙烯-硅杂化膜的超滤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杂化膜进行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1)能谱实验证明杂化膜表面有Si元素存在,表明TEOS在凝胶过程中发生水解聚合反应,生成硅氧聚合物留在杂化膜中;2)在无致孔添加剂存在时,随TEOS添加量的增加,杂化膜的纯水通量增大,而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当TEOS含量为8%时,与无TEOS的PVDF膜相比,杂化膜的拉伸强度σt和弹性模量E几乎增加一倍;3)在有致孔添加剂PVP K30和无水LiCl存在时,杂化膜的纯水通量随TEOS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当TEOS添加量为12%时,与无TEOS的PVDF膜相比,超滤性能相近,但杂化膜的拉伸强度tσ和弹性模量E增加近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正硅酸乙酯(TEOS) 新方法 杂化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卟啉仿生催化氧化2-甲基喹啉合成喹啉-2-羧酸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翠敏 白金泉 侯巍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17-1620,1626,共5页
研究了在温和的条件下,金属卟啉催化氧气氧化2-甲基喹啉为喹啉-2-羧酸的新的绿色合成方法。重点考察了金属卟啉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和压力、反应时间、碱的浓度、溶剂种类等不同影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120... 研究了在温和的条件下,金属卟啉催化氧气氧化2-甲基喹啉为喹啉-2-羧酸的新的绿色合成方法。重点考察了金属卟啉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和压力、反应时间、碱的浓度、溶剂种类等不同影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的反应条件下(120℃,1.5 MPa,8 h,4×10-5mol/L的T(p-OCH3)PPCo Cl,1.6 mol/L的Na OH,溶剂为乙醇)2-甲基喹啉的转化率达到了40.75%,喹啉-2-羧酸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到了24.59%和10.02%,并研究了该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2-羧酸 金属卟啉 仿生催化 2-甲基喹啉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四羧酸及4,4′-联吡啶的sqc422型钴(Ⅱ)配位聚合物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文革 邓芳 +4 位作者 刘虎冰 訾学红 张桂臻 何洪 李建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21-2026,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1,3-二[3,5-(二羧基)苯氧基]-2-羟基丙烷(H4L)和4,4′-联吡啶(Bipy)的Co(Ⅱ)配合物:[Co2(L)(Bipy)2]n(1),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1,3-二[3,5-(二羧基)苯氧基]-2-羟基丙烷(H4L)和4,4′-联吡啶(Bipy)的Co(Ⅱ)配合物:[Co2(L)(Bipy)2]n(1),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由2个六配位钴原子组成的双核原子簇可简化为八面体型6-连接点,连接4个羧酸配体分子L和其他2个双核原子簇。羧酸配体L可简化为四面体型4-连接点,连接4个双核原子簇。平行排列的2个联吡啶分子连接两个相邻双核原子簇,相当于"双桥",简化为拓扑回路的边。因此,配合物1的骨架描述为sqc422拓扑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3 5-(二羧基)苯氧基]-2-羟基丙烷 4 4'-联吡啶 钴配合物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sqc422拓扑网络 Π-Π堆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