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污泥接种的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泥脱水液的启动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凡能 张树军 +3 位作者 吕鑑 甘一萍 王洪臣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4,共7页
采用UASB反应器,接种由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氧化沟活性污泥及短程硝化活性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以污泥脱水液经短程硝化处理后水质为进水,在温度(30±0.2)℃,pH值7.3~7.9,初期进水氨氮、亚硝氮容积负荷分别为0.07,0.10kg/(... 采用UASB反应器,接种由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氧化沟活性污泥及短程硝化活性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以污泥脱水液经短程硝化处理后水质为进水,在温度(30±0.2)℃,pH值7.3~7.9,初期进水氨氮、亚硝氮容积负荷分别为0.07,0.10kg/(m3·d)条件下,经过24d运行,氨氮和亚硝氮得到稳定同步去除,186d时TN去除负荷达0.99kg/(m3·d).启动初期,氨氮、亚硝氮进水浓度分别为20,30mg/L,二者浓度随去除量增加而逐级增加,最高分别达到157,216mg/L;启动过程中,系统受到O2抑制以及O2和亚硝氮基质的连续抑制,分别经过了约10d和30d才得以恢复.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与反硝化反应可以共存于系统中,产气量与总氮去除呈正比关系,可及时地指示系统运行状态,对气体成分检测,氮气含量在99.8%.在稳定期ANAMMOX反应呈pH值升高而碱度略有降低.接种混合污泥、低基质负荷启动ANAMMOX,可30d内实现稳定的氨氮和亚硝氮同步去除,180d左右启动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污泥 厌氧氨氧化(ANAMMOX) UASB反应器 污泥脱水液 氨氮 亚硝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工艺处理低C/N废水中DO对NO_2^-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少坡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李军 甘一萍 王亚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研究了有效容积为72L的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在不同溶解氧浓度下,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去除氨氮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情况.选取5个DO浓度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低DO浓度下有效去除氨氮的同时,实现了长期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并... 研究了有效容积为72L的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在不同溶解氧浓度下,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去除氨氮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情况.选取5个DO浓度水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低DO浓度下有效去除氨氮的同时,实现了长期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并且无污泥膨胀发生,当DO在0.5 mg/L时,系统内亚硝化率(NO2-/NOx)可达80%以上,氨氮去除率>90%,SVI在109 mL/g左右;当DO<0.5 mg/L时,氨氮去除率下降;当DO>1 mg/L时,硝化反应较彻底,但硝化过程向全程硝化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 亚硝酸盐积累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A^2O-BAF工艺低温脱氮除磷 被引量:45
3
作者 王建华 陈永志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95-1200,共6页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A2O-BAF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结果表明,该双污泥工艺在平均温度为14.2℃、平均进水COD369.5mg/L、TN76.8mg/L即C/N为4.81的工况下可以实现深度脱氮除磷.平均出水TN与TP分别为13.21mg/L和0.23mg/L.其中COD、...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A2O-BAF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结果表明,该双污泥工艺在平均温度为14.2℃、平均进水COD369.5mg/L、TN76.8mg/L即C/N为4.81的工况下可以实现深度脱氮除磷.平均出水TN与TP分别为13.21mg/L和0.23mg/L.其中COD、氨氮、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6.2%、99.8%、96.6%、81.5%,达到国家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GB18918-2002).低温下A2O工艺段活性污泥的平均SVI为85.4mL/g,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此外试验过程中可以利用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值作为该系统A2O各反应阶段的控制参数,来间接的指示A2O各区的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 A2O-BAF工艺 脱氮除磷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碳磷比对UniFed SBR工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晨红 彭永臻 王淑莹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2,54,共4页
采用UniFed SBR工艺实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分析了进水C/P质量比对UniFed SBR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充水比为33%、进水C/N比在6左右,当C/P比≥33时,可以实现磷的100%去除,出水中检测不到PO34-浓度;当C/P比<33时,磷的去除... 采用UniFed SBR工艺实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分析了进水C/P质量比对UniFed SBR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充水比为33%、进水C/N比在6左右,当C/P比≥33时,可以实现磷的100%去除,出水中检测不到PO34-浓度;当C/P比<33时,磷的去除率随C/P比的增加而线性提高。进水C/P比的变化,对总氮和COD的去除影响较小,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和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Fed SBR工艺 进水C/P比 脱氮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好氧生物膜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建华 彭永臻 陈永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918-3922,共5页
为了解决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不稳定、出水氮磷难以达标的问题,在A2O工艺好氧段添加悬浮式生物填料以保证高质量浓度的硝化细菌及高硝化率。考察不同COD与总氮质量浓度比x、旁流比对工艺脱氮和除磷的影响。此外,在COD与总氮质量浓度比... 为了解决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不稳定、出水氮磷难以达标的问题,在A2O工艺好氧段添加悬浮式生物填料以保证高质量浓度的硝化细菌及高硝化率。考察不同COD与总氮质量浓度比x、旁流比对工艺脱氮和除磷的影响。此外,在COD与总氮质量浓度比较低条件下对装置进行了改装,即在厌氧段前添加了一段预缺氧段,使其达到深度脱氮除磷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x=3.6~8.1,COD,TN和TP去除率根据硝化液回流比的不同而不同,x和硝化液回流比越高,出水硝态氮越低;当x为8.1,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脱氮除磷效果最好,其出水硝态氮质量浓度仅为4.23 mg/L。当COD与总氮质量浓度比较低时,TP的去除率较低,当x>4.5时,磷的去除率几乎为100%。A2O系统中生物膜硝化作用占总硝化作用的81.6%,而活性污泥硝化作用只占18.4%。这说明生物膜具有良好的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好氧生物膜A2O工艺 碳氮比 硝化液回流比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P的控制策略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高强 彭永臻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5,共5页
在废水生物处理的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ORP)与污染物的浓度以及生化反应进行的程度有着良好的相关关系,其对判断反应器的运行状态,节省能源,提高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介绍了ORP作为有机物降解过程及硝化过程的控制参数... 在废水生物处理的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ORP)与污染物的浓度以及生化反应进行的程度有着良好的相关关系,其对判断反应器的运行状态,节省能源,提高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介绍了ORP作为有机物降解过程及硝化过程的控制参数在好氧生物处理中的控制策略,ORP作为反硝化过程的控制参数在缺氧生物过程中的控制策略,以及ORP作为控制参数在厌氧发酵以及厌氧释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电位 废水生物处理 硝酸盐膝点 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去除水中氯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葛慧 李保华 孙治荣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7-322,共6页
氯代有机化合物难降解、环境危害性极大,对氯代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进行治理已成为水污染控制的重要课题。介绍了直接电化学氧化法、间接电化学氧化法、直接电化学还原法和间接电化学还原法用于水中氯代有机化合物处理的机理、研究现状;总... 氯代有机化合物难降解、环境危害性极大,对氯代有机化合物的污染进行治理已成为水污染控制的重要课题。介绍了直接电化学氧化法、间接电化学氧化法、直接电化学还原法和间接电化学还原法用于水中氯代有机化合物处理的机理、研究现状;总结了电化学法去除氯代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同时指出电化学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氯代有机化合物电化学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还原 氯代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pH值对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处理效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艳玲 赵庆建 +1 位作者 张旭红 王淑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03,共3页
采用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pH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pH变化不影响有机物去除效果;氨氮(NH3-N)去除率随pH上升而上升,最佳pH为7.5;当pH在6.5~8.0之间变化时,总氮(TN)去除率基本... 采用悬浮载体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pH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pH变化不影响有机物去除效果;氨氮(NH3-N)去除率随pH上升而上升,最佳pH为7.5;当pH在6.5~8.0之间变化时,总氮(TN)去除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但当pH值〉8.2和〈6.1时,TN去除效率有着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指定试验条件下,pH变化不影响有机物的去除;pH为中性或偏碱性的环境下,反应器对NH3-N及T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流化床 PH值 处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水比对UniFed SBR工艺脱氮的影响
9
作者 赵晨红 彭永臻 唐旭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8-384,共7页
为了考察充水比对新型UniFed SBR工艺脱氮的影响,试验采用充水比分别为25%和42%的2个并行的UniFed SBR反应器,并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比较在6组相同的进水ρ(C)/ρ(N)比,TN在2个充水比条件下1个完整周期中的降解规律及出水TN... 为了考察充水比对新型UniFed SBR工艺脱氮的影响,试验采用充水比分别为25%和42%的2个并行的UniFed SBR反应器,并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比较在6组相同的进水ρ(C)/ρ(N)比,TN在2个充水比条件下1个完整周期中的降解规律及出水TN质量浓度,分析了充水比对进水/排水阶段和曝气阶段TN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UniFed SBR工艺在任意一个充水比下运行时,都存在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进水/排水阶段最大脱氮率η_(1max),η_(1max)只与充水比有关,而与进水ρ(C)/ρ(N)比无关,且在进水碳源充足时,充水比越大,η_(1max)越低;在相同进水ρ(C)/ρ(N)比时,充水比越大,曝气阶段由SND产生的脱氮率η_2越高.由于进水/排水阶段对UniFed SBR工艺TN的去除贡献更大,因此采用较小的充水比,更有利于工艺整体对TN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水比 UniFed SBR工艺 脱氮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再生水脱色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郑晓英 田文静 +1 位作者 曹婧 李魁晓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318,共4页
反硝化生物滤池因其脱氮效果好、出水稳定等特点在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实际运行中发现,反硝化生物滤池出水经后续工艺处理后色度常常难以达标。反硝化脱氮过程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进水NO_3^--N质量浓度为25 mg/L、碳... 反硝化生物滤池因其脱氮效果好、出水稳定等特点在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实际运行中发现,反硝化生物滤池出水经后续工艺处理后色度常常难以达标。反硝化脱氮过程存在亚硝酸盐积累的现象,进水NO_3^--N质量浓度为25 mg/L、碳源投加量为90mg/L时,反硝化滤池出水NO_2^--N质量浓度为2.87 mg/L。以反硝化生物滤池与臭氧氧化组合工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累积对臭氧及次氯酸钠脱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累积不利于后续臭氧氧化脱色过程,当反硝化生物滤池出水NO_2^--N质量浓度为3.98 mg/L、臭氧投加剂量为3 mg/L和5 mg/L时,出水色度分别为20.6和17.3,无法满足GB/T 19772—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的要求(色度<15)。通过投加5 mg/L的NaClO预氧化、再投加5 mg/L的臭氧使出水色度达到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亚硝酸盐 色度 反硝化生物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醇作为外碳源的生物反硝化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淑莹 殷芳芳 +3 位作者 侯红勋 许春生 彭永臻 王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1-1526,共6页
为了研究甲醇长期使用过程中反硝化性能的变化,按ρ(TOC)/ρ(N)为1.6±0.2于缺氧反硝化初投加一定量的甲醇作外碳源,以SBR间歇运行方式展开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系统运行至37 d时即出现稳定的比反硝化速率,其由运行之初的0.378 mg NOx... 为了研究甲醇长期使用过程中反硝化性能的变化,按ρ(TOC)/ρ(N)为1.6±0.2于缺氧反硝化初投加一定量的甲醇作外碳源,以SBR间歇运行方式展开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系统运行至37 d时即出现稳定的比反硝化速率,其由运行之初的0.378 mg NOx-N/(gVSS.h)提高到2.406 mg NOx-N/(gVSS.h).污泥驯化后的氮吸收速率试验发现,甲醇作碳源的ρ(TOC)/ρ(N)适宜范围是1.10~2.68.同时发现,16℃相对20℃的反硝化速率温度修正系数θ达1.07,表明温度降低对生物反硝化有较大抑制作用.从经济角度出发,甲醇投加应根据生物微环境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甲醇 碳源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泥消化液的脱氮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吕鑑 孟凡能 +4 位作者 张树军 周军 甘一萍 王毅 张春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37-1742,共6页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了对高氨氮、低ρ(C)/ρ(N)污泥消化液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在A/O反应器中,短程硝化在温度9~20℃、平均ρDO=5.4 mg/L、SRT值为30 d左右时,进水氨氮负荷0.64 kg/(m3.d)的条件下,经... 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研究了对高氨氮、低ρ(C)/ρ(N)污泥消化液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在A/O反应器中,短程硝化在温度9~20℃、平均ρDO=5.4 mg/L、SRT值为30 d左右时,进水氨氮负荷0.64 kg/(m3.d)的条件下,经过29 d得以实现,通过控制游离氨ρFA>4 mg/L时,此后,从30—96 d,出水亚硝氮累积率维持在70%左右;短程硝化实现之后,进而实现了半短程硝化,出水氨氮与亚硝氮浓度比维持在1∶1.32左右;采用UASB反应器,接种由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氧化沟活性污泥及短程硝化活性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在避光、厌氧、(30±0.2)℃、pH=7.3~7.9条件下,以污泥消化液经短程硝化处理后的出水为进水,初期进水氨氮、亚硝氮容积负荷分别为0.07、0.10kg/(m3.d),经过24d运行,氨氮和亚硝氮开始出现同步去除现象,195 d时总氮去除负荷达1.03 kg/(m3.d);待半短程硝化运行稳定和厌氧氨氧化反应成功启动后,将二者联立并运行了105 d,最终总氮去除率达到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污泥消化液 氨氮 亚硝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硝化联合厌氧氨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凯 王淑莹 +2 位作者 朱如龙 苗蕾 彭永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36-2143,共8页
针对晚期垃圾渗滤液脱氮难的问题,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SBR经过50 d驯化和培养,其最终出水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维持在500 mg/L左右,短程硝化率稳定在98%以上。为了消除过高亚硝态氮对厌氧氨... 针对晚期垃圾渗滤液脱氮难的问题,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SBR经过50 d驯化和培养,其最终出水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维持在500 mg/L左右,短程硝化率稳定在98%以上。为了消除过高亚硝态氮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压氧氨氧化SBR由传统的操作模式改为反应期间连续进水间歇沉淀和出水,其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20 h。在配水驯化期,进水亚硝质量浓度由60 mg/L提升至395 mg/L,总氮容积去除速率由0.10 kg/(m3.d)提升至0.75 kg/(m3.d);驯化结束后,逐步掺入渗滤液,在实验的第156天,进水中的亚硝态氮全部由好氧SBR的出水提供。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中难降解的COD未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抑制作用,少量的反硝化作用反而提高了系统总氮的去除率,此时,系统的总氮容积去除速率为0.76 kg/(m3.d),进水COD、亚硝态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95,390,295 mg/L,出水CDO、亚硝态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3和0.6 mg/L;在不添加任何碳源的条件下,总氮去除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垃圾渗滤液 SBR 厌氧氨氧化 脱氮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污泥浓度对短程内源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少坡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淑莹 张艳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86,103,共3页
采用SBR反应器,以亚硝酸盐(NO2-)作电子受体,对温度和污泥浓度对短程内源反硝化脱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短程内源反硝化速率逐渐增高,温度每升高10℃,反硝化速率增加3倍。温度一定时,污泥浓度... 采用SBR反应器,以亚硝酸盐(NO2-)作电子受体,对温度和污泥浓度对短程内源反硝化脱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短程内源反硝化速率逐渐增高,温度每升高10℃,反硝化速率增加3倍。温度一定时,污泥浓度增加,短程内源反硝化速率也相应增加,当MLSS从4000mg/L变化到12000mg/L时,反硝化速率从开始的0.0259gN/(gVSS·d)增加到了0.0378gN/(gVSS·d),即增大了近1.5倍,即采用较高污泥浓度可以大大节省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内源反硝化 温度 污泥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苗蕾 王凯 +3 位作者 王淑莹 李忠明 朱如龙 彭永臻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为了考察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保证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ASBR)两级系统处理氨氮为(2 000±100)mg/L、COD为(2 200±200)mg/L的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试验研究.... 为了考察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保证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ASBR)两级系统处理氨氮为(2 000±100)mg/L、COD为(2 200±200)mg/L的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试验研究.短程硝化SBR运行了100d,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了95%以上.ASBR采用进水逐步加大渗滤液掺入比例的方式进行驯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掺入比例的增大,进水可降解COD增加到150 mg/L左右时,ASBR的氮负荷速率从1.20 kg/(m3·d)降到了0.28 kg/(m3·d),氮去除速率从1.10 kg/(m3·d)下降到了0.19 kg/(m3·d),表明系统趋于崩溃.当ASBR进水可降解COD再次降低到50 mg/L左右时,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得到了恢复,最大的氮负荷速率和氮去除速率分别达到了1.55和1.20 kg/(m3·d).定量PCR试验表明,当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得到恢复后,厌氧氨氧化菌占全细菌的比例达到了试验期间的最大值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SBR 厌氧氨氧化菌 有机物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除磷系统聚糖菌的代谢机理及菌群结构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亚宜 彭永臻 +2 位作者 潘绵立 王淑莹 鲁文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9-1324,共6页
针对聚糖菌的富集引起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运行不稳定问题,开展聚糖菌代谢机理、微生物形态和菌群结构研究,以了解EBPR工艺的微生物原理.聚糖菌在厌氧环境中分解体内的糖原以获得能量来摄取外界环境中的短链脂肪酸,因而在厌氧反应阶... 针对聚糖菌的富集引起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运行不稳定问题,开展聚糖菌代谢机理、微生物形态和菌群结构研究,以了解EBPR工艺的微生物原理.聚糖菌在厌氧环境中分解体内的糖原以获得能量来摄取外界环境中的短链脂肪酸,因而在厌氧反应阶段与聚磷菌形成对有机底物的竞争矛盾.尤其当聚糖菌在某些未明确因素下取得竞争优势后,系统中的聚磷菌将逐渐被淘汰替换或成为非优势菌种,从而导致EBPR除磷功能的完全丧失.研究表明,进水基质类型、进水P/C比、pH、温度以及亚硝酸盐等因素决定着聚糖菌和聚磷菌的竞争优势,并在特定阈值内引起EBPR系统聚糖菌的富集而使除磷功能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糖菌 聚磷菌 糖原 代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不同填料挂膜及短程硝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彭永臻 刘莹 +1 位作者 王淑莹 王希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26,共5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填充不同种类的填料,针对其各自的挂膜特征和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立方体海绵填料相比,炭纤维填料的SBBR能够更快地实现挂膜启动,硝化效果稳定、...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填充不同种类的填料,针对其各自的挂膜特征和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立方体海绵填料相比,炭纤维填料的SBBR能够更快地实现挂膜启动,硝化效果稳定、高效(NH4+-N去除率高达99.3%);立方体海绵填料更易在常温下,实现NO2--N大量积累的短程硝化,但是相比而言,硝化效率不高。升高温度至30℃左右时,能够在30d内实现炭纤维填料的短程硝化,通过过程控制可以实现短程硝化的稳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结果证实,SBBR中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是因为菌群得到了优化,氨氧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炭纤维填料 立方体海绵填料 短程硝化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发酵同步消化液旁侧脱氮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树军 韩晓宇 +4 位作者 张亮 孟春霖 常江 甘一萍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污泥消化液为高氨氮、低C/N比、低碱度的废水,用传统生物脱氮方法处理消化液,存在碳源和碱度不足的双重障碍.本实验在"A/O+SIFEDEN"组合系统中,首先在A/O反应器中实现消化液短程硝化,其出水与初沉污泥在SIFEDEN中同步实现消... 污泥消化液为高氨氮、低C/N比、低碱度的废水,用传统生物脱氮方法处理消化液,存在碳源和碱度不足的双重障碍.本实验在"A/O+SIFEDEN"组合系统中,首先在A/O反应器中实现消化液短程硝化,其出水与初沉污泥在SIFEDEN中同步实现消化液短程脱氮和污泥减量,消化液的TN去除率可达87%,MLVSS去除率为49%左右.考察了SIFEDEN反应器中污泥发酵和污水反硝化的互惠关系、pH值的变化规律等.该系统出水回流到污水厂主流区,不会降低进水C/N,污水厂的脱氮除磷效率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液 脱氮 A/O+SIFEDEN 污泥发酵同步反硝化 污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A/O脱氮系统外加碳源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永臻 王之晖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6-300,共5页
对连续流缺氧/好氧 (A/O) 脱氮工艺处理低碳氮比 (C/N) 生活污水的外加碳源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由于处理系统的外加碳源量、总回流比和出水总氮 (TN) 之间存在的复杂非线性关系, 很难用常规的参数型模型进行描述, 给处理系统控制策略的... 对连续流缺氧/好氧 (A/O) 脱氮工艺处理低碳氮比 (C/N) 生活污水的外加碳源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由于处理系统的外加碳源量、总回流比和出水总氮 (TN) 之间存在的复杂非线性关系, 很难用常规的参数型模型进行描述, 给处理系统控制策略的实现带来较大的困难. 针对该问题, 引入了BP神经网络, 通过神经网络对试验数据的学习建立系统的非参数型模型, 通过该模型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可以达到优化碳源投加量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训练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处理系统, 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可以实现碳源投加量的优化控制, 这为污水处理系统在线最优控制的实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A/O脱氮 低碳氮比 外加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短程内源反硝化生物脱氮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少坡 彭永臻 +2 位作者 于德爽 张艳萍 胡建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8-302,共5页
为了确定短程内源反硝化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BR反应器,在20℃下,对以NO3-和NO2-为电子受体的内源反硝化脱氮状况进行了对比,并对不同污泥浓度下的短程内源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程内源反硝化速率约为全程内源反硝化速率... 为了确定短程内源反硝化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BR反应器,在20℃下,对以NO3-和NO2-为电子受体的内源反硝化脱氮状况进行了对比,并对不同污泥浓度下的短程内源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程内源反硝化速率约为全程内源反硝化速率的1.6倍;污泥浓度从4g/L变化到12g/L时,短程内源反硝化速率平均值从0.026/d增加到0.038/d;短程内源反硝化间歇运行9个周期后,活性污泥的ρ(VSS)降低约16%,反硝化速率则降低了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内源反硝化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