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8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建萍 郭福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40,15,共3页
为了使材料加工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材料加工专业教学必须注意授课方式的改革,加强实践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以学强学”的良性循环;同时应将教学计划同国际材料加工工程师培训课程结合起来... 为了使材料加工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材料加工专业教学必须注意授课方式的改革,加强实践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以学强学”的良性循环;同时应将教学计划同国际材料加工工程师培训课程结合起来,拓展学生未来的就业及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加工 实践训练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on-MOF复合材料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晓宇 张岩 +3 位作者 周阿武 李涵冰 杨飞华 李建荣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7-1431,共15页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两大挑战,因此,高效利用和转化绿色能源(太阳能)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和丰富活性位点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光催化领域中一种热门材料。近年来,MOF-...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两大挑战,因此,高效利用和转化绿色能源(太阳能)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和丰富活性位点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光催化领域中一种热门材料。近年来,MOF-on-MOF复合材料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其重点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结构和形态的同质或异质MOF组装。与单一MOF相比,MOF-on-MOF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良好的可调性、更加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协同作用,在光催化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本文主要从光催化CO_(2)还原、光催化水分解、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光催化有机转化这四个方面简述了MOF-on-MO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OF-on-MOF复合材料的合成策略,包括外延生长、表面活性剂辅助生长、配体/金属离子交换和成核动力学引导生长等,回顾了各种策略展现出的特点;分析了MOF-on-MOF复合材料在光催化方面的优势,阐述了影响其光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指出需进一步提升高复杂性MOF-on-MOF的精确控制和操纵,探究了明确的MOF-on-MOF光催化反应途径和机理,拓展了MOF-on-MOF光催化应用领域,为MOF-on-MOF的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构效关系 复合材料 异质结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荣智峥 魏午 +4 位作者 赵宇 毕舰镭 高阳 黄晖 聂祚仁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原位反应法等国内外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总结分析纳米Al_(2)O_(3)增强体、增强体与铝基体的界面微结构、增强体的尺寸和含量、铝基体的晶粒尺寸、增强体的分散性和微观构型设计对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中主要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未来在高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大尺寸制备技术、非均质构型优化以及高强耐热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典型稀土磁性材料碳排放与节能降碳协同路径研究
4
作者 张哲华 王莹 +1 位作者 孙博学 高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2,共10页
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全球稀土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将继续满足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高需求。然而,其生产过程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采取节能降碳措施。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目标... 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全球稀土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将继续满足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高需求。然而,其生产过程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采取节能降碳措施。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目标情景的稀土磁性材料碳排放及节能减碳协同分析模型,核算了我国典型稀土磁材产品的能耗及碳足迹,并通过分析先进技术应用、矿物来源调整、再生制造推广和电力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探究了稀土磁材行业的节能减污降碳协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情景一和二在中、高推广效率下均能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但2050年稀土磁材行业仍将产生约537.14万t碳足迹,需进一步应用CCUS技术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 能耗 稀土磁性材料 碳中和 节能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医药废盐对锆质耐火材料的侵蚀研究
5
作者 程薇薇 田英良 +3 位作者 杨勤浩 赵志永 谢峻林 何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26-3434,3443,共10页
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废盐的年产量与累积量均逐渐增加。电熔融法可高效实现复杂医药废盐的分离提纯,但对耐火材料侵蚀严重,从而影响窑炉使用寿命。本研究根据医药废盐组成,采用SEM、EDS、XRD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熔盐对AZS41... 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废盐的年产量与累积量均逐渐增加。电熔融法可高效实现复杂医药废盐的分离提纯,但对耐火材料侵蚀严重,从而影响窑炉使用寿命。本研究根据医药废盐组成,采用SEM、EDS、XRD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熔盐对AZS41#和Z9510两种耐火材料的侵蚀行为与侵蚀机制。结果表明,950℃侵蚀48 h后,AZS41#和Z9510两种耐火材料均无变质层,熔盐中的Ca元素主要沿着耐火材料中的玻璃相发生渗透。1150℃侵蚀48 h后,AZS41#样品有约235μm的变质层,该变质层中无斜锆石相和刚玉相,主要富集元素为Na、Ca、Si,熔盐侵蚀耐火材料后,生成了Na(AlSi_(3)O_(8))物相。Z9510样品有约54μm的变质层,该变质层有Na元素富集,熔盐侵蚀后生成了CaZrO_(3)和Na(AlSi_(3)O_(8))两种主要物相。因此,在长期高温的熔盐环境中,Z9510耐火材料的抗侵蚀性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医药废盐 锆质耐火材料 侵蚀 微观结构 热力学计算 高温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孔隙率水化硅酸钙的合成及对水泥基复合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成海 韩昌报 +2 位作者 崔雅楠 严辉 蒋荃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3-99,共7页
水泥基保温材料凭借其优异的防火、耐久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已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导热系数高、保温性能差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开发具有低导热系数的新型水泥基保温材料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水化硅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水泥水化... 水泥基保温材料凭借其优异的防火、耐久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已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导热系数高、保温性能差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开发具有低导热系数的新型水泥基保温材料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水化硅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水泥水化产物,其孔隙率高且比表面积大,保温隔热性能优异,因而对水泥材料中的水化硅酸钙性能及比例进行调控,是提升保温隔热性能的一种潜在途径。以Na_(2)SiO_(3)和Ca(OH)_(2)为原材料,采用常压水热法合成水化硅酸钙,通过对Na_(2)SiO_(3)模数的调控,获得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低导热系数的水化硅酸钙,并将水化硅酸钙作为筑孔剂对水泥基材料进行结构调控。结果表明,当Na_(2)SiO_(3)模数为1.0时,所制备水化硅酸钙的孔隙率达93.56%,比表面积为236.45 g/m^(2),平均孔径为12.52 nm(远低于空气分子自由程69 nm),导热系数低至0.0513 W/(m·K)。随着水化硅酸钙掺量的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干密度从1690 kg/m^(3)下降至765 kg/m^(3);孔隙率从33.3%升高至64.7%,平均孔径从2826.1 nm下降至421.3 nm,这说明水化硅酸钙向水泥基材料中引入了大量纳米孔,进而提高了材料孔隙率。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化硅酸钙后,水泥基材料的导热系数从0.391 W/(m·K)下降至0.122 W/(m·K),降幅达68.8%;红外成像也表明,水化硅酸钙改性水泥基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隔热效果。由于水化硅酸钙向水泥基材料中引入大量微纳米孔,导致热传导路径大大延长,提升了材料的热阻隔能力,从而大幅改善其保温隔热性能。本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水泥基材料的保温性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水热法合成 水泥基复合材料 保温隔热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工业人工智能在低碳制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超 唐捷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1,共9页
工业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为工业领域的低碳制造提供了重要路径。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在“双碳”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能源优化、智能生产线管理到碳排放监控,其在低碳制造中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显著技术优势。当前,我国在... 工业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为工业领域的低碳制造提供了重要路径。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在“双碳”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能源优化、智能生产线管理到碳排放监控,其在低碳制造中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显著技术优势。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算法适配性、数据管理与安全性、体制机制障碍及人才短缺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应当在技术研发、政策支持及多主体协同发展方面协同发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人工智能 低碳制造“双碳”目标 技术突破 智能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由基聚合制备水稳定性的PSt/HKUST-1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赵敏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6-219,共4页
以HKUST-1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苯乙烯(St)单体存在下进行原位自由基聚合,制备得到了聚苯乙烯/HKUST-1(PSt/HKUST-1)复合材料,并对其水稳定性和氨气的穿透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t/HKUST-1复合材料保留了MOF材料的多孔... 以HKUST-1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苯乙烯(St)单体存在下进行原位自由基聚合,制备得到了聚苯乙烯/HKUST-1(PSt/HKUST-1)复合材料,并对其水稳定性和氨气的穿透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t/HKUST-1复合材料保留了MOF材料的多孔性,还能在水溶液中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在氨气穿透吸附实验中,PSt/HKUST-1复合材料经98%湿度条件下处理24h后仍具有一定的氨气吸附性能,并表现出一定的循环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聚苯乙烯 HKUST-1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高铝球粉对莫来石-氧化铝-石英复相材料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吕振飞 范梦可 +6 位作者 曹钰坤 李熹虎 柯洋慧 张学佳 王学凯 沈秀琳 张晓光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329,共7页
为实现废电瓷的综合化利用,采用1~0.3、0.3~0.125、≤0.074mm的废电瓷为主要原料,以废高铝球粉和高岭土为外加剂,水玻璃为结合剂,制备了莫来石-氧化铝-石英复相材料。研究热处理温度(1200、1250、1300和1350℃保温3h)和废高铝球粉添加量... 为实现废电瓷的综合化利用,采用1~0.3、0.3~0.125、≤0.074mm的废电瓷为主要原料,以废高铝球粉和高岭土为外加剂,水玻璃为结合剂,制备了莫来石-氧化铝-石英复相材料。研究热处理温度(1200、1250、1300和1350℃保温3h)和废高铝球粉添加量(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试样的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先上升后降低;2)随着废高铝球粉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逐渐降低,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先上升后降低;3)添加20%(w)废高铝球粉的试样经1300℃热处理后综合性能相对良好,其主要物相为莫来石和α-Al_(2)O_(3),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分别为66.3和21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电瓷 废高铝球 莫来石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生命周期工程与材料生态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聂祚仁 刘宇 +2 位作者 孙博学 王志宏 左铁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70,204,共10页
材料生命周期工程以生态设计为主导,以满足性能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将毒害组分替代、绿色工艺规划、清洁生产、资源循环等诸多技术与理论应用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系统优化材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表现,是由材料科学、制造... 材料生命周期工程以生态设计为主导,以满足性能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将毒害组分替代、绿色工艺规划、清洁生产、资源循环等诸多技术与理论应用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系统优化材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表现,是由材料科学、制造科学和环境科学深层次交叉而形成的国际重要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回顾了国内外材料生命周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其技术内涵,解释了生命周期工程与生态设计等关键技术要素的科学关联,并指明了生态设计是实现生命周期工程思想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我国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适用于材料产品的生态设计理论框架与实施步骤,分别构建了基于性能-需求矩阵、资源耗竭模型、生命周期评价的材料性能、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形成了可综合统筹不同设计指标、面向材料产品的生态设计评价方法,为生态环境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工程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设计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基因工程数据生态系统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海清 王永伟 +11 位作者 张晓彤 姜雪 黄海友 张雷 岩田修一 宋晓艳 张洪梅 姚磊江 崔丽娜 周勇 陈宁 曲选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在全球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物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使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分析变得非常高效便捷。数据科学作为科学发现的第四范式,进一步加快了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甚至个人都积累了大量数据,越来越多... 在全球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物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使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分析变得非常高效便捷。数据科学作为科学发现的第四范式,进一步加快了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甚至个人都积累了大量数据,越来越多的人充分认识到数据对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推动作用,因此对数据生态系统的需求应运而生,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构建从数据的生产到输出、应用的全过程的生态系统。对材料数据生态系统的七要素:材料数据分类、材料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材料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质量管控以及材料数据库的重要性和最新进展进行论述,描述了材料基因工程数据生态系统的建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分类 数据标准 数据知识产权 数据生态系统 材料基因工程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金淑 李洪义 +2 位作者 刘伟 张国珍 毛倩谨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7期85-86,共2页
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诞生的背景、总体规划思路及建设运行情况,并且展望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新型实验平台运行模式。
关键词 材料学科 工程实践教学 新型实验平台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材料工业烧成窑炉若干发展趋势的探讨
13
作者 马成良 叶方保 +2 位作者 徐恩霞 杨道媛 武立云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0年第6期46-48,共3页
本文对我国无机材料工业烧成窑炉进行了分析 ,从燃料、燃烧系统、余热利用。
关键词 能耗 热工性能 无机材料 工业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醇胺对胶凝材料水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永芳 张大江 +3 位作者 姜良知 黄文 王雷 王剑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48-2757,共10页
三元醇胺是一类常用于胶凝材料中的外加剂,能显著改变胶凝材料的水化进程,并对胶凝材料的强度造成影响,但不同分子结构三元醇胺的性能及作用机制差异尚未得到统一解释。本文总结了三元醇胺对胶凝材料强度及水化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分子结... 三元醇胺是一类常用于胶凝材料中的外加剂,能显著改变胶凝材料的水化进程,并对胶凝材料的强度造成影响,但不同分子结构三元醇胺的性能及作用机制差异尚未得到统一解释。本文总结了三元醇胺对胶凝材料强度及水化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分子结构三元醇胺导致胶凝材料力学性能不同的原因,最后对三元醇胺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醇胺 胶凝材料 水化 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_(0.25)Lu_(0.25)Tm_(0.25)Y_(0.25))_(2)Si_(2)O_(7)环境障涂层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5
作者 何翰伟 郭星晔 +2 位作者 周正 吴旭 吴杨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6-304,共9页
环境障涂层(EBCs)可以有效保护SiC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C)免受航空发动机高温水氧环境中的腐蚀。稀土焦硅酸盐(RE_(2)Si_(2)O_(7))因其与SiC基体匹配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高温性能,成为理想的EBC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其耐高温水蒸气腐蚀... 环境障涂层(EBCs)可以有效保护SiC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C)免受航空发动机高温水氧环境中的腐蚀。稀土焦硅酸盐(RE_(2)Si_(2)O_(7))因其与SiC基体匹配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高温性能,成为理想的EBC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其耐高温水蒸气腐蚀性能尚无法满足其服役需求,有待进一步优化。取四种稀土元素设计并制备一种新型高熵焦硅酸盐硅陶瓷(Yb_(0.25)Lu_(0.25)Tm_(0.25)Y_(0.25))_(2)Si_(2)O_(7)((4RE_(0.25))_(2)Si_(2)O_(7))。稀土元素Yb和Lu对应的焦硅酸具有单一的β相结构及优秀的抗高温水氧腐蚀性能,稀土元素Tm和Y的焦硅酸也具有β相结构及较低的热导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压烧结成功制备出具有单斜β相的(4RE_(0.25))_(2)Si_(2)O_(7)块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曲线无明显的吸/放热峰,从室温到1300℃保持平直,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4RE_(0.25))_(2)Si_(2)O_(7)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CTE,2.66×10^(−6)~3.84×10^(−6)℃^(−1))和热扩散系数(0.41~0.92 mm^(2)/s)。在1300℃,90%Air-10%H_(2)O的气氛中腐蚀200 h,质量损失仅0.625 mg/cm^(2),远低于Yb2Si2O7的失重,(4RE_(0.25))_(2)Si_(2)O_(7)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高温水蒸气腐蚀能力。设计并制备的新型(Yb_(0.25)Lu_(0.25)Tm_(0.25)Y_(0.25))_(2)Si_(2)O_(7)高熵硅酸盐陶瓷在热学性能和抗高温水氧腐蚀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高性能环境障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障涂层 高熵焦硅酸盐 无压烧结 热学性能 高温水蒸气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VOCs消除的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远 杨振钰 +2 位作者 刘雨溪 戴洪兴 邓积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9-592,共14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不仅会破坏大气环境,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在治理VOCs废气的典型技术中,吸附法、等离子体法、催化燃烧法、光催化氧化法等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材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不仅会破坏大气环境,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在治理VOCs废气的典型技术中,吸附法、等离子体法、催化燃烧法、光催化氧化法等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材料性能是影响VOCs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技术原理使材料制备和优化方向存在差异,如吸附法需重视所选材料的孔道结构等与VOCs分子尺寸、性质的关系;等离子体法要强化催化剂与等离子体的协同作用;催化燃烧法涉及材料的氧化还原能力;光催化氧化法则是材料对光能的有效转化能力等。所以,明确各类技术中所用功能材料的改进重点,才能为相关材料的设计提供思路,大幅改善VOCs消除的效率。最后,对用于VOCs消除的材料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具有良好抗中毒性能的材料、可协同消除多组分污染物的材料、取长补短的组合技术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吸附 等离子体 催化燃烧 光催化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Sn-Bi焊膏的焊点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晓军 李晓光 +1 位作者 贺定勇 马立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为探究环氧树脂壳层对Sn-Bi焊点的热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了130~170℃的温度区间,对自制环氧基Sn-Bi焊膏和商用Sn-Bi焊膏(不含可固化树脂)形成的焊点分别进行了热循环试验。结果表明,1 000次热循环后,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其表面的... 为探究环氧树脂壳层对Sn-Bi焊点的热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了130~170℃的温度区间,对自制环氧基Sn-Bi焊膏和商用Sn-Bi焊膏(不含可固化树脂)形成的焊点分别进行了热循环试验。结果表明,1 000次热循环后,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其表面的环氧树脂壳层依然完整保留,而焊点与铜基板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也明显低于商用Sn-Bi焊膏。1 000次热循环后,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的电导率由1.90×10^(6) S/m降为7.96×10^(5) S/m,剪切强度由145.7 MPa降为123.7 MPa;商用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的电导率由1.94×10^(6) S/m降为4.95×10^(5) S/m,剪切强度由116.1 MPa降为97.3 MPa。因此,对比商用Sn-Bi焊膏,环氧基Sn-Bi焊膏形成的焊点表面的环氧树脂壳层对于提高焊点的剪切强度和热稳定性是有利的,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膏 环氧树脂 热稳定性 金属间化合物 电导率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填料对硅橡胶基耐热复合涂层的影响
18
作者 杨晓军 文卿 +1 位作者 符寒光 贺定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以硅橡胶为基体,添加无机填料制备的耐热涂层在耐热防腐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采用自制改性硅橡胶作基体,添加不同配比的高岭土、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制备了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了硅橡胶... 以硅橡胶为基体,添加无机填料制备的耐热涂层在耐热防腐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采用自制改性硅橡胶作基体,添加不同配比的高岭土、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制备了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了硅橡胶基体中无机填料的分散状况,采用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TGA)对复合涂层的热解温度和失重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体系中,无机填料与基体的相容性较好,分散均匀;与基体材料相比,无机填料的添加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填料质量分数为20%的复合涂层,其在800℃时质量残留率比自制改性硅橡胶的基体提高了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高岭土 耐热性 微观形貌 涂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资源碱熔转化-混合有机酸无氟浸出提钽工艺研究
19
作者 马立文 朱紫洢 +3 位作者 崔奇 蔡圆圆 赵林艳 席晓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52-3162,共11页
钽是一种稀有的难熔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和民用领域。钽矿品位较低、资源紧张,随着含钽二次资源的逐年增加,从中回收钽具有重要的意义。钽金属具有极强的化学稳定性,在常规条件下不易溶解。目前,钽冶金最成熟的方法为... 钽是一种稀有的难熔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和民用领域。钽矿品位较低、资源紧张,随着含钽二次资源的逐年增加,从中回收钽具有重要的意义。钽金属具有极强的化学稳定性,在常规条件下不易溶解。目前,钽冶金最成熟的方法为氢氟酸浸出法,但该方法会产生大量含氟污染物,不利于环保。因此,在含钽二次资源利用中有必要开发无氟新方法。本文提出一种二次资源无氟浸出钽的工艺,首先将钽合金废料经氧化后与熔融KOH反应,再采用草酸和酒石酸混合有机酸浸出。研究结果表明,钽的浸出率达到98.6%。与传统氢氟酸浸出工艺相比,该无氟浸出工艺不仅提高了二次资源钽的回收率,而且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对于钽资源的高效环保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资源 碱熔 无氟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光伏玻璃重熔再造超白玻璃的配合料Redox调控
20
作者 田英良 袁智淳 +1 位作者 赵志永 吴玉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02-3410,共9页
随着我国光伏组件大规模退役,光伏玻璃作为组件质量占比最大的部分(≥70%),其高值化、绿色化再生利用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将废光伏玻璃重熔再造为超白玻璃,并探究了配合料氧化还原(Redox... 随着我国光伏组件大规模退役,光伏玻璃作为组件质量占比最大的部分(≥70%),其高值化、绿色化再生利用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将废光伏玻璃重熔再造为超白玻璃,并探究了配合料氧化还原(Redox)值对再生超白玻璃光学性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增强配合料氧化性可有效改善玻璃光学性能。采用NaNO_(3)、CeO_(2)+NaNO_(3)、Na_(2)SO_(4)+炭粉(C)调控配合料Redox值时,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分别从91.00%、90.61%、87.89%增至91.33%、91.46%、91.57%,玻璃黄绿色相均减弱,尤其是Na_(2)SO_(4)+C,在提高可见光透射比和减弱黄绿色相的效果最为显著。本研究为退役光伏玻璃的闭环高值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艺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光伏玻璃 超白玻璃 配合料Redox值 可见光透射比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