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3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软PLC技术构建全电子注塑机温度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朱贤德 康存锋 +3 位作者 马春敏 黄旭东 王丽丽 方庆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7年第2期74-77,共4页
基于德国3S公司软PLC产品CoDeSys,阐述应用软PLC技术构建温度闭环控制系统,充分发挥软PLC扫描精度高、运算能力强等优点,为注塑机温度控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案。根据现场调试的结果表明,提供的控制方法行之有效,各控制段静态温控精度在... 基于德国3S公司软PLC产品CoDeSys,阐述应用软PLC技术构建温度闭环控制系统,充分发挥软PLC扫描精度高、运算能力强等优点,为注塑机温度控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方案。根据现场调试的结果表明,提供的控制方法行之有效,各控制段静态温控精度在±1℃,动态精度达到±2℃,而且系统鲁棒性好、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满足注塑机对温度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PLC CoDeSys注塑机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机械设备早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慧 高立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5-67,共3页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Metal Magnetic Memory Testing)是一种利用金属磁记忆效应来检测部件应力集中部位的无损检测方法。它能够对铁磁金属构件内部的应力集中区,即微观缺陷、早期失效和损伤等进行诊断,防止突发性的疲劳损伤。金属磁记...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Metal Magnetic Memory Testing)是一种利用金属磁记忆效应来检测部件应力集中部位的无损检测方法。它能够对铁磁金属构件内部的应力集中区,即微观缺陷、早期失效和损伤等进行诊断,防止突发性的疲劳损伤。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是迄今为止对金属部件进行早期诊断唯一行之有效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方法。选择适当的特征值对磁记忆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可靠地探测出被测对象上以应力集中区为特征的危险部位。介绍了金属磁记忆技术理论,并总结了用于机械设备早期故障诊断的特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磁记忆 早期故障诊断 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41
3
作者 何存富 郑明方 +7 位作者 吕炎 邓鹏 赵华民 刘秀成 宋国荣 刘增华 焦敬品 吴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13-1735,共23页
回顾了近三十年的超声导波技术发展及应用,阐述了导波的频散现象及其求解方法,深入分析了导波激励的力学加载原理和模态选择原则。论述了导波的传感激励方法与装置,并比较了各种激励接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合。对超声导波在板类、管类... 回顾了近三十年的超声导波技术发展及应用,阐述了导波的频散现象及其求解方法,深入分析了导波激励的力学加载原理和模态选择原则。论述了导波的传感激励方法与装置,并比较了各种激励接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合。对超声导波在板类、管类和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从提高缺陷检测能力的角度,介绍了时间反转法和相控阵法在超声导波技术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当前导波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导波 无损检测 频散 时间反转 相控阵 模态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PLC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0
4
作者 周峰 王新华 +2 位作者 李剑峰 温燕杰 张威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57-60,共4页
软PLC技术是一种基于PC的新型控制技术,与传统硬PLC相比,它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强大的网络通讯能力和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较好地满足现代工业自动化的要求,是目前工业自动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论述了软PLC技术产生的背景、特... 软PLC技术是一种基于PC的新型控制技术,与传统硬PLC相比,它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强大的网络通讯能力和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较好地满足现代工业自动化的要求,是目前工业自动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论述了软PLC技术产生的背景、特点和体系结构,分析了软PLC的技术优势;简要介绍了软PLC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国外市场上出现的软PLC产品,并阐述了软PLC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PLC 技术背景 研究现状 产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故障诊断中共振解调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高立新 王大鹏 +3 位作者 刘保华 丁庆新 丁芳 李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为解决机械设备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难于识别的问题,采用共振解调技术对此类故障对应的微冲击脉冲进行了提取研究.分别采用频谱分析、软件及硬件共振解调的方法对滚动轴承的外圈点蚀故障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振解调技术能提取早... 为解决机械设备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难于识别的问题,采用共振解调技术对此类故障对应的微冲击脉冲进行了提取研究.分别采用频谱分析、软件及硬件共振解调的方法对滚动轴承的外圈点蚀故障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振解调技术能提取早期故障的微冲击特征,相对软件共振解调,硬件共振解调谱图故障特征明显,能对轴承早期裂纹、点蚀等微冲击故障进行有效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 解调 故障诊断 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波技术在埋地锚杆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何存富 孙雅欣 +2 位作者 吴斌 王秀彦 刘增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44-1147,共4页
分析了超声导波在埋地锚杆中传播的特性。在理论上,对于埋地锚杆,40~90kHz的L(0,1)模态的衰减值在所有模态中最小,传播距离最长;位移模式简单,易于激发;能量速度最大,容易与其他速度较慢模态区别。此段L(0,1)模态可用来对埋地锚杆进行... 分析了超声导波在埋地锚杆中传播的特性。在理论上,对于埋地锚杆,40~90kHz的L(0,1)模态的衰减值在所有模态中最小,传播距离最长;位移模式简单,易于激发;能量速度最大,容易与其他速度较慢模态区别。此段L(0,1)模态可用来对埋地锚杆进行检测。同时建立实验系统,对直径22mm、长2m的埋地锚杆进行检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超声导波 检测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设备早期故障微弱信号的非线性检测方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胥永刚 马海龙 +1 位作者 付胜 张建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9-538,共10页
阐述了并联随机共振、混沌振子、差分振子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并联随机共振利用相关分析从多个随机共振输出结果中提取出相同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参数设置的依赖性。当混沌振子从混沌状态向大尺度周期状态转变时,其相图的Hu氏... 阐述了并联随机共振、混沌振子、差分振子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并联随机共振利用相关分析从多个随机共振输出结果中提取出相同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参数设置的依赖性。当混沌振子从混沌状态向大尺度周期状态转变时,其相图的Hu氏不变矩值将发生明显的跃变,利用Hu氏不变矩的跃变对混沌振子的状态进行自动定量识别。差分振子相图的大小与待检测信号幅值之间呈现出一种线性比例关系,弥补了差分振子不能检测信号幅值的缺陷。将这三种非线性方法应用于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成功地提取出了设备早期故障的微弱特征信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随机共振 故障诊断 混沌振子 不变矩 差分振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柱面导波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6
8
作者 何存富 吴斌 范晋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3-214,共12页
综述无损检测中的超声柱面导波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给出导波的频散及多模式特征,着重评述超声导波的模式和频率选择、导波的激励和接收方法、导波与缺陷的相互作用、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以及导波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声导波 频散 管道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秀彦 吴斌 +1 位作者 何存富 刘增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11,共6页
针对光纤技术在检测中利用外界因素改变使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光强、相位、偏振态以及波长(或频率)等特征参量发生变化的特点,分析了日前光纤传感器原理与类型,论述了光纤检测技术的特点,同时对国内外光纤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对分... 针对光纤技术在检测中利用外界因素改变使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光强、相位、偏振态以及波长(或频率)等特征参量发生变化的特点,分析了日前光纤传感器原理与类型,论述了光纤检测技术的特点,同时对国内外光纤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对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在流体管道泄漏实时监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传感器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振解调技术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丁芳 高立新 +2 位作者 崔玲丽 张建宇 胥永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8-179,共2页
共振解调技术是利用冲击脉冲含有无限丰富频谱成分的特点来提取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冲击故障的一种有效方法。介绍了共振解调技术在国内外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情况,通过齿轮的仿真数据验证了共振解调提取微冲击信号的有效性,并... 共振解调技术是利用冲击脉冲含有无限丰富频谱成分的特点来提取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冲击故障的一种有效方法。介绍了共振解调技术在国内外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情况,通过齿轮的仿真数据验证了共振解调提取微冲击信号的有效性,并且利用该技术成功提取了某钢厂精轧机振动信号中的故障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解调 齿轮振动信号 仿真 精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D磨削技术在硬脆材料精密超精密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关佳亮 范晋伟 马春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6-488,共3页
介绍了ELID磨削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ELID技术磨削硬脆材料的加工机理,并应用该技术对硬质合金、工程陶瓷和光学玻璃等典型硬脆材料实现了超精密镜面加工.磨后工件达到Ra为0.003~0.018的镜面.
关键词 ELID磨削 硬脆材料 加工机理 超精密镜面加工 磨削原理 精密超精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后牙嵌体的数字化个性设计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景芸 费仁元 +1 位作者 李彦生 褚国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5-318,共4页
以逆向工程技术为基础,对牙合嵌体的数字化个性设计展开探讨根据各部分结构特点和功能要求,以三角网格代替曲面拼接,反求组织面,保证了精度,提高了效率;以基于特征线的UV曲面重构牙合面、轴面,恢复了生理特征。对密合度这个关注焦点,本... 以逆向工程技术为基础,对牙合嵌体的数字化个性设计展开探讨根据各部分结构特点和功能要求,以三角网格代替曲面拼接,反求组织面,保证了精度,提高了效率;以基于特征线的UV曲面重构牙合面、轴面,恢复了生理特征。对密合度这个关注焦点,本文以边缘线作为各部分造型的边界约束,实现了无缝配合。设计出的嵌体不仅符合生理解剖的一般规律,也满足了个性特征及咬合规律,达到临床医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体 逆向工程 STL UV B样条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v6技术在天文学研究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长华 崔辰州 +6 位作者 何勃亮 樊东卫 米琳莹 李珊珊 张亚 徐鹏飞 宋文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25-28,共4页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利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整合了物理上分布的天文计算、存储、数据及软件资源,建立了天文学研究云计算环境,为用户提供云主机、云应用软件、网络存储、数据检索等多样化的服务。针对IPv4网络协议地址空...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利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整合了物理上分布的天文计算、存储、数据及软件资源,建立了天文学研究云计算环境,为用户提供云主机、云应用软件、网络存储、数据检索等多样化的服务。针对IPv4网络协议地址空间不足,网络带宽受限,导致用户在使用广域云资源服务时速度慢、交互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IPv6网络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国虚拟天文台云计算环境在保证现有IPv4网络稳定运行的同时,设计实现了直连IPv6网络方案及主干IPv6网络方案,在所有的云资源服务应用中实现了对IPv6协议的支持。用户使用IPv6协议访问云计算环境时,文件上传下载的速度提升了10倍以上,远程桌面的体验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天文台 云计算 天文云计算环境 虚拟机 IPv6 端口转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制作上颌放射性粒子布源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佟岱 黄明伟 +2 位作者 张建国 冯海兰 李彦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制作上颌放射性粒子布源器进行恶性肿瘤腔内照射治疗的新方法,以弥补原方法的不足。方法:6例上颌区恶性肿瘤已侵及眶底和颅底的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将患者的头部螺旋CT扫描数据输入电脑,经M... 目的:探讨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制作上颌放射性粒子布源器进行恶性肿瘤腔内照射治疗的新方法,以弥补原方法的不足。方法:6例上颌区恶性肿瘤已侵及眶底和颅底的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将患者的头部螺旋CT扫描数据输入电脑,经Mimics 8.11软件和Geomagic 7.0软件处理后,获得患者肿瘤术后缺损部位的三维影像,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患者缺损部位的树脂模型,在此模型上制作患者缺损部位的高位弹性阻塞器,阻塞器戴入完成后,制定放疗计划,在组织内插植125I放射性粒子的同时,在阻塞器式布源器上对应靶区的部位埋入125I放射性粒子并计数,CT摄片检验放射性粒子稳定情况,并对患者随诊12个月。结果:全部患者的阻塞器固位、稳定良好,与设计的靶区组织贴合。阻塞器式布源器内的125I放射性粒子稳定性良好,6例患者阻塞器式布源器上植入的粒子数共计105粒,占总植入粒子数(189粒)的55.6%,阻塞器式布源器戴入后,照射患者靶区的放射性粒子数量比戴入前明显提高。随访12个月后,6例患者局部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制作上颌放射性粒子布源器,在其上植入放射性粒子对上颌恶性肿瘤术后的放疗靶区部位进行放射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放射性粒子的放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近距离放射疗法 颌面假体植入 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中制动能量回收的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震 马朝永 王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分析了现有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将能量实时转换为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能量来源的回收方案,它动态地利用制动能量,提高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制动性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制动能量回收 电子机械制动 模型分析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何存富 杭利军 吴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1,14,共5页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由于能够获得被测物理场沿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分布信息,非常适合用于长距离管道泄漏检测。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对该技术在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管道 泄漏检测 sagnac效应 光时域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汽车部件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景芸 费仁元 +1 位作者 李彦生 褚国民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3,56,共4页
在水管件反求过程中,针对再设计和效率要求,以局部基于特征及几何约束的重建方法代替传统面片造型技术,实现了拓扑结构重建和尺寸约束;对要求忠实原型的结构则采用基于点云的反求手段,精度高而且速度快。经检测,反求后的模型满足误差要... 在水管件反求过程中,针对再设计和效率要求,以局部基于特征及几何约束的重建方法代替传统面片造型技术,实现了拓扑结构重建和尺寸约束;对要求忠实原型的结构则采用基于点云的反求手段,精度高而且速度快。经检测,反求后的模型满足误差要求,同时实现了快速仿型与数字化设计的有机结合,为二次再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 多视图拼合 特征约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械类本科生以实践为先导的工程图学教学方式探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富平 杨文通 王建华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7-790,共4页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金工的实训课程、以及绘制"减速箱"的要求,论述了在工程图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图学知识与图学实践相结合,并将该实践融入...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金工的实训课程、以及绘制"减速箱"的要求,论述了在工程图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图学知识与图学实践相结合,并将该实践融入大学整个教学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工程意识 工程图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传动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新华 魏源迁 +1 位作者 李剑锋 伍良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共6页
水压传动技术是直接以天然淡水或海水代替矿物油作为液压传动系统工作介质的一门新技术 ,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廉价等突出优点 ,是目前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指出了水压传动... 水压传动技术是直接以天然淡水或海水代替矿物油作为液压传动系统工作介质的一门新技术 ,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廉价等突出优点 ,是目前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指出了水压传动必将代替油压传动 ,成为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的主流 ,并从液压泵 /马达、阀、系统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国内外水传动技术研究和发展的现状及其在核能、海洋、消防、水力喷射等方面的应用 ,指出了今后水压传动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材料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传动 液压传动系统 工作介质 油压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工程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景芸 褚国民 +4 位作者 李彦生 费仁元 吕培军 王勇 叶少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17,共5页
详细介绍了以Surfacer10.5的二次开发为平台,运用逆向工程技术进行CAD义齿设计的操作流程.对其关键技术(模型数字化、点云预处理、颈缘线提取、位姿调整等)作了详细阐述,指出了这一技术的优势所在,这一流程是集数字图像处理、图形学、... 详细介绍了以Surfacer10.5的二次开发为平台,运用逆向工程技术进行CAD义齿设计的操作流程.对其关键技术(模型数字化、点云预处理、颈缘线提取、位姿调整等)作了详细阐述,指出了这一技术的优势所在,这一流程是集数字图像处理、图形学、数控技术等多学科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与传统的工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劳动力,改善了工作环境,而且大大提高了义齿修复的效率.同时也提出了测量的数据易出现盲区、重构曲面片间光顺性难保证以及设计的义齿与预备体配合不紧密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修复 逆向工程 曲面重构 CAD 牙齿修复 人工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