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史视野下的方法异化、计算想象与大数据社会学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祎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共11页
在社会学学科历史的不同阶段,社会学危机的理论话语围绕方法问题形成了不同的阐释。从20世纪中后期方法的异化到数理社会学和计算想象的发展,以及21世纪数据洪流带来的新挑战,对方法的理解和阐释伴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大数据分析在学... 在社会学学科历史的不同阶段,社会学危机的理论话语围绕方法问题形成了不同的阐释。从20世纪中后期方法的异化到数理社会学和计算想象的发展,以及21世纪数据洪流带来的新挑战,对方法的理解和阐释伴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大数据分析在学术领域之外的高速发展,为当代学者拉响了学科危机的警报。在对数据和方法的工具主义阐释之外,形成了新的认识论和本体论,亦通过纳入历史与理论的视野,拓展和延伸了大数据社会学的讨论。不仅触及了学科的历史、当前境况与发展前景,也为在理论上重新思考方法和数据在当代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提出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学科危机 经验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公众的公共空间:北京大栅栏院落调整中的国家与个人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阿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44,共20页
本文采用社会学干预的研究方法,在北京大栅栏的院落空间调整中讨论了公共空间的含义与公共重建的问题。与西方将公共空间作为具有政治或社会意义的公共生活不同,大栅栏的居民从所有权出发将公共空间定义为国家财产,又在使用中逐渐侵占... 本文采用社会学干预的研究方法,在北京大栅栏的院落空间调整中讨论了公共空间的含义与公共重建的问题。与西方将公共空间作为具有政治或社会意义的公共生活不同,大栅栏的居民从所有权出发将公共空间定义为国家财产,又在使用中逐渐侵占并瓜分了这些在管理上被忽视的国家空间。这既是住房等公共服务欠缺的结果,也被历史形成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所建构,公共空间因此充满了各类行动者在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的互动。本文将介绍两个强干预的社会行动案例,它们分别以"孵育社会生活"和"划分公私边界"为思路进行院落空间调整实验,但前者失败,后者成功。结论部分对此进行反思并指出,公共重建需要调整空间中的国家与个人关系,并建立公共空间使用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产权 社会干预 “国家-个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乡—城与城—城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差异——基于北京和上海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君甫 王春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9,共9页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文章分析了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代表的超大城市乡—城、城—城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流动人口居住在居委会社区,大多数流动人口并没有居住在村委会社区。城—城流动人口居住在居委...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文章分析了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代表的超大城市乡—城、城—城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流动人口居住在居委会社区,大多数流动人口并没有居住在村委会社区。城—城流动人口居住在居委会社区及购买住房的比重更大;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就业身份和收入水平均对两类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迁移城市的居住空间与其来源地密切相关,来源地的不平等导致乡—城流动人口和城—城流动人口在迁移城市的居住空间和区位选择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城流动人口 城—城流动人口 居住空间 住房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流动人口购房的影响——基于国家卫计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君甫 孙嫣源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72,190-191,共11页
利用国家卫计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购房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户口性质、收入、教育程度、就业身份等因素对流动人口购买商品房都有显著影响;发现住房公积金同样有显著的作用,在流入地有住房公... 利用国家卫计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购房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户口性质、收入、教育程度、就业身份等因素对流动人口购买商品房都有显著影响;发现住房公积金同样有显著的作用,在流入地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流入地购买商品房,但是流动人口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很低,不易于在流入地购房定居。因而相关部门应该敦促企业落实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流动人口缴纳住房公积金,从而促进流动人口的定居与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 公积金 流动人口 购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区教育优化社区治理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晓婷 窦瑞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78-79,共2页
社区教育在推动居民再社会化、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社会融合、缓解社区矛盾、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仍存在主体缺失、能力缺失、内容缺失以及理念缺失等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明确社区教... 社区教育在推动居民再社会化、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社会融合、缓解社区矛盾、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仍存在主体缺失、能力缺失、内容缺失以及理念缺失等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明确社区教育定位,树立社区教育治理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社区教育 社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CSS(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卫华 冯建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79,共9页
幸福经济学“伊斯特林悖论”表明,收入增长不会必然带来幸福感的提升。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和主观感受,需求的社会标准及其满足与主观性幸福感有较大关系。在现阶段,就农民工群体来说,住房消费状况... 幸福经济学“伊斯特林悖论”表明,收入增长不会必然带来幸福感的提升。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和主观感受,需求的社会标准及其满足与主观性幸福感有较大关系。在现阶段,就农民工群体来说,住房消费状况对其幸福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地位因素等为控制变量,分析了住房状况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住房状况对农民工幸福感有较大影响。在城镇地区拥有住房的数量、现住房质量以及住房支出的比重对农民工幸福感影响显著,在城镇拥有住房、现住房质量高的农民工幸福感更强,住房支出比重高的农民工幸福感较低。此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绝对收入、医疗支出比对农民工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在职业方面,以白领阶层为参照,个体户群体的幸福感更高,而商业服务业人员和产业工人没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住房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粉丝是如何炼成的——基于文化资本视角下的粉丝社群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鞠春彦 杨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90,共7页
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粉丝的聚集提供了便利,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使粉丝平等地进入社群。随着社群的实践发展,粉丝社群逐渐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结构,粉丝也随之分化为核心粉丝和普通粉丝。究竟哪类人可以在社群中成为核心粉丝?这些人有何特征?... 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粉丝的聚集提供了便利,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使粉丝平等地进入社群。随着社群的实践发展,粉丝社群逐渐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结构,粉丝也随之分化为核心粉丝和普通粉丝。究竟哪类人可以在社群中成为核心粉丝?这些人有何特征?本文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视角,结合核心粉丝的特征,从具体化状态的文化资本、客观化状态的文化资本以及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三个维度分析粉丝社群中核心粉丝的地位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粉丝层级 核心粉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居民“生活韧性”分析:一个理论框架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卫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9,共12页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流行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烈冲击,给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增强居民生活的韧性对应对未知风险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生活韧性"的概念,构建了生活韧性的理论分析框...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流行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烈冲击,给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增强居民生活的韧性对应对未知风险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生活韧性"的概念,构建了生活韧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把生活韧性的相关因素分为生活系统和支持系统。生活系统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生活消费内容;支持系统包括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组织资源四类,它是影响生活韧性的主要因素。为了能进一步分析,本文利用疫情期间的两次问卷调查数据,根据理论分析框架对居民生活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居民生活的主要经济压力来自子女教育、房贷、房租和吃饭。此外,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对生活韧性有显著影响,其中职业和代际的影响是最突出的,职业地位越高、年龄越大,生活韧性越强,反之则越不足。当然社会关系和组织资源对居民生活韧性的潜在支持也非常重要。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增强生活韧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生活韧性 生活系统 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文化的转型与乡村振兴--兼论数字科技在城乡融合中的实践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闫泽华 王天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36,197,共10页
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经济的配合,同时更应该是城乡文化的共振。本文回顾了城市社会学理论从城乡文化类型化到城市文化差异性的视角变化,总结了中西方城乡文化的内在差异。从我国城乡之间... 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经济的配合,同时更应该是城乡文化的共振。本文回顾了城市社会学理论从城乡文化类型化到城市文化差异性的视角变化,总结了中西方城乡文化的内在差异。从我国城乡之间历史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当下的转型背景来看,乡村发展应该在尊重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基础上,关注乡村实际,打破城乡文化对立,实现乡村振兴。其中,社会参与是城乡文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而数字科技发展为之提供了有利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文化 城市文化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青团志愿服务中青年学生的参与驱动力分化研究——基于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现状研究(2016年)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辰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3,共8页
运用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现状研究(2016年)的数据,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参加共青团志愿服务驱动力分化的因素。通过因子分析,根据因子中不同载荷的意义,研究提取了"外生功利性因子""内生非功利性因子"&q... 运用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现状研究(2016年)的数据,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参加共青团志愿服务驱动力分化的因素。通过因子分析,根据因子中不同载荷的意义,研究提取了"外生功利性因子""内生非功利性因子""内生功利性因子"和"外生非功利性因子"4个因子。通过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在社会关系网络机制作用下,组织培训程度、志愿者之间的关系强度等社会群体特征与参与度的关系显著;在志愿服务参与动机的作用下,内生非功利性因子、外生非功利性因子和外生功利性因子与参与度关系显著。即,影响青年学生在共青团志愿服务中的参与程度的因素多为自致性因素,背后的动机也呈现复杂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中国青年学生 参与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东亚现代性的理论话语与内在张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祎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共12页
对东亚地区工业化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形成了东亚现代性的理论话语。东亚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动态被视为与西方相异的现代性个案,东亚内部历史与文化的相互交织也衍生了不同版本的现代性话语,如何理解和阐释差异是东亚现代性的核心问题。... 对东亚地区工业化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形成了东亚现代性的理论话语。东亚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动态被视为与西方相异的现代性个案,东亚内部历史与文化的相互交织也衍生了不同版本的现代性话语,如何理解和阐释差异是东亚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东亚由一个“异常问题”进入西方视野,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性定义不仅带来了西方样板与东亚变体的相对主义解释困境,东亚本土学者对文化独特性的建构也易于落入自我他者化或自我东方主义化的陷阱。在新历史变局下,重思东亚现代性及其内在张力,阐释差异的政治对走出我者与他者的二元认识论迷思和反抗西方中心主义现代性的象征暴力提出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现代性 西方中心主义 他者 差异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