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震害强度下山区公路通行能力及救援效率测度研究
1
作者 朱孟华 夏陈红 +2 位作者 郭小东 马东辉 王威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生命线通道是灾后应急救援的基础保障,而提升山区救援效率则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所在。为研究高速公路对于救援效率的影响,该文以震后道路功能损失为基础,以救援时间差异为准则,尝试构建救援效率测度模型。首先,对道路网络中路基、桥... 生命线通道是灾后应急救援的基础保障,而提升山区救援效率则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所在。为研究高速公路对于救援效率的影响,该文以震后道路功能损失为基础,以救援时间差异为准则,尝试构建救援效率测度模型。首先,对道路网络中路基、桥梁、隧道进行功能损失评估;然后,运用ArcGIS网络分析的最短路径,得到高速公路建设前后各受灾点的救援时间;最后,依据救援时间的变化,明确应急救援提升的效率,并探讨受灾点救援路径的选择方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山区救援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救援效率与受灾点的空间分布和救援距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震害强度 山区公路 通行能力 救援效率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防灾“留白”空间系统构建及量化研究
2
作者 杨雅婷 郭小东 +2 位作者 王威 柴钰晗 顾建波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为了应对目前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在面临应急需求和灾害风险双重不确定性时展现的适应性不足,该研究提出城市防灾“留白”空间的概念。首先,明晰了城市防灾“留白”空间的基本内涵及系统构成;其次,基于灾后城市服务和居民生活质量需求,从... 为了应对目前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在面临应急需求和灾害风险双重不确定性时展现的适应性不足,该研究提出城市防灾“留白”空间的概念。首先,明晰了城市防灾“留白”空间的基本内涵及系统构成;其次,基于灾后城市服务和居民生活质量需求,从“留什么”“留多少”“留在哪”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防灾“留白”空间具体的量化及布局方法;最后,以某城市应急避难“留白”空间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地布局防灾“留白”空间能够在兼顾经济成本的同时,为未来可能遇到的超设防水准灾害预留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留白”空间 量化研究 适宜性评价 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建筑物易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小东 马东辉 +3 位作者 苏经宇 刘文儒 王卫红 蔡海鸿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基于功能和后果的抗震设防理念,提出了城市建筑物的分类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抗震易损性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应用能力谱的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和快速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等。根据这些方法和泉州市规划区内的房屋调查资料,对泉州市的房... 基于功能和后果的抗震设防理念,提出了城市建筑物的分类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抗震易损性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应用能力谱的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和快速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等。根据这些方法和泉州市规划区内的房屋调查资料,对泉州市的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并通过泉州市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抗震减灾策略。所发展的易损性评价方法和对策措施对其他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防灾规划 评价方法 易损性分析 城市建筑物 泉州市 抗震设防 分类方法 预测方法 调查资料 震害预测 减灾策略 参考价值 对策措施 能力谱 规划区 房屋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宋晓胜 苏经宇 +1 位作者 郭小东 王志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2,共11页
榫卯连接是中国木结构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外荷载作用时,节点内部榫头与卯口之间会产生挤压、摩擦、弯曲、剪切等复杂的相互作用,其具有完全不同于现代结构的力学特性。由于在地震作用下,梁柱等构件一般会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节点的抗... 榫卯连接是中国木结构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外荷载作用时,节点内部榫头与卯口之间会产生挤压、摩擦、弯曲、剪切等复杂的相互作用,其具有完全不同于现代结构的力学特性。由于在地震作用下,梁柱等构件一般会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节点的抗震性能就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安全,因此该领域已成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研究热点方向。对中国古代建筑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木结构 抗震 榫卯 半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本玉 叶燎原 苏经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抗震防灾规划是提高城镇综合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重点回顾了我国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对美国、日本在建立防灾规划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通过编制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加强城市的综合抗震防... 抗震防灾规划是提高城镇综合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重点回顾了我国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对美国、日本在建立防灾规划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通过编制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加强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在丽江地震中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综述了在这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并就未来的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了总结与展望,以期国内外同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防震减灾 规划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城市为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志涛 苏经宇 +2 位作者 马东辉 郭小东 王威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104,共6页
针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抗震防灾要求的特定层面,提出了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思路,可以从防灾角度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限制性条件,及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反馈意见。由于大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该方法考虑了超越设... 针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抗震防灾要求的特定层面,提出了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抗震防灾空间布局思路,可以从防灾角度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限制性条件,及时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反馈意见。由于大地震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该方法考虑了超越设防水准地震灾害的影响问题。根据城市应对不同规模地震影响要完成的抗震救灾功能,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防灾分区,以防灾分区为基础进行抗震防灾空间布局,保证城市抗震防灾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 防灾分区 防灾空间 布局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防区划调整对多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涛 杨贝贝 +1 位作者 马东辉 冯云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基于IDA方法研究了抗震设防区划调整对既有框架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对新版地震区划图变更特点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设防标准设计了5个3跨6层框架结构模型,并利用30条地震波对上述模型进行了IDA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易损性曲线... 基于IDA方法研究了抗震设防区划调整对既有框架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对新版地震区划图变更特点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设防标准设计了5个3跨6层框架结构模型,并利用30条地震波对上述模型进行了IDA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易损性曲线;参考ATC-63报告中大震下倒塌率不超过10%为评价结构满足抗震设防目标的依据,分别对设防区划不同调整区段内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原7.5度、8度设防区升一档的城镇以及原设防区升两档、升三挡的城镇不满足新版抗震区划设防目标要求,是今后城市抗震防灾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防烈度 多层框架结构 地震易损性 IDA分析 抗震设防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钢加固半榫、透榫及燕尾榫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郇君虹 马东辉 +1 位作者 郭小东 徐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3-771,共9页
为了解决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节点老化抗震能力下降的问题,以木结构古建筑加固的无损性和可逆性为原则,以保留榫卯节点半刚性特点为出发点,以是否设置活动槽和加固件是否与柱螺钉连接为区分,设计了4种不同形式的扁钢加固装置,并将其应用在... 为了解决木结构古建筑榫卯节点老化抗震能力下降的问题,以木结构古建筑加固的无损性和可逆性为原则,以保留榫卯节点半刚性特点为出发点,以是否设置活动槽和加固件是否与柱螺钉连接为区分,设计了4种不同形式的扁钢加固装置,并将其应用在半榫、透榫和燕尾榫节点.以宋《营造法式》中大木作二等材为原型,按照缩尺比例为1:3.52制作了3组试验模型,其中半榫、透榫和燕尾榫节点各4个.进行试验的节点均为反复加载过的有损节点,通过静力推复试验,对比榫卯节点加固前后的破坏状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榫卯节点加固前后滞回曲线都有明显的"捏缩效应",榫卯节点间存在摩擦滑移,加固后的节点依然具有半刚性的特点;加固前后的榫卯节点的阶段耗能和累积耗能随水平位移荷载的增大呈抛物线式增长;4种加固装置对榫卯节点的刚度、峰值荷载和耗能能力都有提高作用,带螺钉加固装置的加固效果最为明显,提高加固件与木构件之间的有效连接可以提高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提出改进和进一步提高4种加固装置加固效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钢加固 半榫 透榫 燕尾榫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抗震防灾空间布局研究初探 被引量:8
9
作者 毕于瑞 马东辉 +2 位作者 苏经宇 范继平 郭小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以保障城市在巨灾、大灾、中灾情况下的城市防灾功能和居民生命安全为前提,重点研究了城市防灾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限制性条件,合理规划城市防灾安全空间架构和布局,规划防灾基础设施和城区防灾建设要求。本文最后在对徐州市地震环境和... 以保障城市在巨灾、大灾、中灾情况下的城市防灾功能和居民生命安全为前提,重点研究了城市防灾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限制性条件,合理规划城市防灾安全空间架构和布局,规划防灾基础设施和城区防灾建设要求。本文最后在对徐州市地震环境和规划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从防灾减灾功能性角度探讨了徐州市抗震防灾空间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防灾分区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震后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10
作者 张博骞 王威 +1 位作者 马东辉 朱峻佚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在震时发挥重要的医疗救援作用,是驱动城市防灾韧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强震后的城市应急医疗救援,强化网络关键节点、优化网络空间布局。基于建筑物、应急医疗设施和道路网络等城市系统的模拟仿真,构建不同... 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在震时发挥重要的医疗救援作用,是驱动城市防灾韧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强震后的城市应急医疗救援,强化网络关键节点、优化网络空间布局。基于建筑物、应急医疗设施和道路网络等城市系统的模拟仿真,构建不同地震灾害强度下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的供需场景。该文采用复杂网络技术构建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模型,分析多情景震后网络社团结构与特征参数。以某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表征多情景地震灾害对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结构的具体影响,为优化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的结构鲁棒性和网络抗毁性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医疗服务设施 多情景地震 地震模拟 网络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旧社区防灾更新建设管控——基于东京市防灾街区整备地区更新经验
11
作者 马东辉 朱孟华 +2 位作者 费智涛 刘刚 王威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大量亟待更新的城市老旧社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地震灾害下呈现出高脆弱性、高暴露性和高损失的特性,老旧社区的防灾更新建设更显必要。首先总结东京市防灾街区整备地区建设的框架,明确“风险评估—地区划分—设施保障—建设... 大量亟待更新的城市老旧社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地震灾害下呈现出高脆弱性、高暴露性和高损失的特性,老旧社区的防灾更新建设更显必要。首先总结东京市防灾街区整备地区建设的框架,明确“风险评估—地区划分—设施保障—建设管控”的建设逻辑;然后介绍具体的更新措施,通过风险评估和地区识别高风险的更新区域,划分两种地区和5类用地功能区,提出地区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通过用地、设施、建筑3类要素落实防灾管控要求;最后从地震风险的明晰、分类分区的特色引导、防灾设施保障、管控内容落实4个方面探讨对我国老旧社区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街区整备地区 地震灾害 老旧社区 更新建设 东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估方法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威 田杰 +2 位作者 马东辉 苏经宇 韩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4-770,共7页
为有效解决城市抗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估中由于一些基础资料不能被准确提供而造成分析指标和评价结果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理论的城市抗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估方法.云模型是一种实现定性概念和定量数值之间转换的工具... 为有效解决城市抗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估中由于一些基础资料不能被准确提供而造成分析指标和评价结果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理论的城市抗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估方法.云模型是一种实现定性概念和定量数值之间转换的工具,用来统一刻划基于语言值的定性概念和数值表示之间的相互映射关系.云的数字特征期望值Ex、熵En和超熵He把模糊性和随机性完全集成在一起,作为知识表示的基础.该评估算法以不确定性为出发点,在理论上借鉴了层次分析法的某些处理手段,可以较好地处理指标体系中广泛存在的泛层次树形结构现象,将其用于某城市抗震减灾能力综合评估中,评估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 云模型 隶属云 正态云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反应谱比值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锡元 徐平 +1 位作者 王国权 闫维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35,共11页
选取了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主震中68组断层距在20km以内的近断层台站记录和46组断层距在40~70km的东部台站记录,按台站的上下盘位置、场地条件和断层距分组,对其竖向和水平加速度反应谱比值V/H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 选取了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主震中68组断层距在20km以内的近断层台站记录和46组断层距在40~70km的东部台站记录,按台站的上下盘位置、场地条件和断层距分组,对其竖向和水平加速度反应谱比值V/H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断层的滑动方向和断层破裂的传播方向对断层距在3km以内的台站上的地面运动谱比值V/H有一定影响,且主要体现在中短周期范围内,例如平行断层方向的谱比值要比垂直断层方向的谱比值大。在下盘断层距3~20km的范围内,场地条件对V/H基本没有影响。2)在集集地震中长周期(〉3s)部分的谱比值通常〉%,且有一个较高的峰值,表明其竖向运动加速度中的长周期分量大于其它地震。3)对于下盘的台站,地面运动在短周期(〈0.2s)段的谱比值不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减少。与中远(〉40km)距离的台站相比较,近断层台站的V/H在工程界关心的周期范围内普遍较大。4)场地条件对谱比值V/H的影响在近断层处不显著。在远离断层的东部台站上,硬土场地谱比值V/H在长周期段大于软土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比值 近断层 地面运动 集集地震 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李刚 马东辉 +1 位作者 苏经宇 王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01-906,共6页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地震应急避难建设的需求,把城市地震避难场所划分为3个级别,建立了相应的避难场所规划流程。讨论了固定避难场所覆盖区域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使用7因子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以覆盖半径为权重,运用加...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地震应急避难建设的需求,把城市地震避难场所划分为3个级别,建立了相应的避难场所规划流程。讨论了固定避难场所覆盖区域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使用7因子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以覆盖半径为权重,运用加权Voronoi图方法在GIS平台上对固定避难场所责任区域进行了空间划分,并与Voronoi图方法进行了对比.结合实例论证了各场所空间影响范围的合理性,为城市避难场所建设和规划提供了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避难场所规划 评价指标 责任区 加权伏龙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安全性模糊-随机模拟评价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威 候本伟 +1 位作者 田杰 苏经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78-281,共4页
从地震地质条件、管网外部环境、管网内部因素、水质条件等多种角度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安全性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影响因素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和数据资料不精确等多种不确定性,利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三角模糊数,把三角模糊... 从地震地质条件、管网外部环境、管网内部因素、水质条件等多种角度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安全性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影响因素具有随机性、模糊性和数据资料不精确等多种不确定性,利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三角模糊数,把三角模糊数及其函数之间的运算简化为普通的实数之间的运算,从而建立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安全性模糊数随机模拟综合风险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在评价结果一致的前提下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综合风险评价结果比其他常规方法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充分反映了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影响的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安全性综合风险评价的客观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安全运行和升级改造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抗震安全性 风险等级 三角模糊数 随机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地面运动的超随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国栋 周锡元 +1 位作者 董娣 杨润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共9页
简述了几种常用的地震动平稳随机模型,这几种地震动平稳随机模型的功率谱是一组光滑的函数,相应的自相关函数基本上是指数衰减的振荡函数,且很快衰减到零;但是真实地震动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则有一较显著的随机噪声项,这个随机噪声的幅值... 简述了几种常用的地震动平稳随机模型,这几种地震动平稳随机模型的功率谱是一组光滑的函数,相应的自相关函数基本上是指数衰减的振荡函数,且很快衰减到零;但是真实地震动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则有一较显著的随机噪声项,这个随机噪声的幅值为0. 15左右,这就是本文中所说的超随机特性。目前常用的地震动平稳随机模型没有考虑这个随机噪声项及其对结构反应的影响。本文将真实地震动的自相关函数分解为一确定性函数和一随机噪声的叠加,并对自相关函数中的噪声部分进行了分析,得出两条重要性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平方和(SS)比峰值加速度(PGA)更好地量度了地震地面运动强度。由于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的随机噪声部分所对应的功率谱的随机波动成分对频率的积分为零,即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的噪声部分对地震动总功率或平方和的贡献为零,因此自相关函数的随机噪声项对地震动的幅值影响不大,但自相关函数的随机噪声项明显改变了地震动功率谱在频域上的分布特征,因此会对结构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篇幅所限详细内容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平稳随机模型 金井清谱 Penzien谱 超随机特性 自相关函数 平方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化物元模型的供水管网抗震服务功能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威 侯本伟 +1 位作者 苏经宇 马东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4-1001,共8页
以震后供水管网的节点供水压力和流量作为供水管网抗震服务功能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供水管网抗震服务功能评价中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全面考虑节点压力和流量抗震服务功能分级边界信息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结合云模型的不确定推理特性... 以震后供水管网的节点供水压力和流量作为供水管网抗震服务功能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针对供水管网抗震服务功能评价中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全面考虑节点压力和流量抗震服务功能分级边界信息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结合云模型的不确定推理特性和可拓学的物元理论兼具定性、定量分析的优点,提出了基于云化物元耦合模型的供水管网抗震服务功能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云模型表达物元的事物特征值,建立标准云物元与计算特征云物元之间的关联函数,采用模糊等级特征值实现对供水管网抗震服务功能等级的判别.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物元理论 供水管网 抗震功能 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的实用概率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威 苏经宇 +2 位作者 马东辉 郭小东 王志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1-124,共4页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在面临灾害时的抗御能力及恢复能力,并且是辅助城市安全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从城市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承灾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在面临灾害时的抗御能力及恢复能力,并且是辅助城市安全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从城市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承灾能力三个方面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等级值;其次基于概率论原理,利用实用概率方法进行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评价,从而较为客观、快速的给出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水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 概率论 分级标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晓然 苏经宇 +1 位作者 王威 马东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
针对城市抗震防灾系统具有多层次大规模的复杂性、动态性、自组织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回顾了城市抗震防灾相关研究的发展,总结了以往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研究的不足;其次,给出了基于系统动... 针对城市抗震防灾系统具有多层次大规模的复杂性、动态性、自组织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回顾了城市抗震防灾相关研究的发展,总结了以往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研究的不足;其次,给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模型构建的框架,建立了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评估模型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的动态性和因果反馈机制,构建了系统基本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最后,以某城市区域脆弱性为例进行了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抗震防灾能力 系统动力学 动态关联 因果反馈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辅助决策信息系统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刚 马东辉 +1 位作者 苏经宇 王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8,共5页
科学地进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特点,编制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系统采用面向对象语言V isual C++6.0在ArcG IS提供的COM组件集ArcOb j... 科学地进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特点,编制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系统采用面向对象语言V isual C++6.0在ArcG IS提供的COM组件集ArcOb jects上进行二次开发,应用了多种信息技术(G IS和数据库)和辅助决策理论进行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计算,并编制了与查询、空间分析、决策分析和规划管理相应的功能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防灾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ARCOBJECTS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