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监测数据的工程结构模态识别方法探析
1
作者 梁子晗 李易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190-193,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功能间的耦合愈加紧密。工程结构(如建筑、桥梁等)作为城市的主要承载体,其运营和维护对城市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其服役安全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在工程结构上布置传感器,感知、采集、传输和处理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功能间的耦合愈加紧密。工程结构(如建筑、桥梁等)作为城市的主要承载体,其运营和维护对城市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其服役安全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在工程结构上布置传感器,感知、采集、传输和处理多元数据,已经成为保障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实时监测会形成大量的监测数据,如何通过监测数据进行结构状态识别和损伤评估是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文章基于监测数据对已有的单体建筑结构模态识别方法(包括传统模态识别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模态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针对城市建筑群的结构状态识别思路,并对结构模态识别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健康监测 模态识别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工程中杂散电流对结构的腐蚀性研究
2
作者 杨森茂 滕海文 +1 位作者 张延庆 舒正昌 《建筑技术开发》 2010年第9期1-1,36,共2页
我国地铁建设飞速发展,地铁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日益突出。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考虑地铁结构实际环境,提出了荷载作用下地铁结构的耐久性研究。
关键词 地铁 耐久性 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阻尼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5
3
作者 闫维明 黄韵文 +1 位作者 何浩祥 王瑾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4,共7页
介绍了国内外颗粒阻尼发展现状,比较了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柔性颗粒阻尼、带活塞振动颗粒阻尼的异同,按照颗粒阻尼的类型,系统地阐述了颗粒阻尼内部作用机理、常用计算模型、耗能影响因素等问题,指出其在应用中的诸多优点,及优于粘滞与... 介绍了国内外颗粒阻尼发展现状,比较了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柔性颗粒阻尼、带活塞振动颗粒阻尼的异同,按照颗粒阻尼的类型,系统地阐述了颗粒阻尼内部作用机理、常用计算模型、耗能影响因素等问题,指出其在应用中的诸多优点,及优于粘滞与机械阻尼的性能,验证了颗粒阻尼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与发展潜力。同时指出了现今理论模型、实际运用及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对颗粒阻尼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阻尼 NOPD BBD PPD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董挺峰 李振宝 周锡元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44-847,共4页
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得出了“干”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可用于抗震设防区的结论,对干连接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 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钢框排架-支撑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吉民 高向宇 +3 位作者 郗浩博 刘超 王勇强 张凌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7-64,共8页
为研究我国高烈度大容量机组火力发电厂钢框排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典型火电厂主厂房为实例,选取横向某榀结构为研究单元,设计1∶10比例模型,进行了有侧限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所获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 为研究我国高烈度大容量机组火力发电厂钢框排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典型火电厂主厂房为实例,选取横向某榀结构为研究单元,设计1∶10比例模型,进行了有侧限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所获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位移延性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综合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钢框排架-支撑模型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饱满,结构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结构底部支撑为最初破坏部位,塑性铰发展顺序为先梁端后柱端,最终框架柱呈压弯变形,排架柱呈弯扭变形;框架平面内加载下结构正向最大承载力比反向偏大11.3%,存在不对称性;结构第2层层间位移角达到1/22,为薄弱层所在,设计中应予以加强。钢支撑受压屈曲是局部出现平面外变形、节点连接处变形和残余变形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排架 火电厂 抗震性能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钢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的分布式阻尼减震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彭凌云 周锡元 闫维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45-48,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阻尼减震方法:在建筑结构的主要构件中配置低屈服点钢材,如在钢筋混凝土梁柱中埋置低屈服点钢筋,或在型钢梁柱的翼缘上焊接低屈服点钢板,这些钢材将在构件发生预期变形时屈服耗能.由于这些低屈服点钢材可分布于所有构件之中... 提出一种新的阻尼减震方法:在建筑结构的主要构件中配置低屈服点钢材,如在钢筋混凝土梁柱中埋置低屈服点钢筋,或在型钢梁柱的翼缘上焊接低屈服点钢板,这些钢材将在构件发生预期变形时屈服耗能.由于这些低屈服点钢材可分布于所有构件之中,所以称之为“分布式”.对设置阻尼钢板的型钢柱的滞回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阻尼钢板可有效提高构件的等效阻尼比;然后,通过一个设置分布阻尼的剪切型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算例,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目前常见的各种阻尼器相比,分布式阻尼减震方法不占用建筑物使用空间,施工简单,服役期间无需特殊的检查与维修,是一种更适合在建筑工程中广泛推广的减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 分布阻尼 减震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模型的工程材料统一单轴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浩祥 闫维明 李晓飞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90,共7页
工程材料的单轴应力-应变全曲线反映了材料最基本的本构关系,但目前对适用于多种材料的统一本构关系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基于传染病传播动力学SIR模型,建立了反映材料单元动态变化的应力-应变模型。根据同伦分析方法提出了模型的解析... 工程材料的单轴应力-应变全曲线反映了材料最基本的本构关系,但目前对适用于多种材料的统一本构关系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基于传染病传播动力学SIR模型,建立了反映材料单元动态变化的应力-应变模型。根据同伦分析方法提出了模型的解析解和近似解,并讨论了模型反映材料尺寸效应和应变率的能力。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单轴应力-应变模型中的参数可以与实际材料的力学特性相对应,模型解能够统一、全面、准确地反映多种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尺寸效应和应变率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关系 尺寸效应 应变率 同伦分析方法 传染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悦 谢丹妮 +1 位作者 陈适才 李清海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3,共4页
为改善混凝土装配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体系,并通过设计1/2缩尺模型对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挂柱挂板组合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以及挂板挂柱之间... 为改善混凝土装配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体系,并通过设计1/2缩尺模型对混凝土挂柱挂板组合墙装配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挂柱挂板组合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以及挂板挂柱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能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挂柱挂板组合墙对整体结构的刚度贡献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整体结构首先在挂板挂柱出现裂缝,随后挂柱挂耳两端逐步损伤压碎,最后主体结构逐渐屈服,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结构 挂板挂柱 振动台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件加固技术在古建筑木结构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1-5,61,共6页
采用归纳分析及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古建筑木结构工程中普遍采用的铁件加固技术。基于对数座古建筑的实际勘查及分析结果,研究了古建筑木结构采用铁件加固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客观地评价了加固效果,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采用归纳分析及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古建筑木结构工程中普遍采用的铁件加固技术。基于对数座古建筑的实际勘查及分析结果,研究了古建筑木结构采用铁件加固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客观地评价了加固效果,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铁件加固技术可有效提高古建筑木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刚度,但也存在加固件易锈蚀、不易更换且破坏木材的问题;另一方面,采取合理的铁件加固方式或者使用新的加固材料,将实现木结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铁件 加固技术 加固效果 中国古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损伤诊断的轴向振动原理及模态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滕海文 王涛 +1 位作者 霍达 苏明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在理论推导梁轴向振动微分方程基础上,提出一种以轴向振动低阶模态振型二阶导数为损伤指标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在方钢管构件上布置加速度传感器进行轴向振动模态试验,测试时由信号发生器发出正弦波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电磁激... 在理论推导梁轴向振动微分方程基础上,提出一种以轴向振动低阶模态振型二阶导数为损伤指标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在方钢管构件上布置加速度传感器进行轴向振动模态试验,测试时由信号发生器发出正弦波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通过电磁激振器对结构进行激励,同时采集各测点的加速度反应信号。在确定结构共振点后,根据共振点处加速度值,编制轴向振动损伤指标的计算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指标对结构损伤的位置和程度均很敏感,既能精确定位损伤,又能标定损伤程度,即在损伤位置将发生相反方向的突变,且突变幅度随损伤程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振动 损伤诊断 模态试验 加速度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加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0年第3期23-27,共5页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是保护古建筑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该文以遭受汶川地震的四川省剑阁县觉苑寺大雄宝殿为例,根据宝殿的典型震害症状,采用铁件加固榫卯节点的思路,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结构加固前后的动力特...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是保护古建筑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该文以遭受汶川地震的四川省剑阁县觉苑寺大雄宝殿为例,根据宝殿的典型震害症状,采用铁件加固榫卯节点的思路,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结构加固前后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节点在x、y向的位移及加速度反应均有所减小,结构的变形响应明显减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结构震害症状基本吻合。采用该方法进行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加固,结构具有更稳定的振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抗震加固 数值模拟 榫卯节点 中国古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变形和混合智能算法的框架结构抗震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浩祥 王文涛 吴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21,共9页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均匀损伤或均匀变形可以避免出现薄弱层和集中损伤,且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可得到全面提升。以此为目标对结构进行抗震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但相关的理论和规律性研究尚不够系统深入。针对目前结构优化算...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均匀损伤或均匀变形可以避免出现薄弱层和集中损伤,且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可得到全面提升。以此为目标对结构进行抗震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但相关的理论和规律性研究尚不够系统深入。针对目前结构优化算法计算效率较低的不足,提出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混合智能算法,并给出结构优化计算流程。针对弯剪型框架结构,以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中结构各层的层间相对位移相等为优化目标,基于混合智能算法对结构楼层刚度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了楼层刚度的最优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动随机性和梁柱刚度比等因素对优化结果和刚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基于曲线拟合和等效理论分析,建立楼层最优刚度比和等效最优截面尺寸比的多项式函数。通过与现有研究成果的对比,验证所建立的经验函数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面向均匀变形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并可提高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最优刚度分布 均匀损伤 弯剪型结构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自主型计算机教学体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永梅 孙国富 《高等建筑教育》 2011年第6期85-88,共4页
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服务学生就业市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线,构建具有验证、综合、创新三大功能的自主型计算机教学体系,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氛围教学方面,分层... 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服务学生就业市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线,构建具有验证、综合、创新三大功能的自主型计算机教学体系,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氛围教学方面,分层面加强计算机教学,提出具体实施步骤,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计算机教学 分层教学 工程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支剪力墙耗能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海河 李振宝 马华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框支剪力墙结构容易在底部形成大空间,可以满足变化多样的使用要求。但框支剪力墙结构易在底部形成薄弱层,不利于抗震。通过在底部设置RC耗能柱及限位斜撑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框支剪... 框支剪力墙结构容易在底部形成大空间,可以满足变化多样的使用要求。但框支剪力墙结构易在底部形成薄弱层,不利于抗震。通过在底部设置RC耗能柱及限位斜撑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框支剪力墙耗能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剪力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验证了在中小地震时RC耗能柱充分耗能,在大震时RC耗能柱耗能、限位斜撑防止结构倒坍的耗能柱-限位斜撑体系的抗震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剪力墙 耗能结构 抗震性能 振动台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梁-柱-叠合板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15
作者 闫维明 王文明 +2 位作者 陈适才 李洪泉 高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1,共6页
为研究多高层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选取某住宅楼的典型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对结构底部高轴压、大尺寸的预制梁-柱-叠合板装配边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性能... 为研究多高层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选取某住宅楼的典型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足尺模型试验方法,对结构底部高轴压、大尺寸的预制梁-柱-叠合板装配边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性能、耗能能力、拼缝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此类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边节点与整体现浇节点具有相当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结构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足尺模型 边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柱约束的混凝土小砌块墙体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周锡元 李万举 +2 位作者 闫维明 郭米娜 周宏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50,共6页
通过对4片不同构造形式的混凝土小砌块足尺墙片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试验,观测墙体在荷载作用下开裂和破坏的发展过程,研究了不同构造措施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墙体的破坏形态、钢筋应变及墙体变形能力,得到墙体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 通过对4片不同构造形式的混凝土小砌块足尺墙片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试验,观测墙体在荷载作用下开裂和破坏的发展过程,研究了不同构造措施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墙体的破坏形态、钢筋应变及墙体变形能力,得到墙体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试验表明:墙体的开裂位移非常小,即使墙体能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也很容易开裂;构造柱约束小砌块墙体能有效地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增强变形能力,防止开洞墙体的脆性破坏;加水平钢丝网片和配筋带可以进一步提高墙体的延性。试验还表明墙体在开洞后极限承载力下降较多,需要有相应的加强措施,以提高其延性和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小砌块 低周反复荷载 抗震性能 构造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振宝 郭二伟 +2 位作者 周锡元 杜修力 周宏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47,共9页
基于对一个大尺度RC梁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研究节点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并与已有的两个中小尺度梁柱节点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尺寸效应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节点都经历了核芯... 基于对一个大尺度RC梁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加载试验,研究节点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并与已有的两个中小尺度梁柱节点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尺寸效应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节点都经历了核芯区开裂、梁端屈服、核芯区通裂、剪切极限直至破坏的过程。但是,随着尺寸的增加,节点核芯区斜裂缝的数量明显增多,斜裂缝带中间宽两端细的趋势更加明显。特别在加载后期,大构件节点核芯区的变形和抗剪承载能力下降,刚度衰减加快,耗能能力和延性明显下降。由此看来,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该对构件尺寸效应给予更多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构件 梁柱节点 抗剪承载力 抗震性能 尺寸效应 RC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宫太和殿一层斗拱水平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31
18
作者 周乾 杨娜 +1 位作者 闫维明 淳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31,48,共15页
故宫太和殿斗拱含溜金做法,是明清斗拱的最高形制。为更好地保护古建筑,以故宫太和殿一层平身科、柱头科、角科斗拱为对象,采取静力试验方法,研究了明清溜金斗拱的水平抗震性能。基于上述斗拱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2缩尺比例模型,含不同... 故宫太和殿斗拱含溜金做法,是明清斗拱的最高形制。为更好地保护古建筑,以故宫太和殿一层平身科、柱头科、角科斗拱为对象,采取静力试验方法,研究了明清溜金斗拱的水平抗震性能。基于上述斗拱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2缩尺比例模型,含不同类型斗拱各1座。分别考虑荷载从横向、纵向作用于各斗拱,开展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基于试验数据,获得了各斗拱的力-水平侧移(F_(-u))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各斗拱的延性系数、耗能性能、刚度退化等抗震参数,提出了斗拱水平刚度简化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太和殿一层斗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具有较明显的滑移特性和较差的恢复力。斗拱在不同加载方向上的受力状态不同。随着u值增大,F值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过程。对于不同斗拱而言,各斗拱极限承载力F_m大小顺序为:F_m(角科)>F_m(柱头科横向)>F_m(平身科横向)>F_m(平身科纵向)>F_m(柱头科纵向);延性系数μ大小顺序为:μ(柱头科纵向)>μ(平身科纵向)>μ(柱头科横向)>μ(角科)>μ(平身科横向);耗能能力S大小顺序为:S(平身科纵向)>S(柱头科横向)>S(角科)>S(平身科横向)>S(柱头科纵向)。与其他2种斗拱相比,角科斗拱的水平刚度退化不明显。太和殿一层斗拱的水平刚度值简化计算模型可用3线段表示,各阶段的水平刚度值依次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和殿 一层斗拱 溜金做法 抗震性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榫卯节点加固方法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1 位作者 李振宝 张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8,共9页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国古建筑榫卯节点的有效抗震加固方法。基于某古建筑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木结构空间框架模型,其中梁和柱采用燕尾榫形式连接。分别考虑马口铁、钢构件和CFRP布加固榫卯节点,进行...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国古建筑榫卯节点的有效抗震加固方法。基于某古建筑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木结构空间框架模型,其中梁和柱采用燕尾榫形式连接。分别考虑马口铁、钢构件和CFRP布加固榫卯节点,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构架加固前后的基频及阻尼比;通过输入不同加速度峰值的El-Centro波,获得了典型节点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及减震系数等抗震参数。结果表明,构架加固前后的基频J(钢构件)>J(CFRP布)>J(马口铁)>J(未加固);阻尼比D(未加固)>D(马口铁)>D(钢构件)>D(CFRP布);构架位移响应峰值umax(CFRP布)<umax(钢构件)<umax(马口铁);构架加速度响应峰值amax(钢构件)<amax(CFRP布)<amax(马口铁);减震系数β(钢构件)<β(CFRP布)<β(马口铁)。因此,对于不同的加固方法而言,马口铁最差,CFRP布较好,钢构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抗震 动力响应 榫卯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药爆炸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杜修力 廖维张 +1 位作者 田志敏 李亮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4-480,共7页
基于显式有限元计算程序LS-DYNA3D和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建立了爆腔-地下结构-软回填隔震层-岩土介质系统三维弹粘塑性动力响应分析模型,其中爆腔的模拟采用了经验关系式。通过与美陆军技术手册TM5-855-1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该... 基于显式有限元计算程序LS-DYNA3D和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建立了爆腔-地下结构-软回填隔震层-岩土介质系统三维弹粘塑性动力响应分析模型,其中爆腔的模拟采用了经验关系式。通过与美陆军技术手册TM5-855-1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该分析模型与方法是合理的。还进一步讨论了软回填层的隔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爆炸 地下结构 动力响应 软回填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