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数动态骨架本构模型的多维实现及其在ABAQUS中的应用
1
作者 董青 陈苏 +4 位作者 李小军 董云 陈亚东 周正华 朱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对数动态骨架本构以对数函数作为骨架曲线,引入“修正动骨架曲线”和“阻尼比退化系数”的概念,考虑试验阻尼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实现试验阻尼和滞回阻尼在数学上自洽的非线性动力本构。该本构只适用于一维土层场地时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 对数动态骨架本构以对数函数作为骨架曲线,引入“修正动骨架曲线”和“阻尼比退化系数”的概念,考虑试验阻尼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实现试验阻尼和滞回阻尼在数学上自洽的非线性动力本构。该本构只适用于一维土层场地时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基于对数动态骨架本构函数关系式,给出对数动态骨架参数的求解方法,并推导出加卸载曲线的时变切线剪切模量。通过ABAQUS软件的操作平台和等效剪应变算法,开发了基于对数动态骨架本构模型的显式子程序模块,该模型适用于二维和三维土层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选取含软弱淤泥质土层场地作为计算模型,将从基岩输入不同加速度峰值的EI centro地震动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可考虑土体阻尼效应的对数动态骨架本构以及开发子程序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动骨架本构 阻尼比 场地地震反应 时变切线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骨料取代率下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娟 李秀领 郭强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为探讨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胶比之间的关系,以RC30设计强度等级为基础设计了16组配合比,制作了96块再生混凝土试块,主要进行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为探讨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胶比之间的关系,以RC30设计强度等级为基础设计了16组配合比,制作了96块再生混凝土试块,主要进行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和抗折强度试验。得出如下结论: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抗压强度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0、30%和40%时,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时,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粉煤灰掺量大于20%时,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急剧下降,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均较小,大掺量粉煤灰在再生混凝土中或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通过观察抗折强度试件破坏断面,分析再生混凝土变形破坏特征。粉煤灰的掺入提高了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且掺量为20%强度最高。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时,随粉煤灰掺量变化抗折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40%和50%时,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折压比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再生混凝土折压比随粉煤灰掺量的变化趋势与抗折强度一致,但变化幅度略小。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大于抗压强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粉煤灰掺量为10%为较优掺量。提出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预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粉煤灰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折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及高温天气对风积沙路基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荆鹏 张雅琪 +4 位作者 宋心彤 张莉 杨海顺 于涛 王鹏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18-5029,共12页
风积沙是内蒙古沙漠地区铁路/公路路基的主要填筑材料。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强降雨和高温事件频发,造成风积沙路基土的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显著变化,抗剪强度衰减,从而引发路基变形和滑坡,危害路基稳定性。为探讨强降雨和高温天气对风... 风积沙是内蒙古沙漠地区铁路/公路路基的主要填筑材料。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强降雨和高温事件频发,造成风积沙路基土的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显著变化,抗剪强度衰减,从而引发路基变形和滑坡,危害路基稳定性。为探讨强降雨和高温天气对风积沙路基的水力行为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内蒙古某沙漠地区风积沙路基为研究对象,根据内蒙古中部地区气候特征设计了短时强降雨-蒸发和连续降雨-蒸发2种干湿循环工况,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风积沙路基在不同类型的强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的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和路基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强降雨条件下,降雨初期,入渗率等于降雨强度,随着降雨过程持续进行,路基的入渗能力不断降低,当路基表层含水率达到饱和时,入渗速率即为风积沙路基土的饱和渗透系数;相同总降雨量下,连续降雨工况的入渗量较高,因此连续降雨工况下风积沙路基的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变化量和入渗深度均高于短时强降雨工况,连续降雨和短时强降雨工况下的入渗深度分别为5.65 m和3.29 m;降雨导致风积沙路基的体积含水率上升,负孔隙水压力随之下降,高温蒸发对路基水力行为的影响规律则与之相反,随着路基深度增加,强降雨和高温天气对风积沙路基的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滞后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沙漠地区风积沙路基的设计和养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路基 强降雨 高温 干湿循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研究
4
作者 张超 陈昽 +3 位作者 武程 杜修力 赖志超 王丕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人工模拟地震动是目前开展海洋工程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地震输入分析。强度包络函数是人工模拟地震动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地震动的强度非平稳性特性,并对地震动持时起控制作用。目前的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均是基于陆域地震动记录统计分析得... 人工模拟地震动是目前开展海洋工程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地震输入分析。强度包络函数是人工模拟地震动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地震动的强度非平稳性特性,并对地震动持时起控制作用。目前的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均是基于陆域地震动记录统计分析得出,无法准确反应海域地震动的强度特性。因此,基于日本K-Net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实测地震数据库,分析海域地震动在时域中强度分布特性;提出适用于海域地震动的三段式强度包络模型,回归得到震级M、震中距R及关键参数上升段t_(1)、强震平稳段ts、下降段衰减率c(无量纲)的计算表达式;研究震级、震中距对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的影响规律,并探讨海域地震动与陆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海域地震动强度包络模型中关键参数上升段t_(1)、强震平稳段ts、下降段衰减率c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3~52 s],[12~79 s],[0.037~0.173];震级对关键参数(t_(1)、t_(s)、c)的影响要大于震中距;与陆域地震动相比,海域地震动的强度包络模型的下降段衰减率c相差显著,且各关键参数的分布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强度包络模型 衰减关系 三段式模型 相模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念辨析的我国历史地段的内涵及分类探析
5
作者 戴俭 卢钖钖 +2 位作者 戎卿文 鞠德东 王巍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3,53,共8页
文章首先梳理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宪章、公约、宣言等国际文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历史遗产保护代表性国家以及我国历史地段相关概念的产生过程,其次从适用范围、内涵范畴、概念类型、内容分类4个方... 文章首先梳理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宪章、公约、宣言等国际文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历史遗产保护代表性国家以及我国历史地段相关概念的产生过程,其次从适用范围、内涵范畴、概念类型、内容分类4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与对比,最后根据内容解读与对比,对我国历史地段的保护层次与内涵、内容分类及分级进行思考与探索。文章建议将我国“历史地段”概念调整为“历史(文化)地段”以及对应的英文翻译,勾勒了2个等级10种分类的历史文化地段内容框架,以期对未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的历史地段概念的判定与保护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街区 遗产保护 概念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COVER体系的我国城市韧性演进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钟紫蓝 齐娜娜 +3 位作者 缪惠全 侯本伟 许成顺 杜修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9,共11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面临的多样化挑战使得城市韧性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深入研究我国城市韧性水平的演进特征对于全面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整体情况和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了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面临的多样化挑战使得城市韧性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深入研究我国城市韧性水平的演进特征对于全面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整体情况和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了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城市韧性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基于城市韧性评价体系ReCOVER对5 a间各省级行政区城市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算,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各省级行政区城市韧性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方面,我国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得到提升,但各省级行政区的演变特征存在多样性。分阶段而言,4个阶段的韧性水平整体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分维度而言,除社区与人口维度韧性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余维度韧性水平均得到提升。在空间维度方面,各省级行政区城市韧性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城市韧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集聚的现象,且集聚趋势呈现一定的离散性;总体而言,我国城市韧性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格局,空间分布差异特征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各省级行政区的韧性水平演进趋势以及驱动城市韧性的主要因素,从而可以基于韧性演进特征和区域城市特点,为未来的韧性提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城市韧性 韧性评价 时空演进 韧性特征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容积法和水文模型法的海绵设施效能评估研究
7
作者 卢兴超 徐宗学 周玉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6-744,共9页
为了提升海绵设施布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海绵设施的效能,提出了基于容积法和水文模型法的海绵设施效能评估方法.以迁安市某海绵型建筑小区为例,借助容积法量化海绵设计方案,利用水文模型设置海绵设施控制雨水的优选路径,分别选... 为了提升海绵设施布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海绵设施的效能,提出了基于容积法和水文模型法的海绵设施效能评估方法.以迁安市某海绵型建筑小区为例,借助容积法量化海绵设计方案,利用水文模型设置海绵设施控制雨水的优选路径,分别选用2、5、10 a的短历时(2 h)设计降雨情景对海绵设施建设效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与排水口演算和不透水区演算模式相比,透水区演算模式更契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2)在2、5、10 a的短历时(2h)设计降雨情景下,相对于海绵设施布设前,布设后场地雨水径流总量削减率分别为86.9%、82.4%、79.6%,径流峰值流量平均削减为94.57%、87.89%、86.45%,雨水管道中最大充满度80%以上的管道长度分别降低了86.55%、85.27%、64.48%;3)在10 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期下,溢流节点J31在海绵设施布设后,井内最高水位降低了1.332 m,且其他9个溢流风险节点其水位也明显降低.上述研究表明,在低重现期短历时(2h)设计降雨情景下,海绵设施对场地径流总量、峰值流量有很好的削减作用,对雨水管道排水压力有显著减轻作用,对节点溢流风险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为今后开展海绵城市源头减排设施的布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法 水文模型法 径流路径 优化 径流总量 峰值流量 溢流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热采井套管瞬时安全系数计算及优选
8
作者 任振琨 姜海龙 +2 位作者 席岩 王海涛 李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6,共8页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井套管损坏现象频发,注汽过程中套管热应力过高是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考虑稠油热采工程地质参数对套管规格进行优选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针对此,考虑高温条件下套管屈服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井套管损坏现象频发,注汽过程中套管热应力过高是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考虑稠油热采工程地质参数对套管规格进行优选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针对此,考虑高温条件下套管屈服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套管应力计算及分析数值模型,分析了热采过程中套管-水泥环-地层温度场变化规律,并且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了温压耦合作用下套管应力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套管规格参数(钢级、壁厚)和工程地质参数(注汽压力、地层力学特性)对套管应力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套管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注汽温度升高时,套管的热应力会显著增加,导致安全系数降低。为了满足更高温度的热采环境,可以采用更高级别和厚度的套管钢材,并根据不同工程场景选择不同的套管钢级和壁厚。在热采井地层弹性模量下降时,套管内壁所受的热应力会减小。为了减小套管所受的热应力,可以调整注汽压力以降低其与地应力之间的压差。研究结果可为辽河油田热采井的套管优选和高温状态下套管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套管损坏 安全系数 温度场 井筒完整性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城市视角下地铁系统安全运营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修力 张洋 +4 位作者 缪惠全 李洋 钟紫蓝 蒋录珍 侯本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共13页
为降低地铁系统安全运营风险,从韧性城市的视角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地铁系统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解析既有地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从地铁系统物理构成要素的五个基本维度出发,沿时间切入韧性的四个基本特征,建立... 为降低地铁系统安全运营风险,从韧性城市的视角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地铁系统安全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解析既有地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从地铁系统物理构成要素的五个基本维度出发,沿时间切入韧性的四个基本特征,建立了针对地铁系统韧性这一目标的评价方法,并概述为地铁系统韧性评价的541指标体系(即五个维度、四个特征、一个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体系内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和比较,结合可拓物元理论构建地铁系统韧性评价模型,并以某市地铁系统为例,利用专家打分法得到的分值进行模型的运用。这一指标体系不仅可有效识别整个地铁系统关键物理要素,并将其与韧性的不同特征建立联系,是韧性城市理论在地铁系统领域的重要拓展,对于指导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韧性城市 地铁系统 运营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AHP与云模型的国产BIM建模软件多维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雪锋 侯笑 +1 位作者 孙哲 李梦璇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92-900,共9页
随着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重点研究与广泛应用,BIM建模软件的战略意义不断提升。长期依赖国外BIM建模软件使我国建筑业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我国建筑业迫切需要国产BIM建模软件的高质量发展。系统、科学、合理且客观的软件评价是推动我... 随着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重点研究与广泛应用,BIM建模软件的战略意义不断提升。长期依赖国外BIM建模软件使我国建筑业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我国建筑业迫切需要国产BIM建模软件的高质量发展。系统、科学、合理且客观的软件评价是推动我国国产BIM建模软件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我国建筑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对国外主流BIM建模软件的特性进行调研及系统性分析,建立了包含功能评价、质量评价和BIM化程度评价在内的国产BIM建模软件多维度评价模型。然后基于熵权-AHP与云模型理论,建立了针对国产BIM建模软件的多维度评价流程。最后以多维度评价模型为基础,对案例软件PKPM-BIM和广联达数维建筑设计软件进行了多维度评价,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BIM建模软件 多维度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BIM课程教学闭环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雪锋 侯笑 +1 位作者 刘占省 李梦璇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1017,共7页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出台,BIM技术逐步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然而现有的高校BIM课程和教学方法不适应BIM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对现阶段BIM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首先构建了由专业知识、软件知识、软件操作知识、项目...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出台,BIM技术逐步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然而现有的高校BIM课程和教学方法不适应BIM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对现阶段BIM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首先构建了由专业知识、软件知识、软件操作知识、项目应用知识4个方面组成的BIM课程教学内容闭环;其次根据闭环式管理理念,提出了包含课前回顾与导入、传统的教与学、课上练习与讨论以及借助线上平台的课后练习发布提交与即时反馈的BIM课程教学流程闭环,并在学习效果反馈环节中提出主观题目直观答的方法;然后受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启发,在关键环节建立了资源场景与应用场景,构建出BIM课程教学场景闭环。最后在某高校开设的BIM课程中应用了闭环管理体系,并总结了经验教训,可为我国高校BIM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课程教学 内容闭环 流程闭环 场景闭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椭圆柱波浪力的一种解析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密 龙彭振 +2 位作者 王丕光 张超 杜修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57-3167,共11页
波浪在大尺寸结构表面产生不可忽略的散射波,该散射波在多柱体体系中继续传播,并在同体系中的其他柱体上产生高次散射波.本文基于椭圆坐标系和绕射波理论首先推导了波浪作用下椭圆单柱体产生的散射波压力公式,随后考虑该散射波在多柱体... 波浪在大尺寸结构表面产生不可忽略的散射波,该散射波在多柱体体系中继续传播,并在同体系中的其他柱体上产生高次散射波.本文基于椭圆坐标系和绕射波理论首先推导了波浪作用下椭圆单柱体产生的散射波压力公式,随后考虑该散射波在多柱体系中的传播,将其视为第二次入射波,推导出柱体上第二次散射波压力公式,同理可以推导出高次散射波压力公式,最后得到椭圆多柱体波浪力解析解,并用数值解验证了本文解析方法的正确性.本文以双柱体和四柱体体系为例,分析了不同参数(波数、净距、波浪入射角度等)下,高次散射波对柱体上波浪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数较大的情况下,高次散射波引起柱体上的波浪力不能忽略;结构间距较大的情况下,虽然高次波的作用有减小的趋势但仍然明显;高次散射波来自多个柱体对入射波的散射,柱体数目的增加后,高次波的影响会增加,结构所受的高次波作用因参数变化而起的波动会变剧烈;高次波对上游柱体波浪力的贡献较对下游柱体的贡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柱阵列 波浪力 多次散射波 多柱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蓄热砖孔道结构参数对蓄/释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月虹 吴娟 鲁一涵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3-551,共9页
电加热固体储能供热装置通过将低谷电转化为热能,可以实现电力调峰,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工程实际中的蓄热砖结构,基于流固耦合换热原理,对不同孔道结构固体蓄热单元的蓄/释热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 电加热固体储能供热装置通过将低谷电转化为热能,可以实现电力调峰,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工程实际中的蓄热砖结构,基于流固耦合换热原理,对不同孔道结构固体蓄热单元的蓄/释热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和比较了蓄热砖孔道结构和进口空气流速等参数对蓄热单元蓄/释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与不加矩形孔道的蓄热单元相比,在蓄热阶段,添加矩形孔道的蓄热单元的平均温度和温升速率降低,与空气的换热量增加.在释热阶段,添加矩形孔道的蓄热单元的温降速率增加,与空气的换热量增加,热量释放更充分;在蓄/释热过程中,随着矩形孔道宽高比增加,蓄热单元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在释热过程中,进口空气流速和矩形孔道宽高比越小,释热速度越慢,所需释热时间越长.当进口空气流速为1.5 m/s时,模型1释热33.5 h,模型4释热18.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蓄热单元 数值模拟 蓄/放热性能 孔道结构 温度分布 空气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构成效率的历史古城人流空间分布研究--以平遥古城主要商业街道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武凤文 李烈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3期61-68,共8页
本文针对历史古城中因人流分布不均衡带来的街道空间活力问题,以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为技术手段,选取平遥古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人流与空间句法模型指标的回归分析得出与实测人流关联度最高的句法参数,探讨平遥古城街道空间形态和商... 本文针对历史古城中因人流分布不均衡带来的街道空间活力问题,以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为技术手段,选取平遥古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测人流与空间句法模型指标的回归分析得出与实测人流关联度最高的句法参数,探讨平遥古城街道空间形态和商业的空间布局对人流空间分布的联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平遥古城的大尺度空间构成效率与人流量强相关,行人出行活动的差异是低效的街道空间形态和不完善的商业等级结构所导致的。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织补道路网络结构与锚固局部商业核心节点的提升策略,旨在为历史古城的发展和保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构成效率 人群分布 空间形态 商业布局 平遥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庞大算例变量提取的办公建筑能耗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姬颖 连会会 +2 位作者 陈永保 谢静超 刘加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4,共9页
模拟法应用专业软件,可准确计算动态能耗,但输入参数烦琐且建筑几何模型确定后往往无法更改;数据挖掘法计算速度快,适用条件多样,但是需要长时间历史数据进行训练,效果受样本数据限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庞大算例变量提取的办公... 模拟法应用专业软件,可准确计算动态能耗,但输入参数烦琐且建筑几何模型确定后往往无法更改;数据挖掘法计算速度快,适用条件多样,但是需要长时间历史数据进行训练,效果受样本数据限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庞大算例变量提取的办公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利用EnergyPlus建立批量典型建筑模型,调整建筑参数生成百万条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采用LightGBM算法,筛选影响负荷的特征因素,构建负荷预测模型;结合EnergyPlus中空调设备能耗计算模型,应用python编译实现能耗预测,并在北京某办公建筑中进行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筛选的24维特征变量,可保证模型预测准确度在90%以上,逐日能耗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8.27%.应用标准年气象参数计算全年建筑能耗,逐月平均相对误差为10.37%,建筑实际能耗指标为35.20 kW·h/(m2·a),预测能耗指标为36.25 kW·h/(m2·a),相对误差为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能耗预测 模拟数据库 特征变量 ENERGYPLUS LightG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空尺度协同的场次降雨水资源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晋轩 李一阳 +5 位作者 潘兴瑶 陈楠 吕海深 杨默远 李炳华 李珠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针对场次降雨水资源量评价与年尺度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不协同问题,通过分割前期降雨径流退水和年尺度基流等径流成分,提出场次降雨过程水资源量评价新方法,实现场次降雨水资源量的精细化评价。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潮白河典型区间流域,结... 针对场次降雨水资源量评价与年尺度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不协同问题,通过分割前期降雨径流退水和年尺度基流等径流成分,提出场次降雨过程水资源量评价新方法,实现场次降雨水资源量的精细化评价。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潮白河典型区间流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显著提高场次降雨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针对性和准确度,满足多时空尺度协同的水资源量评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空尺度 场次降雨 水文模型 径流分割 水资源评价 潮白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AHLs对多级A/O工艺中好氧生物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荣煊 马潇然 +4 位作者 李军 张林华 张晶 张亚超 韩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33-2140,共8页
针对低温条件下多级A/O工艺出水氨氮容易超标问题,进行外源添加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AHLs)对低温下多级A/O工艺好氧段生物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0nmol/L的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C6-HSL)后生物膜硝化效率提高了22.34%,... 针对低温条件下多级A/O工艺出水氨氮容易超标问题,进行外源添加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AHLs)对低温下多级A/O工艺好氧段生物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0nmol/L的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C6-HSL)后生物膜硝化效率提高了22.34%,十二烷酰基高丝氨酸内酯(C12-HSL)则将生物附着量提高了24.47%,且C6-HSL和C12-HSL对生物膜硝化效率和生物附着量的提高作用均具有长期性.这是因为C6-HSL能够将低温下好氧段生物膜硝化活性提高17.56%,而C12-HSL可以将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的含量提高67.37%.此外,C6-HSL和C12-HSL均能促进对应信号分子的内源释放,因此对生物膜硝化活性和附着性能具有长期积极影响.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C6-HSL可提高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的丰度,故能提高R2中生物膜硝化活性;而外源添加C12-HSL对Rhodobacter(红杆菌属)丰度影响较大,这是实验组R5生物膜EPS中PN含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A/O 生物膜 低温 群体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韧性城市视角下耦合基础设施文献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缪惠全 钟紫蓝 杜修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7,共16页
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天然耦合的内在特性,在灾害作用下容易导致级联破坏的严重后果。本文以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为基础,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耦合基础设施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明确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脉络、关键问题、研... 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天然耦合的内在特性,在灾害作用下容易导致级联破坏的严重后果。本文以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为基础,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耦合基础设施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明确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脉络、关键问题、研究热点、领域知识基础;进一步对耦合水电网络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研究焦点和热点;最后总结了本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挑战。研究表明:近五年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基础设施中的天然气网、电网、交通、社区,主要的灾难是地震,主要的问题是恢复、可持续性、韧性、治理,而主要的方法是指标法。耦合水电网络研究处于耦合基础设施研究中相对重要的位置,研究文献约占到了检索文献的20%。近三年以来该领域的热点是考虑恢复或者韧性的耦合水电网络的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基础设施 韧性 综述 供水管网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无差异阈值条件下基于TTB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新洁 关宏志 孙可朝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40,80,共8页
无差异阈值是交通需求预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针对出行者路径走行时间和车辆寻泊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出行时间预算(TTB)作为出行者时间的选择标准,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基于无差异阈值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基于多类用户的情景,分析了不... 无差异阈值是交通需求预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针对出行者路径走行时间和车辆寻泊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出行时间预算(TTB)作为出行者时间的选择标准,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基于无差异阈值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基于多类用户的情景,分析了不确定性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无差异阈值一定时,随着期望准时到达概率增加,更多的出行者会选择出行时间可靠性高的方式出行;在考虑无差异阈值条件下,期望准时到达概率对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变小,且无差异阈值越大其影响越小;在多类用户情形下,期望准时到达概率越大的出行者出行时间预算越大,更倾向于选择可靠性高的方式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无差异阈值 出行时间预算 可靠性 随机用户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反倾薄层岩质斜坡倾倒破坏机制及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逸非 姚爱军 +2 位作者 谷坤生 李彦霖 田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3-274,共12页
反倾岩质边坡在三江并流地区具有广泛的发育和分布,其变形和破坏现象在该区域内所有边坡问题中,尤为突出,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动力因素,常常导致大规模的滑坡灾害。以金沙江左岸宗绒历史性堵江滑坡为例,设计并完成了缩尺相似材料振动... 反倾岩质边坡在三江并流地区具有广泛的发育和分布,其变形和破坏现象在该区域内所有边坡问题中,尤为突出,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动力因素,常常导致大规模的滑坡灾害。以金沙江左岸宗绒历史性堵江滑坡为例,设计并完成了缩尺相似材料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加载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以及不同频率、幅值,研究反倾薄层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和变形破坏机制以及软弱破碎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倾岩质斜坡在强震作用下存在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幅值越大越明显。斜坡加速度放大系数增长速率受频率的影响要高于幅值的影响,在不同幅值下,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出现在0.2 g~0.3g。软弱破碎带的存在改变了斜坡动力响应特征,其厚度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为厚层段抑制,薄层段放大。幅值0.3g~0.4g为斜坡启裂的临界动力条件,0.7g~0.8g是斜坡失稳破坏的临界动力条件,其破坏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形成坡顶张拉裂缝和坡趾剪切裂缝;②裂缝的扩展和浅层块体的剪切破坏滑动-块状倾倒;③斜坡浅层的主滑面的形成,斜坡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滑坡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失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