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地震前震中上空电离层全电子含量异常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夏雅琴 刘程艳 李均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4,共5页
采用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网站提供的电离层垂直全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aron content,记为VTEC),分析研究了1998—2006年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30个M_s≥6.0的地震.采用统计处理的方法,讨论了地震前后15d内电离层全电... 采用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网站提供的电离层垂直全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aron content,记为VTEC),分析研究了1998—2006年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30个M_s≥6.0的地震.采用统计处理的方法,讨论了地震前后15d内电离层全电子含量的变化,分别对震中上空电离层全部TEC资料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电离层 全电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预报有可能首先在中国实现突破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均之 陈维升 +1 位作者 白志强 夏雅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采用多学科交叉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 ,成功地做出了一些地震的临震预测及年度 (中期 )预测。可以预测几千km以外的 7级以上大地震。预测地震 3要素 (发震时间、震级及地点 )所达到的精度在地震史上也是罕见的。文中介绍了我们所用的主要... 采用多学科交叉的地震前兆观测方法 ,成功地做出了一些地震的临震预测及年度 (中期 )预测。可以预测几千km以外的 7级以上大地震。预测地震 3要素 (发震时间、震级及地点 )所达到的精度在地震史上也是罕见的。文中介绍了我们所用的主要地震前兆观测方法 :次声波、地应力、地电脉冲、大地微动、引潮力共振叠加等。文中还介绍了几次较好的临震预测及年度预测震例。从近几年的地震预测实践证明 ,对 7级以上大地震做出准确的预报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发震时间 震级 精度 次声波 地应力 大地微动 临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和玉树地震前兆异常信息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维升 李均之 +2 位作者 刘程艳 夏雅琴 陈海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05-1508,共4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31.0°N,103.4°E)发生8.0级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33.1°N,96.7°E)又发生7.1级地震.2次地震都造成了重大损失.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在这2次地震前都收到多种临震信号,如次声波、虎...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31.0°N,103.4°E)发生8.0级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33.1°N,96.7°E)又发生7.1级地震.2次地震都造成了重大损失.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在这2次地震前都收到多种临震信号,如次声波、虎皮鹦鹉、电离层、磁三针等异常信号,并且还对这2次地震做出中、长期地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次声波 虎皮鹦鹉 电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多学科观测方法预测强地震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均之 陈维升 夏雅琴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78-784,共7页
介绍了一个成功的预测震例,以此解析了多学科的地震预测方法.列举了13次成功的临震预测及16次较好的年度地震预测.自1995年以来全球发生伤亡人数较多的大地震,震前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都收到了明显的临震信号,这说明多学科的观测... 介绍了一个成功的预测震例,以此解析了多学科的地震预测方法.列举了13次成功的临震预测及16次较好的年度地震预测.自1995年以来全球发生伤亡人数较多的大地震,震前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都收到了明显的临震信号,这说明多学科的观测方法是有效的,实践证明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震预测 次声波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震次声异常产生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秦飞 郑菲 +2 位作者 李均之 夏雅琴 陈维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7,112,共5页
为研究观测到的震前次声异常,提出了强地震发生前次声波异常信号产生的机理模型.该模型采用膨胀扩容孕震理论,将大气对流层与地质体作为一个动力学系统,采用瞬态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孕震末期地表变形及其产生的次声波和频率.结... 为研究观测到的震前次声异常,提出了强地震发生前次声波异常信号产生的机理模型.该模型采用膨胀扩容孕震理论,将大气对流层与地质体作为一个动力学系统,采用瞬态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孕震末期地表变形及其产生的次声波和频率.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确能在空气中产生次声波,且次声波的主要频率是孕震体膨胀一收缩时间周期的倒数;孕震体收缩变形阶段产生的声压波幅远大于膨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次声波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前兆信息对台湾强地震的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均之 夏雅琴 陈维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9-996,共8页
1999-09-21台湾集集(23.85°N,120.78°E)发生了M_s7.3地震.这次地震前,距震中1800 km以外的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39.88°N,116.47°E)接收到多种非常清晰的临震信号:次声波异常、地应力突变及虎皮鹦鹉跳动频率异常... 1999-09-21台湾集集(23.85°N,120.78°E)发生了M_s7.3地震.这次地震前,距震中1800 km以外的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39.88°N,116.47°E)接收到多种非常清晰的临震信号:次声波异常、地应力突变及虎皮鹦鹉跳动频率异常等.在对这些信号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成功预测了在台湾发生的地震,包括:1999-09-21 M_s7.3地震、2001-12-18的M_s7.5地震、2002-03-31的M_s7.5地震、2004-05-19的M_s6.7地震、2004-10-15的M_s7.0地震和2005-10-15的M_s6.6地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震 地震前兆信息 临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测的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夏雅琴 陈维升 +1 位作者 李均之 秦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临震预测是指对未来10 d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测.采用多学科多种观测方法进行临震预测,可以预测地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中的一二个要素,综合多种前兆异常信息,做出临震预测.其中,准确地预报了1996年包头Ms6.4级地震... 临震预测是指对未来10 d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测.采用多学科多种观测方法进行临震预测,可以预测地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中的一二个要素,综合多种前兆异常信息,做出临震预测.其中,准确地预报了1996年包头Ms6.4级地震、1997-04新疆伽师地区Ms6.3-6.6级强震群、2000-07日本伊豆群岛 Ms6.4级地震和2001-12-18台湾Ms7.5级地震等.其独到之处在于可以预测发生在距观测点几千km以外的强地震,在这一世界性难题上实现了创造性的突破.本文对2003年以来的年度预测及临震预测,按照评分标准进行了评定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震预测 年度预测 评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声在灾害监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郑菲 陈维升 林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9-137,共9页
次声是频率小于20 Hz的声波,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在孕育、发生、发展过程中均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并且不同物理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有着各自固有的频段,随着监测手段的逐步完善和CTBTO全球次声检测系统的逐步建立,次声波在灾害监测方面... 次声是频率小于20 Hz的声波,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在孕育、发生、发展过程中均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并且不同物理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有着各自固有的频段,随着监测手段的逐步完善和CTBTO全球次声检测系统的逐步建立,次声波在灾害监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次声监测的常用装置和定位方法,阐述了不同灾害在孕育阶段和发生阶段所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并通过介绍多种灾害在孕育、发生阶段产生的次声波,分析了对于同种灾害在酝酿期和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次声波频率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 固有频率 灾害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日本一次中强地震的成功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维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0-672,共3页
2000年7月,日本伊豆群岛北部及邻近地区发生了Ms6.0~6.4级地震2次、Ms 5.0~5.9级地震8次.震前,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室首次远距离地预测了这次日本地震,预测与实际发生的地震对照见表1.
关键词 中强地震 预测 日本 5.9级地震 北京工业大学 邻近地区 研究室 震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震时间公式的研究
10
作者 李均之 刘程艳 +2 位作者 陈维升 夏雅琴 陈海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27-1529,共3页
介绍翁氏发震时间公式产生的过程和震例.经过多年对翁化发震时间公式的使用,根据干支理论对其进行修订.指出修订后的公式适合计算7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及其在中国的适用地区.根据统计,修订后公式计算的发震时间与实际地震发生的时间误... 介绍翁氏发震时间公式产生的过程和震例.经过多年对翁化发震时间公式的使用,根据干支理论对其进行修订.指出修订后的公式适合计算7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及其在中国的适用地区.根据统计,修订后公式计算的发震时间与实际地震发生的时间误差在3 d以内的占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日历 白蜡金日 发震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震过程中次声波的产生机理 被引量:11
11
作者 秦飞 郑菲 +2 位作者 李均之 夏雅琴 陈维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8-572,共5页
提出了一个临震次声波产生的机理模型,认为孕震末期地质结构动力行为引起的地表变形与空气耦合运动导致可观测次声波.并以日本地震板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数值模型,采用二维瞬态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层考虑不同深度地质参数,模拟了日本东... 提出了一个临震次声波产生的机理模型,认为孕震末期地质结构动力行为引起的地表变形与空气耦合运动导致可观测次声波.并以日本地震板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数值模型,采用二维瞬态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层考虑不同深度地质参数,模拟了日本东北部地区地表的运动,计算了地表位移及次声波压力变化曲线,模拟出了临震次声波,次声信号波形特征、频率范围与实际观测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孕震一次声机理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次声波 有限元 消减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公度信息系在强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均之 苏成 夏雅琴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可公度信息系作为信息预测方法中的一种,主要用来研究物理体系中的特性,其难点在于可公度性数据的提取.采用可公度性作模进行数据划分,依据不同的频数值来提取数据.应用可公度信息性和信息有序性2种方法研究中国大陆8级以上地震和美... 可公度信息系作为信息预测方法中的一种,主要用来研究物理体系中的特性,其难点在于可公度性数据的提取.采用可公度性作模进行数据划分,依据不同的频数值来提取数据.应用可公度信息性和信息有序性2种方法研究中国大陆8级以上地震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7级以上地震,得到相同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8级以上地震序列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7级以上地震序列是有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公度信息系 有序性 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9的次声采集与网络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雅琴 孙学波 +1 位作者 刘程艳 陈维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5-988,共4页
为了解决次声网络的信号传输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32位ARM系列的微处理器S3C2410X与串行A/ D转换器TLC2400,利用Linux操作系统内嵌的TCP/IP网络协议构成一个次声波采集与网络传输系统,并对系统的结构原理、主要外围接口和系统软件设计框... 为了解决次声网络的信号传输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32位ARM系列的微处理器S3C2410X与串行A/ D转换器TLC2400,利用Linux操作系统内嵌的TCP/IP网络协议构成一个次声波采集与网络传输系统,并对系统的结构原理、主要外围接口和系统软件设计框架进行了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A/D internet 次声波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皮鹦鹉异常行为与临震预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均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6-219,共4页
大地震前出现大量的动物行为异常现象,这是大地震即将发生的重要判据.人们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预知大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这对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虎皮鹦鹉震前异常行为定量化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预测未来地震... 大地震前出现大量的动物行为异常现象,这是大地震即将发生的重要判据.人们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预知大地震发生的大概时间,这对减少地震中的人员伤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虎皮鹦鹉震前异常行为定量化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预测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异常 虎皮鹦鹉 临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异常信号的频域分析
15
作者 夏雅琴 魏树红 +1 位作者 段玉箫 陈维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6,共4页
以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南北方向地电脉冲仪接收到的典型地电异常信号为研究对象.应用傅里叶和小波分析理论对两种地电异常信号进行频域分析,找出地电信号的频域特性及频率范围.根据分析结果可知上述地电异常信号属有用的地波信号.
关键词 地电信号 傅里叶变换 小波变换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异常矩形脉冲信号与火山喷发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玉箫 夏雅琴 +1 位作者 白志强 陈维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57-61,共5页
本文以1991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为统计时间段,以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南北方向地电脉冲仪所记录到的地电异常矩形脉冲信号和全球范围内的火山喷发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信号序列sd1(i)、sd2(i)、sm1(i)、sm2(i)及喷发序列red(i)、v... 本文以1991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为统计时间段,以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南北方向地电脉冲仪所记录到的地电异常矩形脉冲信号和全球范围内的火山喷发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信号序列sd1(i)、sd2(i)、sm1(i)、sm2(i)及喷发序列red(i)、vem(i),分别计算相关系数Rsd1.ved(m)、Rsd2,ved(m)、Rsm1,vem(m)、Rsm2,vem(m),并选定显著性水平α=0.01进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认为,地电异常矩形脉冲信号的出现与火山喷发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脉冲仪 脉冲信号 火山喷发 自然灾害 滤波电路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芦山7.0级强震震前监测及预测
17
作者 耿庆国 陈维升 汪纬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5,共7页
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它是在2009—2011年中国西南地区出现长期大面积严重干旱这一强震中期典型异常背景下发生的。笔者执笔的年度中期预测发震地点与实际偏差400km。地震前一天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 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它是在2009—2011年中国西南地区出现长期大面积严重干旱这一强震中期典型异常背景下发生的。笔者执笔的年度中期预测发震地点与实际偏差400km。地震前一天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对"2013年4月27日前后10天是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可能发生MS≥7.5级强震的危险日期",专门就国内近期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展开了内部闭门讨论。震前3小时陈维升发现:全国气温自记曲线出现大面积断点。并且,震前4天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接收到次声波异常信号。2013年4月21日从郑州返京后,才得以查实:2013年4月18日23时—4月19日08时(北京时间)韩国气压图资料显示,在包括北纬30.3°、东经103°在内的100km范围内,出现了低气压异常区。笔者指出必要的反思是:科学是人类与自然的通信;要从发展演化的观点研究强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中期预测 强磁暴 温度断点 次声波 低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