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水解对北京城市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韩玉伟 马文瑾 +1 位作者 刘阳 左壮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7,共9页
文章以北京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产甲烷潜力批式试验和完全混合反应器半连续小试和中试试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反应器的产气能力、有机物去除能力、系统稳定性和厌氧消化动力学等不同角度研究、评价热水解对北京城市污泥厌... 文章以北京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产甲烷潜力批式试验和完全混合反应器半连续小试和中试试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反应器的产气能力、有机物去除能力、系统稳定性和厌氧消化动力学等不同角度研究、评价热水解对北京城市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过热水解后挥发性悬浮有机物溶解率达到26.4%,可溶性物质比例提高;在批式试验和半连续试验中,甲烷产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最高达88.9%,有机物去除率均提高23%以上,同时消化系统稳定性得到增强。经厌氧消化动力学分析,复杂有机物的水解速率提高了37.2%,最大基质利用率提高了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热水解 厌氧消化 反应器运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对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达 杨艳玲 +2 位作者 李星 相坤 刘扬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24-1428,共5页
为保证长距离输水管道输送水水质,采用管道模拟反应器考察了溶解氧(DO)对输水管道水质影响以及曝气充氧后水质恢复情况。结果表明:DO降低影响氨氮(NH+4-N)的去除,DO浓度越低越不利于NH+4-N的去除,且曝气充氧后恢复越缓慢,DO=0.5 mg·... 为保证长距离输水管道输送水水质,采用管道模拟反应器考察了溶解氧(DO)对输水管道水质影响以及曝气充氧后水质恢复情况。结果表明:DO降低影响氨氮(NH+4-N)的去除,DO浓度越低越不利于NH+4-N的去除,且曝气充氧后恢复越缓慢,DO=0.5 mg·L-1和DO=1.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95 h后,NH+4-N去除率分别由90%降到21%和85%,曝气充氧54 h和3 h后恢复;DO浓度降低导致亚硝酸氮(NO-2-N)积累明显增加,DO浓度越低,NO-2-N的积累越严重,且曝气充氧后恢复越缓慢,DO=0.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95 h后,出水NO-2-N由0.02 mg·L-1增加到0.354 mg·L-1,曝气充氧54 h后恢复,DO=1.5 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32 h后,出水NO-2-N达到最大值0.112 mg·L-1,曝气充氧4 h后恢复;DO浓度降低使水中UV254升高,DO=0.5 mg·L-1和DO=1.5mg·L-1的反应器在运行2 h后,出水UV254分别增加了70.8%和20.8%,均在运行32 h后恢复,且曝气充氧后保持稳定。因此,DO对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具有重要影响,可采用DO实现对水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输送水水质 曝气 长距离输水管道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水水质对输水管道硝化作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达 杨艳玲 +5 位作者 李星 相坤 刘扬阳 许美玲 黄柳 陈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9-363,共5页
采用配制水样模拟Ⅱ类、Ⅲ类和劣Ⅴ类地表水,利用管道模拟反应器研究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输水管道中硝化作用的形成及对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中氨氮(NH4+-N)及溶解氧(DO)含量对NH4+-N去除均有一定影响,DO充足时,去除率随原水中NH... 采用配制水样模拟Ⅱ类、Ⅲ类和劣Ⅴ类地表水,利用管道模拟反应器研究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输水管道中硝化作用的形成及对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中氨氮(NH4+-N)及溶解氧(DO)含量对NH4+-N去除均有一定影响,DO充足时,去除率随原水中NH4+-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DO浓度低时,DO成为影响NH4+-N去除的主要因素;原水NH4+-N含量对运行初期NO2--N积累有重要影响,NH4+-N含量越高,NO2--N积累量越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反应器中AOB数量主要受原水NH4+-N浓度的影响,随NH4+-N浓度升高而增加;NOB数量受NH4+-N和DO浓度的双重影响,DO含量低会抑制NOB活性,使NOB数量减少,导致NO2--N积累;输水管道中的硝化作用是水中及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存在水平高,其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原水水质 硝化作用 输水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水水质对输水管道生物膜中异养菌生长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艳玲 张达 +5 位作者 李星 相坤 陈楠 黄柳 许美玲 刘扬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4-1388,共5页
为了研究原水水质对输水管道生物膜中异养菌(heterotrophic,HPC)生长情况的影响,采用配制水样来模拟Ⅱ、Ⅲ和劣Ⅴ类地表水,利用管道模拟反应器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45 d后,分别采用Ⅱ、Ⅲ和劣Ⅴ类地表水作为进水的各模拟反... 为了研究原水水质对输水管道生物膜中异养菌(heterotrophic,HPC)生长情况的影响,采用配制水样来模拟Ⅱ、Ⅲ和劣Ⅴ类地表水,利用管道模拟反应器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45 d后,分别采用Ⅱ、Ⅲ和劣Ⅴ类地表水作为进水的各模拟反应器生物膜中HPC数量均高于出水HPC数量,且其生物膜中HPC数量分别稳定在1.1×105、2.8×105和5.9×105CFU/cm2;原水UV254、正磷酸盐(PO3-4)质量浓度和浊度均与生物膜中HPC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506、0.552和0.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水水质 输水管道 生物膜 异养菌(H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除磷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白玉华 李星 +3 位作者 杨艳玲 张辉 于敏 赵毅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0-613,共4页
结合供水管网中微生物再生长现象,根据磷在微生物生长中的作用,提出了控制水中磷含量抑制细菌生长、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观点.并从现有磷的检测方法、常规处理工艺对磷的去除效果、饮用水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等几方面分析了实施这一设... 结合供水管网中微生物再生长现象,根据磷在微生物生长中的作用,提出了控制水中磷含量抑制细菌生长、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观点.并从现有磷的检测方法、常规处理工艺对磷的去除效果、饮用水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等几方面分析了实施这一设想需要开展的工作,指出在不改变原有处理工艺的前提下,研制新型高效具有除磷优势的混凝剂及专用吸附剂强化磷的去除,将是饮用水深度除磷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饮用水 配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硫自养反硝化填料对城市污水厂二沉水的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鸿博 郑晓英 +1 位作者 王慰 李魁晓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7,共7页
为了探究硫自养反硝化工艺对二沉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性能,以北京某再生水厂二沉水为进水,对比不同空床停留时间(EBCT)、温度对硝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反洗恢复时间、产生气体情况、硫化物转化过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硝酸盐负... 为了探究硫自养反硝化工艺对二沉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性能,以北京某再生水厂二沉水为进水,对比不同空床停留时间(EBCT)、温度对硝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探讨反洗恢复时间、产生气体情况、硫化物转化过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硝酸盐负荷随进水流量增大而增加,EBCT为20 min对应的平均氮去除量为9.47 mg/L;低温下系统也表现出明显的脱氮效果,当进水水温为14℃时,EBCT为60 min反应器的氮去除量仍然可以维持在9 mg/L以上;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独岛杆菌属(Dokdonella)、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daceae),独岛杆菌的主要作用是为硫杆菌创造缺氧环境,其相对丰度随停留时间降低而增加,硫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随停留时间降低而降低;反洗11 h后可恢复正常处理性能;收集气体进行分析,装置中发生反硝化过程使N_(2)含量升高,EBCT>60 min时,系统内会发生硫歧化反应出现部分含硫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硫自养 空床停留时间 含硫副产物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法常、低温下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的实现及特性 被引量:23
7
作者 郑雅楠 淹川哲夫 +4 位作者 郭建华 王淑莹 黄惠珺 王中玮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5-940,共6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实时控制好氧曝气时间,在常温下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并在低温下长期维持稳定的短程硝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比氨氧化速率略微减缓,27℃的平均比氨氧化速率是13℃时的1.68倍,但亚硝化...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实时控制好氧曝气时间,在常温下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并在低温下长期维持稳定的短程硝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比氨氧化速率略微减缓,27℃的平均比氨氧化速率是13℃时的1.68倍,但亚硝化积累率始终维持在90%以上,该温度区间内氨氧化反应的温度系数为1.051.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低温下维持稳定短程硝化的污泥进行种群分析发现,实时控制策略为氨氧化菌(AOB)成为优势硝化菌群创造了有利条件,AOB的相对百分含量达到8%~9%,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逐渐被淘洗出反应器.在低温下要实现短程硝化,可首先在常温下利用好氧曝气时间实时控制实现亚硝态氮的积累和AOB的优势生长,然后通过逐渐降温使AOB适应在低温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短程硝化 氨氮化菌(AOB) 实时控制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浓度下SBR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曹天昊 王淑莹 +2 位作者 苗蕾 李忠明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34-2341,共8页
采用厌氧SBR反应器,分别以配水培养和以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培养的厌氧氨氧化菌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基质浓度下,SBR改进式连续进水方式与一次性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人工配水时,在中低进水浓度下(NO... 采用厌氧SBR反应器,分别以配水培养和以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培养的厌氧氨氧化菌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基质浓度下,SBR改进式连续进水方式与一次性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人工配水时,在中低进水浓度下(NO2--N≤400mg/L),与改进式连续进水方式相比,宜采用一次性进水方式运行;在高进水浓度下(NO2--N≥400mg/L)改进式连续进水方式比一次性进水方式优势明显,特别是在5h改进式连续进水方式下,平均比污泥脱氮速率增加至39.11mg N/(g VSS·h),相比一次进水方式效率提高40%.当处理进水NO2--N浓度为(300±20)mg/L的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时,5h改进式连续进水的SBR比污泥脱氮速率最高.由于晚期渗滤液较配水成分复杂,使得厌氧氨氧化菌面临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影响,其厌氧氨氧化的反应速率低于同等基质浓度配水条件下的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进水方式 SBR 基质浓度 垃圾渗滤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比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祝贵兵 彭永臻 +1 位作者 吴淑云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45,共5页
探讨了6组不同的碳氮比(C/N)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以及脱氮效率的影响.将进水总氮浓度恒定为42mg/L(凯氏氮浓度为40mg/L),以比较出水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C/N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流量... 探讨了6组不同的碳氮比(C/N)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以及脱氮效率的影响.将进水总氮浓度恒定为42mg/L(凯氏氮浓度为40mg/L),以比较出水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C/N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分配和每一段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可达到高于95%的总氮去除率.同时污泥体积指数也会随着进水流量分配系数的升高而增大.出水总氮浓度主要是由进水流量分配所决定,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的容积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生物脱氮 碳氮比 进水流量分配 去除率 分段进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处理污泥脱水液 被引量:28
10
作者 马富国 张树军 +4 位作者 曹相生 甘一萍 孟雪征 王洪臣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在缺氧滤床+好氧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中实现部分亚硝化,然后进行厌氧氨氧化(ANAMMOX),考察其对高含氮、低C/N污泥脱水液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应器在15~29℃、DO6~9mg/L条件下,通过综合调控进水氨氮负荷(ALR)、进水碱度/氨氮、... 在缺氧滤床+好氧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中实现部分亚硝化,然后进行厌氧氨氧化(ANAMMOX),考察其对高含氮、低C/N污泥脱水液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亚硝化反应器在15~29℃、DO6~9mg/L条件下,通过综合调控进水氨氮负荷(ALR)、进水碱度/氨氮、水力停留时间(HRT)等运行参数,可以调节出水(NO2--N)/(NH4+-N)的比率,能够较好地实现部分亚硝化反应以完成厌氧氨氧化.当进水ALR为1.16kg/(m3·d),进水碱度/氨氮为5.1时,出水(NO2--N)/(NH4+-N)在1.2左右,(NO2--N)/(NOx--N)大于90%,进入ANAMMOX反应器的氮物质去除率达到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 污泥脱水液 低C/N 高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物料平衡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聪 王淑莹 +3 位作者 张淼 唐裕芳 曾薇 彭永臻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73-281,共9页
为了提高低碳氮比污水的治理效果,提出了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脱氮除磷工艺(anaerobic anoxicoxic-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A2/O-BCO),研究了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性能,建立了该系统处理过程的碳(以化学需... 为了提高低碳氮比污水的治理效果,提出了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脱氮除磷工艺(anaerobic anoxicoxic-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A2/O-BCO),研究了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性能,建立了该系统处理过程的碳(以化学需氧量计,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氮、磷的物料衡算公式,同时分析评价了不同硝化液回流比(100%,200%,300%,400%)下各指标的物料平衡情况。结果表明,该工艺在充分利用原水碳源、深度脱氮除磷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系统COD主要在A2/O中厌氧段被利用,通过反硝化聚磷菌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COD的物料衡算公式平衡百分比分别为96.4%、99.6%、98.7%和98.3%,氮的物料衡算公式平衡百分比分别为99.7%、98.2%、99.2%和96.5%,磷的物料衡算公式平衡百分比分别为92.0%、98.1%、93.3%和90.4%;荧光原位杂交表明生物膜中有厌氧氨氧化菌存在,且其数量占全菌比例的0.6%~2.7%,生物接触氧化的氮损失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在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系统氮、磷去除效果最好,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工艺系统有机物、氮和磷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且为评价试验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能更好地推广到分散型、量小且日变化系数较大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事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脱氮 污水处理 A2/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脱氮除磷 物料平衡 硝化液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混凝除磷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艳玲 李星 +2 位作者 冯群英 聂学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9-992,共4页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混凝除磷与除浊的关系,考察混凝剂品种、pH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对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研究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助凝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以有效提高混凝除磷的效果;聚...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混凝除磷与除浊的关系,考察混凝剂品种、pH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对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研究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助凝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以有效提高混凝除磷的效果;聚铁混凝除磷效果明显好于聚铝和聚铝铁;3种混凝剂除磷最佳pH分别为:聚铁7.5,聚铝6.5,聚铝铁6.0;溶解性磷的去除总体上来说更加困难,但是当混凝剂投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溶解性磷也能得到有效去除;PPC与PAM均具有一定的助凝除磷效果,但PAM的用量和投加时间必须很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铝 聚铁 聚铝铁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 聚丙烯酰胺 混凝 除磷 饮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锰氨氮地下水生物净化滤池的快速启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程庆锋 李冬 +2 位作者 李相昆 张肖静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27,共5页
为了缩短生物除锰工艺处理高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的启动时间,采用变动回流比、固定回流比、不回流3种启动方式,分别启动3根相同的生物除锰滤柱,考察出水回流对启动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3种启动方式3根滤柱出水中的总铁、锰、氨... 为了缩短生物除锰工艺处理高铁高锰高氨氮地下水的启动时间,采用变动回流比、固定回流比、不回流3种启动方式,分别启动3根相同的生物除锰滤柱,考察出水回流对启动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3种启动方式3根滤柱出水中的总铁、锰、氨氮分别在51、61、82 d降到了0.3、0.05、0.2 mg/L以下,由此证明回流是加速生物除锰工艺快速启动的有效方式.进一步分析发现,铁主要在滤层的0~0.4 m处去除,锰的去除最初是锰砂吸附,当氨氮降到一定程度后,生物除锰效果迅速提高.回流能够有效缩短高铁锰氨氮地下水的启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高锰高氨氮 生物除锰 启动 回流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填料和微电流强化再生水脱氮除磷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忠强 郝瑞霞 +1 位作者 徐鹏程 张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6-413,共8页
为提高再生水质量,在不同C/N和HRT条件下,对比分析硫铁复合填料和微电流作用强化再生水深度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硫铁复合填料和微电流作用均能够强化氮、磷的深度去除效果,且二者结合能够使反硝化系统p H值稳定在7.2-8.5之间.系统中T... 为提高再生水质量,在不同C/N和HRT条件下,对比分析硫铁复合填料和微电流作用强化再生水深度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硫铁复合填料和微电流作用均能够强化氮、磷的深度去除效果,且二者结合能够使反硝化系统p H值稳定在7.2-8.5之间.系统中TN主要靠异养反硝化、氢自养反硝化和硫自养反硝化作用去除,94.04%的TP是以生成磷酸铁沉淀的形式去除.分别从填料上取生物膜,进行Miseq高通量测序,构建细菌16S r RNA基因克隆文库.结果发现,在仅有海绵铁作用系统中,同时具有异养反硝化和氢自养反硝化功能的细菌所占比例达到29.47%;硫铁复合填料和硫铁微电流作用系统中,具有硫自养反硝化功能的Thiobacillus(硫杆菌属)所占比例分别达到60.47%和40.62%.因此,硫铁复合填料和微电流作用用于强化再生水深度脱氮除磷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复合填料 微电流 C/N HRT 深度脱氮除磷 16S rRNA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反硝化除磷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薇 李磊 +2 位作者 杨莹莹 张悦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07-1415,共9页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 采用A2O工艺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其脱氮除磷性能和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低ρ(C)/ρ(N)实际生活污水时,在不设置预缺氧区、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水ρ(NO3--N)高达35 mg/L,TN平均去除率仅为47.1%;此时A2O工艺除磷能力较差,缺氧段有释磷现象的发生.当设置预缺氧区后,A2O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提高,TN平均去除率可达60.7%,PO43--P平均去除率为55.9%;此时系统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缺氧段除磷率为31.4%~46.9%.在设置预缺氧区的基础上,通过外加碳源,提高进水ρ(C)/ρ(N),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TN平均去除率可达74.4%,出水ρ(PO34--P)小于0.5 mg/L,缺氧段除磷率高达66.2%~90.9%.同时研究了外加碳源情况下污泥内PHA成分、含量及糖原含量在A2O系统内的沿程变化趋势.经过驯化、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相对于全部聚磷菌的代谢活性从31.1%提高到74.7%.A2O工艺反硝化除磷能力的增强,提高了碳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生活污水 聚-β-羟基烷酸酯(PHA)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O污水处理工艺中厌氧氨氧化效能及微生物交互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衫允 马斌 +1 位作者 贾方旭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88-1996,共9页
选取3座AAO工艺市政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应用q PCR和^(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考察活性污泥样品中厌氧氨氧化菌丰度、速率、功能及与其他氮循环微生物的季节性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能检测到厌氧氨氧化菌,其丰度为10~6~10~7... 选取3座AAO工艺市政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应用q PCR和^(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考察活性污泥样品中厌氧氨氧化菌丰度、速率、功能及与其他氮循环微生物的季节性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能检测到厌氧氨氧化菌,其丰度为10~6~10~7copies/g VSS,速率为0.11~0.90μmol N/(g VSS·h).较自养硝化而言,异养反硝化过程不仅具有为厌氧氨氧化菌提供更多NO_2^-的潜势,还是NO_2^-的强力竞争者;而自养硝化过程中的AOB较AOA能提供更多NO_2^-.厌氧氨氧化菌对氨氧化的贡献率为2.55%~7.89%,对系统脱氮的贡献率为2.07%~6.59%,且夏季表现均高于冬季.CCA结果进一步证明环境温度是活性污泥中厌氧氨氧化表现的关键环境要素之一,而反硝化和硝化速率则是关键微生物因素.说明虽然厌氧氨氧化菌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丰度并不高,但依然起着不容忽视的脱氮效能,该研究结果补充了污水生物处理脱氮过程和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中的氮平衡计算,为厌氧氨氧化在低氨氮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生产性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硝化 反硝化 氨氧化 脱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镁对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袁悦 彭永臻 +2 位作者 金宝丹 王博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90-1796,共7页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可产出短链脂肪酸(SCFAs)发酵液用作碳源时,可改善污水脱氮除磷效果,但发酵液中的氮磷会增加污水厂的氮磷负荷.此研究分别采用Mg(OH)2和NaOH调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时的pH值,考察Mg(OH)2能否促进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同时去...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可产出短链脂肪酸(SCFAs)发酵液用作碳源时,可改善污水脱氮除磷效果,但发酵液中的氮磷会增加污水厂的氮磷负荷.此研究分别采用Mg(OH)2和NaOH调节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时的pH值,考察Mg(OH)2能否促进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同时去除发酵液中的氨氮和磷,及其对发酵后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可促进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发酵液最大SCFAs含量为2336.3mgCOD/L,同时Mg(OH)2能去除发酵液中的磷,在发酵的第4d,其磷含量接近0;Mg(OH)2调节碱性发酵后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优于NaOH调节的,前者剩余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较后者短42.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发酵 短链脂肪酸 MG(OH)2 PO4^3-P 脱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18
作者 吴昌永 彭永臻 彭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26-3131,共6页
采用52.5L的A2O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A2O工艺在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特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强化缺氧吸磷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2、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70%、内... 采用52.5L的A2O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A2O工艺在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特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强化缺氧吸磷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2、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70%、内回流比为300%的工况下处理C/N为7.89的生活污水,TN和SOP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85.4%和93.3%,系统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缺氧吸磷占总吸磷量的25.3%。同样的运行条件下处理C/N为4.20的生活污水时,SOP去除几乎不受影响,但TN去除率降低至62.2%,平均出水TN浓度也超过20mg·L-1。维持厌氧区体积不变,增大缺氧区体积,使得缺氧/好氧体积比为5/8时,TN去除率可上升到70.7%,缺氧吸磷占总吸磷量的55.2%。同时改变内回流比的试验表明250%的内回流比能最大程度地强化反硝化除磷的作用,此时TN去除率可提高至77.3%。强化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能克服碳源不足对脱氮除磷的影响,显著提高低C/N比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A2O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抑制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张亮 张树军 彭永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9,共5页
含氮废水尤其是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影响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机理有利于生物脱氮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总结了游离氨抑制对硝化作用影响的最新研究,介绍了游离氨对氨氧化菌和亚... 含氮废水尤其是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影响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机理有利于生物脱氮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总结了游离氨抑制对硝化作用影响的最新研究,介绍了游离氨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抑制模型和抑制机理,以及控制游离氨抑制作用的主要策略;探讨了游离氨选择性抑制下短程硝化反应的实现、维持和适应性,主要包括游离氨和其他影响因素如溶解氧、温度等协同作用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氮 短程硝化 游离氨 生物脱氮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模式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彭澄瑶 张杰 +1 位作者 李冬 林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3-759,共7页
为了更合理地解决城市水资源的资源性短缺和利用性短缺并存的问题.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例展开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现状和生态城对水环境规划的6个控制性指标(如地表水环境质量、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等)之... 为了更合理地解决城市水资源的资源性短缺和利用性短缺并存的问题.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例展开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该区域的水资源现状和生态城对水环境规划的6个控制性指标(如地表水环境质量、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等)之间的差距,探讨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更优化地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通过对中新天津生态城供需水量的平衡核算和对地表水、雨水、再生水、海水等各项水资源利用举措的深入探讨,提出了适合淡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样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 中新天津生态城 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