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C-UF组合系统在饮用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晓莲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宝贞 王淑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60,共5页
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的投加对超滤膜(UF)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到蒸馏水中使膜通量产生微小下降。单独用UF膜系统处理自来水时,膜的通量急剧下降,而PAC作为UF膜的预处理方式处理相同水量时,可以明显延长膜的运行周期;随... 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的投加对超滤膜(UF)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到蒸馏水中使膜通量产生微小下降。单独用UF膜系统处理自来水时,膜的通量急剧下降,而PAC作为UF膜的预处理方式处理相同水量时,可以明显延长膜的运行周期;随PAC投量的增加膜稳定运行时间延长,通量下降率降低。物理清洗方式对PAC-UF组合系统中膜通量的恢复效果较好,而化学清洗方式对单独UF膜系统中膜通量的恢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 膜通量 UF膜 投加 组合系统 粉末活性炭 水量 饮用水处理 膜系统 自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C/P比对A^2/O工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晓莲 王淑莹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65-1770,共6页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A2/O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其中进水C/P比是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考察不同进水C/P比对A2/O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进水C/P比(55、45、34、23),研究了A2/O工艺...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A2/O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其中进水C/P比是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考察不同进水C/P比对A2/O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进水C/P比(55、45、34、23),研究了A2/O工艺中COD、总氮、磷和污泥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P比小于32时,磷的去除效果随C/P比的降低而线性降低;当进水C/P比高于32时,磷的去除效果稳定在90%~98%,出水磷浓度小于0.5mg·L-1.但是C/P比的变化,对COD和总氮的去除率影响较小,平均去除率分别高于90%和75%.而剩余污泥中磷含量则随C/P比的下降而增加.实验发现,不同C/P比系统均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可以实现“一碳两用”,有利于氮磷去除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进水C/P比 生物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脱氮工艺中内循环控制策略的建立与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彭永臻 马勇 +2 位作者 王洪臣 甘一萍 杨向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为了在A/O(anoxic/oxic)脱氮工艺中对内循环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好氧区生成的硝酸氮回流到缺氧区,实现氮的有效去除,在分析了反硝化反应对进水COD利用效率及反硝化速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内循环控制策略就是控制内循环回流量以维持缺... 为了在A/O(anoxic/oxic)脱氮工艺中对内循环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好氧区生成的硝酸氮回流到缺氧区,实现氮的有效去除,在分析了反硝化反应对进水COD利用效率及反硝化速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内循环控制策略就是控制内循环回流量以维持缺氧区末端硝酸氮质量浓度处于最优设定值2.5 mg/L,研究表明该设定值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不随进水负荷变化而变化,出水硝酸氮和总氮质量浓度可以实现最低值,同时可大大降低内循环能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内循环模糊控制器以期实现污水厂的智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脱氮工艺 内循环控制策略 模糊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脱氮工艺中外碳源投加控制器的建立与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勇 彭永臻 王淑莹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6-110,共5页
反硝化需要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当污水厂进水COD/TN较低时将会抑制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脱氮效率,需外投碳源。为了有效控制外碳源投加量,本文根据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建立了外碳源投加前馈—反馈控制器,确定维持缺氧区... 反硝化需要以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当污水厂进水COD/TN较低时将会抑制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脱氮效率,需外投碳源。为了有效控制外碳源投加量,本文根据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建立了外碳源投加前馈—反馈控制器,确定维持缺氧区末端硝酸氮浓度为1mg/L时,能实现以尽可能少的外碳源投量大大降低出水硝酸氮和总氮浓度的目的。模拟表明该控制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响应快,易于在线控制,可显著提高污水厂脱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脱氮工艺 污水厂 脱氮效率 硝酸氮 反硝化反应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抗冲击负荷能力 有机碳源 浓度 外碳源投加控制器 ASM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