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公路高风险区域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魏中华 曹佳 陈永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基于交通部西部项目'公路交通安全数据库'GIS平台的相关数据,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采用'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千万车公里事故率为依据对通州区公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进行划分,并以此分析公路高风险区域形成原因,给出治... 基于交通部西部项目'公路交通安全数据库'GIS平台的相关数据,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采用'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千万车公里事故率为依据对通州区公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进行划分,并以此分析公路高风险区域形成原因,给出治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S 千万车公里事故率 高风险区域 交通安全 城乡结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公交客运显性需求预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玫 汪光焘 +1 位作者 刘小明 荣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9-774,共6页
根据近9 a来的数据,以双指数平滑法,估计了北京市公交客运需求数量近期和中期的变动趋势及需求.研究发现:1)未来5 a的显性公交客运需求总量平均为50亿人次,年均动态自适应客运需求增量为0.6~1.4亿人次;2)北京市公共交通客运需求量对经... 根据近9 a来的数据,以双指数平滑法,估计了北京市公交客运需求数量近期和中期的变动趋势及需求.研究发现:1)未来5 a的显性公交客运需求总量平均为50亿人次,年均动态自适应客运需求增量为0.6~1.4亿人次;2)北京市公共交通客运需求量对经济增长、常住人口总量增长和旅游人数的变动等因素不敏感;3)单纯的公交客运价格变动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潜在公交消费者的消费倾向.需要进一步考察对于公交财政补贴的传递渠道,并结合路权的再配置方案,以便更好地改善公交消费环境,从而有效刺激公共交通客运需求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公交 需求量预测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nk-node仿真的北京奥运应急交通疏散预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胡红 蒋光胜 +1 位作者 杨孝宽 刘小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7-1192,共6页
根据对奥运交通需求的预测,制定了奥运高峰日应急交通疏散预案,提出了基于link-node的路网仿真及疏散时间算法模型,根据现场调查数据和奥运交通规划搭建了奥林匹克中心应急疏散仿真路网,并对奥运高峰日疏散预案进行了仿真,得到总疏散时... 根据对奥运交通需求的预测,制定了奥运高峰日应急交通疏散预案,提出了基于link-node的路网仿真及疏散时间算法模型,根据现场调查数据和奥运交通规划搭建了奥林匹克中心应急疏散仿真路网,并对奥运高峰日疏散预案进行了仿真,得到总疏散时间、可能拥堵路段、疏散交通量、疏散行程时间及其他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突发事件 交通 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南站公共交通可达性计算与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雨阳 李芮智 +1 位作者 潘利肖 陈艳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65-1376,共12页
北京南站作为北京市重要的客运枢纽站,承担着铁路、地铁及地面公交上大量旅客的集散、换乘任务,为提高铁路进京旅客出行至市区的便利性,需要对其出行可达性进行计算及评价分析.选取旅客从北京南站出发,通过站内公共交通疏散到市区的出... 北京南站作为北京市重要的客运枢纽站,承担着铁路、地铁及地面公交上大量旅客的集散、换乘任务,为提高铁路进京旅客出行至市区的便利性,需要对其出行可达性进行计算及评价分析.选取旅客从北京南站出发,通过站内公共交通疏散到市区的出行可达性为研究对象,构建多模式公共交通可达性模型.结合调查数据和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出行数据,计算旅客由北京南站至市内区域的地面公交、地铁和地铁换乘地面公交的出行时间,通过ArcGIS软件绘制不同时段下可达范围,结合城市地形结构与土地利用对出行可达性进行分析.选取公共交通出行时间、换乘次数为指标,对北京南站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南站公共交通可达性受到地铁线路网络的走向和站点分布的影响,可达性范围受地形、公园设施等土地利用的影响,不同时段的可达性与地面公交的交通状况相关.该方法可用于提升公共交通枢纽系统运行效率的运营优化指导,评价结果同时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客运枢纽站 可达性 多模式公共交通 应用程序接口(API)出行数据 效率评价 北京南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交通管理需求的快速路交通流特性研究
5
作者 邵长桥 董文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为了适应主动交通管理策略需求,对快速路交通流特性进行研究。以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数据为基础,应用交通流波速理论和宏观交通流模型,将交通流状态分为非拥堵状态、过渡状态和拥堵状态。根据交通流波速理论分析拥堵状态下各车道密度、... 为了适应主动交通管理策略需求,对快速路交通流特性进行研究。以交通微波雷达检测器数据为基础,应用交通流波速理论和宏观交通流模型,将交通流状态分为非拥堵状态、过渡状态和拥堵状态。根据交通流波速理论分析拥堵状态下各车道密度、速度和占有率的变化特性,研究了车道级交通流状态划分阈值;分别应用Pipes、Van Aerde和Newell宏观交通流模型对交通流断面观测数据与车道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并对基于宏观交通流模型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车道的交通运行时序特性和交通流状态存在显著差异,3个经典模型中Van Aerde模型对交通流运行数据拟合效果最佳。综合交通流波速理论和宏观交通流模型分析结果,得到了交通流状态判定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主动交通管理 交通流特征参数 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波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北京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臣 陈艳艳 +1 位作者 刘小明 路尧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6,共10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条件下客流预测与运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海量的市政交通"一卡通"(IC卡)数据和移动通信定位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属性特征、时空特征、接驳特征、...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条件下客流预测与运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海量的市政交通"一卡通"(IC卡)数据和移动通信定位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属性特征、时空特征、接驳特征、票价调整影响特征等进行分析,最后对客流需求高增长的北京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北京轨道交通工作日主要服务于中低收入的中青年通勤族,77.25%的乘客轨道交通出行时间在10~60 min之间;轨道交通线路高峰客流有明显的潮汐现象,受职住分离现象的影响,客流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突出;现阶段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较为成熟,但仍有部分区域对轨道交通的需求较大;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的便利性和完善性程度影响乘客对轨道站点交通方式的选择;在可接受范围内,票价调整对客流的影响在短期内较明显,经过渡期后客流量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客流特征 “一卡通”数据 移动通信 定位数据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的长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组合设置方法及效用评估
7
作者 李佳 李观杰 赵晓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64-1574,共11页
以长隧道内交通安全设施组合设置方法为研究对象,旨在确定最佳的设施组合形式和数量,从而提升隧道内的行车安全。研究选取6种常见但现行国标下未全部做出规定的交通安全设施,结合方案复杂度及空间位置组合形成6种方案。通过驾驶模拟实验... 以长隧道内交通安全设施组合设置方法为研究对象,旨在确定最佳的设施组合形式和数量,从而提升隧道内的行车安全。研究选取6种常见但现行国标下未全部做出规定的交通安全设施,结合方案复杂度及空间位置组合形成6种方案。通过驾驶模拟实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究不同方案下驾驶行为指标的差异性,构建多指标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评价不同组合方案的效用。结果表明,适宜的交通安全设施组合可以提升长隧道内驾驶人操控稳定性,其中“道钉+立面标记+轮廓标+双条腰线”组合方案能提升驾驶人对隧道内空间路权的感知,而过多累加或在同一位置设置多种交通安全设施,并不能持续提高隧道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组合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驾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专业项目的交通软件实验教学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秦焕美 曹静 高建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交通软件实验教学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交通领域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调研,获得了用人单位对开展基于综合专业项目的交通软件实验教学的态度,以及对本科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软件、交通软件实验教学的专业项目形式的建议。借... 交通软件实验教学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交通领域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调研,获得了用人单位对开展基于综合专业项目的交通软件实验教学的态度,以及对本科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软件、交通软件实验教学的专业项目形式的建议。借鉴CDIO工程教育及项目教学法理念,论文提出了将其应用在交通软件实验教学中的实施内容和过程,以交通规划和仿真软件教学为例,对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大三本科生应用了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研究结论对于开展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专业项目 交通软件 实验教学 CDIO工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IMA模型在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9
作者 张杰 刘小明 +1 位作者 贺玉龙 陈永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95-1299,共5页
通过ARIMA模型分析了1970—1997年中国交通事故的十万人口死亡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用SPSS11.5软件拟合模型并作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能提高预测精度,在实际应用中ARIMA模型可用于非季节和季节的各类时间序列,预测较准,可以为政府和... 通过ARIMA模型分析了1970—1997年中国交通事故的十万人口死亡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用SPSS11.5软件拟合模型并作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能提高预测精度,在实际应用中ARIMA模型可用于非季节和季节的各类时间序列,预测较准,可以为政府和交通部门制定预防降低交通事故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交通事故 SPSS软件 事故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与交通流特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侯树展 孙小端 +1 位作者 贺玉龙 田启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6-112,共7页
为研究交通事故发生前后交通流特征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以JT高速公路作为研究对象,长期观测和采集交通流及事故数据。将交通事故发生时段的交通流主要衡量指标与事故信息进行数据匹配,形成交通事故与事故小时交通流匹配数据集,并分析... 为研究交通事故发生前后交通流特征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以JT高速公路作为研究对象,长期观测和采集交通流及事故数据。将交通事故发生时段的交通流主要衡量指标与事故信息进行数据匹配,形成交通事故与事故小时交通流匹配数据集,并分析流量、速度、大车比例等交通流表征指标与不同等级事故数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发现:在某些流量、速度或大车比例区段,交通事故数及其严重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对衡量交通流特征的初始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用交通流主成分指标综合反映交通流特征,并建立事故严重程度与交通流主成分指标的统计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交通流主成分指标趋于零的区段的事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严重程度 交通流 事故小时 主成分分析(PCA)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智勇 葛书芳 +1 位作者 荣建 李美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0-533,共4页
以行人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方法,从数据的特殊性、多样性和连续性3个角度对多种采集方法进行了适用性讨论,并详细介绍了人工观测法、视频采集法和GPS采集法,对研究行人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交通调查 数据采集 行人安全 行人交通 GP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通勤交通方式选择 被引量:22
12
作者 严海 王熙蕊 +1 位作者 梁文博 孔令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0-596,共7页
基于以往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是基于个体属性对于方式选择的影响,而针对各类出行者特性与出行方式特征的关联性分析较少的情况,以拥有小汽车的中长距离通勤者为研究对象,提取相关的个体属性参数和交通方式特性参数构建结构... 基于以往出行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是基于个体属性对于方式选择的影响,而针对各类出行者特性与出行方式特征的关联性分析较少的情况,以拥有小汽车的中长距离通勤者为研究对象,提取相关的个体属性参数和交通方式特性参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个体属性与公交和小汽车出行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公交出行意愿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经济水平会对方式选择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更短的停车后步行时间、低廉的停车费用或充足的停车设施泊位供给会鼓励出行者选择自驾出行,而减少公交等车换乘时间,提高公交运行时速则会增强公交的吸引力,这对于城市中心区制定引导居民公交出行对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交通 出行方式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 公交优先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安全间距的应急交通疏散车辆跟驰模型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红 刘小明 杨孝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0-1074,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突发事件情况下驾驶员心理与行为特性问卷调查,得到驾驶员在非常态交通环境下的行为差异和经验判断比率分布,对Gipps跟驰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最小安全跟车间距的应急疏散车辆跟驰模型.与正常交通条件下建立的跟驰模... 本研究通过对突发事件情况下驾驶员心理与行为特性问卷调查,得到驾驶员在非常态交通环境下的行为差异和经验判断比率分布,对Gipps跟驰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最小安全跟车间距的应急疏散车辆跟驰模型.与正常交通条件下建立的跟驰模型相比,将驾驶员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行为反应纳入建模过程,能更准确地反映应急疏散的交通流特征和疏散交通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 疏散 跟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广域视频的机动车交通参数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雨阳 龚艺 +1 位作者 姚琳 李小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3,共7页
基于视频的交通参数提取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无人机视频,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范围无人机视频的机动车交通参数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建立无人机广域镜头图像的校正算法去除交叉口视频图像的广角畸变,然后将像素坐标转化为真实坐... 基于视频的交通参数提取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无人机视频,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范围无人机视频的机动车交通参数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建立无人机广域镜头图像的校正算法去除交叉口视频图像的广角畸变,然后将像素坐标转化为真实坐标.其次,利用帧间差分法计算行驶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车头间距等车辆运行参数,将计算结果与真实车辆及软件提取运行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最后,实例验证该方法能较准确地获得交叉口车辆运行参数,并将其应用于车辆通过交叉口全过程的速度变化规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无人机视频 校正算法 交通参数 坐标转化 帧间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信息云计算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石建军 李晓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1期179-184,共6页
云计算借助高速网络将各种计算能力联接起来,为交通信息提供了几乎无上限的可伸缩的计算能力.本文分析了交通信息云计算的优势、特征、方法和部署,认为交通信息云计算也是一种信息高效采集和服务的概念,是实现交通行为控制的基础.以车辆... 云计算借助高速网络将各种计算能力联接起来,为交通信息提供了几乎无上限的可伸缩的计算能力.本文分析了交通信息云计算的优势、特征、方法和部署,认为交通信息云计算也是一种信息高效采集和服务的概念,是实现交通行为控制的基础.以车辆GPS定位信息的获取、传送、计算和应用为例,对比了浮动车信息现有处理模式与云计算信息处理模式,提出了以云计算模式产生高效用度、闭环可验证的个性化路径导航信息作用于海量驾驶员个体,实现控制性路径诱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信息技术 控制性路径诱导 交通行为控制 交通信息云计算 GPS定位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的公共交通换乘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乔婧 孙立山 +1 位作者 刘小明 荣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6-300,共5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者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换乘公交出行的关键环节,对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出行者的安全和舒适性公交~公交和公交~地铁两类典型换乘接驳形式为对象,结合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者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换乘公交出行的关键环节,对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出行者的安全和舒适性公交~公交和公交~地铁两类典型换乘接驳形式为对象,结合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并通过实地问卷调査,分析出行者特征。并从计划行为理论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等方面别用AMOS21.0软件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公共交通接驳换乘影响理论模型,把得到的模型采用拟合优度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检验。并利用Modification indices结果,应用最大原则进行修正得到最终模型。最终,从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和乘客感知三个层面确定了影响公交換乘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权重。论文成果可为公共交通接驳换乘优化提供决策支持,对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及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结构方程 影响因素 接驳换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小明 李超 荣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53-959,共7页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是噪声污染治理与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大致划分为统计模型、经验模型、理论模型和宏观评价模型4类,对各类模型的基本建模思想、代表模型、模型发展以及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是噪声污染治理与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大致划分为统计模型、经验模型、理论模型和宏观评价模型4类,对各类模型的基本建模思想、代表模型、模型发展以及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 噪声预测模型 路面材料 交通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交通流自由速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龚晓岚 魏中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3-497,共5页
为了估计行人交通流的自由速度及其分布,在分析行人步行速度受约束概率的基础上,基于改进的Kaplan-Meier估计方法,对行人的自由速度估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用大量的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同步行设施上行人的自由速度分布模型,经检验行人的自由... 为了估计行人交通流的自由速度及其分布,在分析行人步行速度受约束概率的基础上,基于改进的Kaplan-Meier估计方法,对行人的自由速度估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用大量的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同步行设施上行人的自由速度分布模型,经检验行人的自由速度符合正态分布.这为相应的步行交通设施的设计和行人交通仿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安全 行人速度 估计 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b_FCM聚类算法的交通流量段自动划分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晓华 谈玲珑 胡敦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69-1174,共6页
基于FCM算法提出一种结合减法聚类与聚类有效性评判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Sub_FCM,该算法能自动确定合理划分类数并初始化聚类原型,建立一种基于交替优化策略的无监督机器学习自动分类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型在怀柔交叉路口流量段自动划... 基于FCM算法提出一种结合减法聚类与聚类有效性评判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Sub_FCM,该算法能自动确定合理划分类数并初始化聚类原型,建立一种基于交替优化策略的无监督机器学习自动分类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型在怀柔交叉路口流量段自动划分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反映路口交通流数据的内在结构,自动划分出合理流量段,为进一步实施合理的控制算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法聚类 聚类有效性函数 FCM 交通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信号T型交叉口交通流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小明 魏中华 +2 位作者 张利 张勇 刘小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实测了3支无信号T型交叉口速度和车头时距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交叉口附近内外侧车道车辆的平均速度差别很小、主路上进口车速85%位车速约为65.0km/h、进口处的速度方差和离散度不会随交叉口距离的变化而明显变化,初步标定了左转车... 实测了3支无信号T型交叉口速度和车头时距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交叉口附近内外侧车道车辆的平均速度差别很小、主路上进口车速85%位车速约为65.0km/h、进口处的速度方差和离散度不会随交叉口距离的变化而明显变化,初步标定了左转车辆车头时距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信号交叉口 85%位速度 车头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