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变腔冷凝现象对沸腾-凝结共存相变传热的影响
1
作者 李艳霞 史壮壮 刘中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针对平板热管均热器内部狭小空间存在着强烈的沸腾与凝结相互作用,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冷凝面上发生的凝结现象及其对相变腔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冷凝面上液滴的形成、长大、汇聚成液膜、滴落,以及气液界面产生气泡... 针对平板热管均热器内部狭小空间存在着强烈的沸腾与凝结相互作用,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可视化实验研究了冷凝面上发生的凝结现象及其对相变腔传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冷凝面上液滴的形成、长大、汇聚成液膜、滴落,以及气液界面产生气泡随气流运动对冷凝液膜的冲刷作用,揭示了不同热流密度和充液率时相变腔冷凝面传热传质特性对沸腾-凝结共存相变传热影响的内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受重力影响,水蒸气在冷凝面上凝结有液滴和液膜共存并相互转化的特性,冷凝面热阻在相变腔总热阻中占比65%~88%,适宜的充液率有利于沸腾气泡冲刷冷凝壁面,加快冷凝液的回流,改善冷凝面及相变腔的传热性能;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沸腾过程变得剧烈,冷凝面受沸腾气泡的冲刷频率提高,冷凝液回流速度加快,冷凝面热阻减小,传热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相变腔 凝结与沸腾共存 充液率 气泡冲刷 冷凝液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强化四元溴化盐熔化潜热及热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栗博 熊亚选 +3 位作者 吴玉庭 史建峰 徐鹏 马重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56-2761,共6页
高温熔盐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和蓄热工质,其熔点的高低和熔化潜热的大小决定着熔盐的工作温度和相变蓄热能力。以化学纯Na Br、KBr、CaBr_2、LiBr为基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一种混合四元溴化盐。为改善该混合熔盐的性能,将纳米SiO_2以一定... 高温熔盐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和蓄热工质,其熔点的高低和熔化潜热的大小决定着熔盐的工作温度和相变蓄热能力。以化学纯Na Br、KBr、CaBr_2、LiBr为基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一种混合四元溴化盐。为改善该混合熔盐的性能,将纳米SiO_2以一定质量分数均匀加入混合溴化盐中,配制得到SiO_2纳米溴化盐。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四元溴化盐和SiO_2纳米溴化盐的熔点和熔化潜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溴化盐的熔点随纳米SiO_2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大而缓慢下降,下降幅度在2.5℃以内;熔化潜热随纳米SiO_2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大呈近似直线规律升高,当纳米SiO_2含量达到1.5%时,该纳米SiO_2溴化盐的熔化潜热达到最大,较四元溴化盐升高了89.6%;纳米SiO_2的添加提高了四元溴化盐的分解温度及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溴化盐 纳米SIO2 熔点 熔化潜热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熔盐蓄热罐内温度分布与散热损失实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武军 吴玉庭 +3 位作者 熊亚选 刘闪威 孟强 马重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62-167,共6页
为了研究熔盐蓄热罐内的温度分布变化与散热规律,采用课题组搭建的槽式聚光熔盐集热、传热与蓄热实验台中的熔盐罐作为实验装置,通过加热、内循环及冷却等实验,得到了罐体在各运行状态下的温度分布数据,并分析拟合得到了自然冷却降温阶... 为了研究熔盐蓄热罐内的温度分布变化与散热规律,采用课题组搭建的槽式聚光熔盐集热、传热与蓄热实验台中的熔盐罐作为实验装置,通过加热、内循环及冷却等实验,得到了罐体在各运行状态下的温度分布数据,并分析拟合得到了自然冷却降温阶段熔盐罐散热功率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加热时,加热器下部熔融盐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混合均匀后的冷却降温过程,熔融盐基本不出现温度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蓄热罐 温度分层 热损失 太阳能热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芯片冷却用微型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刚 吴玉庭 +2 位作者 雷标 马瑞 马重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9,共5页
电子器件和芯片性能的提高带来电路及其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发研究高效的电子冷却系统,蒸汽压缩式制冷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制冷方式。针对一套用于电子冷却的微型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固定制冷负荷为101.4 W时,通过... 电子器件和芯片性能的提高带来电路及其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发研究高效的电子冷却系统,蒸汽压缩式制冷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制冷方式。针对一套用于电子冷却的微型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固定制冷负荷为101.4 W时,通过实验研究了制冷剂充注量和毛细管长度的不同匹配对系统压力、蒸发器侧的制冷效果、压缩机功耗及性能系数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增加充注量或减短毛细管长度都会导致蒸发压力升高,两组热沉被冷却至平衡时的表面温度也升高,且压缩机功耗增大,系统性能系数下降。当充注量为120 g、毛细管长度为3 m时,实验系统的整体性能较好,两组热沉温度能维持在约12℃不变,压缩机功耗41 W,系统制冷COP能达到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冷却 蒸汽压缩 微型制冷系统 制冷剂 毛细管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熔盐在槽式太阳能集热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熊亚选 吴玉庭 +3 位作者 刘闪威 崔武军 马重芳 李德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78,共6页
为了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运行规律,将一种熔点86℃、上限工作温度550℃的低熔点熔盐Hts用于所搭建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试验台的传热工质,测得稳定、可靠的熔盐流量,得到集热管在不同熔盐温度下的热损失,初步掌握熔盐在槽式太... 为了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运行规律,将一种熔点86℃、上限工作温度550℃的低熔点熔盐Hts用于所搭建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试验台的传热工质,测得稳定、可靠的熔盐流量,得到集热管在不同熔盐温度下的热损失,初步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运行规律。通过实验运行解决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易于凝固堵塞管路和设备、非聚光状态下能耗过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熔盐 体积流量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重力热管启动特性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孟强 吴玉庭 +4 位作者 熊亚选 崔武军 刘闪威 马重芳 李德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08-2913,共6页
熔盐是一种高效传热工质,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传热、核反应堆传热、金属热处理的工业过程中。以配制的一种混合硝酸熔盐作为热管的传热工质,设计制造了管壳为316L不锈钢、外径Φ22 mm、壁厚2 mm、管壳长度980 mm的硝酸熔盐重力热管,... 熔盐是一种高效传热工质,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传热、核反应堆传热、金属热处理的工业过程中。以配制的一种混合硝酸熔盐作为热管的传热工质,设计制造了管壳为316L不锈钢、外径Φ22 mm、壁厚2 mm、管壳长度980 mm的硝酸熔盐重力热管,并对硝酸熔盐重力热管的启动性能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分析了混合硝酸盐重力热管的启动特性、稳定性以及倾角对热管启动的影响。然后将采用40 g混合硝酸盐工质的重力热管实验结果与采用40 g萘工质的重力热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硝酸盐热管的启动时间比萘热管的时间短,且启动后稳定性高于萘热管;分析认为,该混合硝酸盐的沸点在250℃左右,在倾角为50°时热管启动性能优于在30°、70°、90°时的情况。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混合硝酸盐作为热管工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硝酸盐 重力热管 启动特性 汽化 相变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溴化盐对碳钢的高温腐蚀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熊亚选 史建峰 +3 位作者 吴玉庭 李德英 矫育青 马重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55-258,共4页
熔盐是一种高效传热蓄热工质,其在熔盐传热蓄热系统中对熔盐泵、阀门、各种传感器、管道等金属材料设备的腐蚀特性是熔盐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确定熔盐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能至关重要。为研究四元溴化盐对碳钢(Q235)的高温腐蚀性能,... 熔盐是一种高效传热蓄热工质,其在熔盐传热蓄热系统中对熔盐泵、阀门、各种传感器、管道等金属材料设备的腐蚀特性是熔盐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确定熔盐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能至关重要。为研究四元溴化盐对碳钢(Q235)的高温腐蚀性能,以浸没法在450℃温度下进行碳钢样片的静态腐蚀实验,得到样片在溴化盐腐蚀环境中的腐蚀动力曲线,并对样片腐蚀区域进行扫描电镜和X射线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溴化盐腐蚀环境中,碳钢样片被腐蚀的质量损失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腐蚀360h后样片质量损失达到24.14mg/cm2;样片表面产生了电化学腐蚀,腐蚀产物以铁、锰的氧化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溴化盐 碳钢 腐蚀 浸没法 太阳能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调湿涂料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康玉梨 吴玉庭 +1 位作者 宋磊磊 马重芳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8期26-29,共4页
将硅藻土做成乳胶型涂料,并得到了不同湿度下这种涂料的吸放湿性能曲线,但是吸放湿能力不是很理想。为了提高涂料的吸放湿能力,在基料中加入无机成膜物质制成硅藻土复合涂料,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最大吸湿能力从6.5%提高到11%,最大放湿能... 将硅藻土做成乳胶型涂料,并得到了不同湿度下这种涂料的吸放湿性能曲线,但是吸放湿能力不是很理想。为了提高涂料的吸放湿能力,在基料中加入无机成膜物质制成硅藻土复合涂料,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最大吸湿能力从6.5%提高到11%,最大放湿能力从5%提高到10%,并且确定了无机成膜物质的比例。复合涂料符合建筑涂料的常规性能要求,在调节湿度的同时克服了传统空调能耗高的缺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湿涂料 乳胶型 复合型 吸放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熔融盐管内强迫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虎 吴玉庭 +3 位作者 郭航 陈夏 鹿院卫 马重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0,共6页
利用课题组自行配制的二元混合熔融盐(KNO3-Ca(NO3)2)开展导热油与低熔点熔融盐的管内强制对流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得到导热油与低熔点熔融盐的总换热系数,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和Wilson分离法得到了管内低熔点熔融盐侧的对流换热系数及其准... 利用课题组自行配制的二元混合熔融盐(KNO3-Ca(NO3)2)开展导热油与低熔点熔融盐的管内强制对流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得到导热油与低熔点熔融盐的总换热系数,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和Wilson分离法得到了管内低熔点熔融盐侧的对流换热系数及其准则关联式。与不同的经典传热关联式对比,最大偏差为+23%。考虑高温熔融盐的变物性特征,利用黏度项对Dittus-Boelter方程关联式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后的Dittus-Boelter方程与实验测试结果最大偏差为-15%,偏差值明显减小。过渡流实验数据和Hausen方程及Gnielinski方程的最大偏差均为10%,实验结果验证了传热关系式仍适用于高温熔融盐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盐 强迫对流 传热 换热器 蓄热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凹槽表面结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军 张悦 夏国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F0002,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水在金表面结冰的模型,在疏水表面上引入亲水纳米凹槽结构,模拟研究了纳米凹槽表面上的冰成核过程,揭示了凹槽深宽比对冰成核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疏水表面引入亲水纳米凹槽结构并改变表面的凹槽宽...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水在金表面结冰的模型,在疏水表面上引入亲水纳米凹槽结构,模拟研究了纳米凹槽表面上的冰成核过程,揭示了凹槽深宽比对冰成核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疏水表面引入亲水纳米凹槽结构并改变表面的凹槽宽度,可以调节疏水表面的结冰过程.当纳米凹槽与六边形冰结构相匹配时,凹槽内部更容易形成冰核,可以提高疏水表面的冰成核率的效果,其表面成核率接近与亲水表面成核率.当纳米凹槽结构与六边形冰结构不匹配时,凹槽内不易形成冰核,结冰过程受到抑制.为提高疏水表面成核率提供了新方法,为控制疏水表面冰成核位置和冰生长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成核 凹槽表面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界面热阻的温度依赖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军 李海洋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4-871,共8页
基于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系统温度及固液结合强度对固液界面传热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固液界面热阻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亲水性界面的界面热阻温度依赖性较弱。基于微观热流密度计算式的分析表明,随着系统... 基于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系统温度及固液结合强度对固液界面传热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固液界面热阻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亲水性界面的界面热阻温度依赖性较弱。基于微观热流密度计算式的分析表明,随着系统温度升高,动能项和维里项的贡献均逐渐增大,因而固液界面传热增强,但是动能项占比逐渐增大,维里项占比逐渐降低;随着固液结合强度逐渐增大,界面吸附效应增强,维里项贡献明显增大,这是较强的固液相互作用能够强化界面传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热阻 分子动力学模拟 固液界面 温度依赖性 润湿性 微观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作用下纳米结构表面润湿转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军 朱星光 +1 位作者 张悦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2-1169,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外电场作用下液膜在带有纳米凹槽的疏水表面处由Cassie态向Wenzel态的润湿态转变过程,并分析了其转变机理。结果表明,润湿状态转变所需时长并不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降低,而是存在一个促进润湿状态转变的...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外电场作用下液膜在带有纳米凹槽的疏水表面处由Cassie态向Wenzel态的润湿态转变过程,并分析了其转变机理。结果表明,润湿状态转变所需时长并不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降低,而是存在一个促进润湿状态转变的最佳电场强度。基于电场作用下的液滴润湿角及液柱极化应力的计算分析表明,一方面外电场可以增强表面润湿性,有利于Cassie态向Wenzel态的润湿态转变,另一方面,液膜受电场极化的影响而沿电场方向伸长,从而减缓了液膜向纳米凹槽的渗入。因此,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液膜润湿状态转变时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本研究揭示了外电场作用下纳米结构表面的润湿态转变的机理,有助于深入理解微纳米结构表面的电润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润湿 润湿态转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 纳米结构表面 接触角 表面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蓄热装置辅助的燃料电池电动车供暖系统动态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泽华 陈浩 +2 位作者 郭航 叶芳 张惟博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了辅助燃料电池车辆预热,提升燃料电池在低温下的冷启动速率以及降低电动车能耗,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泵和蓄热装置联合的燃料电池电动车供暖方案,并开展了燃料电池车辆系统动态仿真研究,对比了有无蓄热装置辅助的系统对车辆运行过程... 为了辅助燃料电池车辆预热,提升燃料电池在低温下的冷启动速率以及降低电动车能耗,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泵和蓄热装置联合的燃料电池电动车供暖方案,并开展了燃料电池车辆系统动态仿真研究,对比了有无蓄热装置辅助的系统对车辆运行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寒冷运行环境下,蓄热装置可确保驾驶循环工况下循环冷却液热量来源的连续性,相较于无蓄热装置的热管理系统,热泵和蓄热联合供暖方案可使空调系统能耗下降26%;利用蓄热装置辅助的供暖系统能够改善燃料电池电动车的冬季冷启动特性,优化车辆电池系统的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电动车 热泵空调 蓄热 冷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霜现象及抑霜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4
作者 刘中良 黄玲艳 +1 位作者 勾昱君 刘耀民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3,共7页
结霜现象广泛存在于制冷、低温储存、空调热泵以及其它低温领域,霜层的存在会增加换热热阻,降低传热系数,对换热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研究冷表面上的结霜机理,探索有效的抑霜除霜方法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简单介绍了冷表... 结霜现象广泛存在于制冷、低温储存、空调热泵以及其它低温领域,霜层的存在会增加换热热阻,降低传热系数,对换热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研究冷表面上的结霜机理,探索有效的抑霜除霜方法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简单介绍了冷表面结霜现象的基础研究,以及外加电场和磁场对结霜过程的影响,综述了抑霜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表面改性如通过疏水和亲水处理来控制结霜现象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抑霜技术的研究方向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抑霜 亲水/疏水表面 结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的热损失测量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业强 吴玉庭 +1 位作者 马重芳 熊亚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85-189,共5页
真空集热管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集热器的关键部件,其热损失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光-热效率。通过对由6根真空集热管组成的13 m管道的热损失分析,结果表明,在导热油温度105~313℃的范围内,辐射散热损失占总的热损失的70%~90%;... 真空集热管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集热器的关键部件,其热损失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光-热效率。通过对由6根真空集热管组成的13 m管道的热损失分析,结果表明,在导热油温度105~313℃的范围内,辐射散热损失占总的热损失的70%~90%;准静态平衡法测得的热损失较稳态平衡法测得的热损失大,在高温时(290℃)测得的热损失是稳态平衡法的1.18倍;同SCHOTT公司的PTR70真空集热管相比,实验用真空集热管的热损失是其热损失的1.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聚光集热器 真空集热管 热损失 准静态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纳米SiO_2对单组分及二元硝酸盐热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熊亚选 王振宇 +3 位作者 徐鹏 吴玉庭 丁玉龙 马重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418-4426,共9页
熔盐作为相变材料,可以用作聚热太阳能电站中的储热介质,通过向基盐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材料可以显著增强熔盐的热物性。将20 nm的SiO_2纳米颗粒分别分散到硝酸钾、硝酸钠和solar salt (60%NaNO_3, 40%KNO_3,均为质量分数)中制备成稳... 熔盐作为相变材料,可以用作聚热太阳能电站中的储热介质,通过向基盐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材料可以显著增强熔盐的热物性。将20 nm的SiO_2纳米颗粒分别分散到硝酸钾、硝酸钠和solar salt (60%NaNO_3, 40%KNO_3,均为质量分数)中制备成稳定的纳米流体,制备的每一种纳米流体都经过溶解、超生、干燥蒸发等过程。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测量熔盐的比热容、熔化潜热、熔点等热物理性质,并采用激光闪射法对基盐和纳米熔盐的热扩散系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SiO_2颗粒的添加对硝酸钠、硝酸钾和solar salt的熔化潜热、比热容和热导率等热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与基盐相比,solar salt、硝酸钾和硝酸钠在液态的比热容值分别增加了4.7%~15.89%、3.9%~33.5%、1.9%~11.86%;测得的热导率分别最大增加了17.16%、39.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相变温度 比热容 熔化潜热 热导率 分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纳米SiO_2对四元溴化盐相变热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熊亚选 栗博 +2 位作者 吴玉庭 史建峰 马重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99-1305,共7页
熔点、熔化潜热和分解温度是熔盐传热蓄热材料的重要热物性参数。以分析纯NaBr、KBr、CaBr2和LiBr配制四元溴化盐,分别将颗粒平均直径为10、20、50 nm的纳米SiO_2颗粒按一定含量分散入所配制四元溴化盐中配制得到25种不同含量和粒径的纳... 熔点、熔化潜热和分解温度是熔盐传热蓄热材料的重要热物性参数。以分析纯NaBr、KBr、CaBr2和LiBr配制四元溴化盐,分别将颗粒平均直径为10、20、50 nm的纳米SiO_2颗粒按一定含量分散入所配制四元溴化盐中配制得到25种不同含量和粒径的纳米SiO_2溴化盐,利用DSC法研究添加纳米SiO_2含量和粒径对四元溴化盐熔点、熔化潜热及分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_2含量的增大,溴化盐的熔点先降低后升高,但变化范围较小;熔化潜热先升高后逐步降低,变化较大。添加10 nm SiO_2颗粒含量为质量分数1.5%时,最大熔化潜热为47.06 J·g-1,提高89.6%;添加10 nm SiO_2颗粒含量为质量分数0.7%时,最高分解温度为8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溴化盐 纳米SIO2 制备 相变 熔点 熔化潜热 分解温度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通道单相流体突扩和突缩局部阻力特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卓 俞坚 马重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7-1131,共5页
采用缝隙测压这种在通道上直接测量压力的方法,测量了内径从0.330mm变化到0.580mm的小通道内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缝隙测压方式是一种可行的压力测量方法;与常规通道的实验结果相比,在层流阶段,小通道内液体流... 采用缝隙测压这种在通道上直接测量压力的方法,测量了内径从0.330mm变化到0.580mm的小通道内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特性。结果表明,缝隙测压方式是一种可行的压力测量方法;与常规通道的实验结果相比,在层流阶段,小通道内液体流动具有较小的突扩局部阻力系数以及较大的突缩局部阻力系数;而在湍流阶段,小通道内液体流动的突扩和突缩局阻系数与常规通道的实验结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通道 突扩 突缩 阻力系数 缝隙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光热性能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熊亚选 吴玉庭 +1 位作者 马重芳 张业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87-2092,共6页
对自行设计搭建的呈东西轴布置的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实验系统进行热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光热性能较好,光热转换效率超过60%;半自动跟踪控制方法误差大、精度低,导致聚光集热器集热量变化较大;跟踪误差... 对自行设计搭建的呈东西轴布置的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实验系统进行热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光热性能较好,光热转换效率超过60%;半自动跟踪控制方法误差大、精度低,导致聚光集热器集热量变化较大;跟踪误差的大小对系统的热性能影响较大,无法满足太阳能热发电的要求,必须采用实时自动跟踪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优聚光集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 集热器 热性能 半自动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在航天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峰 叶芳 +1 位作者 郭航 马重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40,共3页
介绍了燃料电池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碱性燃料电池已经在航天飞机中成功应用,但存在成本高,寿命短和安全性差等缺点。再生燃料电池通常由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成。再生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组合在月球基地、大功率卫星和空间站及... 介绍了燃料电池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碱性燃料电池已经在航天飞机中成功应用,但存在成本高,寿命短和安全性差等缺点。再生燃料电池通常由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成。再生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组合在月球基地、大功率卫星和空间站及近空间飞行器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航天 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