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决策研究
1
作者 樊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3,共5页
经过40年的积淀,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关系史研究已经具备了初步条件,包括政策和知识上的现实需求、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及学术共同体正在形成、研究方法的跨学科与多元化、史料来源的国际化等等。基于此,对外关系史研究出现了许多重要成果,... 经过40年的积淀,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关系史研究已经具备了初步条件,包括政策和知识上的现实需求、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及学术共同体正在形成、研究方法的跨学科与多元化、史料来源的国际化等等。基于此,对外关系史研究出现了许多重要成果,既涉及对外开放起步的决策过程,也包括基层的工作实践。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选题,既丰富了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内容,也启发和开拓了相关研究者的治学思路。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对外关系史研究也存在一些重大缺陷,其中重视描述、欠缺分析与阐释就是一种典型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来源 学术共同体 决策过程 改革开放时期 重大缺陷 国际化 现实需求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真相”与“假信息”: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公共外交的新动向 被引量:16
2
作者 欧亚 吉培坤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124,159,共14页
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公共外交调整了战略重点,试图将抗击外国政府发动的信息战确定为新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若干对策。这一新动向是美国公共外交机构在国家安全观念及国家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背景下,基于社交媒体重构社会信息系... 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公共外交调整了战略重点,试图将抗击外国政府发动的信息战确定为新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若干对策。这一新动向是美国公共外交机构在国家安全观念及国家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背景下,基于社交媒体重构社会信息系统、加速“后真相”效应的判断做出的决策。美国认为,外国政府将信息武器化,借助大数据和弱人工智能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在网络空间散布误导性信息、捏造事实或选择性的数据等“假信息”来操纵舆论,同美国展开权力竞争;而社交媒体因其技术特性,在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扩大意见和观点数量的同时,也强化了公众接收信息的认知偏见,加剧了“诉诸感情与个人信念比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的“后真相”效应。日趋复杂的信息环境叠加“后真相”效应令美国更难以向目标公众呈现有关美国的真相,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公共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竞争的支点.试图通过强化对信息/网络领域资源的调动能力,回击外国政府发动的信息战,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美国。但是,特朗普上任以来所信奉的“美国优先”核心政策理念及其本人罔顾真相的言行损害了美国公共外交长久以来奉行的准则,制造了推行这一目标无法回避的困境,也削弱了美国公共外交宣称“真相”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假信息 公共外交 特朗普政府 国家战略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的安全风险——基于中国驻外使馆安全提醒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夏莉萍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152,156,共25页
中国驻外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信息是探查有关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2017~2018年,中国驻外使馆发布了一千多条安全提醒信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风险可分为九大类,相关提醒信息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社会治安类风险,中... 中国驻外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信息是探查有关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2017~2018年,中国驻外使馆发布了一千多条安全提醒信息,其中所包含的安全风险可分为九大类,相关提醒信息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社会治安类风险,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违法违规及行为不当导致的安全风险以及恐怖袭击、武装冲突和政局动荡类风险。全球电信诈骗犯罪猖獗、恐怖袭击风险不减、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等因素是影响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的客观因素;海外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行为不当和违法违规等不仅给当事人和涉事企业带来安全威胁,还直接影响当地民众对中国国家和中国公民整体形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安全困境。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应加强海外安全风险预防宣传,明确相关海外安全提醒信息的法律效力,让罔顾者承担相应责任;建立更多类似于“不文明旅游行为黑名单”的警示惩戒机制;根据风险分布的地域特点强化针对性;对于那些根源在国内的安全风险,在预防和处置上,可“内外并举”,在国内展开专项打击行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外执法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风险 安全提醒 海外中国公民 海外中资企业 海外安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的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护 被引量:5
4
作者 夏莉萍 许志渝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9,156,共19页
新冠疫情之下,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合法居留权、合法就业权、正常教育权及回归祖国权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理念和"内外联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我国海外公民合法... 新冠疫情之下,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合法居留权、合法就业权、正常教育权及回归祖国权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理念和"内外联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我国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有力保障。疫情不仅放大了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原本面临的一些挑战,更带来了新问题。保护的任务更为复杂艰巨,对外需应对污名化带来的舆论压力,对内面临着平衡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需求和国内疫情防控要求的难题。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资源和手段有待丰富和拓宽。为此,应积极提升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有效应对污名化问题;在采取有关疫情防控措施时,充分做好舆论铺垫及公众解释工作,尽量减轻社会压力;除增加外交人员编制外,还应创造更多机会,鼓励非政府部门参与;提升海外中国公民通过多种方式如商业途径和法律手段维护海外公民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公民 合法权益保护 领事保护 新冠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的成效评估与改进方向 被引量:4
5
作者 夏莉萍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8,156,157,共17页
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预警防范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海外中国公民是中国领事保护的服务对象,他们的反馈意见对于了解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的现状及研究如何改进非常重要。对海外中国公民所进行的... 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预警防范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海外中国公民是中国领事保护的服务对象,他们的反馈意见对于了解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的现状及研究如何改进非常重要。对海外中国公民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与有关人员的访谈结果表明,“中央、地方、驻外使领馆、企业和公民个人”五位一体的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的成效比较明显。中国官方渠道发布的海外安全提醒受到海外中国公民的广泛关注;公民个人掌握了基本的安全保护知识,团结互助的意识较强;公民团体搭建了安全信息交流和预警平台;海外中资企业采取多项预防性措施保护海外员工安全;中国驻外使领馆与当地海外中国公民之间的联络渠道比较通畅,紧急信息的传递有所保障;海外中国公民团体在应急处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紧急求助渠道多元化。未来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可改进的方向包括:建立相应的监管或惩戒机制以强化海外安全提醒的实际效用;细化海外安全提醒信息发布并建立相关的公众反馈机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更加科学地防范海外安全风险;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和12308热线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挖掘非政府力量参与领事保护机制建设的潜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领事保护机制 海外中国公民 应急处置机制 预警防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汉班托塔港项目的舆论生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欧亚 刘星瑞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0,157,158,共17页
作为连接东西方的航运和商贸中心,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与西方国家普遍将汉班托塔港项目建构为“中国为小国制造债务陷阱”或“中国掠夺性政策”的负面舆论不同,斯里兰卡媒体... 作为连接东西方的航运和商贸中心,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与西方国家普遍将汉班托塔港项目建构为“中国为小国制造债务陷阱”或“中国掠夺性政策”的负面舆论不同,斯里兰卡媒体认可这一项目发挥了促进斯里兰卡经济发展与推进中斯两国关系的正向效应,在“中国债务陷阱论”“港口股份所有权”“港口项目加剧大国博弈”等议题上反映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政治博弈与话语竞争,展现了复杂、多元的舆论生态。媒体报道显示,斯里兰卡对中斯加深合作既有期待也有疑虑。斯里兰卡民众怀有的“小国对大国处于弱势”的心理倾向、斯里兰卡国内政治局势变化以及大国博弈是影响港口项目舆论生态的内外动因,但项目本身的进展与成效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后疫情时期,中国针对汉班托塔港等关键项目需要“软硬并进”,在调整“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模式、妥善处理债务问题等工作的基础上,改变被动应对西方舆论的局面,为推进更加透明、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和共商共建的“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汉班托塔港 斯里兰卡舆论 债务陷阱 大国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未来的学科发展与媒体转型 被引量:8
7
作者 喻国明 欧亚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6-29,共4页
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构成了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新闻传播业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的中断或终结。文章探讨了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发展中三大带动性的增长极——媒介化社会、非理... 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构成了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新闻传播业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的中断或终结。文章探讨了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发展中三大带动性的增长极——媒介化社会、非理性、大数据和算法的研究,并分析了新型主流媒体在未来发展中的角色转换与价值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闻传播 学科发展 媒体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竞争态势下东南亚地区权力格局的演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聂文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48,共28页
地区权力格局影响着国家的对外行为和政策。在中美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东南亚地区的权力格局进入了快速调整期,现有的二元权力格局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地区经济格局出现了中升美降的趋势,地区政治格局出现了倾中疏美的趋势,地区军事... 地区权力格局影响着国家的对外行为和政策。在中美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东南亚地区的权力格局进入了快速调整期,现有的二元权力格局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地区经济格局出现了中升美降的趋势,地区政治格局出现了倾中疏美的趋势,地区军事格局出现了倾美稳中的趋势。中国的力量呈上升趋势,中国的主导性在增强,这一地区权力格局的结构性变化将会对地区国家间关系带来深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竞争 东南亚 权力格局 二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责任与中国外交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静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36,共17页
承担国际责任既是一国获得国际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该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作为外交的重要内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国际责任观,由此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先后... 承担国际责任既是一国获得国际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该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作为外交的重要内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国际责任观,由此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先后经历了国际主义责任观下的斗争外交、新国际主义责任观下的合作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观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个阶段。70年来的外交呈现出: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最鲜明特征,社会主义是中国外交的本质属性,胸怀天下是中国外交的情怀。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也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责任 中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印太战略的新场域与菲律宾的“静默退出”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文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91-101,共11页
作为美国亚太地区的条约盟国,菲律宾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上却选择了"静默退出"。现有的研究强调菲自身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美菲不对称关系中,美国作为强势的一方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换言之,美国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奖罚手段... 作为美国亚太地区的条约盟国,菲律宾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上却选择了"静默退出"。现有的研究强调菲自身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美菲不对称关系中,美国作为强势的一方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换言之,美国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奖罚手段来"调控"菲律宾所采取的政策,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菲的政策调整在更深层上也是美政策战略的产物。文章主要分析美国印太战略中新场域的开辟给菲律宾形成的外部压力,指出菲在印太战略中重要性被降低,菲在一定程度上被美"战略抛弃",这促使菲选择"静默退出"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美竞争 印太战略 菲律宾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全球治理困境与改革方向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静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49,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使全球治理面临新的困境:责任缺位导致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匮乏,信任赤字阻碍国际协调与合作,共识危机动摇全球治理的观念基础,制度弱化降低全球治理体系的效能。全球治理面临的严重困境也为其改革创新提供崭新契机,全...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使全球治理面临新的困境:责任缺位导致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匮乏,信任赤字阻碍国际协调与合作,共识危机动摇全球治理的观念基础,制度弱化降低全球治理体系的效能。全球治理面临的严重困境也为其改革创新提供崭新契机,全球治理改革应从努力凝聚共识、强化制度韧性、践行责任政治入手。中国应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展现更多的责任担当,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定位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被引量:8
12
作者 卢静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1,127,128,共18页
国际定位是中国外交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定位在"变"与"不变"中发展。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崛起的新兴大国,从国际体系边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从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者成... 国际定位是中国外交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定位在"变"与"不变"中发展。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崛起的新兴大国,从国际体系边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从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者成为发挥一定引领作用的负责任大国。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国际定位始终保持不变。中国国际定位的变化性和稳定性影响到中国外交,使其在观念、政策、方式、风格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仍保持基本战略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定位 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理念与行动 被引量:8
13
作者 卢静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88,共5页
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第三个全球性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积极践行全... 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第三个全球性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新文明观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际认知与传播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静 赵彦云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54,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发了海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热烈讨论。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认知,大致有四种观点:组织韧性说、人民中心观、贤能政治说、实践创新论,主要体现出看事实、重行动,制度理性思维,寻...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发了海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热烈讨论。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认知,大致有四种观点:组织韧性说、人民中心观、贤能政治说、实践创新论,主要体现出看事实、重行动,制度理性思维,寻求共通价值等认知偏好。全面客观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对外传播工作。为此,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是前提,加强对外人文交流是基础,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国际认知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