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温冷冻保存实验动物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树梅 胡建武 《现代畜牧兽医》 2017年第5期25-30,共6页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随着动物品种品系的不断增加,动物种质资源非活体保存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超低温冷冻技术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总结了该技术在动物资源保存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技术 实验动物 资源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生研所昆明小鼠(KM鼠)生产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章根木 金潇 +3 位作者 李桂平 迮旭华 张翼 张海峰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21-225,共5页
在普通的饲养条件下,对昆明小鼠进行了体重增长、脏器重量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小鼠平均产仔数13.72只/胎,平均初生重1.89g、乳仔成活率98.41%。体重增长快,日增重:2周内0.665g;2周至6周,雄鼠0.7g,雌鼠0559;... 在普通的饲养条件下,对昆明小鼠进行了体重增长、脏器重量及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小鼠平均产仔数13.72只/胎,平均初生重1.89g、乳仔成活率98.41%。体重增长快,日增重:2周内0.665g;2周至6周,雄鼠0.7g,雌鼠0559;7周至10周,雄鼠0.38g,雌鼠0.32g。雌鼠生产胎间隔:平均23.3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能 昆明小鼠 初生重 饲养条件 产仔数 成活率 日增重 雌鼠 体重增长 脏器重量
全文增补中
动物实验的3Rs原则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新验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4年第3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动物实验 3Rs原则 减少 优化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株螨虫分离株的ITS-2序列分析与系统关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古小彬 张晓谦 +2 位作者 杨光友 贾小勇 王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42,共8页
为探讨动物体上一些常见寄生螨虫的分类地位,对11株螨虫分离株的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从GenBank下载21条螨虫的ITS-2序列,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6株疥螨分离株ITS-2基因全... 为探讨动物体上一些常见寄生螨虫的分类地位,对11株螨虫分离株的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从GenBank下载21条螨虫的ITS-2序列,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6株疥螨分离株ITS-2基因全长均为361bp,含有335个保守性位点,15个变异位点和9个简约信息位点;序列间的同源性为96.9%~99.7%。5株足螨分离株ITS-2基因存在长度上的变异(225~232bp),序列中包括184个保守性位点,44个变异位点,9个简约信息位点;分离自黄牛和奶牛的4株足螨分离株的ITS-2序列同源性为92.4%~97.3%,而熊猫足螨分离株同黄牛、奶牛足螨分离株的同源性较低(78.7%~82.6%)。UPGMA显示:32株螨虫分离株分成2个支系,第1个支系包括疥螨科的疥螨属Sarcoptes和背肛螨属Notoedres;第2个支系包括痒螨科的足螨属Chorioptes和痒螨属Psoroptes。从分析结果来看,笔者支持疥螨的单种说法;而足螨属中分离自熊猫的足螨和痒螨属中分离自水牛的痒螨的分类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螨虫分离株 核糖体ITS-2基因 序列分析 分子系统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双瘘管模型构建及评价
5
作者 秦锡雨 刘晓雪 +10 位作者 柴懿 赖孟瑄 任晓敏 张德鹏 张鹏 李军涛 李依璇 王然 郝彦玲 武会娟 王晓玉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8-2087,共10页
【目的】为解决现有肠道单瘘动物模型存在体重过大、瘘管易脱落和无法分别探究消化吸收时胃部及肠部作用等问题,试验旨在建立巴马小型猪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双瘘管模型,探究动物肠道双瘘管模型在营养物质或药物等胃肠道消化吸收相关试验... 【目的】为解决现有肠道单瘘动物模型存在体重过大、瘘管易脱落和无法分别探究消化吸收时胃部及肠部作用等问题,试验旨在建立巴马小型猪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双瘘管模型,探究动物肠道双瘘管模型在营养物质或药物等胃肠道消化吸收相关试验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用11只9月龄巴马小型猪(17.5 kg±2.0 kg),麻醉后在右腹部合适位置切口,暴露肠道并进行荷包缝合,插入瘘管后固定双瘘管并缝合切口。术后严格护理并观察动物情况,防止感染。试验动物术后恢复后,以直接超高温(dUHT)牛乳为研究对象,利用SDS-PAGE、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等检测肠道流出物和血液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变化情况,分析牛乳蛋白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确认所建立模型在模拟食物消化吸收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11例试验动物在术后2个月内全部存活,无明显不适或并发症,且生长状况良好,动物平均体重增加12.23 kg,符合正常生长趋势。试验期间未观察到瘘管脱落情况,且瘘管功能正常,能够顺利收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流出物以及血液样本。测试试验中,检测流出物样品蛋白质微观结构,可观察到随着消化时间不断延长,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消化过程中,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条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检测摄食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液中氨基酸含量,得到摄食前后氨基酸吸收曲线,摄食后血浆中总氨基酸的曲线下增量面积(iAUC)为(12105.00±2145.57)μg·min/mL,符合正常的牛乳蛋白机体吸收动力学。【结论】试验成功建立了巴马小型猪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双瘘管模型,验证了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方案的有效性,证明该双瘘管模型在巴马小型猪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动物模型,为探究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新药研发和评估现有药物的吸收效果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双瘘管 消化吸收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康峰 张海峰 卢胜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75-78,共4页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效应成为富勒烯研究非常有潜力的领域和方向。介绍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5种生物学效应,即与蛋白和酶的相互作用、自由基清除作用、光敏化作用、抗菌作用和对生物膜的双重作用,提出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可能被开...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效应成为富勒烯研究非常有潜力的领域和方向。介绍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5种生物学效应,即与蛋白和酶的相互作用、自由基清除作用、光敏化作用、抗菌作用和对生物膜的双重作用,提出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可能被开发为一类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 生物学效应 新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鸡新引种群的饲养与保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卢胜明 王小珂 +2 位作者 贾琨 李伟 富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97-201,共5页
随着中国养禽业的发展和疫苗生产的不断扩大,无特定病原(SPF)鸡蛋的需求量也随着增加。为了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1995年初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从美国引入了SPF种蛋。其中母系1800枚,父系200枚。引入种蛋在一... 随着中国养禽业的发展和疫苗生产的不断扩大,无特定病原(SPF)鸡蛋的需求量也随着增加。为了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1995年初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从美国引入了SPF种蛋。其中母系1800枚,父系200枚。引入种蛋在一个完全独立的屏障系统中孵化和饲养,经两次微生物监测完全符合引种标准后解除隔离。新种群按照预先设计的保种方案,经几个世代的保种繁育,各项生产性能表现出高于或等于引入种群的生产性能。特别是产蛋率和受精率从引入种群的83%和93%提高到85%和98%。与中心原有种群(澳大利亚)相比,各项生产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种 引种 种群 饲养 种蛋 生产性能 SPF鸡 北京 中国 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国外篇)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贵英 张树庸 《生物产业技术》 2010年第6期18-28,共11页
2009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新进展、新技求、新成架层出不穷,笔者把研究进展简况以信息传递形式加以总纺以飨读者。本部分介绍国外研究进展简况。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国外 世界范围 生命科学 传递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国内篇)
9
作者 赵贵英 张树庸 《生物产业技术》 2010年第5期11-13,共3页
2009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笔者把研究进展简况以信息传递形式加以总结以飨读者。本部分介绍国内研究进展简况。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国内 世界范围 生命科学 传递形式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下半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研究动态(国外篇)
10
作者 赵贵英 张树庸 《生物产业技术》 2011年第3期10-18,共9页
笔者仅就2010年下半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国外相关研究动态,以信息形式加以总结,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国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高层结构研究
11
作者 陈禹保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7-9,6,共4页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构筑和功能可以说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没有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诸如染色体中DNA序列组织,非活性染色质结构,基因活化表达时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在分化组织中活化基因的决定、维持和调控,细胞周期运行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构筑和功能可以说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没有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诸如染色体中DNA序列组织,非活性染色质结构,基因活化表达时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在分化组织中活化基因的决定、维持和调控,细胞周期运行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调节,DNA复制过程中染色质的去组装和重组装机理,中期染色体结构等问题,都待于探讨研究.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和染色体制备技术的进展,染色体显带技术和染色体电镜技术及各物理、化学手段的应用,使得染色体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高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对去卵巢大鼠骨量、骨生物力学和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添润 孙继超 +2 位作者 王玮 武会娟 赵旺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78,384,共6页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取39只SD雌性大鼠进行去卵巢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剩余20只进行假手术。饲养16周建模成功后随机从假手术大鼠中取10只设为空白组(C组),随机取30只去势大鼠分为模型组(M组)...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取39只SD雌性大鼠进行去卵巢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剩余20只进行假手术。饲养16周建模成功后随机从假手术大鼠中取10只设为空白组(C组),随机取30只去势大鼠分为模型组(M组)、灵芝孢子粉低浓度组(BL组,400 mg/kg)和灵芝孢子粉高浓度组(BH组,1600 mg/kg),每日1次灌胃治疗,持续10周。比较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脏器指数、股骨骨密度、骨小梁微观结构变化、骨小梁参数、骨生物力学性能、血清中骨代谢物水平。结果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和胸腺的脏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M组大鼠的子宫系数显著降低(P<0.01),而BL组与BH组大鼠的子宫系数显著高于M组(P<0.05)。与M组相比,BL组与BH组大鼠的股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最大载荷、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和血清中雌二醇水平(E2)均显著提升(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血清中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Micro⁃CT骨微结构图像显示M组大鼠骨小梁减少而稀疏,而BL组与BH组大鼠骨小梁增多而致密。结论灵芝孢子粉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有一定治疗作用,推测其通过改善内分泌功能提升雌激素水平,以此平衡骨吸收与骨形成,从而改善骨质量、提升骨强度、提高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去卵巢大鼠 灵芝孢子粉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与马立克氏病病毒快速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3
作者 翟新验 王兴龙 +2 位作者 卢胜明 任可 刘月焕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马立克氏病病毒 鉴别诊断 免疫抑制性病毒 IBDV感染 淋巴白血病 混合感染 多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菌ESBLs基因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颖欣 陈友涵 +3 位作者 李树梅 程佳 韩博 高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2,共3页
根据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克雷伯菌已经成为引起我国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乳房炎源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了耐药性,需要对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能力进行评估。为了解产ESBLs型肺炎克雷伯菌... 根据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克雷伯菌已经成为引起我国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乳房炎源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了耐药性,需要对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能力进行评估。为了解产ESBLs型肺炎克雷伯菌在奶牛场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来自13个省份77个大型规模化奶牛场的临床乳房炎奶样分离鉴定的12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ESBLs检测;并采用PCR方法探查了ESBLs的基因型分布。结果显示,共有17株肺炎克雷伯菌能够产生ESBLs,占比13.7%(17/124),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型包括bla_(CTX-M-14)、bla_(SHV-1)、bla_(SHV-11)、bla_(SHV-26)、bla_(SHV-28)和bla_(TEM-1)。其中,bla_(CTX-M-14)(35.3%)、bla_(SHV-1)(41.2%)和bla_(TEM-1)(29.4%)是主要的β-内酰胺酶基因型。共5株细菌同时携带两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组合类型分别为bla_(SHV-1)+bla_(CTX-M-14)和bla_(TEM-1)+bla_(SHV-1)+bla_(CTX-M-14)。在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提示其具有较强的抗生素耐药性,从而影响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减少抗生素的误用、滥用,规范治疗流程,以降低产ESBLs型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毒支原体平板凝集诊断抗原的研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翟新验 奚增禄 +2 位作者 富强 张延钢 卢胜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抗体 慢性呼吸道疾病 平板凝集诊断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环核苷酸对AA肉鸡饲料利用率影响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淑玲 范石军 +4 位作者 刘静波 高宏伟 侯万文 田家良 王磊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8,共2页
环核苷酸(CNT)包括cAMP和cGMP,作为激素的介导物——第二信使,参与各种酶及生长因子的代谢过程,而且对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发育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表明,外源性CNT具有显著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胴体品质的作用,但CNT的这种效... 环核苷酸(CNT)包括cAMP和cGMP,作为激素的介导物——第二信使,参与各种酶及生长因子的代谢过程,而且对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发育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表明,外源性CNT具有显著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胴体品质的作用,但CNT的这种效果大多是采用单因素的试验设计方法测得,而对cAMP和cGMP及应用时间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探讨了外源性CNT对AA肉鸡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效果,建立了数学模型,确定了环核甘酸最佳使用剂量及应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肉鸡 饲料 利用率 环核苷酸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被引量:3
17
作者 翟新验 王兴龙 +1 位作者 卢胜明 刘月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4-448,I0005,共6页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方法提取感染REV-T和脾坏死病毒(SNV)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DNA为模板,利用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引物进行扩增。采集肿瘤病鸡,以及人工感染REV 28 d后鸡...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方法提取感染REV-T和脾坏死病毒(SNV)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DNA为模板,利用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引物进行扩增。采集肿瘤病鸡,以及人工感染REV 28 d后鸡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胸腺、法氏囊等器官,进行扩增。同时将采集的脏器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IHC)。结果REV-T感染的组织未检测出电泳条带,而SNV感染的细胞中检测到了一条300bp特异而清晰的电泳条带,而且SNV感染的鸡组织中,PCR方法检测到了特异的条带。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到了肿瘤组织,肿瘤细胞的形态、分布。结论PCR检测REV更快捷,特异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富勒烯吡咯烷中间体的合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峰 张海峰 卢胜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5,共5页
利用亚胺叶立德的1,3-偶极环加成法合成了2种带活性基团的富勒烯吡咯烷中间体,即氨基乙基富勒烯吡咯烷和N取代3,4-富勒烯吡咯烷。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傅里叶变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表征可知,它们是2种... 利用亚胺叶立德的1,3-偶极环加成法合成了2种带活性基团的富勒烯吡咯烷中间体,即氨基乙基富勒烯吡咯烷和N取代3,4-富勒烯吡咯烷。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傅里叶变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表征可知,它们是2种富勒烯吡咯烷中间体。这2种中间体含活性基团,可用于合成更多的富勒烯衍生物,因此在富勒烯化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乙基富勒烯吡咯烷 N取代3 4-富勒烯吡咯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小分子干扰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9
作者 刘艳 王珑 +1 位作者 张大维 赵德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2-996,共5页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研究其对CXCR4基因表达的沉默效果,探索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治疗的新途径。方法:根据软件设计针对CXCR4基因的siR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克隆到PsilencerM3.1-H1 neo...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研究其对CXCR4基因表达的沉默效果,探索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治疗的新途径。方法:根据软件设计针对CXCR4基因的siR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克隆到PsilencerM3.1-H1 neo载体中,经测序鉴定插入序列的正确性。转染MT4细胞后,采用RT-PCR及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转染siRNA质粒的实验组、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细胞对照组间抑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重组质粒PsilencerM3.1-H1-siRNA neo,有正确的特异性片段,DNA测序也证明具有正确序列;该载体转染MT4细胞48 h后,能明显抑制CXCR4基因表达,其表达抑制率为70%,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siRNA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趋化因子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RNA干扰 小分子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座元件mariner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卉 王小珂 马世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6-762,共7页
自mariner转座元件在Drosophilamauritiana中首次发现至今已经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体中证实了mariner及类mariner元件(MLEs)的存在。MLEs属于mariner/Tc1超家族 II型转座元件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超家族之一。MLEs的转座酶都具有... 自mariner转座元件在Drosophilamauritiana中首次发现至今已经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体中证实了mariner及类mariner元件(MLEs)的存在。MLEs属于mariner/Tc1超家族 II型转座元件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超家族之一。MLEs的转座酶都具有"D,D(34)D"的结构,并能催化MLEs通过"剪切和粘贴"机制进行转座。它们的宿主广泛和多样,能够进行种系传递,这都表明MLEs的转座不需要宿主特异元件的参与。MLEs对多种生物尤其对脊椎动物的成功转化更支持了它们的不依赖宿主的转座机制,而且让人们看到了它们作为转基因载体的巨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R MLEs 转座元件 种系转化 转化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