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在细菌性阴道病模型小鼠阴道中的表达
1
作者 张瑞 吴益青 +6 位作者 尹海旭 李昶 马爱昕 王君竹 白会会 刘朝晖 廖秦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9-1943,共5页
目的研究加德纳菌感染的小鼠和未感染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差异情况,探讨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关系。方法用来自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加德纳菌菌株,感染小鼠阴... 目的研究加德纳菌感染的小鼠和未感染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差异情况,探讨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关系。方法用来自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加德纳菌菌株,感染小鼠阴道,建立细菌性阴道病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和建模失败的小鼠分别定义为成功组和失败组。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表达。统计建模成功率,比较两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1株阴道加德纳菌菌株感染10只SPF级KM小鼠,7只小鼠符合细菌性阴道病诊断标准,3只建模失败,建模成功率70%。成功组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层黏连蛋白和烯醇化酶的含量明显高于失败组(P<0.05)。结论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在加德纳菌感染的小鼠和未感染小鼠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提示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可能参与了加德纳菌诱发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细菌性阴道病 烯醇化酶 层黏连蛋白 阴道加德纳菌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梁娜 吴青青 +2 位作者 高凤云 冯颖 李菁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6例(397条输卵管)不孕症患者,采用造影剂SonoVue及编码造影成像技术进行3D-HyCoSy检查。通过3D-HyCoSy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 目的探讨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6例(397条输卵管)不孕症患者,采用造影剂SonoVue及编码造影成像技术进行3D-HyCoSy检查。通过3D-HyCoSy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分析。42例患者同时接受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以此为金标准,与3D-HyCoSy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6.60%(199/206)3D-HyCoSy图像质量优良,能很好地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80条输卵管同时接受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以其结果作为对照,3D-HyCoSy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0.00%(72/80),敏感度为94.83%(55/58),特异度为77.27%(17/22),阳性预测值为91.67%(55/60),阴性预测值为85.00%(17/20);判断输卵管的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的准确率为75.00%(60/80)。结论 3D-HyCoSy有望成为比较理想的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女性 输卵管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声诺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结合B超手术治疗持续胎盘植入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艳忠 赖爱鸾 +1 位作者 钱敏 张为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346,共4页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在持续胎盘植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阐明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持续胎盘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7例持续胎盘植入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粘连型7例,植入型38例,穿透型2例。孕早期7...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在持续胎盘植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阐明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持续胎盘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7例持续胎盘植入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粘连型7例,植入型38例,穿透型2例。孕早期7例,孕中期19例,孕晚期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植入型胎盘38例分为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电切术组(n=20)及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组(n=18),通过B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率以及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等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各孕期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刮宫,占65.9%(31/47);其次为剖宫产,占34.0%(16/47)。孕早期以粘连型为主,占85.7%(6/7);孕中、晚期主要以植入型为主,占92.5%(37/40)。本组47例患者中采用宫腔镜治疗胎盘植入27例,包括粘连型7例,植入型20例;除外1例植入型同时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结扎术,其余均在B超监测下完成;20例植入型中19例一次手术完成,1例经过2次手术。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电切术组中20例植入型患者B超转阴率及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均为100%,未发现远期并发症;药物治疗中18例植入型患者B超转阴率64.7%,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58.8%,2组植入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入型患者HC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手术治疗持续胎盘植入较药物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胎盘植入 宫腔镜 B型超声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8
4
作者 白云波 徐铭军 +2 位作者 赵国胜 张青林 张同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8-781,共4页
目的评估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9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n=68)腰麻后双管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S组(n=61)腰麻后单管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记录镇痛... 目的评估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9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n=68)腰麻后双管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S组(n=61)腰麻后单管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记录镇痛前(T0)及镇痛后10min(T1)、30 min(T2)、120 min(T3)、宫口开至7~8 cm(T4)、宫口开全(T5)、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T6)的VAS疼痛评分,各产程时间及缩宫素使用情况,镇痛泵按压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新生儿情况和镇痛不良反应。结果 T0~T4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T6时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使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D组明显少于S组(P〈0.05)。各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新生儿情况和镇痛不良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产妇满意度高,对母婴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硬膜外阻滞 单管硬膜外阻滞 腰麻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玉 孟凡 +2 位作者 李坚 张晓峰 王晓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64-236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化疗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第1~3天行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术后复查血HCG及阴...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化疗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第1~3天行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术后复查血HCG及阴式超声。出院后随访血HCG。结果清宫术中患者出血量5~30ml。住院天数5~9天。10例患者清宫术后2天血HCG下降均>90%,术后2~3天复查超声,9例宫内无异常回声,1例超声示宫腔内有残留,中药治疗7天后复查超声宫内无异常回声。术后3~4周10例患者血HCG恢复正常,术后25~40天月经复潮。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能快速终止剖宫产瘢痕妊娠,有效防止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保留患者子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腹腔镜 清宫术 剖宫产 瘢痕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急腹症腹腔镜的应用原则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媛媛 赵冬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502-504,510,共4页
大约每500-635位妊娠期妇女就会有1例需行非产科急诊腹部手术[1,2]。妊娠期最常见的非产科急腹症是急性阑尾炎、胆囊炎,其他妊娠期需要手术的急腹症还包括卵巢囊肿扭转、肾上腺肿瘤、脾扭转、有症状的疝、炎性肠病的并发症等[3]。然... 大约每500-635位妊娠期妇女就会有1例需行非产科急诊腹部手术[1,2]。妊娠期最常见的非产科急腹症是急性阑尾炎、胆囊炎,其他妊娠期需要手术的急腹症还包括卵巢囊肿扭转、肾上腺肿瘤、脾扭转、有症状的疝、炎性肠病的并发症等[3]。然而,妊娠期腹腔镜外科的应用在早期被认为是危险的,腹腔镜技术甚至被认为是妊娠期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妇女 产科急腹症 腹腔镜外科 应用 卵巢囊肿扭转 腹部手术 急性阑尾炎 肾上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Burch手术与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治疗肥胖患者压力性尿失禁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群 段华 Maurice K.Chuang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治疗 尿道 悬吊术 腹腔镜 肥胖患者 耻骨后 经阴道 压力性尿失禁 无张力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重组腺病毒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颖 向阳 +2 位作者 郎景和 钱海利 林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51,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携带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TIMP-3)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将Ad-TIMP-3感染CaSKi和HeLa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感染细胞内TIMP-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感染细胞TIMP-3... 目的探讨携带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TIMP-3)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将Ad-TIMP-3感染CaSKi和HeLa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感染细胞内TIMP-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感染细胞TIMP-3和p53的表达。分别采用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染色、MTT法、细胞黏附性及侵袭性实验检测Ad-TIMP-3对细胞凋亡、存活率、黏附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感染Ad-TIMP-3的CaSKi细胞中TIMP-3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量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TIMP-3表达上调可诱导CaSKi和HeLa细胞表达p53。Ad-TIMP-3体外感染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的存活率(P<0.001),并存在旁观者效应;使细胞的侵袭能力及黏附能力下降(P<0.01)。感染Ad-TIMP-3的CaSKi和HeLa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感染Ad-p53的细胞(P<0.05,P<0.01)。结论体外感染Ad-TIMP-3抑制肿瘤效果显著,为体内宫颈癌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腺病毒 宫颈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乳杆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瑞 马爱昕 +4 位作者 王君竹 李昶 尹海旭 白会会 刘朝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筛选对阴道加德纳菌增殖有抑制功能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探讨阴道乳杆菌菌株抑制加德纳菌的可能机制,为开发用于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的益生菌菌株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分别从BV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阴道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 目的筛选对阴道加德纳菌增殖有抑制功能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探讨阴道乳杆菌菌株抑制加德纳菌的可能机制,为开发用于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的益生菌菌株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分别从BV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阴道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菌株,通过spot on lawn法筛选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乳杆菌菌株,用双层牛津杯法对比乳杆菌菌液、上清液、菌体对阴道加德纳菌菌株抑制作用的差别。结果从20例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获得62株阴道乳杆菌菌株,分属于6个菌种,其中18株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作用。通过对18株有抑菌效应的乳杆菌菌株的不同成份(菌液、菌体、上清液)研究表明,其菌液、菌体和上清液均有抑菌效应,菌液的抑菌效应明显大于上清液组。上清液经过蛋白酶K处理之后,8份标本的抑菌效果消失,10份标本的抑菌效果明显减弱。结论该研究共纯化和鉴定阴道乳杆菌菌株62株,其中18株具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功能。产生蛋白类抑菌物质可能参与了阴道乳杆菌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功能 抑菌蛋白 阴道乳杆菌 阴道加德纳菌 细菌性阴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力健康——移动卒中单元在行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力卓 胡悦 +6 位作者 何松柏 杨玉瑶 宋灏哲 王勇 李凤杰 单志刚 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是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的一种新型救治模式。自2010年其概念首次被提出后,MSU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众多国外研究表明MSU可有效缩短AIS患者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近年,... 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是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 stroke,AIS)的一种新型救治模式。自2010年其概念首次被提出后,MSU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众多国外研究表明MSU可有效缩短AIS患者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近年,我国也开始逐步建设MSU,同时,国产移动CT、5G等技术的发展使得MSU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卒中单元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 时间窗 远程通信 移动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子宫颈癌Ⅰ_b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臧春逸 于松 +1 位作者 刘蕴华 王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子宫颈癌Ⅰb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4月~1997年4月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的子宫颈癌Ⅰb期患者87例,根据BMI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BMI-S组(BMI<20)23例;BMI-M组(20≤BMI<...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子宫颈癌Ⅰb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4月~1997年4月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的子宫颈癌Ⅰb期患者87例,根据BMI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BMI-S组(BMI<20)23例;BMI-M组(20≤BMI<27)48例;BMI-L组(BMI≥27)16例。分析3组5年生存率及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BMI-S组、BMI-M组及BMI-L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3%、87.9%及91.3%;BMI-S组与BMI-M组、BMI-L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年龄、组织学类别、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平均肿瘤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MI-S组与BMI-M组、BMI-L组有深肌层浸润者分别为82.6%、50.2%、37.9%,BMI-S组与BMI-M组、BMI-L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COX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肿瘤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及BMI<20(P<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体重指数与子宫颈癌Ⅰb期预后有关,低体重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分期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LP综合征的诊治经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雪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8-589,共2页
关键词 HELLP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重组腺病毒对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子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华莉 张颖 +7 位作者 杨隽钧 张雪燕 孟希亭 付明 梁萧 段华 林晨 向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研究携带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的重组腺病毒(Ad-TIMP-3)对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子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d-TIMP-3感染HeLa-Luc和CaSki细胞,MTT法检测Ad-TIMP-3对HeLa-Luc和CaSki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携带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的重组腺病毒(Ad-TIMP-3)对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子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d-TIMP-3感染HeLa-Luc和CaSki细胞,MTT法检测Ad-TIMP-3对HeLa-Luc和CaSki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d-TIMP-3与X线联合应用对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将经过不同处理的HeLa-Luc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单独病毒组、单独放射组和联合应用组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Ad-TIMP-3能显著抑制HeLa-Luc和CaSki细胞增殖,呈现剂量效应关系。Ad-TIMP-3与X线联合应用可显著减少HeLa-Luc和CaSki细胞平板克隆形成数(P均<0.05)。单独病毒组、单独放射组和联合应用组裸鼠移植瘤重量分别为(0.216±0.098)、(0.276±0.073)和(0.044±0.043)g,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534±0.218)g(P均<0.05),联合应用组明显低于单独病毒组和单独放射组(P均<0.05)。单独病毒组、单独放射组和联合应用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9.60%、48.30%和91.80%。结论 Ad-TIMP-3能抑制子宫颈癌细胞增殖,与X线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子宫颈癌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抑制子宫颈癌细胞体内致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 腺病毒 子宫颈癌 放疗敏感性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